父母的碎碎嘴“唠叨”
如今,父母年纪不小,身体开始逐渐爆灯时,经济和问候是孩子唯二能帮助的了。 不过有时,父母会处于他们的状态,总有些错觉觉得自己会怎样怎样,没看到孩子成家立业,子孙满堂衣食无忧,就会带着遗憾,有些害怕面临的终局问题,也有些想尽早获得满意的答案,而导致产生催婚,说教的状态。 所以就渐渐产生,与孩子的一些矛盾,试图以过来人的经历,所见所闻他人的状态,施以针对他们所想要的结果而对孩子进行说教。 而慢慢的,孩子则会不同程度上的产生抵触心理,有主动逃避的,有被动不知所措的,有倔的等等。其实孩子也是想获得幸福的,或许他们只是比过去多了一层,不想那么快就将就婚姻罢了,想要找到心中真正的归属感才确定结局。 可父母很难去重新静下来思考我们的感受,而我们又容易像过去跟孩子一样,希望得到父母的理解。他们的难以理解年轻人,可能受教育问题,也可能受环境问题,极端的比如,就像我们向来很难真正去理解一个疯子去想什么,当然这极端的状态,更多是家庭矛盾升级愈演愈烈的情况,冷暴力热暴力愈加严重的情况。 所以,这主要存在两个矛盾问题,一是人生流逝的速度感受不对等:体现父母容易着急,而孩子认为时光还很长;二是人生的追求目标差异严重:过去父母追求生活温饱需要先成家再立业,现在孩子并非一定是立业再成家,而是有时甚至不知道自己怎么立业,容易产生对目标的模糊感。 回到最开始,即便聊了父母的矛盾问题,似乎依旧没有解决的途径。所以开头只淡淡写了,经济与问候是作为孩子对父母迈入衰老过程中,最基本的也是最重要的尽孝之道。而过程中,我们身为孩子也确实太年轻,太想让父母尽早理解全我们。这是一个长期过程,是慢慢在照顾他们的同时引导一些新的知识。就跟过去孩子一样,我们被动获取的知识那样。如果需要让别人接受你的观点,你就需要通过行为证明,通过结果证明,并以缓和情绪去坚持实施。不然,凭啥让别人一下子就接纳突如其来的想法意见呢? 可能会有的说,而父母更想我们的尽孝是通过孩子婚姻,孩子生娃来获得。而自己确实并不想,也由于生存压力,社会压力,男女性别对立问题等等,自己都未曾解决,这又如何跟父母来解释,来缓和这些呢。是啊,一听就头大的问题,我想,有没可能向来就是我们把自己活得复杂,把自己过于想着把所有答案追求到再做决定呢?我们的浮躁是存在的,社会现状是存在的,我们并不能在社会中得到答案,得到正确的解法后再行动,当我们清晰明白自己,或者说有自身目标追求后,这一切,都不是阻碍你追求的绊脚石,追求丁克,没问题,享受单身也没问题,但既然是选择,就应当排除万难,以心平气和状态去接受这个社会存在的别类,或者说传统的眼光。 或许会说,家庭不同于社会交际,更会受血缘羁绊的影响,但事实上,家庭关系都尚未能以平静心态去处理,更谈何爱与被爱。而这才会让人渐渐步入一个孤独与自我救赎的道路。 可能有些混乱的表达,而这基本点,只是在于父母老去,孩子想法多,产生的矛盾,引发一点家庭关系问题,年轻人面对的精神追求问题。其实不过都是人内心欲望的演化表现,父母如此,孩子亦如此,只不过如今不知道为啥,彼此的理解困难了许多。