欢迎光临散文网 会员登陆 & 注册

赛斯-开启自我的9种内在感官体验

2022-07-29 10:44 作者:LTN小跟班  | 我要投稿

赛斯在书里面介绍了人有9种内在感官,现在简单介绍一下这9种内在感官。


对于这9种内在的感官,他们的顺序和塞斯书中介绍的顺序并不相同。但是赛斯也有提到书中只是为了介绍的方便,而勉为其难将他们划分开来分别说明而已。

这些内在感官并无次序分别,也完全不可分割。


并没有说一定要先开启第一种,再开启第二种。而且这9种是混合在一起体验的。


什么叫混合在一起的体验,

比如说

我们的视觉味觉听觉嗅觉这些都是分别的5种感官。可是当我们吃饭的时候,我们的色香味俱全的那种吃在嘴里的满足感。他是这几种外在感官的一个综合体验,很难把它区分出来。


他们对你来说是一个整体的一个感受,所以这9种内在感官也是一样的。他是混合在一起的,就跟你我们的外在感官是一样的。


第一种叫内在震动性触觉 (Inner Vibrational Touch)

外在感官主要专门处理伪装模式。

内在感官,是处理伪装模式下面的实相、并把这些内在实相的资讯运载到达身体的感官。

因此,这些内在感官,能够彻底地看到身体的内部。

解读:有过某种经历,突然引发自己在感官东西的时候就出现了与往常的认知有明显的区别。

这种明显的认知区别就是震动性触觉。


例如,如同自己带了个滤镜,看树木的时候,每一片叶子都变得丰厚起来。即使是最细微的松针,也被加强成更立体的锥形视觉效果,同时树叶的光泽度开始加强。

水泥的墙壁,道路这些平时被认为是最坚固的部分,开始觉得他们像纸片般的轻薄,

平时觉得不在意的小蚂蚁,突然间变得很巨大。蚂蚁来回的移动声音,同然变得很嘈杂。

自从这一内在感官开始打开以后,练习内心投射到任意选择的任何物体。


这里所谓的投射是指赛斯讲的把意识焦点移动到所选择投射的东西里面。


塞斯早期课里提到,树木对周围事物,包括人类是一种能量强度性质的感知。他们没有和人类完全对等的情感。

视觉范围和以往有很明显的不同了,所谓看更多的是感知力扩大了。


用完全相同的投射聚焦原理立刻感知到以XX为出发点所感知周围的所有空间。

在已经体验到的所有那些内在感官之内,这是有切仅有的一种一旦开启就永远无法关闭的体验。


因为这个内在感官打开以后并不会影响到小我的安全性,除了使物质界伪装实相的体验更加鲜明以外,不会造成任何不利,所以被设计成打开以后就无需关闭。


如果练习投射,先从树木开始。他们的能量最强,能量变化也最大。练习效果最明显


这一种内在感官赛斯他的描述比如说,


当你在感知周围的环境的时候,你是成块一片一片的感知。


比如说当你走到一条街道上,街道旁边有树,还有花花草草。


自己会感知树,草的,还有花的感觉。


你想感觉什么你都可以感觉到,而且是他们全体的感觉。


你可以感觉这一排树,每一棵树之间的不同。


就好比你的感觉就是你的意识,而你的意识感觉就像一个触手触摸在你外在的这个环境里自己想感知的物体上。


你好像使用那个意识的手伸进去感觉物体内在的那种感知。


那种你跟万物一体的那种感受,这就是内在震动感觉。 


第二种是心理时间


心理时间是与内在世界的一种自然连接。

虽然在梦境状态,在心理时间框架内经历了几天或几个小时,但这并没有物理时间相当量的年龄变老,这样,随着你发展、利用心理时间,你可以在意识清醒期间,在心理时间框架内休息或者恢复精力。

“「心理时间」是一个天然通道,意在提供一条从内在世界到外在世界,再返回来的简易通路。

虽然你没有这样用它,「心理时间」本来使人能相当安逸地生活在内在与外在世界里……在你运用它有所进境时,当你意识清醒时你也能在其架构内休息。

它使你的正常时间更持久了。

从它的架构你可以看出物质时间与你以前所认为的内在时间一样如梦似幻。

你会发现你的全我在同时向内又向外窥视,你就明白所有的分界都是幻觉。”


事实上,练习应用「心理时间」会导致别的「内在感官」的发展,将你注意力的焦点转向内。

你独自安静地坐着或躺着,闭上双眼,假装在你内有一个与物质世界一样生动真实的世界。关闭你的肉体感官。


如果你想要的话,你可以想像肉体感官有一个刻度盘,你把它们一一关上,然后想像「内在感官」有另一套刻度盘,想像你把它们打开。

这是一种开始的方法。


不然,你也可以就只安静地躺着,集中注意力在一面黑幕上,直到形象或光出现其上。

在你摒除了外界分散你注意力的事物后,可能脑海中马上会浮现你的忧虑和日常琐事,不要专注于那些事。

如果这些念头真的占据了最受注意的地位,那你还没准备好,不能向前进行。

首先你必须摆脱日常琐事和忧虑。

既然我们一心不能二用,你可以再次将注意力集中于黑幕上,或集中于任何一个想像的影像这会消除掉讨厌的忧虑。或者你可以假想这些忧虑有其面目,然后「目送」这些影像消失。


在某一刻你会感到很警觉很清醒,但非常轻飘飘。

在你脑海中你可能看到明亮的光,或听到声音,其中有些可能是心电感应或千里眼的讯息;有些则只是潜意识的画面。当你继续练习,你会学会分辨它们。


当你继续练习下去,你渐渐会感觉到与我们所知的时间分开了。你可能有各种的主观经验,从第六感的插曲到获得灵感和指引的简单片段。

例如,在「心理时间」中,有时我有出体的旅行。

这种感官导致精力的恢复、放松、平静的感觉,它可以为不同的目的用在许多地方。我的学生现在大半擅于应用这种感官,并用它作为其他经验的前导。


解读:当我很困而熟睡过去,半夜突然自然而然地醒来,一睁眼,只是睡了2个小时。可是我在睡梦里感觉过去了很久。


所谓心理时间就是当我们专心致志做某件事情,忘记了真正时间的存在,进入浑然忘我的状态。(之前说过的心流)例如玩游戏时刻。


心理时间的本质更接近于同步性,就是在和内我较准的情况下,自然而然会在每一个片刻点。去做那个片刻点所需要完成和体验的事情。其实每个人都经历过,可是每个人理解不同,感受也不同。


第三种是感知过去现在与未来


解读:有点像自己当下的一个决定或者是信念的转变,直接改写了过去以及未来。

在多年之后,当自己一起类似的场景。自己会无比兴奋的肯定在过去的那个时间点。自己做出了最精准的选择。

在当下一个突变的机会,让自己走向了另一个不同的选择道路。殊不知在内在感官里,自己永远存在于当下。自己的选择直接像多米诺骨牌一样重写了过去未来的设定。


这个同时感知其实塞斯管这个叫心理实践2.0版或者也叫心理实践的增强版,但是他也给他专门起了一个名字,就是同时的感知。


就perception of the past present and future这个感官呢


一开始认为把现在作为一个立足点,可以看到过去或者看到未来。


好比用一台时光机器选好一个时间点,然后可以随便看。但是后来我发现我理解错了,


所谓的感知过去现在与未来,就是他通过一种相同的感觉或者说是感觉基调,可以投射去不同的时空,而不是先预选某一时空而去观看。


而这点也恰恰印证了伪装实相的本质,时空不存在,情感才是才是唯一真实的存在。就是那个本质的算法。


投射的平台可以任选,可以改变投射去不同的时空的伪装实相,去体验那些假性的过去和未来。就是过去现在和未来十同时感知的。

(过去现在未来同时存在的时空观,这里有一个说法,佛经里经常提到的回向,

回向的真实意义是创造你的过去,同时让未来的你改变现在或者过去的自己,因为如果未来的你也回向现在的你,那么未来的你也在改变现在的自己。

因为你的过去和现在同时存在,现在的这个回向是把信念加注在你同时存在的过去身上。

我们经常会看到某个人,在人生的某一个阶段,突然成绩或者事业有个突发猛进的过程,像开挂一般,这个有可能是他被未来的自己或者后辈回向了,然后这个人会在将来,不时的感叹回忆起过去某个关键时期,感叹幸亏当时走了这步,不然现在不知道是什么结局。他在将来必定会经常回忆过去的动作,其实就是在未来创造他的过去,他的过去能感受到将来的自己的回向,于是改变了过去,这个原理就是过去现在未来同时存在的模型)


我们能够回到过去现在和未来,依据的一个点就是我们的情感的关注点,也就是我们的意识的焦点。


那我们现在生活在一个物质世界里,因为这个物质世界的刺激太强烈了。


比如因为我们被周围这些物质伪装的假象刺激太强烈了,我们反而忽视了那些情感的东西或者说那些感受的东西。而在梦境里头,你关注什么你就会梦到什么,你想到什么你就去到哪里。


等有一天我们没有了肉体,没有了这个物质世界的这个外在的5种感官而变成内在感官之后。


那你的情感关注在哪里,你就去到那个时空里去。


第四种是概念的感官(The Conceptual Sense)

  

现在,你按照一个理念[idea]去想象一个概念[concept],这样,你就能够以逻辑领悟的方式进行理解。

通过直接体验想法,你会发现这一点,你能够通过心理时间的利用,最好地取得对一些成就的接近。你经历一个观念的想法,无疑是要从头到尾地跟着它通过。

直觉地与这个想法进行沟通。不要害怕,或不要排斥身体不熟悉的感知。

你会随着实践,并会在非常有限的程度上发现,你可以变成为这个想法。

内在感官试图极度地让它们的知识使个体清楚。它通过你叫作预感和直觉的东西进行沟通。解读:观念的感官是什么意思呢?


这个发展有一个过程,刚开始的时候可以和别人在谈话当中,由对方的上一句,感知到对方的下一句会说什么。

有点类似于所谓的心有灵犀,但是在往后,会发展成一个加强版。

就是别人还没开口,甚至还没开始谈话,就收到了对方心意或者意图。

到最近发展成为,不需要通过意图作为中间的媒介。而是我自己自然而然的开始去做一件事情。事后发现恰恰是另一方意识底层所期望看到我去做的,甚至对方都没有成形的意图,只是在情感层面有所偏向发生而已。


我的理解是本质还是同步性,而且这个观念的这种感官。

很核心的意思就是说,当你对一个东西的认知的时候,它是一个整体的一种感知。


说的形象一点比如说,当你想学会驾驶飞机,驾驶飞机本身它是一个技能一个技术。


假设需要对空气动力学,飞行常识有一个基本的认知。


可是当你开启了这种内在感官的时候,对于飞行那种知识和那种观念的这种整体的感觉。


他会就一下让你得到了,你不需要那样的一个学习的过程,就像咣当一下就进到这里了。


在比如说想学量子力学,量子力学本身在物理学上一个很难理解的部分,可是当你有了这样的一个能力之后,量子力学对你来说就是秒懂。

就是怎么懂的不知道。就是一下就领悟的感觉,这种能力就叫做概念的感官。


第五种是认识见多识广的本质(Cognition of Knowledgeable Essence)


现在,你试图用外在感官理解一个亲戚或朋友。这第五内在感官的使用,假设它对你是有效的话,并在其完全的意义上 - 幸运的是它不是完全的意义 - 将会使你能够进入到朋友的境界。

任何不使用第五内在感官的人,甚至不会接近理解另一个人。

解读:


就像我们生活在这个三维世界里头,是被这个程序编码过以后的。你感受到的就去掉了这些伪装,你直接看到了这个物体或者这个事件的本质,直接看到了这个底层的算法。


这样一种内在感官体验的是去伪装之后的实质,可以说是观念感官的理论指导。


就像玩我的世界Mine craft这个游戏,所有的形体构成都是一个个的像素化方块,由玩家自主完成的。


所以就好像黑客帝国的底层代码直接灌到你脑子里去。


可以想象橡皮泥捏成的东西就是伪装的实相,回归橡皮泥的状态就是那个本质,就是那团泥。

橡皮泥可以被表现出各种形状,而我们生活的这个物质世界,内在的本质就是一块泥。


为什么要把这一团泥捏成各种形状,是为了创作,创作完了还可以欣赏。还可以拍照发朋友圈,还可以发抖音。

我作为沙盒游戏的玩家,随时定义每一个角色的剧本。


第六种是对基本实相的天生知识(Innate Knowledge of Basic Reality)


涉及存有与生俱来的、宇宙基本生命力的应用知识,没有它任何生命力素材的操控都是不可能的。 

比如说,如果没有天生的平衡感,你就不能直立。

如无这第六种感官,或内我没有经常在用它的话,你们就无法构建物质的伪装宇宙。

(在心理学界中被称之为“超感官知觉”,也就是灵感。在某些条件下会被人激发出来,从而在我们的头脑中一闪而过,给予我们一些普通感官所不具备的讯息。

例如问自己一个问题,不经意间会得到答案)

一只蜘蛛在织网时是以几乎最纯粹的方式使用这感官。蜘蛛没有智力或自我,它的活动是纯粹自发地应用『内在感官』,几无阻碍或伪装。但就如人一样,蜘蛛之内也有着与生俱来的对整个宇宙的全盘了解。”

  

解读:所谓对实相天生的知识,就是明白这个世界就是伪装的世界,这个世界就是一个在编码和在不断的解码的过程当中。


简单来说,就对这个世界的这个运行机制和他原理有一个深深的知晓。(就如同我在玩的沙盒游戏,剧情需要很多的张力,呈现的效果才会好看。好人做坏事,坏人是好人的卧底。参考无间道之类的烧脑片。如果只是根据表面来认知,是不会)


我们的细胞知道他们不会因为新陈代谢的表面阵亡而伤春悲秋,更不会被吓得要死。


因为知晓,因为无惧,所以大自然才可以四季鲜明,时时蓬勃。


如果冬季被认为是萧条的,那只是你的认为,你的信念。信念是信以为真的东西,但他可以改。

观念的感官、认识见多识广的本质、对基本实相的天生知识、感知过去现在和未来

三、四、五、六这4种内在感官应该是要感知就一起来,他们很难分开


怎么开启这些内在感官呢?


就是你要把对你外在环境发生的这些人事物,已知的现有三维世界这些1秒1秒的这样以线性时间为基准的事件发生旧有感知,把他要修改成以你当下的感觉为主,以感觉的强度为事件的推动力。

关注你当下的这种感觉,把对于事件和时间的关注改成对于存在感觉和存在的关注上,你自然而然的就会开启这些内在感官。


如果你还关注在三维世界这些东西,就很难。


第七种是组织囊的膨胀和收缩(Expansion or Contraction of the Tissue Capsule)


“这感官有两种作用。它可以是自己的一种扩张或放大,自己的界限和有意识理解的扩大。它也可以是把自己收得更紧而成为极小的囊,以使自己能进入其他的实相系统。

组织囊包围着每一个意识,事实上是一个能场(energy field)的界限,使得内我的能量不致渗出。

  

“在任一种系统中,意识若无这囊的包围就不能存在。这囊也被称为灵体(astral bodies)。第七种『内在感官』能容许这组织囊得以膨胀或收缩。”


罗和我有过用这种感官的经验,我的几个学生也有过经验。

在“心理时间”内,这导致了一种奇怪的“象皮病”的感觉:我觉得我在膨胀,然而却越来越轻。

这感觉在“出体”之前也可能发生。

在与另一个人格──赛斯第二──上的几节课中,我有过相反的感觉。

未经尝试过,暂时无法解读


第八种是摆脱伪装(Disentanglement from Camouflage)


在内在自己改变之前,必须从特定的伪装摆脱它本身。可以说,它必须忽略一套伪装,并且能够,要么平稳地适应另一种,或者,要么完全免除伪装。 

在某些方面,在你清醒时的世界,『内在感官』被掩盖而不为你察觉,梦境反而提供了与基本内在实相更接近的经验。”


对这个“内在感官”我们少有为我们觉察的体验,只有在先前提及的一个小插曲中,当我觉得没有驱体,没有形体,像有意识的空气一样时,是我最接近于应用这种感官的一次。


解读:自己的观念是否遵从内心信念,从而更容易地脱离自己所熟知的框架。从多个角度看待周围的定义。


第九种是能量人格的扩散(Diffusion by the Energy Personality)


“一个能量人格想变成你们系统的一部分时,就用这种感官。

这能量人格首先把他自己扩散成许多部分。

既然欲进入你们的层面或系统作为其一员别无他法,必须以最简单的样子,然后再聚集。

自然,精子在这一点说是一个入口。然后此人格的能量必须再聚合起来。”


赛斯这里所说的是,内我用这感官来引发它的一个人格诞生,进入肉身生活。

在灵媒的某些活动中,如阴间人格希望与阳间沟通,这感官可能也发挥了作用。

当出体涉及非物质实相的经验时,这感官可能也要用上。

学着利用“内在感官”有什么意义呢?


在为大学的心理班所录的一节中,赛斯谈到某些好处。

他说:“你不会被主观吞蚀,你会学到实相是什么……人们所不了解的是,自我研究引发了你们所不熟习的意识状态,这些能用作研究的工具。


“在我所说的这种深刻探究中,人格试着走入它自己之内,穿透它所采用为特征的面纱而找到它自己内在的本体……自己的内核所具有的心电感应和千里眼的能力,对家庭关系和你们的文明有很大的影响,现在你们并没有加以有效利用。这些正是目前最需要的能力。如果对世界性的沟通能抱任何希望的话,你们每个人必须了解作为个别的、主观的生物,你们的潜能在哪里。


“书本不能教你们这些,即使你经常做心理分析,而发现你在哪方面有神经质,你仍然是很浅薄的。你仍在探测你人格的最上层,你仍得不到意识状态改变的益处,而这改变是在当你用如我所告诉你的方式向内看入你自己时,所会发生的。”


赛斯-开启自我的9种内在感官体验的评论 (共 条)

分享到微博请遵守国家法律