2022-2023中国男子排球超级联赛观赛感想(二)
随便写下来看球的一些感想,玻璃心粉丝们就不用花时间阅读了,这是我个人比较主观的感受,您不喜欢也不必开金口对战了,大家在互联网上吵架意义不大。
一、关于联赛
中国排协和联赛运营方一系列骚操作就不再一一吐槽。比如全明星赛虎头蛇尾;过于密集的赛程安排,惊现7天打6场比赛中间休息一天的极限铁人排球赛程;9-14名比赛悄悄开始,没有直播信号;自由人榜单竟然从始至终没有加入防守数据;最佳阵容强行全华班,无一外援入选……
1、比赛质量和对抗性低
UP主自己有时候真的是捏着鼻子强行看直播,或者在APP端使用3倍速功能回看录像,因为实在是如鲠在喉、如芒在背、如坐针毡。
当然联赛对抗性上不去的原因,我总结为以下几点:
(1)外援、国家队、省队、青少年混编队同台竞技
参赛队之间人员组成可以说是天上地下,贫富差距巨大。很明显有竞争力的球队无非是北京、上海、浙江、山东、天津和河北。京津冀沪在钞能力的帮助下,引进多个外援补强。浙江一是依靠青训,二是依靠国家队拉练。而山东靠着本省青训内卷,也能卷出个进攻三叉戟。剩下的球队,很多不是裸奔没有赞助,老队员纷纷转行跑路,没有办法也只能直接启用年轻球员主打。所以我们这个联赛,既有Juan等外援,也有云南队17岁的主力自由人,辽宁队16岁的主攻、18岁的二传阵容对阵国家队的奇葩场面。
(2)赛程太密集
第一阶段7天打6场,第二阶段出现大面积阳性情况下还要三场两胜,搞不好就是连打3天。球员就是不想场上摸鱼,伴随着体力的消耗,走神是肯定难免的。各位试想自己阳康后,咳嗽不止,还要带病坚持三天996,吃得消吗?有些队伍就是选择战略性放弃一些根本啃不下来的对手,稍微落后3-4分,这一局放弃,主力队员自觉场上摸鱼或者换替补草草了事。由于每天每支队伍比赛场次还不是固定的,甚至极端情况下能出现天津队第一天深夜零点苦战5局,第二天中午继续开打的离奇画面。更不用说,教练和球员恐怕没时间总结比赛研究对手。
(3)热闹都是别人和个别球队的
除了京沪浙鲁还有点球迷和粉丝关注外,也只有保定沃隶男排靠着自己的努力掀起来一些些热度。但是其它几支球队无人问津,福建男排有谁?深圳男排有哪些球员?如果不是有人记得深圳队主二传是国家队替补,还有一个看得过去的自由人,大家可能都不会去关注。当然联赛官方也不会宣传,压根连宣传照片都懒得拍摄,到最后9-14名比赛因疫情缩减,一共打了4轮,直播信号干脆先掐灭2轮,直接在比赛日晚上一条微博公布赛果。单场比赛结束后没有MVP评选,更没有可以看得见的奖金。联赛末尾的几个球队,大家也就是上班打卡,下班走人,因为在联赛里面,你再怎么努力,也不会被看到。
(4)各项技术真的粗糙
跳飘接不起、跳发接不住、无攻球垫过网,无攻球垫不过去,进攻空网下网,进攻踩线,二传连击、自由人不起球、自由人上球不主动导致无攻球落地等等等等,反反复复上演,而且不仅是在吊车尾球队,甚至是四强球队之间较量,低级失误也是屡见不鲜。
2、看不清国内球员水平
得益于密集的赛程和参差的对抗,再加上后期病毒的席卷,其实有很多比赛沦落为毫无评价意义的鸡肋教学赛。
不过换言之,如果这种低水平国内联赛有些球员都不能名列前茅,那他应该去国家队吗?有些国手打了一圈国际比赛,为什么回来在水平足够低的排超也捉襟见肘?组个国家队打国际比赛能取得理想成绩吗?道理很简单,中考数学都难以及格,高考数学题你能顺利解答吗?
3、外援的角色与作用
外来的和尚未必好念经,今年联赛不再限制上场外援数量,这个步子迈的足够大。往好处想,能快速提高联赛质量,但是也会阻碍一些队伍中年轻球员的成长。除了几乎每年都在引援的京沪,河北、天津和江苏也选择引入多名外援。一方面引入外援确实能填补本队的漏洞,例如江苏队缺少主力二传,但是引援的队伍中,江苏队请到的三名外援实力非常有限,对球队实力的提升作用不大。另一方面,外援到位之后也需要磨合,是来打工?养老?捞金?怎么跟本土球员配合?都是挺大的问题,天津和江苏搞得不是很明白。
几位外援估计也体会到宇宙联赛挣个破钱的艰辛,辛尼察化身短跑健将,场上还要细心指导小队员;胡安场上大包大揽,赛后还要兼职教练,最后还要被教练内涵不够卖力……

不是每支队伍都有资金请外援,请不了的球队更加没有奋斗热情,躺了算了就这样的球队不在少数……请到外援的队伍里,有些本土球员恐怕也抱着躺着就能赢的心态,出工不出力的到底是本土球员还是外援,屏幕前的我们也猜不出来。
4、几个常见的错误印象
正是因为排超联赛过于难看,又过于密集,大家不愿意浪费时间看球,也就导致球迷们对球员水平的认识没有更新。
联赛没有强发,娘飘遍地,所以我们练不好一传(×)
实际上联赛中跳发的球员和跳发的威力都是在逐步提高,即使单个发球的最高水平没有达到类似莱昂的强发,但也比之前提升了不少。很多本土球员的发球就足够击破国家队主力自由人和主攻的一传。很多年轻的边攻和二传都采取大力跳发,威力不容小觑。所以下次再出现以联赛发球弱为借口为某些国家队成员的表现开脱,显然站不住脚,就是大家都嫌弃的菜飘,还有人频频失误。
高个子一传差,矮个子一传好(×)
很难解释为什么自由人比主攻矮了半头,一传也是差得不行?为什么国家队最高的207cm主攻居然占据一传榜首位?如果身高决定一传,那么我们培养160-170cm的自由人,是不是就能解决困扰多年的自由人问题?很多球员都是光腿上场,大致反映了那种不情愿练一传的态度。
如果联赛获奖的球员都进不了国家队,只能说选人有问题(×)
中国排球超级联赛的最佳阵容和MVP评选不包括外援,本土与高水平外援水平的差距肉眼可见,奖项评选完全是刻板的按照四强和技术统计颁发,没有任何说服力。
首先,联赛最佳阵容评选范围仅限于四强球队,而联赛14支参赛队伍,稍微有竞争4强实力的队伍大概只有6支。剩下的队伍即使个别位置有突出的本土选手,也无缘最佳阵容评选,比如球迷认为发挥还不错的广东自由人陈嘉杰。其次,联赛最佳阵容的主要依据是排协统计数据以及公布的各个位置的榜单,即使曲宗帅半决赛和决赛发挥十分糟糕,但是由于在自由人数据上领先,获评最佳自由人。值得注意的是,排协自由人榜单数据仅统计一传,不考虑防守数据,这样的技术统计榜单很难服众。曲宗帅自己估计也是不好意思,一向在社交媒体上活跃的他,这次得奖没有写小文案。接应榜单相对比较客观,因为接应不接一传主要负责进攻,只缺失防守数据。获得最佳接应奖的张冠华在得分上甚至落后同队的主攻王滨,在最佳得分手的三种计算方式中(总得分、局均得分和扣球得分)张冠华还落后国内同样是接应位置的郭顺祥和汤福星(考虑到汤福星可能羊了,后面9-14排位赛部分场次没上),更不用说跟外援的差距。

惊掉下巴的是排协将本赛季MVP颁发给了北京队二传刘泽。随后新华社和排超联赛官方发布了对于刘泽的专访,刘泽明确表达了自己想进国家队的意愿。如果刘泽入选国家队集训,但没有随队参赛,一定会有人嚷嚷着联赛MVP都进不了国家队,国家队选人有问题。实话实话,刘泽在联赛中的整体表现,很难将他视为国家队二传的救星。以一个水平不高且评奖机制大有漏洞的排超联赛MVP为依据吹捧刘泽,对刘泽本人、北汽男排和国家队的意义是什么?当然也不能否认,刘泽通过联赛历练和国家队集训可以成长为一名优秀二传手的可能,毕竟中国男排太缺二传了。
二、对联赛部分球队的印象
北京汽车队
北京汽车可能是目前国内唯一一个正经排球俱乐部?不仅有自己的青训,还有稳定的引援和外送渠道,至少口碑还是好的,资源在全国来看无与伦比。
本来买到了半个美国男排,结果安德森提前跳车。安德森的跳车行为可以理解。人家接受采访也开诚布公地说出了自己的顾虑,毕竟宇宙联赛,什么时候开打,赛程安排如何,直到开打前一刻没人知道。
北京队一改以往引进来力度大,送出去却不舍得的样子,今年想方设法把江川、张秉龙和王东宸送去了日本,联赛前半段也在尝试锻炼本土球员,尽管有时候会输球,甚至连输几场。其实最后北京队赢在外援买的值,北京队几位外援杰司机、霍霍、尤斯瓦尼和马克西姆确实相当敬业,除了自己稳定发挥外,还能一直安慰鼓励刘泽,给了他很大的信心。
当然北京队一贯的特点就是,地板功夫好粗糙,曾经有人跟我吐槽过江川、张秉龙和刘力宾都是一样的一传防守差,恰好他们青年时期的主教练就是李牧,这次李牧回归北汽男排主教练之位,不知道能不能培养出来剩下的小队员。
上海光明男排
不想过多评价这个队,这个队有钱请外援,外援努力但带不动。其他本土球员水平也是比较差,很多人说某某某可以进国家队,现在都可以闭麦了,球技也没有超群,作风还出现问题。最大的毒瘤就是主教练。硬要说也只有张哲嘉水平能去国家队,曲宗帅属于是自由人位置实在缺人,个人水平根本不合格。
同理还有天津男排。
浙江体彩男排
浙江队能取得第三名的好成绩既有青训的作用,也是主力球员在国家队接受锻炼的成果。浙江队本赛季的配置是瓜队主力主攻、瓜队替补主攻、瓜队主力副攻、瓜队替补副攻、瓜队2022年打了最多比赛的接应,瓜队放在家里的小二传,这样说应该没错吧。这样一个阵容才能跟购入大批外援的京沪交上手。
许多球迷对浙江队感到不满或反感,酸言酸语从联赛名单公布指导最终落幕始终没有平息过。由于联赛办不好,国家队才是球员们出人头地唯一的机会,浙江的前任教练吴胜就是国家队的教练,浙江队本赛季主教练沈安东又是国家队助理教练,国家队大名单中又以浙江球员居多。国家队的训练条件、比赛资源和媒体曝光远远超过任何一支俱乐部或省队,如果入选集训,未来运动员退役后找工作有可能会放宽条件。国家队球鞋球衣和护具都是赞助的,国家队能上CCTV-5,地方队打联赛球衣是统一赞助,球鞋可能要自行购买,转播渠道只有咪咕视频。
既然浙江队占据了国家队的半壁江山,外战内战总要有一条战线取得胜利吧。第一阶段浙江队的发挥令人诧异,从输河北,到输上海、山东和北京,还和四川队打了5局,连深圳队都能咬下浙江1局。一方面是心态问题,跟保定队比赛硬是打出了火药味,让人觉得有些国手是不是过于骄傲,一副看不起对面的样子。当然后面的比赛中,缪阮彤的态度收敛了不少,不小心扣到对手身上也及时道歉。除了缪阮彤,其他几位球员也让人捉急,攻手崩,二传慌,稀里糊涂地把胜利拱手送人。另一方面,教练团队隐形,不敢多批评球员几句。第二阶段大家整理好心态回过神来,正好赶上covid19发威和对手的放松,浙江队找回自我。很不幸,半决赛关键时刻,张景胤腹肌拉伤让全队心慌意乱,错失打进决赛的好机会。最后的季军赛,在山东队失去斗志,乱打一气的表现下,浙江取得了胜利。
浙江队仿佛只是几个国手的浙江队,替补球员没有存在的意义,也就是说几乎是一套阵容打到底。半决赛张景胤受伤之后,浙江队没了主心骨,不过半决赛第二场浙江队即使拿掉张景胤的进攻,也并没有在每局局分上落后很多,问题就是陈磊炀和李咏臻一直配不好,张冠华暴露性强攻不够用,一直死打二直线。更加可气的是,替补席上的小队员除了自由人和二传因为主力队员的不稳定,打了一会儿,其他几位弟弟连打吊车尾的辽宁队都没有上场的机会。浙江青年队全运斩获亚军,而跟他们一起参赛仅获第五名的河北青年队,已经在保定队早当家了。

浙江队打法不仅没有追上国际潮流,甚至在搞一些无法理喻的战术。最直接的就是前排主攻跑加三,陈磊炀慢慢不怎么打了,换上的替补二传刘徐登在季军赛对加三战术情有独钟,上场的两局时间里,一直打一直打一直打。浙江男排的换人发球同样迷惑,主攻换副攻菜球还可以理解为加强一下后排防守,副攻换副攻发大菜球的意义何在?在第二阶段,浙江男排还研发出了全新战术——两点换三点的二分之一,就是刘徐登替换掉后排的张冠华,传球还是陈磊炀主传,这不等同于宣布放弃2号位进攻。一开始我还以为是出现换人沟通方面的问题,后面只用刘徐登替换张冠华的操作还出现了好几次。还有一个蜜汁操作就是半决赛张景胤出现伤病后,王滨和李成康打主攻,教练似乎要求杨一鸣扩大一传面积力保王滨进攻。但是,对面外援强发轮,玩2.5人一传,一个人溜边,这个一传体系崩的不行。

山东儒辰男排
这个队怎么评价呢,就是粗糙,靠边攻硬吃,上限下限都是无限。当然山东队的成绩可以用“丧事喜办”进行解释——全华班进了四强,只是输给小国家队而已。
山东队各个位置上的人才富裕的夸张,别的队缺人,山东队内卷。山东的青训体系很完备,作为一个人口大省,1m9以上的山东大汉一抓一大把。山东最缺的是一个正常的教练,参赛名单几乎是每年换血,但是上了一遍后发现全员粗糙。齐鲁主攻一传自保都成问题,甚至能出现辛尼察跳发改成跳飘专门瞄准主攻李磊,李磊几连飞的场面。后面四强赛换上刁剑飞,刁剑飞的一传更加喜人,约等于接不了。山东主攻几乎就是“一传炸弹”的代名词,没有一个一传过关的,有些球接起来但是直冲二传脑门,有些球满场乱飞。
主教练张启勇平时在训练课都在强调什么东西,咱不知道,更不敢问。张教练的首发阵容安排总是出人意料,首发刘濛,再换刘志浩,刘志浩打得好好的,第二天按到替补席,第三二传李洋总在发替。有张教练这种自我打乱阵容的教练,隔网相对的球队想不赢球或者赢几局也真的困难。张启勇喊暂停,废话连篇,最后跟浙江队季军赛,只会反复叨叨什么“你们就想放弃是不是,&%¥#%#(几句山东口音的脏话)”。作为主教练口吐芬芳之前能不能先讲一下怎么拦防,打什么战术,队员们一个个不敢说话,被骂的次数多了,麻木了,最后只能表达一下决心。一次暂停中,已经沦为吉祥物队长的刘濛插进来开口跟几个场上队员讲了讲怎么防守,虽然刘濛同志传球修炼到了无药可救的程度,但他说的话听着很有营养,不知他是否有意日后转型为教练。设想若干年后,xx女排or男排主教练是刘濛,那会怎么样?如果金主爸爸有话语权,麻烦立即裁撤主教练张启勇,误人子弟和无能狂怒是不是山东教练的必备技能?

这个队从头到尾最认真的就是两个自由人——杨华兴和申栋文。山东队看起来只有自由人日常训练一传防守,申栋文主接一传,杨华兴负责防守。防守方面,由于前排四个低水平副攻轮流开门破坏,后面的人难以招架。假如山东男排全体跟申栋文一样端正态度,成绩绝对可以更进一步。三个二传,看过的都摇头。可能山东排球的理念就是一锤子强攻,其他都不重要。
河北保定沃隶男排
保定队本赛季的巨大飞跃有目共睹。河北省体育局、保定市人民政府以及金主爸爸君乐宝和新希望乳业让原本默默无闻的河北男排突然生机勃勃,改革春风吹满地。其实这个俱乐部的本土球员主要是21年全运会U20河北队的班底,当时河北青年队的主教练就是刘光心。虽然四强不入免不了有刘光心坚持换人发球战术的责任,但是希望刘教练再坚持带几年队伍。有人在网络呼吁保定队某某某进入国家队,但我认为保定队球员暂时还没有与国内其他一些球员竞争的实力,去国家队当陪练选手,可能还不如在保定队踏实训练,目标就是全力拼搏每一场联赛和全运会。

如果以“保定沃隶”为关键词进行搜索,你会惊讶地发现这个俱乐部2022年3月刚刚成立,原本计划引入3名山东队内援,雄心勃勃的参加2021-2022年排超联赛。结果联赛迟迟不办,赞助商爸爸蒙受了一些损失吧。如果2022年上半年联赛如期举行,或许下半年联赛保定队员积累更多经验后能把握住关键分,实现四强的突破。既然已经是职业俱乐部了,保定沃隶要不要考虑开通运营一些官方账号,增加与球迷的互动。希望君乐宝和新希望天香爸爸可以搞搞抽奖,或许我能中奖hhhhh。

四川男排
四川男排这个赛季像个没有目标的躺平咸鱼,因为他们既没有冲进四强的实力,而粤滇豫鄂几支球队又在后面托举,四川队掉也掉不下去。很多队把他们当成人畜无害的小兔子,用来锻炼替补,搞着搞着就把四川队送进了八强。仔细瞅瞅,四川男排怎么左右开摆还能制造点风浪,其实主攻陈禧龙和田聪一传还不错,前排后排进攻挺强,防守串联也有,郭顺祥支棱起来也很厉害,但是眼神防守是老操作了,但问题是没有副攻也没有替补边攻,三位好似生产队的驴,轻易不能喊停。四川队比山东和浙江的传配节奏好一点,稍微细腻一点。四川队的比赛难看到反胃,他们是有选择性地拼搏,不到关键时刻绝不努力,事关8强名额的比赛,他们醒了,争夺7、8名的比赛,他们又清醒了。四川男排给人感觉又没钱、又缺人。办了青训,但是实在找不到很多高个子,四川队的主攻身高大概只有190cm左右,无论是曾经的杜海翔,还是现在17号小主攻(一个新的弹簧人?),都在身高上比较吃亏。
河南男排跟四川男排的感觉是相似的,裸奔又躺平。
江苏南京广电猫猫
如果说上海队请外援可能是预算太多无处可花,那江苏队是花钱当大大大冤种,开设国际排球养老院。江苏队原本也是全华班阵容,前几年试水请到一位波黑主攻后,尝到了甜头。不清楚江苏队领导们跟外援签约前是否仔细考察了外援的水平,今年请到的外援主攻、二传和接应能力不足,江苏队主教练王舒一直对外援和国手蜜汁信任,外援二传每逢关键球就当第一内奸。事后诸葛亮一点,我觉得全新人阵容加两国手,多加磨合,最后估计也能喜提第八名。症结就出在对于小队员的不信任,其实江苏队已经浮现了一套“赢在未来”的完整阵容,王文骏(孩子可能在长相和路人缘上吃点亏)、张鸿鑫和顾沁凡没有意外一定是未来进攻三叉戟;陈威屹虽然刚刚改打二传,但具有威胁的跳发和传球的力量感,再练几年很有可能成为新星二传;自由人李天乐在有限的上场时间里面挺拼的。大力跳发在联赛新人中算是标准配置了,更加难能可贵的是,三个边攻还有防守的意识和动作,还愿意动脚去拼防守。

福建男排
福建队的打法可以说在国内独一无二,男排女排走得都是小快灵路线。福建男排比较可惜,靠自己的实力力克江苏、四川,跟上海PK不落下风,离八强仅仅一步之遥。落到9-14名排位赛的结果就是联赛转播被掐掉。福建男排的攻手们绝对实力不算超群,发动机就是二传吴斋。福建接应汤福星能够在排超数据榜名列前茅,不仅是汤福星自己下手速度快,福建队一传其实尚可,到吴斋手里,给汤福星加速特别成功,对方副攻基本上并不过来。在闪亮的数据背后,汤福星的自失也挺骇人,福建队原本有机会爆冷上海队,然而关键球的后二进攻,汤福星踩线失误错失良机。突然想在这里At一下王径一,你能不能早日打出汤福星的味道,进化为“王福星”???或者汤福星再增增肌,提高一下弹跳???

不患寡而患不均
有些激进的声音说排超联赛干脆停办,这样才能放我们的球员出国打球。
这不现实,排超问题是办的烂,解决方法是停办,那就是因噎废食,是摆烂到底。放弃解决一个复杂问题当然比认真解开复杂问题简单太多。排超是我们球员出道起步的地方,同样有可能是他们最后退役的舞台。外国俱乐部不是慈善机构,水平不高的球员也不会轻易给Offer。
有实力出国的球员,到底能不能自由选择出国打球?排超联赛很明显已经不能满足部分国手涨球的需要,浪费时间参加排超的意义是——地方队成绩吗?
弱队的生存问题是否需要考虑?现在的政策是完全不限外援,但是内援转会阻碍重重,导致很多很多球员堆积在排名靠前的队伍中,排名靠后的队伍找不到赞助而且人手不足。虽然辽宁、湖北和云南等球队实在是不能产生对抗性,但是它们的人才发现和锻炼功能不能忽视。辽宁队的19号主攻年仅16岁通过联赛锻炼很大,云南队主力自由人杨伊光只有17岁,却在数据上高居自由人榜单第二位。排超对抗性的提升和垃圾时间的减少很大程度上取决于倒数队伍的水平。
三、过去与现在
重新回看劳尔时代
时间来到2023年,又到了中国男排例行冲击奥运会资格的时刻。江川的新年微博和吴胜指导的采访不约而同地表达的争取奥运会资格的决心,但是作为一个普通球迷,实在没有底气说我坚信中国男排梦圆巴黎。细细琢磨,国内能用的球员似乎还是劳尔2019年奥运资格赛首发的那几个人,除了当时张景胤因伤错过。如果控制好伤病,沉下心培养几年,现在进军巴黎的希望更大一些。

再回望劳尔执教的三年时光,整个团队最终极的目标就是东京奥运会资格。中国男排在2017-2019年,无论是亚洲还是世界性大赛,取得理想成绩的概率微乎其微。世界杯没资格、世锦赛当鱼腩、VNL作为核心球队又不会降级。亚洲赛场还有伊朗队在前,所以基本上是劳尔带着球员在VNL试水。当时很多球迷不满劳尔上任3年以来主力阵容和主力二传一直未定,两年的VNL和中间的世锦赛变阵ing,中国男排一输再输,全靠“钞能力”留在VNL。不难理解,球迷看CCTV-5的直播或回放绝对不愿意一直看垂头丧气的输球画面,但国内球员普遍没有国际比赛经验,低水平对抗的排超联赛考察出球员的实力,只能牺牲掉一个打不出好成绩的VNL练兵。没有合适的二传、自由人、能接一传的主攻,发球太菜和小球太差直到今天都是棘手问题。劳尔作为主教练几乎把国内当时能打的人都拉去试训了一圈,勉强找到几个还凑合的潜力股。两年VNL都花在球员们的考察上,最后打资格赛的阵容和状态确实是中国男排这几年以来最高光的时刻。也不是说劳尔的选人绝对没有问题,其实存在比杜海翔更有经验、地板也不差的主攻,例如崔建军。劳尔把机会完全留给了年轻一代。比如被球迷戏称是不忘初心的副攻陈龙海和饶书涵,资格赛都沦为当时不满19岁的彭世坤的替补。同样也是因为场上队员比较年轻,加之大赛经验少,像江川和刘力宾满打满算在国家队开始主力生涯才2-3年,彭世坤才第2年进入国家队。每一个人或多或少都在颤抖,江川开场低迷、童嘉骅在关键无攻球没有及时主动上球、杜海翔最后时刻一传过网、于垚辰甩出了好多倒三角……每个人犯一点低级错误,大家的心态像多米诺骨牌似的轮流崩塌。更加窒息的是,排管中心给的KPI是奥运会资格,但是这个任务对于劳尔和队员们是超纲的,稍微懂点球的观众都明白打进奥运会有多么的不现实,能够绷紧神经与加拿大和阿根廷打到决胜局已经难能可贵。
最后的结局是劳尔下课以及劳尔信任的杜海翔退货,半年之后主教练换成沈富麟,把杜的位置换成了崔建军,彭世坤换成了老将耿鑫和陈龙海搭配张哲嘉,主力二传也变成詹国俊,替补是于垚辰和毛天一,接应只有江川一人,最后仍然没有取得理想中的奥运门票。这两次比赛黄子忠的解说倒是真实的反映了不少球迷的心态,心急如焚地认为杜海翔不行,赶紧上季道帅。实话实话,真没什么区别,杜海翔接不住的球,季道帅也接不住,杜海翔突破不了的拦网,季道帅也无济于事。中国男排根本没有啃老的资本和底气,现实就是粗糙球员年纪大了,而不是年纪大了就细腻了。
里面外面两个时间的鸿沟从未弥合。杜海翔接受采访时说过,“以前我没在现场见过强队的实力,一般只是在视频里看过,打比赛时能明显感觉到差距,自己在场上接一传时压力是有的,有很多强力的发球是我自己没见过的,我在慢慢地适应。”东京周期大部分国家队球员就在排超地方队效力,一年中有半年的时间在打低水平的排超(没错,疫情前排超是主客场制,2018年排超从11月揭幕直到次年4月收官),几十天时间国家队集训,然后打FIVB的比赛。每年真正归劳尔管理的日子不多,各个地方队日常抓不抓技术细节,劳尔恐怕很难过问一二。劳尔公开说过要把眼光放长远,球员应该走出去才能提高。事实上他也尽其所能在任内帮助中国队,2018年劳尔在VNL开赛前将中国队带到阿根廷拉练,跟阿根廷和巴西国家队进行友谊赛。当年世锦赛开赛前,中国队与意大利男排进行了热身赛,B站上甚至能搜到小伙伴搬运的视频(https://www.bilibili.com/video/BV194411f7MR)。2022年中国男排备战世锦赛的热身对象只能是克罗地亚男排了。劳尔应该试图为一些球员出国打球,牵线搭桥。微信公众号“SuperVolley”曾经推出过国家男排队员的访问推送,当时只是竞争替补接应的唐川航透露自己原本可以出国去阿根廷打球,但是作为八一队的成员考虑到军运会任务没能成行。此前中国球员从未有人获得过留洋阿根廷的机会,而劳尔恰好是阿根廷人。

从外援到本土教练:变与不变
现在主教练换成了吴胜。2022的排超看了又看,劳尔当初看重的一些队员尽管已经远离国家队,但还在联赛中坚持,比如刘力宾、杜海翔和季道帅。杜海翔被视为冲奥失利的主要原因,国家队的大门不再为他敞开;刘力宾也不知道是何原因2022年开始没有进入国家队;季道帅随着年龄增长,下三路技术停滞不前,进攻下滑,可能为了山东队还在坚持。劳尔当初给予厚望的江川、张景胤和彭世坤现在都是国家队顶梁柱之一,于垚辰在老头手上淘汰掉刘濛和毛天一,虽然到目前与其他优秀二传无法比拟,但也找不到更合适的人选。劳尔还没等到自己栽培的小树苗成长起来,就被中国排协解约了。其实组队思路还是劳尔那套,宁可要牺牲掉一个主攻的进攻能力,也要想办法保住一传,只是人选从杜海翔变成了俞元泰。因为国内训练体系培养出的球员,没有谁是全面的,大家都是左腿利索、右腿萎缩,攻强守弱,无球意识淡薄是多少年的顽疾了。国内联赛在疫情和排协不作为的加成下从2020年开始急剧缩水滑坡。
在今年联赛接近尾声的时候,有媒体放出了联赛开始前对国家队主教练吴胜的采访。开篇旁白就是“在浙江排球队有一位教练,他把一支平平无奇的女排队伍带成联赛冠军,接手男排后更是屡创佳绩,并且带领中国男排获得亚洲杯冠军。这位王牌教练低调又带着一丝神秘,看似铁面无情,却温暖于每个微小的细节。”实话实说,吴胜到目前为止的带队表现不能令我满意。本土教头显然比外教如鱼得水,更容易赢得队员和球迷们的心,例如语言沟通和思想工作。中国教练一定更加理解观众朋友和排协领导对于成绩的要求,亚锦赛第三和亚洲杯冠军可以保住教练的位置和球迷的支持。吴胜在亚洲杯时期接受采访时说,“锻炼是一方面,成绩我们还是需要的。不管怎么说,一个队伍没有成绩肯定是不行的,中国男排的成绩也不算很好,所以说我们本着要锻炼队伍的同时也要为队伍拿成绩,尽量先提高中国男排的各项技术能力这些方面。”怎么说呢,可以理解但实在没有必要的是,2022年亚洲杯全主力出战的意义是什么?2022年亚洲杯冠军无法控制的后果是整个队伍和球员们曝光度前所未有的提升,官方媒体用“重返亚洲之巅”这样的词汇定义中国男排久违的胜利,球员们在国内外收获了大量的粉丝,赞扬之声不绝于耳。亚洲杯冠军的红利是可观的,主教练帅位更加稳固,一些球员在退役的时候能凭借这个冠军头衔获得更好的待遇,媒体的关注和报道等等。然而这个亚洲杯参赛队伍水平相当有限,中国男排从塞尔维亚飞到泰国,然后再飞回去,折腾一圈,拿了一个含金量很低的冠军,但是技术和团队配合上的顽疾没有得到根本解决,发接发的问题在世锦赛上暴露无遗。以至于让人怀疑是不是亚洲杯夺冠后有些球员漂浮了起来。不得不说,VNL之后与球队会合的张哲嘉、戴卿尧、曲宗帅和王滨也需要利用比赛找状态,因为他们在亚洲杯之前接近一年时间没有正式比赛。这个责任肯定是排协的,国外比赛你去不了,国内比赛为什么彻底停摆,别问,问就是疫情因素。又要马儿跑得快,又要马儿不吃草。
世锦赛的摆烂躺平看着比四年前的粗糙送分更令人心痛。其实之前的VNL中,中国男排也有不少场次摆烂,明显看出来我们队员对于比赛的专注度不足,没有争胜的欲望,就是一副反正也打不过,打成什么样都无所谓的感觉。中国男排可能只有面对日本队能立刻专注起来,还有就是有底气能拼下来的保加利亚。2019年憋住一口气还有可能拼的过的加拿大,现在输的彻彻底底;2017年还能赢过的土耳其,现在把我们打得落花流水。以前中国男排世锦赛单场比赛视频还能维持在1h30min以上,现在加上赛前热身、入场仪式和局间休息大概也就1h30min左右。在FIVB积分计算规则和奥运资格修改之后,对于中国男排这种球队,VNL和世锦赛每输一场球甚至一局球都如同割肉。0:3落败和2:3惜败最后计算得出的积分耗损是截然不同的。多输一场,日后就要靠挑落强队回血,2023年VNL里面还有几支队伍,中国男排有把握可以赢下来?如果2023年VNL继续出现打不过就摆烂,输掉的不止是积分,把下一代的希望全都拿来陪葬。巴黎奥运会资格赛的资格是禁俄令的福利,是飞来的馅饼。中国男排这些年到底是进步了还是退步了,亚锦赛和亚洲杯是本来就能赢的比赛,取得了成绩很正常,世锦赛和VNL平心而论没有很大突破。硬说3:0巴西是突破,那2018年还能爆冷法国队,保加利亚这几年赢了好几次,德国男排纯粹给我们送温暖。球迷只能夸赞现在的中国男排在态度和拼搏精神上有了很大进步????但是同样小组赛被淘汰的巴林、喀麦隆和保加利亚队在世锦赛的竞技面貌是怎样的?????
除了国家一队的问题,国家队梯队建设和训练到底是否受到主教练的重视。
国青男排和国少男排的用人和成绩更加跌破眼镜,给人的感觉像是掺沙子,上场的小队员一半儿感觉未来可期,另一半人疯狂送分你看不懂教练为何不换人,替补球员的存在意义不明。劳尔当初也是亲自观看全运会U20组比赛,一些名不见经传的小队员很快就到劳尔的集训名单中,现在不同了,看了半天估计只有国青队长刘徐登和副攻陆天铖接受国家队主教练的指导,其他人只能跟着误人子弟的国产教练。
钞能力实现弯道超车?
以前是钞能力运作VNL资格,用钞能力主场办赛,免得瓜儿子们打奥运资格赛前舟车劳顿。现在排协试图用钞能力将国家队打包送去法甲联赛培养。排协爸爸为了这个扶不起的儿子花过多少冤枉钱?是不是上面认为提前去2024年奥运城市备战能有好运气?只能说2022年试图运作的集体留洋计划属于一厢情愿,法国方面都觉得离谱吧,最后也没有成行。既然经费这么爆炸,我觉得国家队2023年集训可以扩员至50人,出国比赛的名额可以扩大到30人,钱不是问题的话,为何2022年VNL大名单有些人不出国呢?现场感受一下一流强队的发球也是挺好。长子们集体留洋失败,幼子们干嘛不试着送出去?
一个无法回避的问题:浙江队和国家队说不清道不明的关系
这可能是理智球迷们想说又不敢说,如果在2022年6月-9月说出来好像是在制造阴谋论、挑拨离间、故意唱衰祖国球队。
但是,现在我FOLLOW了小半年的国家队和联赛,又到了新的一年新的集训名单的酝酿阶段。有些质疑不吐不快。因为发自内心想大声问一句,中国国家男子排球队各个位置汇聚了当前最优秀的球员们吗?
劳尔时代的集训名单范围很广,几乎涵盖了各支联赛球队,每年集训有两道三批,名额30+,三年内很多球员都得到了进入国家一队试训的机会,99、00后国青国少小队员也都囊括在内。(我也不一一列举了,打开中国排协官方网站,点击国家男子排球队就能看到)但是现在集训名单的范围明显缩减。
到了吴胜时期,杨一鸣、张冠华、李咏臻、杨天缘和俞元泰异军突起进入国家队受到重用,曾经被劳尔舍弃的二传刘濛也迎来了国家队第二春。还有一些球员明明仍是当打之年直接被弃用,95年出生的刘力宾、杜海翔和陈嘉杰无缘国家队了。球迷们嫌弃多年的饶书涵被国家队“退货”,但是缪阮彤却安然无恙,我觉得饶和缪实在不相上下,要退就全退。问题是巴黎周期新冒头的几位真的在能力上比刘杜陈好吗?之前劳尔时代还出现了湖北1m78的主攻入选国家队的奇闻,而现在湖北和福建等队伍没几个人能去国家队。有人会说,那几个弱队根本没有好苗子,你让教练组选择谁,但是现在如果大家捏住鼻子观察9-14名的队伍,湖北主攻林海坤、福建二传吴斋、福建接应汤福星的竞技水平和面貌具备了一定水平。
这样说可能会刺激到一些浙江队粉丝,我个人认为杨一鸣、张冠华和李咏臻以及2022年走入大家视线中的刘浩男和王滨不同程度地享受到了户口红利。前三位球员在东京周期不入劳尔的法眼,而跟他们同年龄的一些球员早早跳级进入国家队集训名单。目前只有李咏臻靠个人实力赢得了认可,其他几位实在对不起吴胜的提拔。李咏臻真实身高应该不足2米,劳尔时期选拔副攻更看重身高,这或许是李一直未入集训名单的重要原因。杨一鸣和杨天缘到目前为止的表现,除了杨一鸣的上手传球,自由人位置看起来没有比上一周期有所补强。张冠华实在是在速度、力量、扣球高度和处理球方面没有任何优势,整体看起来不符合当今男排接应的身体条件。劳尔时期启用的接应分别是江川、王径一和因伤退出竞争的唐川航,却从未将张冠华视为接应位置上的选项。除去因伤休息的时间,张景胤一直都是主力主攻的人选,不会因为换教练而动摇。王滨算是有潜力的新人之一,但他的国家队的出场方式未免离奇。如果王滨水平比名单上的袁党毅、翟德军和张秉龙强,那就不必在一开始25人大名单中给这三位主攻编号,王滨直接上VNL,唯才是举,举贤不避亲,我不反对。但是仔细回想,王滨在亚洲杯和世锦赛上到底发挥了很大的作用吗?王滨基本只在亚洲杯对阵巴基斯坦的比赛中登场,说实话,这比赛是个妥妥的垃圾时间,其它登场机会就是发球,世锦赛基本如此。现在我看了排超联赛,发现跳发球威力大的新人主攻有很多,王滨的发球也没有强到世界顶级水平,为何偏偏是王滨突然逆袭国家队?刘浩男在国家队的角色更加尴尬,VNL无法补报名,亚洲杯不上,世锦赛名单最后被踢,所以刘浩男的2022年是随队环球飞行吗?从2022-2023年联赛表现看,刘接应的表现也没有多少过人之处,就算刘接应未来可期,那他这一年时间没有任何比赛机会,是不是被硬生生耽误了吗?
张景胤、张冠华(事实就是张冠华是中国男排2022年国际比赛出场时间最多的接应,因为江川因故全程缺席国家队比赛,王径一第二站到位但是全队因阳性错过了两场比赛,王到位后跟张二人转,亚洲杯来了戴卿尧,但是世锦赛首发接应还是张冠华)、李咏臻和杨一鸣等浙江球员两年来获得了宝贵的高强度国际比赛机会,甚至刘浩男和王滨也外出涨了见识,国内其他球员2021-2022年连一个排糙都盼不到。试想一些球员被强制要求观看中国男排3:0巴西的录像进行所谓的业务学习时,他们心里会怎么想,作为专业运动员难道看不出来张景胤一点攻的胜利,巴西队的松懈,张冠华的低效率和奇怪的扣球动作吗?大家当然不敢说,也没必要说什么真实感受,这个热闹只是国家队几个人的,3:0巴西和亚洲杯冠军的红利,他们一点都不会得到。
随着浙江队教练和队员大范围进入国家队,那国家队的风格就会有深刻的浙江烙印。好的方面是对于下三路技术的强调,浙江队比起北京和山东的眼神防守,起码会强调动动脚做做动作。其他的问题一是心理素质差,动不动就玻璃心破碎;二是不提速不立体,调攻压力偏重于主攻,而非接应。事实上男排完全依靠主打主攻是很累的,因为主攻都要6轮一传。浙江教练显然觉得当前的打法没啥问题,到了国家队还是这样,这样就解释为什么张冠华能进入国家队。
除了队员本身实力问题,还有回归国内联赛后的人事安排。2021-2022年的联赛因故未能举办,但在联赛之前,有消息说刘濛和缪阮彤新赛季转会至浙江男排。这就让人看不懂了,浙江队原来的二传王智儒全运会后退役,替补席上还有一个陈磊炀,不抓紧时间栽培陈二传,反而把山东主力二传拉过来。当然有球迷说是管理层为备战亚运会硬塞的。但是本届联赛刘濛怎么没有转会,难道说不需要亚运会配合了吗?刘濛传球多年没有长进,甚至倒退,这些球迷都知道,问题是国家队教练组对刘濛似乎高楼望断情有独钟。缪阮彤的经历也很离奇,因为最近稍微关注一下日本V1联赛就知道,有个副攻小伙叫王东宸发挥不错。从联赛表现看,缪阮彤还是小球粗糙,发球虽有进步,但是没有质的飞跃。缪阮彤、蒋正阳和王东宸都是竞争替补副攻,但是缪阮彤有什么优势呢,年龄、发球、小球、进攻、拦网还是健康的体魄?
外教可以置身于地方队利益之外balance of power,但是任何一位国内教练执掌国家队都避免不了这个问题,就是大家口中的“任人唯亲”。教练多招某一个队伍的球员有好处也有坏处。比如减少一些磨合时间,教练与球员之间的信任感,教练在球员管理上的经验,把一套半成品拿到国家队继续加工;坏处就是,国家队选材范围缩减带来的,没入选球队的球员没有奋斗热情,大家即使去了国家队心里也明白自己不过是绿叶。没有机会和门路,国家队主教练又不会每半个月在各支排糙球队轮换进行业务指导。联赛如果取消了,你连在国内赛场跟所谓国手一较高下证明自己的机会都没有。随之而来的是,国家队教练团队合法性和权威的流失。当前国家队好像出现了,不仅浙江队的球员相对数量多,出场机会相对多,而且能力平庸者看起来也很多。当然如果滑到另一个极端——平均主义和配额制,比如每个地方队只能有2人入选国家队,也是很悲哀的。成绩上还说得过去尚且逃过一劫,成绩上不尽如人意,一定会有批评的声音指责球员的能力和教练员的选人用人。当然有人说也有可能是其他地方队不愿意放人配合国家队,但是的但是,那王径一等人紧急出国代表了什么?
粉圈化与后真相的排球
中国男排无论成绩如何,一定一定会出现粉圈化………………