欢迎光临散文网 会员登陆 & 注册

中国国际商会、商道纵横:《中国企业低碳转型与高质量发展报告2022》

2022-10-11 07:56 作者:舍得低碳频道  | 我要投稿

中国国际商会可持续发展委员会和商道纵横联合发布《中国企业低碳转型与高质量发展报告2022》。报告首发了“企业高质量低碳/零碳转型”路径,描绘了各行业低碳转型所面临的机遇和风险特征。同时,报告发布了“度假村迁移模型”,可作为企业制定“企业零碳战略”和“高质量发展战略”的规划指引。


报告主要观点为:


1、中国能源体系脱碳目前已经具有很大确定性,绿色循环经济体系燃料和原料脱碳化趋势成熟。


中国企业通过六大路径,可以支撑各行业实现全价值链碳中和目标:

1)电力脱碳化。

2)用电电气化。

3)燃料脱碳化。

4)原料脱碳化。

5)能源资源利用高效化。

6)环境影响负碳化。


2、企业低碳转型同时具有“减小碳足迹”和“放大碳手印”的双重作用。


减小碳足迹和放大碳手印的主要区别在于,前者是在企业运营控制边界内减少碳排放的举措,后者是在企业控制能力和运营边界之外,凭借向市场提供具有低碳特点和竞争优势的产品或服务、实现碳移除效果的举措。以制造业为代表行业以“减小碳足迹”作用为主,并体现出显著的“带动作用”,例如通过带动供应链实施降碳计划、加强垂直一体化优势、建立横向创新联盟等举措;以信息技术为代表的行业以“放大碳手印”作用为主,体现出明显的“溢出效应”,例如通过将大数据和人工智能技术与各类行业降碳需求结合,推出集成化的“行业低碳/零碳解决方案”、引导需求侧行为转变都具有跨行业应用的潜力。


3、不同企业在“双碳”目标下,具有不同外部约束和内在能力。


根据企业对低碳转型影响的敏感性、自主脱碳能力、能力的可迁移性,报告在分析企业特征基础上,提出“度假村迁移模型”。利用受影响程度(敏感度)评价外部环境与风险管理,利用迁移能力(活性)评价内在能力与机遇发掘,将企业划分为“房车”、“的士”、“木屋”和“侍者”类型。


4、初级资源板块:煤矿、油气能源生产行业呈现“木屋”特征。


当前面临转型风险,例如估值衰退,需要可持续发展目标挂钩融资工具支持其有序转型:利用其矿区资源、或难以利用的土地资源开展生态修复+新能源开发,可以提供清洁能源,提供基于自然的解决方案,形成负排放业务能力。


5、工业制造板块:总体呈现出“房车”特征,机遇和风险并存。


其中,材料制造行业存在转型风险,根据2030年前工业领域和城乡建设碳达峰行动,钢铁、有色、建材和化工行业有明确的2030年前碳达峰任务,严控准入,执行产能置换和产能退出是重要的碳排放总量控制手段。目前案例企业行动反映出上述行业中领先企业已经具备利用电力脱碳、电气化、燃料脱碳和负碳化手段,实现有序转型的能力。设备制造,尤其是汽车、工程设备制造均拥有很强的自主脱碳能力,通过推出低碳甚至零碳设备,不仅可以获得增量市场机会,也将通过低碳替代而发掘存量市场新机遇。


6、基础服务板块:呈现“房车”和“的士”特征,以机遇为主。


其中,公共服务,尤其是电力行业,兼具电力脱碳和再电气化的双重红利,业务机会随着电力占终端能源消费量比重提升而增加。但为了承载高比例可再生能源,需要持续投资参与构建新能源为主体的新型电力系统——风险和机遇并存。信息技术通过提供各行业数字化升级、数智降碳解决方案,在低碳转型中拥有进入新市场的契机。物流交通行业中,公路货运、航空和航运业是脱碳技术难度较大的行业,通过调整资产和业务结构,以轻资产方式运营规避风险能力更强。


7、商业消费板块:呈现“侍者”特征,敏感程度和迁移能力均弱于其他板块。


房地产、纺织家具、食品饮料行业的传统业务难借低碳转型而增加市场销售量,或能通过差异化定位,为具有低碳消费偏好的用户提供新卖点可能带动增长。消费互联网企业则可通过需求引导,帮助上游已经采用低碳技术和原料的产品提升市场占有率,具有较大碳手印潜力。


8、中国实现“有序转型”,走高质量发展路径,“高活性”企业是关键变量。


当前工业制造和基础服务两大产业板块已经具备高活性特征。“高活性”企业通过提供低碳解决方案,不仅可以帮助“高敏感”企业实现有序转型,通过“技术+场景”的模式,新材料、新能源、新智能和新流程等零碳经济要素也会呈现“溢出”,带动“低敏感”、“低活性”企业融入零碳转型和高质量发展进程。


9、报告通过遴选来自国民经济各行各业的100个企业案例,全面梳理了初级资源、工业制造、商业消费和基础服务四大产业的低碳转型风险机遇特征及其演化特征。


案例行业包括32家工业制造企业、30家基础服务企业、30家商业消费企业、6家初级资源企业和2家综合集团。通过分析100家企业案例,报告提出“负成本零碳”和“零碳正增长”的高质量脱碳路径,即通过选取合理的路径(资源可及-技术可达-财务可行),提升脱碳支出的资产形成率(而不是边际成本),在不影响主营业务可持续经营前提下实现脱碳。伴随主营业务脱碳,同时能够整合新技术或新场景,实现原有业务优势变大、市场规模放大,甚至扩展出新业务和新市场,呈现出业务的成长性。



免费服务:

在公众号发送以下关键字可以查看相关系列的内容)

 

国际碳市场,中国碳市场,碳市场展望,中国碳价调查,碳交易,碳资产,大宗商品碳关税,碳关税专家交流,欧盟碳关税计算,碳减排制度,发达国家碳排放政策,ISO14064-1,碳计量,碳排放,低碳供应链,可持续发展案例,可持续发展调研,循环经济,ESG,钢铁ESG,乡村振兴


CCER,CCER制度,CCER项目减排效益测算,林业碳汇,林业碳汇项目开发,碳汇造林方法学,林业碳汇专家交流,绿色金融


碳中和,电力碳中和,水泥碳中和,玻璃碳中和,化工碳中和,钢铁碳中和,电子制造业碳中和,CCUS,氢能,抽水蓄能,太阳能热发电


智慧园区碳中和,零碳智慧园区案例,华为零碳智慧园区,工业互联网双碳园区,智慧建筑碳中和,商业建筑碳中和,房地产碳评估,智慧交通碳中和,数据中心碳中和,远景零碳


汽车碳中和,汽车行业碳中和,中国乘用车双积分,广东汽车碳足迹,汽车左B柱LCA,汽车白车身LCA,废旧轮胎再生橡胶LCA,新能源汽车人才供需


绿电,绿电专家交流,电价政策,电力市场政策,澳洲电力危机解析,新型储能政策专家交流,户用储能,户用储能成本与收益计算,欧洲户用储能专家交流,国内储能项目进展,虚拟电厂,长时储能


锂电池,电池回收,动力电池,动力电池发展趋势,动力电池市场回顾,传统车企电动化战略,动力电池全球市场格局,锂电材料专家交流,磷酸铁锂专家交流,磷酸铁,石墨化专家交流,4680、麒麟电池专家交流,电池隔膜行业竞争壁垒,磷酸锰铁锂



付费服务(零碳工厂、零碳园区):


1、个人和企业层面的碳排放管理、碳资产管理培训

2、上市企业、各类园区的组织层面碳盘查、产品层面碳足迹、碳中和规划、碳配额资产托管、国内外碳信用申请和交易(CCER、林业碳汇、VCS、GS等)


中国国际商会、商道纵横:《中国企业低碳转型与高质量发展报告2022》的评论 (共 条)

分享到微博请遵守国家法律