顶住压力,不改初心,即使跨考,即使复旦换书目
收到复试通过的邮件时,我才真正体会到了什么叫做“有志者事竟成”。“志不立,天下无可成之事。”这一年我最大的感受就是,足够强大的动机加上合理科学的学习方法,清华北大复旦都不是梦。我的本科是华东政法大学,专业是劳动与社会保障,学校和专业都不是第一志愿,我从来没想过我会来到上海,来到这个学校。在同学家人眼里,我这个归宿还不错。我一开始也这么以为。满怀着期待来到这个学校,后来发现我真的对这门专业喜欢不起来,我每天上课就是玩手机,期末临时抱佛脚只求过。我觉得很可悲,高中那么努力才在高考考到那么满意的分数,但上了大学却变成了条咸鱼。大学前两三年都不在状态,始终觉得我不适合这座繁华冷漠的城市,我只想毕业后赶紧回老家,至少还能跟家人朋友在一起,每天吃到好吃的饭菜,然后在老家这座悠闲安逸的二线城市找份几千块的工作,我这辈子就这样了。
后来,一个偶然的机会让我加入了学校的英语辩论社,社里的学长学姐们都很优秀,他们在辩论时,整个人都在发光,我完全感受到了辩论的魅力,也看到了未来社会精英的模样。我最崇拜的学姐后来考上了哥伦比亚大学,其余的学姐学长也都去了很好的大学。纽约大学、阿姆斯特丹大学、美国的西北大学、德国的哥廷根大学、香港大学。朋友圈保研的也都是清华、北大、复旦、上财。因为周围都是这么优秀的人,我觉得我不能就这么颓废下去,也许努努力,我的人生还有更多的可能性,我相信我只需要找回高中一半的冲劲我就会成功。辩论社优秀的学姐学长们让我看到了另一个更好的世界,另一个我也想去并且只要努力就能去的世界,因为我相信我不笨,我也不懒,我缺少的只是一个动机和目标。我想正在看这篇帖子的你也是。
就这样,迷茫了很久之后,某天晚上,我决定去跑步,跑步的时候能想清楚很多事。那天晚上,我边跑边在心里问自己,你究竟喜欢什么,你想想在高考前,你想学的专业是什么。我就想到了对外汉语,我以前很喜欢看“汉语桥”,从那时候就对这个专业产生了兴趣。而且我一直对语言和文化感兴趣,所以我觉得我很适合读汉语国际教育。这一次我的未来不想再接受调剂,我不想被选择,我要自己做选择,成功或失败无所谓,重要的是,我要掌控我的未来。其实,读了这么多年书,我都不知道自己为什么要读,好像就是完成一个学生,一个孩子的使命。但你的人生是自己的,从幼儿园到大学,你长成了一个心智健康的成年人,你已经完成了作为一个社会人的使命;你达到了父母的期待,也完成了作为一个孩子的使命,可是大学之后的路呢?你不用再去完成什么外在的使命了。
20多岁是一个人最宝贵的人生阶段。“你正当身强力壮,胃口不错,熬夜过后还能很快修整过来。这部分属于生理指数范畴,是老天爷赋予我们的活力天赋----它是有期限的。眼下你还没有成家,于是没有过多的家庭琐事处理。也就是说,你还不需要给这个世界还债,你还在很大程度上拥有你自己----这意味着你拥有选择权。”在这个人生最好的阶段,你要去找到属于自己的使命。没有人可以替你做决定,那是你的人生,请慎重考虑,请自己选择。
想清楚了后,我就决定重拾初心,从头开始,选择汉语国际教育,并且我还要考一个很好的学校。之所以选择复旦,是因为我觉得那时的我状态已经跌到谷底了,专业不感兴趣没学好,没什么技能,我不知道自己毕业能做什么。如果我是HR,我都不会录用我自己。与其毕业随便找个工作,还不如放手一搏,反正都要考,那我就要考好的,不然我考研有什么意义呢?失败了也无所谓啊,反正我不会更差了,我不会损失什么。我就要看看自己是不是真的那么差,我就要看看我离复旦还有多远,即使前面是坑,我也要亲自踩下去,我才甘心,大不了再爬起来。有志者事竟成,只要有心,最坏的结果也不过是大器晚成。想清楚这些后我就开始在网上搜索相关的资讯。后来有幸与勤思结缘,特别感谢勤思的小褚老师,给了我很多的帮助和鼓励,让我了解了这个专业的详细情况。
报班与不报班 我知道大家有所纠结,因为学费不便宜,但是因为我很坚定地要读这个专业,而不是为了试一试才考的,所以我觉得对我来说报班是值得的。因为我是跨专业,一个人埋头搞没有方向,会很没有安全感,也不知道书本的重点。书上的知识点靠自己慢慢领悟其实很花时间,听老师讲解的话你才会对知识点有所领悟,而不是自己一个人死记硬背。一个人复习有一个尴尬之处在于遇到问题也不知道向谁求助,而勤思会分配辅导员,有什么问题可以线上问老师,另外后期每周会有答疑的直播课,有什么问题就可以在直播里问老师,老师都会为你一一解答。报班的好处还有一个就是保证有信息来源。例如,复旦十月份换书这个重大消息,就是老师告诉我的,换书之后,勤思就会立马给你寄新的补充资料。所以报班我认为是非常值得的,尤其对于没资源,没基础的跨专业考研的学生。
下面切入正题:
由于是跨专业,所以我开始准备的时间比较早,大概从前一年的十一月就开始准备。跟着勤思的视频和资料先过一遍,我一开始每天给自己写计划,基本每一科都要看,包括英语,刷完形和阅读。但后来发现这样做浪费了很多时间,效率不高。这里建议大家一开始,不必每科都抓,先把最重要的科目基础打牢。比如每天花五个小时在现代汉语上,一个小时在古代汉语,一个小时在文化上,这一个小时是为了预习,为下一阶段的重点复习做准备。现代汉语第一遍过了之后。接着过第二遍,同时加大对其他科目的投入度,这个时候可以在文化上花两个小时,同时要花一个小时在英语上。下一阶段以此类推,到最后把每一科都重点复习过了,就可以刷题查漏补缺,回归书本再加深理解,然后开始整理大题,最后到十二月冲刺时就狂背大题。时间分配上根据个人情况自己制订计划,总之在每个阶段,要有重点,你不可能同时把每一科的重点同时抓住,这样会很累且效率会很低。这个阶段的重点是现汉,下个阶段你的现汉已经过了一遍,那就把重点转移到其他科目上,当然现汉一直是非常重要的,不管在哪个阶段,一定要保证每天看现汉,复习是非常重要的。 再下一轮,现汉接着重点弄、、、就这样,循环往复。
另一个经验是,好记性不如烂笔头,光看书容易走神,最后什么都没学到。我一开始基本就是抄书吧,但不是机械的抄,要学会把握整本书的框架脉络,学会把书上的内容通过自己的思路梳理成框架,把书上的知识变成你自己的知识。我在五月份给自己定的计划就是把现代汉语这本书上的内容自己手打出来,整理成文档。文化也是。这个整理过程我非常享受,因为完全沉浸在自己喜欢的专业中,感到非常满足。
专业课我就跟的勤思的老师,跟着老师的讲解会比较安心,且加深对书本的理解,把握考点和重点,不至于像一个无头苍蝇乱撞。下面具体说一下我的复习经验。我最后的初试成绩是378,排名第四。前几名的分值差都比较小。专业一129,专业二106,政治67,英语76.
专业一:
1、现代汉语非常非常重要,不管哪个阶段,每天都要看。我的现代汉语不知道过了多少遍,因为跨专业,毫无基础,前期就真的是抄书吧。五月份底就自己手打出一份现代汉语。然后就开始刷题,我刷的是刘小南的《现代汉语千题解》以及勤思的《通关宝典》,刷题可以检查出你的薄弱点,错题需要整理并且回归书本。然后后期勤思还会给你寄一本各个院校的真题集,这个时候真题就可以刷一下了。这里提醒一下,如果没有特别有执念的学校,建议先做一下真题集,看一下每个学校的出题风格和难度再对院校进行选择。我是从一开始就坚定考复旦,所以一直在刷复旦的真题。复旦的真题有一个很大的特点,就是13年以前的题跟北师大这一类院校的出题风格很像,前面很多客观题,后面几个简答论述题,但是从13年开始,出题风格就变了,主观题的数量陡增,客观题数量减少。到了15、16、17、18你会发现专业一的客观题很少,且没有选择题,都是填空题。专业二也没有选择题了,都是填空题,你猜都没法猜。而且很多知识点在指定的参考书上都没有,考的非常灵活,并且专业二文化的大题,考的也很灵活。比如19年就考了一个“伤痕文学”名词解释。所以当我刷到北师大、北语甚至北大的题的时候我才发现原来她们的题这么简单,复旦的题实在太难了,加上复旦在十月份临时换书了,心态有点崩,就打算改成北师大。幸好我发现北师大有个我不想去的珠海校区,所以就还是没改,一路走到底吧。所以考研很多时候就是考心态,到了后期拼的就是心态,谁能顶住压力,不改初心,不受外界影响,按照自己的学习计划一直走到最后谁就是赢家。即使最后没上,但也无悔,重要的是不要给自己留下遗憾。想放弃的时候告诉自己“大家起点都差不多,比的就是谁更努力,谁的心态更好,所以为什么放弃的人就应该是我?为什么我要给他们让路?”。
说回来,现代汉语后期基本吃透了理解了,就开始整理书里的名词解释和简答论述等大题。然后十二月开始疯狂背诵。参考书目现代汉语还有一本复旦胡裕树版本的,也要结合着看。到了十二月,就开始狂背之前整理的名词解释和大题,因为前期整理的时候已经有了记忆,所以到最后狂背的时候也没有觉得背不下来,还是挺轻松的。
2、古代汉语只看王力的《古代汉语》第一册就行,但其实我也没有看完。是到了十二月才把通关宝典上的古代汉语题刷了一下,找一下感觉。总之古代汉语的投入和收益不成正比,时间分配上不必过多。
专业二
1、《中国文化要略》要自己手动整理知识点,其实整理过的过程中你就在记忆知识点了,最后整理出的笔记是为了你后期背诵的时候更方便,不用拿着一本书瞎背。复习进程上前期就是先过几遍,后面就找空闲时间每天背一些知识点。同时也要整理出这本书里的文化大题,另外针对文化大题一定要看张岱年的《中国文化概论》,这本书和《中国文化要略》有很大区别,要略主要是细小的填空题知识点。概论主要是概括类的大题知识点。前年出题就是直接从概论里出了一个大题。 西方文化考得不是很多,看一下参考书《外国文化 》和勤思的资料足够了,很多知识点你不会的别人也不会,比如今年考的伤痕文学,在参考书上都没有,这就看个人平时的知识储备了。
2、刘珣的 《对外汉语教育学引论》也非常重要,这本书理论性知识比较多,考点也很多,重要性仅次于现代汉语。前期要跟着老师走,先理解,后期就要开始自己背,边背诵边理解,最后还要默写,这本书就考名词解释和简答论述,不会考得很灵活,所以一定要多背,背多分。
3、还有一本束定芳的《现代外语教学》,很多内容跟引论相重合,但也有很多是作为引论的补充,出题方式和引论差不多,考试的时候也可能会从里面出大题,比如出个论述题让你说任务型教学的特点。这本书我是把引论吃透后才看的,作为引论的补充。另外今年临时换了些参考书目,教育心理学换成两本,一本是李峰、白雅娟的《教育心理学》,另一本是张潮的《教育心理学》。另外加了一本陈昌来的《对外汉语教学概论》。后面我会把最新的书单列出来。
4、胡文仲的《跨文化交际概论》,薄薄的一本,不用花太多工夫,主要是结合一些理论考你案例分析。具体大家可参考往年的真题来把握这本书的考点和重点。
5、除了应试的基本书目,还可以看看复旦的老师自己出的书。杨玉玲、吴中伟《国际汉语 语法与语法教学》、吴中伟,叶盼云《外国人学汉语难点释疑 》,很多题都是从里面出的,比如去年考的近义词辨析反映-反应就是出自《外国人学汉语难点释疑》
另外,大家可以关注几个打卡学习的小程序,我用的是育途考研,比如每天打卡几个近义词辨析,打卡文化知识和引论的知识点,以及一些基础题和有争议的题,我一般就是中午吃饭的时候看。
公共课
1、政治我是暑假开始的政治老师我推荐腿姐陆寓丰,她讲课非常生动,不会很枯燥。而且会经常说一些很励志的话鼓励你,反正跟着腿姐就很安心。并且公众号每天会有题给你做,评论里大神们的解析可以看看。资料可以用腿姐的资料,也可以买肖秀荣的,不影响。视频过完就开始刷一千题,每天刷一点,及时回归书本复习错题。到十一、二月的时候,除了肖八必买,市面上所有的老师的模拟题尽量都做一遍,我只做了肖秀荣、徐涛和腿姐的卷子。重点是练选择题,大题看一下答案就可以,把握今年的热点。十二月出的肖四是必须背的,但我跟的是腿姐的冲刺课和押题课,所以背的是腿姐的资料,但也会看肖四,其实很多题各个老师都会押,你只要跟着一个老师走到底就行。
2、英语先别急着闷头整。先做一篇真题 看看题型和分值构成,找到复习英语的重心。我一开始就是因为没做过真题,每天刷完形,阅读。但其实完形一个题才0.5分,前期不用费力刷,很多人的完形基本没认真做,但在这里还是提醒大家也不能直接放弃,每一分都是分啊,完形的真题还是要好好刷,基础好的同学刷真题就够了。重点是阅读。阅读我非常非常推荐唐迟老师,我做真题错了很多,有些题我是想不清楚为什么会错,有些题我是不知道怎么选,感觉都对。这些唐迟老师都会一一为你解答,你做完真题,再看唐迟的视频就会恍然大悟。真题一定还要二刷,总之要把真题吃透,当年备战高考的时候也是这种方法。单词买了恋恋有词,但我没跟视频,因为太浪费时间了,根本没必要。考研单词很奇怪的一点是,你会发现单词很多都是学过的,所以就不想看单词。直接做题,从题里去找出不认识的单词。后来题做多了就会发现,有些词出现的频率很高,虽然你见过学过,但是你说不出她真正的意义,甚至还有很多单词是熟词僻义。这个时候我才发现单词的重要性,才又倒回去看单词。这样即会加深印象,提高效率。而不是捧着一本单词书每个都乌拉乌拉的背。
翻译我跟的是唐静,跟着唐静就行,边看视频要记得边做笔记。
作文可以从十月份开始看王江涛的视频,他就是让你背范文,其实这是有效的。但是我觉得作用不大,因为你没有多少思路,死记硬背永远不可能得高分,考研是选拔性的考试,只会死记硬背不动脑筋去整理、总结和思考的人即使侥幸过了初试这一关,也很难过复试,甚至在今后的研究生生涯中也会痛苦无比。除了听王江涛的课,我在网上买了北大学长总结出的作文模板,他给你的就是模板和思路,把所有的话题归纳为四类,每一类有一篇范文,所以比起广泛地狂背王江涛的作文,这个会更有针对性,更高效。模板和思路给了你,作文的句式和单词可以在王江涛的书里和真题阅读文章里积累。后期唐迟的公众号也会更新很精彩的作文句式。这里提醒大家,公众号可以关注起来,不必过多,公共课腿姐和唐迟的可以关注一下。我知道大家考研都尽量不玩手机,但是晚上回寝室或者中午吃饭的时候可以看看,防止信息闭塞,这些公众号除了更新专业知识,到了关键的时间点还会提醒你一些注意事项,比如填报志愿的时候要注意哪些。
最后,考试的时候放平心态,不要太紧张。我考试的时候,心态就比较放松,当时根本就没想过一次就能上,都已经做好二战的准备了,所以抱着试水的心态去考。然后发现代汉语的很多大题都是我整理过的背过的,所以做得还挺轻松,而且近义词辨析是《外国人学汉语难点释疑》的原题,所以做好充分的准备是必要的。
上午考完专业一很轻松,心里还想也许有机会上线吧。最后查分的时候专业一129也是没想到。下午的专业二就想让我哭了。之前看考纲上,说是要考教案设计,我心想考了教案设计就不会再考跨文化交际的大题了,因此跨文化交际没怎么复习。结果都考了,而且跨文化交际还考了两个大题,但考的不是案例分析,而是结合你自己与外国人交往的经历谈谈霍夫斯泰德的四个维度。所以跨文化的题我失分很严重。所以这里也给大家提个醒,时间足够的话,在把握住重点的同时,复习还是要尽量全面,准备要充足,尽量不要抱侥幸心理。 文化大题逻辑一定要清楚,时间充裕的话尽量答全面。
复习的时间安排前面已经说过了,根据个人的情况分阶段,每个阶段要有重点,同时兼顾其他科。循序渐进,循环往复,复习非常重要。比如今天你花了两个小时看引论的几个知识点,第二天你一定要先复习几分钟昨天背诵的知识,然后再背其他的。
复习的资料结合勤思的资料和参考书目。勤思的资料非常全面,他的课程分为基础课,强化课和冲刺课,每一阶段都会给你寄该阶段使用的资料。强化课阶段还会给你寄《通关宝典》。用来刷题,查漏补缺,将每天看的理论知识实战应用于考试。后期会给你寄一本全国各个高校的真题集,这个时候就可以刷真题,找考试的感觉了。
“有志者事竟成”是在我收到复试通过的邮件后,很多人对我说的一句话。以前没有太在意这句“老鸡汤”,如今,我能真切领悟这句话的内涵-----足够强大的动机+合理科学的学习方法,任何学校都不是梦! 放平心态,尽最大的努力,做最坏的打算。
最后祝学弟学妹们成功上岸!在人生最宝贵的阶段,希望你们都能找到属于自己的使命。这个世界很大很美好,我们只活一次,一定要出去看看,一定不要将就、浑浑噩噩地生活,因为我相信我可以,你们也可以。假使最后你拼尽全力也没上岸,假使你真的累了不想考了,那我依然为你鼓掌,你努力了,你不是失败者,人生还有很多条路,或许最适合你的那条不是读研----在理想主义和现实主义之间,我们大可以活得平凡而不必苟且。
书单:
1、基础必买
《现代汉语》黄伯荣、廖旭东
《现代汉语》胡裕树
《古代汉语》王力
《对外汉语教育学引论》刘珣
《对外汉语教学概论》陈昌来
《现代外语教学》束定芳、庄智象
《中国文化要略》程裕祯
《中国文化概论》张岱年
《外国文化史》孟昭毅、曾艳兵
《教育心理学》李峰、白雅娟
《教育心理学》张潮
《跨文化交际学概论》胡文仲
2、拓展练习
《外国人学汉语难点释疑》吴中伟、叶盼云(买)
《国际汉语 语法与语法教学》吴中伟、杨玉玲(买)
《现代汉语千题解》刘小南(刷题)
《现代汉语八百词》吕叔湘(作为工具书查近义词辨析)
《语法讲义》+《语法答问》朱德熙
以上书单仅做参考,若有缺漏,请原谅。