欢迎光临散文网 会员登陆 & 注册

上海青浦3.1级非破坏性地震,为什么要作新闻报道

2023-06-15 11:06 作者:复旦赵斌  | 我要投稿

现代地震监测系统,每年能检测出地球上发生的地震约500多万次,平均每天超过万次。即使如此,也并非所有地震都监测到了,对于发生在遥远地区的较小地震,可能并未捕获,所以实际数量可能会更多一些。
这大多地震,震级小于3级,人类感觉不到,也没有破坏性,当然就不会报道啦。
今天凌晨(6月15日1时39分)上海青浦区发生3.1级地震,震源深度8公里,新闻进行了报道,并说“不会造成严重影响,未接到人员伤亡报告”。
那么为什么这个地震要报道呢?
3.1这个震级恰好处于临界等级,一般将大于3级的地震称为有感地震。
3.1级,如果是发生在白天,几乎是感受不到的(个别对震动敏感的人除外)。
地震感受最强烈的时间,是在室内安静的时候。
青浦区3.1级地震发生在凌晨,这是最安静的时候,没有休息的人会感受到。
大于3.0不超过4.5级,一般也不会造成破坏作用,所以新闻称“不会造成严重影响”是有科学依据的,不是安慰大家的话。
3.1级的地震都会报道吗?也不一定。地震成为新闻报道的焦点,一般基于如下几个方面的原因:
(1)震级较高,震级达到4.5级或以上,特别是5级以上的地震;
(2)人员伤亡或重大破坏:引发大规模建筑物倒塌、造成人员伤亡或引发洪水、火灾等次生灾害;
(3)地理位置和人口密度:发生在人口稠密的城市或重要地理区域,能感受到的人相对也比较多,可能对人们生活和经济活动产生影响;
(4)事件的独特性或特殊性:发生在罕见的地理区域、对特定行业或经济部门有重大影响、或者具有科学研究价值而受关注。
上海青浦3.1级地震与第三条吻合。

上海青浦3.1级非破坏性地震,为什么要作新闻报道的评论 (共 条)

分享到微博请遵守国家法律