全球五代机都是单座,为何唯独歼20出现双座?

近日,中国空军在一部宣传片中,首次向外界公开了双座型歼20的外形,引起了国内外军事专家的一致关注,此前各国军队使用的五代机都没有类似的配置,全球五代机都是单座,为何唯独歼20出现双座型号?看来歼20必将出现重大改进型号,美军承认必须警惕。

在具体探讨双座型歼20的意义之前,必须首先搞清楚,多出来的一个座位对战斗机来说意味着什么,一般情况下,在执行纯空优任务时,一名飞行员就足以完成全部操作,但是在执行对地攻击任务时,如果机上只有一名飞行员,很难在兼顾飞行的同时,操作诸如空地导弹,电视制导炸弹之类的精确制导武器,因此很多兼顾对地攻击能力的战斗机会增加一个后座,后座飞行员兼任武器操作员,除了负责操作各种武器之外,也可在长途飞行和长时间战斗时分担一部分压力。
将五代机用于对地攻击,已经不是中国军队的首创,美军已经在中东地区测试了F35使用JDAM卫星制导炸弹进行对地攻击的效果,结果不好不坏,卫星制导的发射后不管武器极大的降低了飞行员的压力,让单座机具有了相当的对地攻击能力,但是JDAM炸弹过大的体型导致其无法被装入F35的内部弹舱,只能在机翼下外挂4枚,在增加阻力,让飞机丧失超巡能力的同时,也彻底破坏了隐身外形。

如果歼20的双座型号正式走下生产线,在执行对地攻击任务时,相比F35的优势是非常明显的,首先,F35作为一种单发中型机,内部弹舱的空间非常有限,难以容纳绝大多数的现役炸弹和空地导弹,多数情况下只能外挂,而歼20作为双发重型机,两台发动机之间的空隙可以布置一个较大的弹舱,使用体型较大的弹药时也不会破坏隐身外形,同时,双座机对地攻击相比单座机的先天优势,注定了F35的作战效率低于双座型歼20。
不过,作为中国空军主打的一款空优五代机,将歼20用于对地攻击,和将歼16改造为类似F15E的炸弹卡车一样,对当下的中国空军来说过于奢侈,除了为可能的对地攻击强化子型号做好技术储备之外,双座型歼20可能被用于某些新技术的探索,诸如将有人母机作为一个空中指挥中心,指挥大量的无人子机进行作战的模式,此时,后座的一名操纵员就显得非常重要。

按照目前外界估测的一年48架产量,中国确实有能力对歼20进行深入挖潜的工作,除了制空和对地攻击之外,全球对五代机的定位和潜力的认识实际上都非常浅薄,未来还有可能出现更加繁多的歼20子型号,甚至出现歼20电子战飞机,歼20要人运输机,歼20远程空空导弹平台都不是不可能。