欢迎光临散文网 会员登陆 & 注册

“一直/普遍如此”与“应该如此”有何因缘际会?

2021-02-19 18:04 作者:羊羊老师不是羊  | 我要投稿

经常有人用“自古以来人们就这么做”之类的说法来回应主张“不应该这么做”的批评,似乎“一直/普遍如此”“普遍如此”便意味着“应该如此”。我们随手举几个例子:“不应该给领导送礼。”“可大家都在送啊。”“大国不能欺负小国。”“古今中外哪个大国不欺负小国?”


只要稍微受过点学术训练,便不难发现此类说法的破绽。简单来说,“一直如此”“普遍如此”仅仅意味着存在某种现象且这种现象时空分布极广,但这一事实无法为这种现象本身提供证成;用大白话说就是存在不意味着合理,存在就只是存在,无论这种存在多么稳定、多么广泛。追究得深点,我们还可以补充说,从事实推不出规范,从“存在某种现象”这一事实描述推不出“应该这么做”这样的规范性命题。


我们还可以举一些例子来作归谬论证:在纳粹德国,迫害犹太人的行为极为普遍,难道这意味着迫害犹太人是合理的吗?自古以来男尊女卑,这意味着男就应该尊女就应该卑吗?


这些反驳乍看之下很有力,但事实上缺乏说服力,因为它们没有很好地理解那些从“一直/普遍如此”推导“应该如此”的主张。那些主张乍看荒谬,但其实只是表述太过简略模糊,在对其作合理重构后是颇有说服力的。我们也许可以将那些主张归纳为两种类型。


我们先来看前面举的这个例子:“不应该给领导送礼。”“可大家都在送啊。”确实有可能,说这句话的人是一个缺乏道德责任感的人,对自己的行为缺乏反思,引导他的仅仅是本能般的利己心态和随波逐流的行为习惯,在被要求为自己的行为提供正当理由时,也只想随便找个托词。但也有可能,他确实是在提出一个相对严肃的辩护:给领导送礼本身确实不对,但大家都在送,这导致我不送的话被穿小鞋的概率会大大增加,因此我不得不送。


显然,在这种语境中用“一直/普遍如此”来推导“应该如此”是很有说服力的。大家一直/普遍这么做,这意味着这种做法已经成了“环境”的一部分,是一种默认的习俗,塑造了他人的预期,我不送礼会打破这种预期,给自己带来很大的麻烦。当然,也许即便在这样污浊的环境中,我归根到底依然不该送礼。但这里的关键是,“大家都在送礼”这一事实确实增强了支持送礼的理由,“我归根到底依然不应该送礼”仅仅意味着支持不送礼的理由战胜了支持送礼的理由,而绝不意味着“大家都在送礼”这一事实无足轻重,不会/不应该对“我是否应该送礼”这一问题产生影响。


下面我们来谈从“一直/普遍如此”推导出“应该如此”第二种合理类型,这种类型可以被称为“进化论论证”,这种论证是保守主义的精髓所在。


保守主义认为,长久存在的制度、习惯、风俗等是人们在长期适应环境的过程中总结出来的成功做法,远比学者、改革家理性设计的规划高明。“一直/普遍如此”意味着这类做法经受住了复杂的考验,即便我们说不清它的高明之处到底在哪,也应该审慎地假设它大有道理,没有理性主义者认为的那么不堪一击。


因此,按这种带保守主义色彩的进化论论证,某种做法之所以是合理的,不单纯是因为人们一直/普遍这么做,这中间还有一个没说出来的论证环节:人们一直/普遍这么做意味着这种做法是人们在长期适应环境的过程中总结出来的成功做法。


这个论证很有力,但它无法在“一直/普遍如此”和“应该如此”之间建立起必然联系,因为我们即便接受前述进化论论证,也只能得出这样一个有限的结论,即人们一直/普遍这么做意味着这种做法很可能是非常合理的,而无法得出更强的结论,即人们一直/普遍这么做意味着这种做法必然非是最合理的。道理也不难理解,毕竟即便是一个伯克/哈耶克式的保守主义者,也必须得承认传统可能出错,或者至少有时候需要被改变。


为了在“一直/普遍如此”和“应该如此”之间建立起必然联系,相关论者可能会在“一直”“普遍”这些词语上做文章:有些“一直/普遍如此”的做法之所以并非“应该如此”,是因为这种做法的持续时间还不够长、分布范围还不够广,所以严格来讲还称不上是“一直如此”“普遍如此”。那么到底要在何种时空范围内存在某种做法,才可以算“一直如此”“普遍如此”呢?当然是在这种做法显得非常正确的时候啦。——这只是一种通过毫无道理地修改词语的日常用法来维护自身主张的狡辩策略。


相关论者也可能逃向相对主义:“一直/普遍如此”确实意味着“应该如此”;之所以有时我们觉得从“一直/普遍如此”推不出“应该如此”,是因为我们缺乏相对主义的智慧。比如他们可能会说,自古以来男尊女卑,这确实意味着男就应该尊女就应该卑。我们之所以觉得这一推理荒谬,是因为现代社会和传统社会价值体系不同,而只有在社会没有经历翻天覆地变化的前提下,我们才能从“一直/普遍如此”推出“应该如此”。——这种相对主义辩护确实有一定道理,但威力不大,不足以完全打退批判者。


总之,虽然确实不能简单从“一直/普遍如此”推出“应该如此”,但也不能认为此类说法很荒唐、不值一驳。事实上,这类说法是有一定说服力的,只是比较模糊简略,容易引发误会。好的批评应该把这种模糊简略的说法重构为精致系统的论证——这也意味着真正理解对方的观点乃至比对方更好地理解他的观点——而非脱离语境,直白地理解这类说法,最终陷入稻草人谬误。


“一直/普遍如此”与“应该如此”有何因缘际会?的评论 (共 条)

分享到微博请遵守国家法律