欢迎光临散文网 会员登陆 & 注册

寻找内核驱动力

2023-03-19 21:39 作者:LWT-Digital  | 我要投稿


面对从学生到社会人身份的突然转变,陷入无止境的内耗变成年轻人常面临的问题;在实现自我实现的过程中,如何找到内核驱动力从而停止内耗也是我们一生都在学习的话题。为了了解如何持续保持实现目标的动力,寻找到生命力本身,本期对谈活动邀请到社会企业创业者、LWT联合创始人Jill Tang,让我们聆听她是如何点燃内心真正的火焰,成为自己的光源。

分享嘉宾:

Jill Tang:社会企业创业者、社群打造者和影响力传播者。Ladies Who Tech的联合创始人。TatlerAsia中国新锐先锋100人。WE Empower联合国可持续发展目标挑战赛第25位候选人。拉筹伯大学商科学士学位、蒙纳什大学应用金融硕士学位及墨尔本商学院的工商管理硕士。

活动内容:

1.是什么启动了内驱力?

2.寻找内驱力的方法&助力

3.如何持续保持内驱力

4.Q&A

是什么启动了内驱力?

其实会有分两种,我自己观察到的90%以上的人,或者95%以上的人,是因为人生遇到了一个瓶颈或者困境,或者是特别大的一个变故,才会去影响自己去思考,所以基本上95%以上的人是因为人生遇到了非常大的问题,然后他可能就开始自我思考,不管你当时处在的是一个迷茫的阶段,还是一个痛苦的阶段,或者空虚的阶段,那我觉得这个95%的人是我所看到的一个常态。

其实很多人都不知道自己人生在找什么,需要什么,遇到这样的一种大变故的时候才会开始去思考,最终还是回到从我开始这句话,我觉得对于我来而言的话,其实我一直都从来没有思考过这个问题,因为没有思考这个问题的原因是因为我不知道自己要什么,我觉得吃得饱饭,每天似乎很积极地生活,对我来讲也没有什么特别大的问题,我就继续了这样的一个生活状态。那我的一个转折点是来自于我从澳洲回到上海之后,我经历了一个非常大的逆文化差异,那对于那些在国外生活很久的小伙伴,可能回到国内之后会有这样的一段适应期,我花了三年的时间才来适应,基本上就是还是延续着国外的那种生活状态。但是当你经历了一年两年三年的时候,你就会去开始思考我到底怎么样,是否找到一个适合自己的价值观跟生活方式去生活,我找不到这样一个适合我的平台,我就开始创业了。我的创业其实一直是围绕着社群来进行的,其实在Ladies Who Tech之前我也做过一个海归招聘的平台。其实并没有遇到大的变故,而是我自己在创业的这个过程当中,和自己对话,然后因为创业者他每天遇到的状况很多,那再加上我自己本身,有一个喜欢自我反思和思考的习惯,在这样一个不断的经常性的碰撞过程当中,我慢慢地越来越聚焦,越来越知道自己。

想要做什么?迷茫的时候肯定有,重大变故其实还好,但是肯定是和95%的人一样,经历了迷茫,不知道自己下一步要做什么,然后再想说我到底活在这个世上,我的意义在哪里?难道就是为了结婚生孩子,然后爬到某个公司的高层,然后买很多房子,然后财务自由,就这样吗?我就开始这样不断地自我思考,自我对话,然后通过创业这样一个路径的过程当中慢慢地去找到自己的方向。

其实我们可能是处于一种不舒服的状态,由于希望自己处于一个舒服的状态,导致我们去做了很多事情,这种事情可能在外人看来并不成功,或者说并不是你所谓意义上的成功,但确实让我们感到很舒服,很积极。

我们经常会邀请很多特别有启发性的经历的人来分享他们的故事,但是我们作为听众,我们作为听众,第一个前提就是要意识到说他们的故事我们是没有办法复制粘贴,一模一样照搬到我们自己的生活场景里面的,可能当我们去聆听一个有启发性故事的时候,可能你要找的是一个底层逻辑,那个逻辑它是没有门槛的,我们每个人都可以应用。

去应用一个行动力,这个行动力是什么?让看见和遇见它成为可能,它会激发你的想象力,让它在你自己的世界里成为闪光点。

寻找内驱力的方法&助力

尤其是像我们有一些小伙伴,可能相对的人生阅历跟经历稍微少一点,那我们应该怎么样去有一些快速的工具去积累,去思考,去总结?

各种测试

  • MBTI职业性格测试

我觉得MBTI职业性格测试其实还蛮准的,大概给到你一个方向。

  • 盖洛普优势

第二个就是你看右边叫盖洛普优势。我当时测的话,我的第一个优势就是Win Others Over。

Win Others Over是什么意思?其实就是影响力,我通过我做的事情可以影响到别人他的想法和行为,后面我做社群,就需要极强的沟通能力。第三我是一个非常正能量的人。第四个是行动,你一定是要通过你自己的一些行动去赢得别人的尊重,所以我觉得就是说你的沟通,你的这个想法跟你的行动是要合一的。第五,的确我自己是比较是有策略型思维的一个人。我非常擅长在错综复杂的东西里面,我可以找到一个本质。

所以我做很多事情,它是有一定的这个策略性的,因为我是喜欢聪明的工作的人,如果你不聪明的工作,方向不对,你再努力,其实就是在做无用功。

  • Ikigai

中间这张图是另外一个日本的工具,你要找到你中间那个是什么,首先你怎么定义你热爱的,就是我不给你钱你都愿意去做,此外就是你吃完饭会花最多钱、最多时间的地方,把它变成工作,去行动,去付出。

找到你擅长的东西

你的天赋还有擅长,方法就是你去问别人,问你的同学、你的老师、你的家人、你的同事,关于你的天赋。

这个世界需要你去寻找你做的热爱的事情是世界需要的,就比如我们老会说社会企业是什么意思?如果说你做这件事情是给帮助两个人的,你可能是称为慈善,但如果你做这件有社会价值的事情是帮助2000万人的,他其实就是一个生意。

你得到经济利益的回报,它就已经不是目的,它是个结果。你毕竟是要生活的,所以通过做这三样东西之后,你又得到了一定的经济利益的回报,那这样的话,你的这个热爱和擅长的东西,这个哪怕定义为工作也好,生活也好,你就能可持续性发展下去。

如何自我驱动

我觉得有的人可能他一开始就知道自己要做什么,有的人他可能在各种的跟生活的碰撞当中,慢慢的总结出来的,还有的人可能一辈子都不知道自己要做什么。

我自己是怎么样做的,就是之前提到过的,因为我找不到我想要做的事情,然后我在现有工作平台,我又总觉得哪里不对,那我就当时就裸辞,之后我就在开始寻找我到底能做一些什么,我就开始做社群的事情,但是那个时候从来没有想过做社群是我擅长的,因为我的背景是学金融的,其实金融到最后很多东西也都是跟数学有关,所以我从来没有想过我现在做这些事情是我擅长的,只是我自己是完全随心,我是随着我自己的心去做的。我觉得我要去做这件事情,我就做了,我就没有想太多,也没有给自己留余地,我们叫做破釜沉舟吧,我就往前走。那么在这样的一个创业的过程当中,我其实也遇到了很多的问题,比如说你原本光鲜亮丽的金融工作,一回到创业,你不再是术业专攻了,创业的话,什么都要做,不仅仅是做你擅长的专业的事情,同时还要去做你自己不擅长的事情,所以你会经历一个自我怀疑的阶段,可能前一秒你还非常兴奋,因为你想到了一个特别酷的idea,可能你下一秒你就觉得说是不是我应该去找工作,平衡生活?

我这里这几张图,我想强调一下的这个原因,我觉得每个人可能遇到自己受启发性的这个事件是不一样的。其实想要说两个点,一个点就是当时我去这场2016年硅谷的创业者峰会的时候,其实我当时兜里只有购买这张机票的钱,我觉得是一个好机会,就去了。我遇到了很多改变我人生方向的一些人,如果大家看HBO show的话,可能知道这五位是HBO的男主角。然后左上角的这个小男孩,当年是十二岁,我记得他爸爸还给我发了他照片,高中毕业上大学了。他是一个自闭症的儿童,然后他当时在12岁就已经研发了四款APP,其中一款是专门帮助自闭症儿童如何跟外界沟通的,还有一个是如何保护海归。所以其实他也是所谓的社会创业者,他通过自己的这个技能去开发了一个工具,教育更多的人。去参与、推动一些社会价值的事情。比如中间是一位女赛车手,右下角是当时YouTube CEO Susan,他是五个孩子的妈妈。左下角就是我们世界上第一位认证的半机械人,他是色盲,他头顶上的device是帮助他感知颜色的。右上角当然你也看到了奥巴马、Facebook的CEO,所以包括另外三位其实都是在自己的国家和领域里面在做着社会创新和推动社会价值驱动的一些人,所以经常我们会把这个商人和企业家,我们会觉得叫企业家精神,除了勇敢坚持以外,我自己认为,商人当然很清楚,就是赚钱。

我觉得是真正的企业家精神,创新思维去创造出一些产品和服务来推动社会发展的,这个才是真正的两者的一个区别。

因为世界很大,有很多的可能性,才会让我更加勇敢地去尝试自己做不到的事情。所以回到我特别喜欢的一句山本耀司的名言,“自己这个东西是看不见的,撞上一些别的什么,反弹回来,才会了解自己,所以跟很强的东西,可怕的东西,水准很高的东西相碰撞,然后才知道什么才是自我,所以我们要跳出舒适圈,永远都不是口号”。从我自己的个人经历来说,我觉得每一次的不舒适,每一次的克服挑战都是一次特别大的打怪升级成长的过程,而最终受益的那个人一定是你自己。

走上创业之路,面对想要的东西,你一定要随之付出,而付出的东西一定是要你擅长的。

如何持续保持内驱力

其实不用保持,你该躺平的时候就要躺平。从人的角度,人是不可能永远保持打鸡血的状态的,这样是不健康的。所以我觉得人到了一定的程度,他是需要休息的。因为你的热爱,你未知而奋斗的时候,可以拼一下,拼完了那你就要休息,不管往事说放空消失一段时间不跟外面世界沟通,你要有认知,把握好一个节奏,你该冲的时候冲,你该休息的时候休息,这样可以避免一些情绪病。

你要知道自己想要什么,你要知道你自己是谁,不轻易被外界的事情影响。

你要做到不被外在的事情影响,这个才是真正的稳定内核,这个才是真正的可持续性发展的一个技能,所以我觉得这个东西就回到我这张表格。

你的人生的配方肯定是这些,我可能下面的需求比较少,我不需要上班,我不需要有这个其他的一些需求,那可能有些人,底下的这个基础需求比较多一点,有些人可能现在大部分在我看到的一线城市或中间的一些,尤其是女性,中间这一块占的比较多。

你的配方你要清楚,就是你在你现在这个人生阶段,你所追求这七个层级里面,你的配方是什么?比如自我实现是占30%,审美需求占20%,你的这个技能可能职场你是占的最多的,求知比如说学生,我的这个是占了50%,所以人生的配方,它是一直随着你人生经验跟经历,跟人生阶段,它是不断的在调整的,所以你还是要回到和世界的碰撞过程当中,你要开发一套你自己怎么看待这个世界,和这个世界相处的体系和价值观。

价值观不是看得见摸得到的,它不是物质层面,我的价值观有三个点,第一个有没有成长,第二个体验好不好,第三个有没有社会价值,这三点不一定要同时出现,它可能符合其中一个或者两个,我可能就愿意去做了,去参与了。价值观必须是你要出去和这个世界碰撞,然后去发现它,建立它。

如何面对消极的状态

正视负能量

首先第一个就是我觉得你要去看见他,你不要无视他,就相当于你有一个可能你自己定义的你不太喜欢的朋友,然后你就是很消极的去应对他,我觉得首先第一个你的你的这个情绪出现了,负能量出现了,我觉得第一步就是你要看见他。

不要急于互动

但是你不是马上的去跟他产生互动,比如你现在非常愤怒,你不要马上就去发泄出来,你先看见他,你先不要急急忙忙的去跟这个情绪产生一种互动,那互动也就是意味着你会表达出来,你看见他之后,你就延缓了你和他互动之间这一段的这个反射弧,其实它的伤害力度已经就降低了一些了。

选择适合自己的方式

当你看到了这样的一种消极情绪的时候,你有了一个反射弧之后,如果你还是我可能需要去把它发泄出来,那就选择适合自己的方式,那有的人睡觉,有的人是运动,有的人是旅游,有的人是看书。当伤害力减低的时候,你再重新回来,和你的愤怒,和你的伤心,和你的不自信,和你的嫉妒心,和你的各种情绪对话。

如何把嫉妒跟焦虑,变成一种动力

其实你承认你嫉妒,你就是嫉妒你的同学考试比你考得好,老师喜欢他,那也就意味着我想成为他,那我怎么样才能成为他,你反而把这个嫉妒心变成了一种动力,所以我觉得就是有这样的三部曲。我没有说有情绪不能发泄,肌肉是需要去运动出来的,积累出来的,但是我觉得第一个就是你要勇敢的面对自己,如果不自信,自卑就是自卑,承认它没有问题,然后再把它变成一个动力。

如何帮助身边消极的人

首先我觉得不要干涉别人的人生,我以前也会我说,你这个怎么怎么样,你特别的想要去,出发点是好的,但我觉得人是需要被影响,当然从朋友的角度,你看到他非常的消极,或者是特别没有驱动力的时候,特别想帮他一把,其实所谓的帮有的时候也是来自于自己的认知,因为很有可能他其实不需要你帮他,可能只需要你去作为一个朋友倾听一下他郁闷的心情。所以我觉得第一步就是如果朋友有需要的时候,他开口了,我觉得你可以去,作为朋友给到他一定的鼓励,但我觉得最终自救的那个人一定是他自己。

我觉得关键还是第一步就是又回到this is how,就是说首先你要知道你自己是谁,你把自己活成一束光。

你的行为,实实际际的行动,真真切切的行动,因为所有人都想靠近光,他看到了你这样的活出自己,慢慢的你也会把光传给他,然后每个人都开始寻找自己,把自己活成光,就传给所有人了。所以其实有的时候你并不需要刻意抽出时间来帮助别人,有的时候帮助别人也是一种伪命题,因为你一说帮助,就感觉你是站在高位。

所以我觉得其实最终还是回到把自己做好,如果他们外在的人,他有需求想要跟你来沟通,我觉得你可以作为朋友去沟通,但你不要特意的去干涉别人的生活,他如果真的需要具体的帮忙,他会开口。第二个你作为朋友,我觉得作为朋友也好,作为家人也好,你最最关键的几件事情就是做好自己,把自己活好了,活出自己的热爱,活出自己的光了之后,他自然而然会去影响别人的。

Q&A

Q:比较迷茫,找不到人生的意义,似乎又觉得应该做些什么改变。但感觉生活中的contrast很多,没有足够的经济自由度,裸辞也不太可能。家里也有一些压力,那他应该如何去解决他觉得不舒服的地方?

A:其实我觉得这种经历大部分人其实都遇到过,我前段时间还遇到一个非常大企业的中国区老大来和我聊天,然后我也会非常诧异,首先我非常相信,我非常感恩他的信任,但是他也跟我提到了,到了人生这么一个顶峰的阶段,他也开始迷茫了,他也不知道自己的人生价值在哪里。

所以首先第一个我告诉你,这个社会上很多人都和你一样,你并不是孤独的,所以这是正常的,你所谓的现在说遇到的一些瓶颈,可能是经济,可能是因为受到非常强烈的来自做家庭的压力,那么首先你要知道这些其实是一个外在的东西,就像我刚才比如说你们说要帮助朋友一样,外在的东西是你改变不了的。

你在现在这个情况下,你要刻意地去跟它对抗,我觉得在目前这个状态,如果说这些东西是在你无法目前这个状态无法改变的状况下,你往内看就是我刚刚说的一个注意力,那么你把你的注意力放在你现在能做什么,你有什么样的资源,那么在这样的一个基础上,你再去有一些行动计划出来,那比如说你没有钱,你是学生,那我就真的去参加学校里面的一些社会活动,我多去看看世界。当你去跟很多不同的人,因为某一种类似价值观走到一起的时候,其实你可以从他什么身上看到很多可能性,这是第一个。第二个除了可能性,还有机会。因为同样的价值观聚集到一起来的人,比如说现在遇到这个迷茫的小伙伴你没有资源。你可以大胆的去跟人家沟通,我现在可能在找个实习机会,同样的,志愿者的团队里面有在某个企业任职,你自己也觉得挺合适的,跟人家约个咖啡出来聊一聊。你是跟相同价值观的人在一起,有一个情绪上的支持,同样你要善于发现和寻找机会,然后找到这个机会,你要勇敢的提出来具体的要求,你想要做什么,你提出来的时候,你一定要具备你能相对为得到这个机会而付出的东西。

Q:如何学会破釜沉舟的做事情呢?特别是在自己什么不确定的时候。

A:我觉得这个就是跟性格有关,首先,我的性格并不代表是你们的性格,所以这东西不是说能够完全复制的。当我破釜沉舟的时候,自己的需求很清楚,我只要有饭吃,有一个屋檐,我能够地方有睡觉,吃饱穿暖,这就是我的底层最基础的需求,只要这个需求我满足了。

所以当我去破釜沉舟的时候,不会考虑那么多,因为我没有豪华产品的需求。所以破釜沉舟的底气是来自于我的需求不太多,我也清楚我没有这些东西我可以活。然后我也知道,人作为底层需求—需要生存的条件,其实不用很多,如果我OK,就去做。只要不违法,不违反道德,只要不会去牺牲我自己的健康和和别人的利益,我就去做了。

Q:可以介绍一下Ladies Who Tech的这个组织的vision mission,还有你个人对组织的理解吗?

A:其实本身Ladies Who Tech的组织,它其实更多的是一个互助式的,共创式的一种。

这个科技以科技女性为视角的一个成长平台,所以他做的所有的事情都是为了这样一个主题去驱动。那么因为关注的这个科技领域里面,女性还是属于少数的这个代表,所以我们希望在这样的一个聚焦的行业领域里面去推动更多的这个女性可以参与到,STEM的这个工作跟学习当中来,所以就是这样一个非常简单的一个目标,然后我们的方法是希望通过互助式的,共创式的形式,去为了这个目标而服务。现在我们也其实比较佛系,也没有说有特别多的一个具体的目标,一定要成为全球第一或者怎么样,我觉得更多的就是还是比较佛系的往前走,我觉更多的就是说大家如果觉得这个平台,不管是从你的个人成长内容上,你觉得不错,我想来学习,我愿意来推荐给我的朋友们知道,还是说我觉得学习不够了,我觉得我想更多的来参与,在这个从另外一个视角,以志愿者的形式式参与进来,会有另外一个视角的成长,也非常的欢迎。第三个我觉得就是可以带入到你自己的生活和工作当中,因为虽然他的视角的切入是通过女性科技,但是真正它最底层的逻辑是我们拥抱多元,拥抱这个包容的一种生活价值观和生活方式。因为不管我们喜不喜欢,这个世界上就是多元的,它就是一个多元的存在,那我们怎么样能够不去被这些标签给限制,做一个更加开放思维模式的人,其最终也会让你在这个生活的这个层面会过得更加的开心,也不会有这么多的条条框框,因为一旦我们开始对一件事情以自己的视角去做批判的时候,其实你也同样的限制住了自己的思维和自己的这样的一种生活方式,所以总结来讲,就是我觉得不管你们是以这种学习的方式,还是以志愿者的方式,不管以什么样的角色,我们都欢迎你们来参与,为了这样一个共同的目标,大家一起可以往前走。

Q:自己知道自己的梦想,但是迈不出那一步去实现,总是处于羡慕别人,怎么办?

A:羡慕如果没有用的话,你不如把注意力从别人身上放回到自己的梦想上面,然后从零到一,先看你可以迈出的第一小步是什么,因为羡慕第一个没有用,除非你所谓的羡慕,是可以从人家的案例里面找到方法论,用到你自己的梦想上,要不然你就在浪费你的时间,不仅浪费你的时间,还引起你的焦虑。所以我就是这么想的,所以所谓的方法论没有方法论,我觉得第一个把羡慕变成学习,把人家好的地方学过来,第二个,做一件事情,很小的一件事情去启动你的梦想。

Q:如何向上管理?总觉得自己和上司沟通不畅,不敢交流。

A:我刚刚提到了diversion,多元和包容,就是太多的事情,不仅是性别上的,其实很多的时候连管理风格也是多元的,有的人的管理是非常bossy的,有的人管理是非常像朋友似的,有的人管理是那种比较佛系,所以我觉得所谓的向上管理一样的。首先为什么你会怕,是因为你给自己设定了很多的标签,因为我是他的下属,因为我这个不行,那个不行,我这样说会不会怎么样,所以一切所有的自我评判,而且很有可能这个自我评判都是自己在自嗨。

你自己认为是这个问题,但在别人的眼里就不是问题,因为你都是在用你自己的认知做出一定的判断跟决策,而不是通过行动,因为我觉得首先向上管理的话,来自于我觉得你要知道那个对方,不管是上和下,其实你要去了解他的一个语言系统。

有时候,人们之间的沟通并不仅限于英语或中文,而是涉及各种方言,如上海话、北京话等。沟通的关键在于双方所持的价值观和思维方式,因此了解上下级的价值观对于对话至关重要,您需要使用他们的价值观来和他们对话。此外,当你要向上级提出请求时,一定要让你的需求具体化,同时给出具体的方法论。最后,不要害怕尝试大胆的沟通方式,只要有合理的道理并且保持礼貌,上级是不会拒绝的。如果他真的是一个你无法改变的现状,那么不如考虑离开这个情况。

嘉宾:Jill Tang

编辑:Fonsie

【我们是谁】 Ladies Who Tech Digital是基于线上分享活动的科技女性交流平台,全部由志愿者无偿在业余时间组织推广,邀请科技领域各行各业的女性,分享她们的专业项目和经验实例,以增进不同行业、不同资历、不同国家之间的交流学习。目前已成功吸引了数千人次的观看和参与,分享内容涉及软件工程、数据科学、产品、设计、创业、能源、制造业、职业发展等。

【欢迎大家关注我们】

B站:https://space.bilibili.com/1506450

微信公众号:LadiesWhoTech Digital

小宇宙播客:LadiesWhoTech

小红书: LadiesWhoTech


寻找内核驱动力的评论 (共 条)

分享到微博请遵守国家法律