欢迎光临散文网 会员登陆 & 注册

挣脱卡脖子的手,科创板还有机会吗??

2023-09-01 16:21 作者:六便士财经  | 我要投稿


2018年11月5日,在首届中国国际进口博览会,中国国家主席习近平出席开幕式时宣布:在上海证券交易所设立科创板并试点注册制。这被视为我国实现高质量发展,持续提升关键核心技术创新能力的关键支点。而不到5年时间里,这成了投资者嗤之以鼻的存在。

2023年8月29日是个极不平凡的日子,因为今天下午美国商务部部长访华并与李强总理等领导会晤,表示美方也愿同中方加强在人工智能、气候变化、打击芬太尼等领域合作;建立出口管制沟通机制。

而在中午12点华为官网突然发布了一封《致华为用户的一封信》公开信:今天,我们推出了“HUAWEI Mate 60 Pro 先锋计划",在华为商城12:08正式上线,而经过博主测试,华为已经拥有属于自己的5G,挣脱了卡脖子的手。

而代表中国硬核科技的科创板,还有机会吗?

专注打造中国硬核科技

2019年6月13日,科创板正式开板。这被视为我国实现高质量发展,持续提升关键核心技术创新能力的关键支点。中国资本市场迎来了一个全新板块。“试验田”或许免不了遇到“风风雨雨”,市场各方需理智包容、共同建设,让科创板改革行稳致远。科创板定位于“坚持面向世界科技前沿、面向经济主战场、面向国家重大需求,主要服务于符合国家战略、突破关键核心技术、市场认可度高的科技创新企业”。

而实际上,科创50指数主要涵盖了半导体、新能源、生物医药等战略新兴产业,是我国未来实现科技创新、自主可控的重要主战场。半导体、新能源、AI、生物医药是我国实现制造业产业升级的必经之路,具备技术门槛高、创新周期长、资本要求高等特点。

随着资本、人才、技术等的聚集,我国在上述高新技术产业已具备显著竞争力,新能源产业等已处于全球领先水平,未来将是中国经济增长的最强发动机。

这些领域都是科创板的发力重点。这些高新技术产业和战略性新兴产业,对于资金、人力、资源的需求极大。在科创板之前,这些产业中的那些科技创新企业很难在资本市场直接融资。

科创板在注册制的同时,特别降低了企业的盈利要求。业内人士认为,科创板有望在一定程度上改变我国间接融资为主、直接融资为辅的格局,从融资端助力创新企业,使企业能够以市场为导向,从而推动关键核心技术的持续发展。

截至8月28日,科创板上市公司数量从首批25家增至557家,总市值从0.5万亿元增至5.8万亿元,IPO募资额超8900亿元。

看上去,这简直就是中国版的纳斯达克,无论如何也是要参与的,但事实上,或许并非如此。甚至在有些投资者看来,这简直是洪水猛兽。

估值高、减持、低迷、门槛高。。。

一个指数,历史平均市盈率高达66.14,最高时甚至超过111倍,这就是估值的喜马拉雅,科创50。科创板刚刚推出时,市场热情高涨,但科创板股票供应量太少,导致发行定价偏高,上市初期被过度炒作,大幅推高了整个科创板的估值水平,使价格严重脱离了实际价值,形成了过度的虚热。

单看或许不够直观,就拿在A股和H股都有上市的中芯国际来说,溢价率高达66%,每股价差35块左右,而近三年,溢价率基本都在65%左右。这么高的估值,不得不让投资者望而却步。

而高估值所导致的一个重大问题,那就是减持,统计数据显示,2022年科创板首批锁定期为三年的解禁股份规模为4086.99亿元,其中7月解禁规模最大,主要是首批上市的25家公司在7月22日集中解禁,这批公司的解禁市值按当时6月底的收盘价测算,高达2626.13亿元。而这之后,每个月科创板都有几百亿的减持量。

而高门槛也把一群投资者挡在门外的同时,让有资格的投资者,也有了比价的权利,A/H的高溢价率,同样门槛的科创板和沪深港通,选择什么投资者一目了然,或许这就是如今,科创50只剩30倍市盈率的原因。在港股近半年的持续走弱中,恒生指数跌破净值产,恒生科技指数、标普香港创业板指数和中概股指数更是处于超低估值水平,领跌全球股市。这种巨大的估值比价效应与投资者情绪的宣泄相结合,使得科创板成为了领跌A股市场的关键因素。高门槛把一大部分投资者挡在了门外,这就导致科创板的流动性实际上并没有想象中那么好。自2021年第四季度以来,特别是去年以来,科创板、创业板和主板市场都出现了系统性的快速下跌。这一现象主要是由于货币投放增速减缓以及俄乌冲突加剧了海外资金的流出所导致的。而这使得本就流动性不如主板的科创板雪上加霜。

或许机会真的来了

8月的最后一个周末非常的热闹,证监会连续出台印花税、IPO节奏放缓、限制上市公司减持、调整IPO节奏等多项重磅规定,一方面有望吸纳更多资金进入市场,另一方面能有效限制资金抽离市场、实现股市资金端的平衡,同时提振市场整体信心。

其中科创行情或将深度受益于上市公司减持限制政策。科创板已经开放4年了,相比主板,科创板新股解禁频率更高。

如今规范大股东减持,可能会使科创板成为第一个从中受益的领域。新规定有望推动上市公司重视盈利能力的改善,未来,如果企业没有利润,不能从根本上提高ROE,就无法减持,这是A股成立以来规则上的一次重大革新。

这将使投资者在承担投资风险的同时享有分红回报,引导投资者进行长期价值投资。

目前市场逐步企稳,对于科创板来说或许也是一个好消息,盘子小波动大,一次20cm更好赚钱,科创板的高弹性、强贝塔属性,在市场企稳反弹期间也必将有更好的表现。

中信建投曾表示全球科技创新浪潮到来,人工智能产业、国内数字经济有望成为后续科创板投资主线,提振投资者信心并吸引大量资金投资科创板。

华为悄然推出Mate60Pro,展现低调实力;苹果秋季发布会邀请函正式发布,揭示未知惊喜;谷歌云与英伟达深化合作,共同推进人工智能计算、软件和服务的进步。

科技圈的大事从年头开始就从未间断,而科创板的科技强属性也与之对应,虽然华为本身没有上市,但与其有关的公司例如深圳哈勃,海创光电等公司都在科创板上市或正在冲刺科创板IPO,这无疑都是科创板的机会。

另外,科创板指数体系以及产品也在逐渐丰富。科创100指数已于8月7日正式发布,与科创50指数共同构成上证科创板规模指数系列,反映科创板市场不同市值规模上市公司证券的整体表现。

8月初,广发基金和易方达基金申报的上证科创板成长ETF正式获批,将于8月31日在上海证券交易所上市;8月28日,布局高成长创新快车道、跟踪科创100指数的首批科创100ETF产品发行正式开启。

这无疑对科创板上涨的核心逻辑带来正向影响。浙商证券此前表示,就底层逻辑来看,2023年科创板将迎来牛市反转。而当前科创板开板已经超过3年,一般意义来说,上市3年内主要以消化估值为主,如今3年已过,初期消化估值阶段也已结束。

此外,市场也在憧憬科创板降低投资门槛,在今年的5月13日,证监会宣布了一项重大消息,发布了《证券公司科创板股票做市交易业务试点规定》,这意味着将在科创板引入股票做市商机制。这个消息让科创板的未来制度建设再次成为市场关注的焦点。

许多市场专业人士认为,科创板的开通是中国资本市场进一步完善的重要步骤,对建设多层次资本市场具有深远的意义。他们期待在未来能够看到更多的措施得以实施,比如降低投资门槛、进一步深化注册制,以及加强信息披露的节奏。

结语

也许因为太久的熊市,让最近几天科创板的大涨,总给人一种昙花一现的错觉。但无论从国家发展层面来看,还是当前科技发展的方向来看,或许科创板都是一个不错的投资选择。

况且如今科创板不足历史平均市盈率一半的估值,对比上证50,科创50的抄底资金规模超过185亿,抄底科创50的资金有多凶猛可见一斑。

既然华为都能挣脱开卡脖子的手,或许如今机会真的来到了科创板。






挣脱卡脖子的手,科创板还有机会吗??的评论 (共 条)

分享到微博请遵守国家法律