由硬盘坏掉想到的
最近被电脑的问题弄得很心烦。
首先是前几天的某一个晚上,想着把刚翻调完的一首歌传手机里就睡觉,结果手机连不上电脑了,错误也比较奇怪(WSL 里有些文件丢失,重装相关软件的话也会报错),我没想太多,就重启下试试。结果重启后进不了系统了,直接蓝屏,查了下错误码和相关日志,是引导分区的某个文件损坏了。我折腾了一两个小时也没弄好,已经很晚了就先放着了。躺下后,一想着某些资料可能就丢失了,还有某些软件可能就没办法重新激活了,就很心烦。
第二天到处找方法,最后还是没有修复,只好重装系统。还好硬盘没坏,重装前我也把能想到的数据都备份了下。不多久就重装完了,再把数据恢复过来,重装一些软件,倒也没用多久就基本完事了,而且可能因为系统盘没换,数据又备份过,有些软件不需要重新激活。早知道这样还不如一开始就重装系统,也不至于浪费好几个小时。
但重装之后,时不时电脑就蓝屏,错误也不一样。我想着可能是系统版本有点老之类,就没太在意。结果昨天下午又蓝屏了,我没等它收集完错误就强行重启了。没想到启动不了了,提示找不到操作系统。我心咯噔一下,这才几天,又得折腾了。吸取上次教训,我直接用 U 盘启动试图备份数据然后重装系统。但没想到系统盘直接无法读取了,重复了几次都不行,甚至那块硬盘一插电脑上就没办法启动,BIOS 选项都进不去。看来这次可比上次严重,硬盘直接坏了。
上次备份的数据,不少我已经删了,这下可好,有的折腾了。直到今天中午,我还没有把环境完全恢复,某些东西已经找不回来了,还有些软件因为系统盘变了无法重新激活了,直接损失了 500 左右,还不算那块硬盘。
今天我重装了一些软件后,越看电脑越心烦,就出来走走,现在在一个没什么人的商场里。
昨天就想写些什么,但没心情,现在多少平静一些了。
我虽然算不上极简主义,但生活中需要的东西很少。我已经很久没买新衣服和电子设备之类的了。在已有的东西中,最复杂的就是那台电脑以及硬盘里的数据了。在过去的几年里,我好几次因为电脑的相关事情心烦了,误删数据了、硬盘坏了、系统进不去了、升级新系统出问题了等等。有时我就想自己真的那么需要这台破电脑以及硬盘里很多我可能一年也未必看一次的数据吗?
现在很多人在工作之外可能都不用电脑了,那就不用担心电脑出问题了之类。在更早之前,大家基本也没有手机,同样不用担心手机坏了之类。我想起小时候,我自己的所有身外之物除了学习用品和衣物之外,就只有一抽屉,里边的大部分对我来说也是可有可无的(现在那个抽屉里的东西已经全部丢失了,我也没感觉多么可惜,回忆就让它消失在岁月中吧)。那个时候不用担心电脑坏了手机坏了数据丢了之类。
现在电脑手机看起来让我们的生活更方便了,但也会带来很多之前没有的烦恼。对生活习惯的负面影响不说,人拥有的东西越多,就越容易体验到失去那些东西的感受。其中的很多东西,我们得到时都不会感觉很快乐,可能只是想着这个东西还不错。但习惯了它们的存在后,当它们离自己而去时,就会真切地感觉到难受了。
人永远会把更多注意力放在自己没有的东西上,无论是一直求而不得的,还是已经失去的。人越关注自己没有的东西,自己有的东西就会越来越多(毕竟这些都是自己之前想要的),而同时这些有的东西随时都可能再次失去。这不是很荒缪吗?我们同时“享受”着求而不得以及失去的痛苦,好像那些东西反而是痛苦的副产物。
有人可能会说,因为失去东西而痛苦是因为自己拥有的东西太少了。就像两个人都丢了一百块钱,其中一个人月薪两千,另一个人月薪两万,他们的痛苦程度肯定不同。但是月薪两万的人,通常会比月薪两千的人多很多东西,而所有的那些东西都有可能突然失去,而这些全会给他带来痛苦。一个人在失去一些东西后,他不会和没有那些东西的人比。就像一个人的工资从两万降到一万,他不会想:还不错,至少比月薪五千的人赚的多一倍。同样地,一个人的车被偷了后,他也不会想:很多人连车都没有,所以我的车丢了也没啥。
不管一个人多富裕,拥有多少东西,他都会因为失去某些东西而痛苦。拥有的东西越多,这类痛苦就越多,这几乎是一个无解的问题。除非他能做到在还拥有很多东西时将它们主动抛弃。
一个人正常地活着需要多少东西呢?如果一个人只需要很少的并且容易重复获得的东西(比如基本的衣物、食物等等),那么他就会很少体验到失去某些东西而带来的痛苦,也不用把很多精力放在维护那些东西上。这也许就是极简主义的底层逻辑吧。
也许我需要距离极简主义更近了,我不能把情绪交给那些随时都可能失去的东西上。与其被动地等着某些东西突然消失打我个措手不及,主动抛弃也许是更理智的。
一会回去我就要删除一些我没有那么依赖的数据了,这也算长痛不如短痛吧。