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IF舰船历史)恩斯特-盖德

历史叙述事实,而不是任意一方的观点,虚构历史也一样。
本专栏的性质类似于《三国演义》——半真半假。
本专栏以时间-舰船历史作用为叙事线索,用历史的细线将排列在时间轴上的每一个事件串联起来,以虚构历史的可能性推断叙事的方向(因果关系-例如因为什么历史原因而建造,服役,改造,行动,驻扎,而又新出现许多的结局:战沉,自沉,被除役,拆解,分配给其他国家)毕竟新构建一个历史,总比看这旧有的历史固地自封新鲜不是?
如有巧合——纯属杜撰!
你会不在现实里找到恩斯特,你会在《战舰世界》里找到她。(也可能是碧蓝航线?)
首先:
德国海军在凡尔赛条约后大受限制,尤其在驱逐舰方面:单舰排水量不能超过800吨。
考虑到间战期各国都在推行“驱逐舰”大型化(当时的驱逐舰满载吨位普遍已到2000~3000吨,甚至还有像法国人那样把驱逐舰当轻巡造的),为缓解自家DD与外头DD的战斗力与体型矛盾,也为了向世人宣告“德意志人民站起来了!”,德国推行了Z计划。虽说可让人所确认的计划规模不同,侧重点不同,可驱逐舰在现行所知的Z计划中一直都占有68艘的份额。
好嘞,下一个。
舰船建造目的:
德国人最终想要的是一个可以和英国法国同期驱逐舰掰手腕的舰船:排水量满载3000吨(标准1850吨),舰队级驱逐舰(可以作为一个舰队的主力出击),武备为4~5门128毫米火炮,留有改装空间。2座四联装鱼雷发射管,若干门防空炮,续航力2200海里/19节,最高航速要达到38节。
而新式驱逐舰的首字母:Z——就来自德语“驱逐舰”的首字母。这是德国第一次使用“驱逐舰”一词指谓这些机动性极高,本职是驱赶鱼雷艇,可对敌舰队发动大规模鱼雷攻击的多功能舰船。

提案与预建:
四家造船厂纷纷把自己女儿的蓝图方案排上德国战争海军奠基人——雷德尔——的办公桌上。分别来自:锡绍造船厂,伏尔铿造船厂,威悉造船厂,德意志造船厂。编号分别为:SK 21,SK 22,SK 23,SK 24。
伏尔铿造船厂的1850吨设计是基于1500吨设计放大而来的:她有四门主炮,两座四联装鱼雷发射管,预估的机动性与雷德尔要求的一致。
德国海军做出了自己的选择——SK 24。她作为德意志造船厂的得意之作:有五门主炮,同样的两座四联装鱼雷发射管,武备和机动性上同要求一致。但船体由比常规造船钢强度更高的52号钢制造而成,且预估会使用新设计的瓦格纳高温高压锅炉,新的船体材料和新的引擎为出众的航海性能做了保障。
可雷德尔还有自己的顾虑:关于新式驱逐舰,目前实际运用的经验还没有多少。如果能多一艘实验性质的同等规模驱逐舰,那么以后关于新技术的适配问题和舰员的训练疑问就能得到大大的缓解——而且要尽快。自军事角度而言,雷德尔并不想看到他的孩子们刚上战场就因为熟练度的毛病而动弹不得。于是密信还有一些空闲船坞的伏尔铿造船厂,要求他们完成SK 22方案详细设计,海军司令部订单随时都会到。
1934年初,基尔的德意志造船厂完成了SK 24方案的详细设计。同样的,在斯德丁的伏尔铿造船厂也完成了SK 22方案的详细设计。海军司令部于4月下达了五艘新式驱逐舰的订单,四艘(SK 24)在基尔建造,一艘在斯德丁建造(SK 22)。在基尔建造的四艘驱逐舰有了新的工程编号:Z1~Z4。而向东南望去,远至波美拉尼亚与勃兰登堡接壤的地方,那艘驱逐舰也有了编号:Z0(技术验证舰)因为是在1934年定型,所以Z1~Z4统称为1934年型。Z0是个例外,Z0作为雷德尔亲自指示建造的“技术验证舰”,已然和她同期的同志们走向不同的路线......
技术指标上,Z0和Z1~Z4有些不同,她的满载排水量比后者轻100余吨,但还要长9.5米(119+9.5),同宽度,吃水浅0.23米(4.23-0.23米),武备少一门128毫米火炮,在外观和武备的布局上也要相差不少,但船体材料-零部件和轮机方面基本同Z1~Z4看齐。
同吨位,同船壳-零部件,船体造型几乎一致,武备款式一致,Z0在各个方面的实验资料上和Z1~Z4有极高的适配性。Z0将会有的毛病,Z1~Z4一样不少,等量代换:解决了Z0的问题,就是解决了Z1~Z4的问题,省下不少功夫。
由于基尔造船厂(以及各地除开斯德丁伏尔铿的其他造船厂)在新式驱逐舰建造时接了太多民用舰船的单子,导致Z1~Z4以及更多新式驱逐舰的建设进度相对于在斯德丁独享全船厂服务的Z0(提示:经雷德尔的引荐,Z0的建造优先度是最高级别)要差上不少。Z0在1934年5月10日铺下龙骨,同年12月22日冬至于斯德丁下水,得名恩斯特-盖德,冬月的孩子。
Z1~Z4的前两艘分别在1934年11月10日和11月25日铺下龙骨,还是在本该用于维修舰船的干船坞里建造的,她们同在来年8月18日于基尔下水,得名莱伯勒希特-马斯,格奥尔格-蒂勒,酷夏的孩子。
Z3,Z4分别于1935年1月2日和1月7日铺下龙骨,得名麦克斯-舒尔茨,理查德-贝芩,同在当年11月30日于基尔下水。
Z0,Z1~Z4的服役日期如下:
Z0:1935年10月1日服役。
Z1:1937年1月24日服役。
Z2:1937年2月27日服役。
Z3:1937年4月8日服役。
Z4:1937年5月13日服役。
*Z0——恩斯特-盖德另设一级,为1934V年型
1934P年型,Z0——“恩斯特.盖德”。
长128.5米
宽11.5米
吃水4米
自龙骨到主桅杆15.25米
满载吃水3022吨(1942年改装后)
引擎动力80000马力/6座瓦格纳高温高压蒸汽轮机
最高航速36节
航程2500海里/15节
武备(1942年改装后)
4门150毫米炮(TbtS KC/36 150mmL55)
2门37毫米防空炮(Flak M42 37mmL69)
4门20毫米单装和4门20毫米四联装防空炮(均为Flak 38 20mm)
2座四联装鱼雷发射管
水雷铺设装置
深水炸弹抛射设备










舰体细节观赏*

二次海试:
1935年8月,在对恩斯特-盖德的海试中,海军官员们发现:她的适航性远低于预期。就算是采用了艏楼舰型,可一在平静的波罗的海中实行海试:照样上浪严重。浪花一路高歌猛进,打入她的舰桥,教里面的人员全成了落汤鸡。
瓦格纳锅炉在实验中也显现出它的不可靠与油耗子本质:高温高压的特性导致锅炉更容易过热,而驱逐舰上又无处快速散热,平日的高温高压都是依靠锅炉对燃料的巨量消耗而来的,于是便是锅炉故障频发,于是便续航能力差。
针对适航性的问题,德意志造船厂与伏尔铿造船厂合作设计出了一个可适用于所有Z驱的飞剪式船首,并率先将其安装在Z0上,之后再将其推广至所有在建造或未服役的新式驱逐舰(包括Z1~Z4)上。
而针对于那不可靠的锅炉:德国海军要求设立一个专门负责关于瓦格纳高温高压锅炉的技工学校,以Z0作为学校实际操作案例,为那些个不省心的锅炉提供一个人才供应源,编写了关于锅炉的标准资料与实际操作准则,并重新设计了锅炉的方方面面。
1936年7月11日,装备新舰首与可靠性提升的新锅炉的恩斯特盖德在波罗的海上进行了第二次海试:其结果令人相当满意,至少比去年八月的海试结果好上不少,也为后来的Z1~Z4攒下了改动经验。但续航能力问题以及随舰船贸然大型化而来的重心过高问题仍旧伴随了Z驱许久许久......
可偏偏这时:7月17日,有一个消息不速而来:西班牙内战爆发了。
这不就有一个免费的军事学院么?
服役动态
战前:
整个1936年下半年到1937年5月1日,恩斯特-盖德号(Z0)作为三艘德意志级袖珍战列舰的领航舰于西班牙活动,参加了不干涉运动的海军封锁行动。1937年5月1日后,Z0返回斯德丁港维护及维修损坏锅炉。
1937年10月到1939年2月,Z0作为训练舰于波罗的海活动,为其余新式驱逐舰提供源源不断的技术人员及经验丰富的船员。
1939年3月,被编入单独的驱逐舰分队中:研发分队。Z0将成为一艘供摄影师和科学家关顾的战舰,她将为德国战争海军提供源源不断的宣传素材和科技资料。
同月21至23日,自斯德丁开赴立陶宛的梅梅尔,为武装威慑舰队中的一员。德国吞并梅梅尔后,Z0返回斯德丁接收有战斗经验的舰员为学校舰。
波兰战役:
波兰自中世纪开始就拥有对波罗的海制海权至关重要的港口,这也是德国军队首先入侵波兰的一个原因。
1939年8月31日,随前无畏舰“石勒苏益格-荷尔斯泰因”访问但泽,在9月1日凌晨时分4:00接到德军最高司令部的命令“向城市开火——德方已对波方宣战。”,当时任Z0舰长的是弗里德里希-彼得-奥斯特少尉,他向“石勒苏益格-荷尔斯泰因”号战列舰的舰长传达了这一信息。
4:30,德方舰船已做好战斗准备,火炮上膛,校准完毕,只待那一触。
4:45,战列舰发布“开火”指令,二舰同时向维斯特布拉德半岛开火。战列舰在维斯瓦河内,Z0在外海随同之后到来的鱼雷艇舰队向半岛倾泻炮弹——这是Z驱第一次参与对地火力支援行动。
小盖德在其后会进一步演示:为何她打船不行,扫地却很在行。
成群结队的炮弹精确打掉了波兰守军的堡垒,救了许多德国士兵的命,也带走了波军的弹药补给。9月7日,在半岛上抵抗的残余波兰军队终因弹尽粮绝而被迫投降。随后,Z0跟随战列舰向东驶去,继续参加于波兰海岸旁的支援及封锁行动,也为128毫米舰炮攒下了许多实践经验。
1939年12月:母港自斯德丁移动至基尔。
“维京演习”行动
英国人的饮食结构大部分为鱼类组成。为进一步加深破交战对英国的影响及恐吓性,海军司令部决定向多格尔沙洲派遣一支驱逐舰分队(但并没有告知空军司令部)以驱赶还在那里进行捕鱼作业的英国渔船。
1940年2月19日,Z0自基尔运河过威廉港,与在那里集中的Z驱汇合,随后前去沙洲寻找渔船的踪迹。渔船没找到,倒是看到两个中队的己方轰炸机于此地巡逻。轰炸机飞行员根本就不知道这一地带会有己方驱逐舰活动。Z3在执行躲避机动时触发水雷,断成两节,无人生还。Z1船体后端被航空炸弹直接命中,整个船尾直接炸飞,全船在三分钟内尽数沉入海底。为救援幸存者,Z0开了过来......
结局A:Z0为救援Z1的幸存者而不幸触发水雷,断为两节沉没。卒
主线:Z3触发的水雷被驱逐舰分队的其他战舰解读为"有潜艇搞偷袭",(Z6投下了深水炸弹,但引信设置过早导致爆炸冲击波损坏舵机。Z6稍晚于大部队抵达威廉港)。Z0以及残存的驱逐舰马上撤离,全部撤回威廉港。Z0自基尔运河返回基尔港,为下一步计划做好准备。
“威悉河演习”行动(两次纳尔维克海战)
瑞典优质的铁矿石一直都是德国战争机器的主动脉,即使到了1945年也是如此。为保障瑞典的忠诚,也是为了保障铁矿石供给彻底稳定,德国最高司令部决定:入侵丹麦和挪威,为铁矿石腾出一片天来。
1940年4月7日,做好充分准备的Z0驶离基尔港,将与其他参与行动的德军战舰在纳尔维克峡湾外汇合。
4月9日,十艘驱逐舰中,九艘运载陆军进入峡湾,一艘留在峡湾口负责警戒。而Z0随同格奈森瑙和沙恩霍斯特于外海游弋,预备截击即将到来的英国舰队,可一丝油迹也不见。一天后,也就是4月10日,英国驱逐舰队(五艘)强闯峡湾,以两沉三伤的代价,换来德方两沉四伤且被锁死在峡湾——双方的最高指挥官均在此次海战中阵亡。
4月13日,"厌战"号战列舰率领9艘驱逐舰,外加"暴怒"号航母的空中支援进入峡湾,将困在那里的Z驱消灭殆尽。原本被调去纳尔维克支援的Z0被迫向南前往特隆赫姆继续执行支援及补给任务,直到6月1日。
6月1日,挪威陆上战局已定,Z0也终于可以北上同沙恩霍斯特,格奈森瑙汇合,袭扰仍滞留在纳尔维克外海的英国海军舰队。6月3日,英法联军开始在挪威的撤离行动,直到6月8日。在撤离行动的最后一天,"光荣"号航母的舰队因油料问题,只得随其护航的两艘驱逐舰先行返回本土,可就在路上,遭遇了预备袭扰的Z0一行……
结局B:上前同敌方驱逐舰近距离战斗的Z0,用尽所有的鱼雷,同护航的“阿卡斯塔”号同归于尽。无人幸存。卒
主线:格奈森瑙同沙恩霍斯特合作,成功击沉"光荣"号航母及为其护航的驱逐舰"阿卡斯塔"号和"热心"号——全程被Z0记录。遭遇战结束后,Z0只身返回基尔,预备接受一项新的改造……
第一次改造:1940年6月1日~7月1日。
为之后服役的Z驱提供经验及人才输出地:150毫米炮替换原有的128毫米炮后。恩斯特-盖德长期在波罗的海活动并训练,就这样经过了一年半,一直到1942年1月。

“雷霆-色普鲁斯”行动
为保护铁矿石及加强本土海上防御,就要撤回一众以布雷斯特为母港的破交舰。德国决定让这些战舰穿过英吉利海峡重新部署于挪威及本土。从敌人的眼皮底下撤出大型战舰总需要有人做幌子消灾。为此,Z0随Z4,Z5,Z7,Z8于1月24日自基尔出发,前往法国勒阿弗尔与Z14,Z25,Z29汇合并进行“色普鲁斯行动”(空军将协同护航——行动“雷霆”)。航行途中Z8触雷沉没。
2月11日,英吉利的袖子内掀起巨浪,狂风迭起,迷雾盘绕。7艘驱逐舰率领14艘鱼雷艇及26艘S艇,顺着空军战机的风轨,掩护三艘主力舰通过海峡。舰队被英国鱼雷艇发现后,Z14——舰队领舰,带领其余战舰驱赶敌方鱼雷艇,飞机及岸炮的攻击......
结局C:由于长途奔涉,2月12日,Z0的6座锅炉中有4座发生机械故障,航速骤减至15节,被大部队落在身后——再往后就是成群结队的剑鱼攻击机——损坏的锅炉限制住了Z0的机动,直接导致船尾被一颗航空鱼雷命中,船舵及螺旋桨尽数脱落。“恩斯特-盖德”号停车,不得已开启通海阀自沉。
主线:行动结束后,Z0只身返回新母港——但泽港,在那里进行第二次改造。
第二次改造:1942年5月1日~7月1日
维修船体,略微将重心向下调整以提高稳定性。
升级防空武备和观测装置,安装最新的火控雷达,搜索雷达,主动水听器。进一步改良舵机及锅炉的可靠性,保留150毫米主炮并提供射程更远,航速更快的鱼雷。
平静的波罗的海中,两年匆匆而过:
1942末参与了巴伦支海海战,观望。
1943末参与了北角海战,观望。
......直到1944年......

战中后:恩斯特-盖德的命运已和陆军绑定在了一起......
随着巴格拉季昂行动的实施,苏联红军如铁水铸成的钢铁浪潮,冲破德中央集团军群的防线,向里加湾和华沙挺近,白俄罗斯阳台宣告覆灭。仍滞留在波罗地亚的德北方集团军群及德国本土也危在旦夕。于此而来的还有成群结队的伊尔2,伊尔4外加上佩2,图2等一系列对地攻击及轰炸机,他们毫不留情地收割任何敢冒出头的目标,也不挑种类。
德军丢盔卸甲,一路从波兰东部,白俄罗斯逃往波罗地亚,波兰中部及东普鲁士,正如三年前1941夏的苏军一般,只不过,德军没有苏军的本领来快速重建其庞大的东线防御体系。
遭遇空袭
1944年7月24日,但泽港一个平常的早晨,恩斯特-盖德(Z0)静静地停泊在维斯特布拉德半岛面向外海的一侧。船员一如既往地检查设备,在舰艇上做热身运动,远处汽艇的呼啸代表着又一艘船自前线返回——天空上,24架伊尔二分为六列攻击纵队,不请自来。
所有人进入战斗位置,20毫米炮,37毫米炮齐开火,150毫米炮也准备参加防空任务,但炮座还未旋转到位,机炮炮弹就如雨点般砸了下来......
结局D:被苏联航空兵的空袭重创,严重受损,不久后除役。
主线:幸亏伊万们之前就把炸弹全往城里招呼了,不然小盖德就得沉在这里。船体轻微受损,其他设备并无大碍,4架伊尔2被从空中拽下。为此盖德付出了5人死亡12人受伤的小小代价,但还是归于“把小盖德开回斯德丁!”的其中一大理由。7月25日凌晨,Z0阔别但泽港——这一相处将近两年半的母港,现在的母港转移至斯德丁——回到斯德丁老家进行维修和全面改造。
苏联航空兵的威胁随着苏联陆军锋芒的迫近而越发严重,与其到来的还有红海军那成群结队的潜艇,威胁度同德军潜艇狼群于西方盟军。为应对这些随时都会来的威胁,也是为了实践新技术和更好的完成战略战术目的,Z0必须被改造。
第三次改造:1944年7月26日~12月1日。
船体几乎是脱胎换骨般的改造:锅炉,传动系统,船舵大修了一遍,可靠性和其他国家的驱逐舰同步,再也不用担心无缘无故的故障了。船艏安装新的延长的飞剪艏,以适应新船体在波罗的海使用的需要,削减全部烟囱的高度。拆除第二鱼雷发射管,并在其位置上新建防空平台-防空指挥中心及配套的对空雷达。在第一,第二烟囱间新设平台,以承载额外的探照灯及观测装备。
更新了全舰上下的火控系统,雷达,水听以及其他电气设备,均为德国人能拿出来最好最好的,全德国上下的科技尖端技术都在小盖德这里集合了。
主炮组被换为三座双联装128毫米高平两用炮(Z46同款——替换A,C,D炮座)B炮座被移除,被一座Flak M44双联装炮座替代。原先的4门150毫米主炮被运往斯德丁作为岸炮继续服役。防空武备迭代:原10个防空炮位增加至15个,15个炮位中11个是Flak M44双联装(东风II同款)4个是Flak 38 双联装,且可由防空指挥中心统一指挥集火单一目标,防空效率更上一层楼。水雷布设装置被去除,增加深水炸弹的承载基数,舰载鱼雷在改造后仅有一组(4颗)可供使用。
大规模上层建筑改造导致重心上升,原本就显著的“重心过高”问题更加突出,影响了航行稳定性及复原性。于是又扩充了燃油的存储空间,稍稍抵消重心问题,但也使得驱逐舰的排水量进一步上升,其续航能力倒是提升到3000海里/15节。额外增加的设备和弹药也提高了故障和殉爆的风险,雷击能力被严重削弱,也增加了所需的舰员数量(影响居住性)。
但一切的一切都没关系。事到如今Z0已绝不可能驶离波罗的海了:燃油问题首当其冲。其次就是苏军已经压到东普鲁士了,一炮未发就逃往基尔港未必说得过去。总之小盖德注定要留在波罗的海同陆军同志们共进退。
德国战争机器已到达它的临界点,败局已定,小盖德只是其中的一个螺丝钉罢了,指望她给元首多续几天命吗?

Z0——“恩斯特-盖德”(1945年)
1934P年型
长131米
宽11.5米
吃水4.1米
自龙骨到主桅杆15.25米
满载排水量3350吨(1944年改装后+12%排水量)
引擎动力80000马力/6座瓦格纳高温高压蒸汽轮机
航程3000海里/15节
武备(1944年改装后)
3*2门128毫米炮(SK C/41 128mmL45)
11*2门37毫米防空炮(Flak M44 37mmL66)
4*2门20毫米防空炮(Flak 38 20mm)
1座四联装鱼雷发射管。
深水炸弹抛射设备。

分割线——

繁忙的战末:

1944年12月1日,Z0完成改造与海试,旋即开赴但泽港接受进一步指示:跟随以残留不多的Z驱前往爱沙尼亚海岸线,掩护布置水雷的舰船。12月10~14日,在损失两艘驱逐舰后(Z35,Z36——1936B年型),残余的Z驱返回但泽港,随时准备出击(燃料不足导致行动次数必须减少)。Z0新接纳了一批原本在野战防空部队服役的人员。
1945年:东普鲁士-波美拉尼亚-德国
1月15日,前去梅梅尔支援并撤离当地部分驻军,回到但泽补充弹药与燃料。1月17日~1月21日,炮轰柯尼斯堡东北方向突进的苏军,1月22日Z0被调至德第9保安师下服役,为预备出航的“威廉.古斯特洛夫”号提供护航。
“汉尼拔”行动:(1945年1月23日~5月8日)
德国战争海军执行过的最为成功的军事行动之一:苏军已将德军最后一口气彻底打出,径直开入德国本土。为尽可能地撤离有生力量,邓尼茨制定并实行了这一计划。
这一行动将困于东普鲁士,库尔兰,柯尼斯堡及各个包围圈的超过200万德军残兵及逃难民众在4个多月内送往德国本土和德占丹麦,德方共有1080艘舰船参加了行动,仅仅付出了3万人和四艘大型客船(古斯特洛夫,冯.施托伊本将军,德意志——被西方盟军轰炸机摧毁,戈雅)外加上158艘舰船的代价。
护卫“威廉.古斯特洛夫”号
苏联红军对待东普鲁士当地人“不甚友好”的消息不胫而走,自波兰,东普鲁士,柯尼斯堡出发的难民潮竞相朝但泽湾涌去。由于人数过多,威廉.古斯特洛夫号原本就在1月23号做好了向基尔港出航的准备,可一直到1月30号中午才驶离哥滕哈芬(现在的格丁尼亚)。同行的还有“汉莎号”客船,而庞大的护航舰队稍后就来。
近万人要同搭乘在一艘仅仅25000吨排水量的客船上!
有趣的是,这艘不幸之船的名字来自于在1936年被刺杀的NC党瑞士分部负责人的名字,如果这位到1945年还活着的话,那么1月30日就是他的50岁冥寿。更为巧合的是——也就在12年前的这一天——XTL当上了德国总理,将全德意志人民的命运之弦握在手中。
某些东西是刻在命里的,无论如何也逃不掉......
波罗的海狂风呼啸,乌云不断,浮冰充斥全海域,水雷内海外海都一样多,至少遭遇空袭的机会减少了,但水下的暗流越发混乱。一个机会,使得“古斯特洛夫”号在海拉港同“汉莎”号停留以等待护航舰队,Z0及随同的两艘鱼雷艇正在哥滕哈芬港补充燃料及弹药,还有更多护航舰队在路上。
原本“古斯特洛夫号”中途预备返回哥滕哈芬和大护航舰队汇合的,但船上的潜艇训练军官再三要求继续向基尔出发,可照现在的航行速度,只够让“恩斯特.盖德”号驱逐舰和随同的“狮子”号鱼雷艇跟随。但在15节航速于外海行驶下,1月31日当日就可以抵达罗斯托克港及基尔港。“汉莎”号以及其中一艘随之护航的鱼雷艇因机械故障被迫返回哥滕哈芬,“古斯特洛夫”的舰长决定速走速决。
1月30日傍晚六点:在外海航行的“威廉.古斯特洛夫”打开了其位于两舷的红绿主灯,不仅让“恩斯特.盖德”号驱逐舰及其率领的“狮子”号鱼雷艇观测到了,还让苏联潜艇S-13观测到了。
第9安保师发布了“此海域有苏联潜艇活动迹象”的警告。Z0开启了水听器和搜索雷达,向“古斯特洛夫”号右舷警戒,直至雷达显示屏上出现亮点......
结局E:继续保持阵型。Z0行驶至“古斯特洛夫”号左舷,开启雷达及水听,仍被S-13号潜艇命中一发鱼雷(三发中的一发)。轮机瘫痪,强撑1小时后全员弃舰,2小时后倾覆沉没,舰上人员伤亡10%——卒。
随后,“古斯特洛夫”号如历史记载的一般,一小时后被S-13号潜艇击沉。
主线:Z0脱离舰队执行拦截,只留下“狮子”号继续护卫“古斯特洛夫”号。而由于当天的天气实在过于恶劣,夜晚+迷雾,浮冰外加上低温。导致“狮子”号(并没有安装雷达)的视野严重受限以及对水下传感器故障,就算一度距离S-13号的潜望镜约500米也未曾发现潜艇。
元首的12周年执政演讲还在进行:以那标志性的嗓音宣称,每一个德国人都能获得新的家园,每一个德国人都要拿起武器保卫故土,每一个德国及归顺德国的军人都要为帝国元首誓死效忠。在这歇斯底里的嘶吼中,安睡的安睡,工作的工作,巡逻的巡逻,掌舵的掌舵,只有那实在没多少娱乐空间和方式的年轻孩子们愿意聆听“元首的号召”至最后一刻。
S-13号于2115时间在“威廉.古斯特洛夫号”左舷(方位角270度)700米处发射了四颗鱼雷,它们都用油漆画上了字语:
“为了苏联人民!”
“为了祖国母亲!”
“为了列宁格勒!”
“为了钢铁同志!”
四颗鱼雷中,偏偏是那颗画着“为了钢铁同志”的鱼雷卡死了。实际只有三发鱼雷冲向客船,可这也足够把客船带入海底了。
都说有些事是命中注定逃不掉的......一艘以NC高层人物命名的客船,在小胡子夺取政权后正好12年的日子(以及那位高层人物的50岁冥寿)被画着”苏联人民,祖国母亲,列宁格勒”的三颗鱼雷在波罗的海击沉,而且刚好就少了属于“钢铁同志”的那一颗鱼雷......hmmm,这巧合未必有些多,有些奇怪了......
回到虚构历史:事实证明,弗里德里希.奥斯特中尉的决策是错误的。他的船在“古斯特洛夫”号北侧没找到潜艇,反倒差点误击赶来护航的T-36号舰队鱼雷艇。等到两舰回航时,“古斯特洛夫号”左舷20分钟前炸了三颗鱼雷,客船大幅度左倾,满海面尽是被冻得不省人事的难民,“狮子”号蜷缩在客船巨大的火光轮廓中拯救幸存者,不得一丝闲心。
这才知道坏事了,潜艇在另一侧。而它还可能继续对“狮子”号发动鱼雷攻击。
掠过落水的人员和巨大的客船,连渔网都未曾放下,中尉不顾一切,想要彻底解决救援面临的风险。Z0在严重左倾的“古斯特洛夫”号南侧花了半小时来寻找随时发动新一轮鱼雷攻击的苏联潜艇。全舰64发深水炸弹一发不剩的投了个干干净净,直到确认到潜艇被压制的不敢随意行动,Z0这才返回沉船处营救海难幸存者。
一小时被浪费了大半,小盖德只救上来300余人。
——整艘客船上约10000人,前后被三艘军舰救上来的只有约1000人。其他人要么在船舱里活活淹死,要么跳海后被波罗的海那再降低点温度就能结成冰的水里失温昏迷然后淹死,要么更甚:被下沉客船带出的漩涡吞入深海的,跳海时撞上船体撞晕然后溺水而亡的,争相往甲板上涌被踩踏致死的......
带着剩余的难民与一颗破碎的心:“恩斯特.盖德”号驱逐舰和奥斯特中尉只身回到了斯德丁。没有人过问奥斯特中尉的罪孽,9000余人的姓名与生命在如今的战火纷飞的德国又能算得了什么呢?
但也至少救了300余人到斯德丁,这是现在这一票烂事中为数不多的好事了。

维斯瓦-奥德河战役+东普鲁士战役,万事终焉的开端。
1945年2月7日~2月10日,在斯德丁与但泽和皮劳港之间不停往返,继续炮击在柯尼斯堡周围活动的苏联红军,同时护卫自皮劳港撤离难民及伤兵的船队。在众目睽睽之下,冯.施托伊本号客船被S-13号潜艇击沉,4000余人随客船沉入波罗的海,Z0旋即发动反潜攻击。但无一所获,只得继续护航。
2月18日,在斯德丁补充完弹药和燃油的Z0同“舍尔海军上将”号重巡洋舰所率领的舰队前往但泽湾的沃林岛执行炮击任务,支援发动攻击的德军并协助重新建立柯尼斯堡包围圈和但泽突出部的联系。在此期间,德军不断用小艇将难民集中在于公海待命的大型舰船上,借此撤离更多难民。Z0前后搭载了约500余名难民后,2月28日只身回航斯德丁。
3月1日~3月15日:协助德军在东波美拉尼亚的军事行动,德军败北并被苏军从中分割为两部分:一部分撤往斯德丁-奥得河左岸,一部分被迫困守在但泽口袋。Z0设法支援并撤离了一部分人员,但相比于被围困的部队和难民只是杯水车薪。随着苏军彻底将在其侧翼活动的德军消灭,他们一路前进,进入斯德丁郊区并固守其新建立的阵地,“恩斯特.盖德”被迫撤往基尔作为其新的母港。
3月20日~4月5日,在但泽区域活动,将难民和伤病自东普鲁士海岸上撤往海尔半岛,炮击在该区域活动的苏联红军,为执行“汉尼拔”行动的舰船提供额外防空及反潜支援,4月6日随难民船船队返回基尔港。
4月9日,在基尔港停泊时遭遇盟军轰炸机空袭......
结局F:被盟军轰炸机当场炸沉,舰员除了在舰上操作防空武器的以外都安然无恙,但小盖德确实坐沉了——没有沉入深海的话还不算“卒”。
主线:在船台维修的“舍尔海军上将”号被轰炸机炸成了一坨残骸,除役,Z0安然无恙。随后在4月13日前往海尔半岛以护航即将从那里撤出的船队。
4月15日,自海尔半岛护航撤往基尔的船队,在护航期间“戈雅”号客船被苏联L-13号潜艇击沉,有前车之鉴的Z0马上前去支援,也不顾潜艇的风险,走运的是潜艇没有再发动攻击,但从海里救上来的也仅仅只有183人,在“戈雅”号上的6000难民加上伤兵尽数葬身鱼腹。4月16日,返回基尔,为最终一战做好准备。

柏林战役北线:斯德丁至罗斯托克
罗科索夫斯基所指挥的白俄罗斯第二方面军的原计划是:跨过奥德河,自北面牵制斯德丁和罗斯托克地区的德军,南下包抄柏林卫戍部队的北翼。、跟白二方面军对阵的是由曼陀菲尔将军指挥的第三装甲集团军,负责防御斯德丁-罗斯托克区域以及掩护柏林北翼。
由于柏林已在4月23日被朱可夫,科涅夫等部团团围困,苏军最高统帅部取消了白二方面军原先往柏林北翼迂回包抄的原计划,现在的目标是:彻底消灭在斯德丁-罗斯托克地区活动的德第三装甲集团军。
在4月23日夜晚,苏军跨过泥泞不堪的奥德河滩头,随着后续抵达的火炮和坦克,他们突破了奥德河第一道防线。一处崩溃,处处溃退,曼陀菲尔将军为保全有生力量不惜违反元首的死命令,于25日凌晨2点对第三装甲集团军下令:全面撤离斯德丁和奥德河左岸第一道防线,后撤至第二道防线。
4月23日夜晚,为保住斯德丁,元首的死命令甩到Z0头上:开赴斯德丁,并不惜一切代价守住它。24日晚上10点,“恩斯特.盖德”自仍处于德军控制的奥德河出海口进入斯德丁湾,距离斯德丁城区——也是自己的故乡——仅仅60公里,并未被发现。25日凌晨2点,在夜色的掩护下,Z0悄悄摸进斯德丁城东北的水库,距离正在城北活动的苏军第二突击集团军仅仅只有7公里。
25日早上7时,就像在波兰发动突然袭击般,Z0对正在行动的苏联红军发动炮击,在半小时内将大约300发128毫米高爆弹砸到苏军头上。正在城内同断后守军巷战的苏军吓了一跳,但很快回过神来,遂调配目前正在在斯德丁部署的火炮对向Z0,同时呼叫司令部,要求空中支援及炮兵直射支援——德国军舰在斯德丁水库里活动!
很快,满山遍野都充斥了苏军飞机,水库倒映着苏军鱼雷艇的轮廓,Z0一旁,布满好几层楼高的水柱和十多米半径的水花,却又无一命中:Z0在狭窄的水库内奋力反抗和规避,以最后一搏,为斯德丁正在撤退的德军吸引注意力。飞机残骸坠入水库,鱼雷艇被37机炮扫成筛子,前后夹击的苏军陆上火力也一度被128高平两用炮压制。
7时30分:一架拉7战斗机携带FAB-100航弹从西面以树俏高度向Z0左舷袭来,趁着Z0的防空炮组将注意力都集中在鱼雷艇和中高空的攻击机与轰炸机时,发动跳弹攻击且准确命中Z0的船艏,这枚100公斤的航弹瘫痪了Z0的A炮塔并造成10人死亡,12人受伤,船体破口且已经开始进水。
现在就是抉择的时候了......是坚守到底为守军腾出足够的撤离时间,为老家而沉?还是见好就收,让大部分船员都有机会回家?奥斯特中尉这就做出了他自己——也是全体舰员的选择......

坚持到底!
结局G(最为壮烈的结局):Z0仍在水库内战斗:就算船体破口进水,就算瘫痪了一座主炮炮塔,就算小盖德会在这里被炸成碎片,就算全员会被苏联人千刀万剐,也得要为斯德丁战到最后!因为这里已经是老家了......
苏军的炮火越发准确,飞机机群越发庞大,唯不见鱼雷艇的踪迹——他们都被Z0打沉了。
苏军已经将B-4榴弹炮和“喀秋莎”火箭炮投入对Z0的炮轰中,小盖德的时间已然不多。7时50分,一发203毫米榴弹直接命中Z0舰尾,同时一枚来自伊尔2攻击机的100公斤航弹直接命中舰桥,方向舵随舰尾脱落,出生在斯德丁的舰长——34岁的弗里德里希.彼得.奥斯特中尉——及全体舰桥官兵阵亡。无法控制方向且失去舰长统一指挥的Z0向右侧冲去,在距离斯德丁城区3公里的地方冲滩搁浅。
在这明晃晃的早晨,就在斯德丁城区的一旁,了无撤退机会的Z0仍在负隅顽抗。
榴弹炮,火箭炮,飞机上的火箭弹加上机炮,甚至还有坦克炮和步枪,苏军将一切能拿出来的火力倾泻在这艘小小的驱逐舰上。Z0上的全部枪炮向周围胡乱开火,一条又一条曳光弹迹向四遭的天空绽放,爆炸掀起的烟雾和水柱响彻全斯德丁,直到那万事终焉。1945年4月25日早晨8时15分,最后一门37毫米双联装机炮停止射击,Z0就跟以前所有已沉没的前辈般,沉默于德国战争海军的战史中。
Z0在武备彻底哑火之前,在25分钟内挨了4枚100公斤航弹,至少10+100公斤航弹近失弹,1发203毫米榴弹,12发152毫米榴弹,5~8发喀秋莎132毫米火箭弹,至少30+机载82毫米火箭弹,至少50+坦克炮(85毫米和122毫米)榴弹,不知多少23毫米机炮炮弹和7.62毫米的机枪,步枪子弹,全舰被炸成了四段,搁浅地后的水面上还留下一道跨过全水库的黑红交织的痕迹。
Z0的所有主炮都被炸毁,15座防空炮座只留下两个相对完整的,雷达,测距仪,水听器和其他东西能被破坏的复杂设备和电气系统都被破坏了。船身狼狈不堪,其损坏程度跟大约两周前被空袭摧毁的“舍尔海军上将”号有过之而不及,龙骨炸裂成六块,甲板断裂并向下弯曲断裂,舰艏和上层建筑更是被殉爆和炮火炸成了爆裂的气球。舰员战前还有500人,只有约30人还能拿起手持武器同苏联人拼命。而随后,这一批残余舰员也被苏军彻底消灭,无人幸免于难。
*在战后,由于Z0在战时受到的损伤实在过于严重,甚至没有可堪研究的完整德国技术装备遗留下来,维修也是绝无可能的。1947年,苏联委托波兰的一家金属废料公司处理Z0的残骸,在1949年于什切青处理完毕。Z0的船体材料被重新加工成优质支撑钢材,投身于什切青战后轰轰烈烈的重建工作。能以这种方式报答故土,小盖德也算是死而无憾了。
“恩斯特.盖德”号驱逐舰,圆满完成了德国战争海军及对德国人民对她的使命及一切委托。至少——在这个结局最后——她是在斯德丁(尽管这里很快就被改名成“什切青”)安息的,而不是在其他什么地方就那么随意的“卒”。
还是走吧......我们要回家了。
Z0吃了一发100公斤航弹直击后,被迫顺奥德河北上同Z34,Z43汇合撤回基尔港(顺便雷击处分了在斯德丁停泊的“齐柏林伯爵”号航空母舰,“齐柏林伯爵”在两小时内倾覆沉没。在1949年被波兰金属废料公司回收,船体被重铸成建材。),斯德丁很快被苏军占领。第三装甲集团军也自斯德丁一线退往罗斯托夫,双方甚至没有发生几次交火。
毕竟战争已经到了这种程度,再为元首送命根本不值得。中尉还是个正常人,并没有魔怔到指挥全舰500余人和整艘驱逐舰去为元首陪葬,他们还指望着回家和妻儿相聚的。
1945年4月30日下午3时30分,希特勒于柏林地堡内自杀,遗体被丢入弹坑内焚烧殆尽。他的死已然宣告了第三帝国的最终结局。Z0的舰员在基尔难得迎来几个“相对平和”的日子——没几架英国轰炸机呼啸,也没有苏联的攻击机在扫地呢——但在万事终焉之前,还是要做些收尾工作的。

“汉尼拔”行动末期——德国投降
1945年5月3日中午,基尔港内一声巨响,“希佩尔海军上将”被自己人中的顽固分子炸沉,就在此天早晨,Z0前去东普鲁士执行倒数第二次撤离行动——战争末期十次撤离行动的第九个——撤离仍在海岸上坚守的德军,顺便在海尔半岛捞点难民送回本土。5月5日,圆满完成任务并在补充完弹药启航,前往库尔兰半岛的利耶伯亚执行其最后一次撤离行动。
5月8日晚21时,满载难民和伤员的最后一支船队自库尔兰撤回德国本土,无一艘船被击沉,18000余名难民和伤兵都在5月10日晚安全的返回了本土——自此,德国战争海军最后及规模最为庞大的作战行动宣告完结,Z0驻守在基尔港,预备向西方盟军投降,虽有一批顽固分子试图将Z0坐沉以让西方盟军无法接收......
结局H:被自家的顽固分子成功开启通海阀并坐沉于基尔港。但在战后,由于只是坐沉,舰体除了被海水浸泡留下的水痕外基本毫发无伤,而其中的先进的电气设备对于西方盟军极为宝贵而又唾手可得。Z0被打捞起来并躲过抽签送船的环节,先归于英国海军管理(之前是KMS Ernst.Gaede,现在是HMS Ernst.Gaede),研究了一番复杂的电气系统后归于美国海军管理(USS Ernst.Gaede——还一不小心成了三姓家奴),把先进的装备和武备拆了并换上美国驱逐舰常用的装备,最后在1946年实施的“十字路口”行动中坐沉于马绍尔群岛。上层建筑露出水面,还能够让后世的潜水员和游客观览一番。
主线:顽固分子被压制随后关入大牢。主线结局(结局H)5月12日,Z0——“恩斯特.盖德”号驱逐舰在基尔港向西方盟军(英军)投降,Z0在德国战争海军的服役动态就此结束。
这一见证德国所发动的战争自襁褓到坟墓的幻想“祥瑞舰”,先后航行约十万海里,航迹遍布比斯开湾,北海,挪威,法国近海,英吉利海峡,北极海,最后在故乡外的波罗的海圆满完成了其最为重要的使命:为德国人民负责到底。在战争末期的连续十次撤离行动中,小盖德前后撤出救起5000余人并尽数把他们救回本土。可以说,无论如何,无论哪个国家如何看待Z0——就算是苏军——也要为她的战绩和功劳而赞叹不已。
至此,万事终焉!

还有一个小插曲,关于自1935年,25岁就成为Z0舰长的弗里德里希.彼得.奥斯特中尉之战后经历。他因为参与了拯救平民的行动而被破例遣返回斯德丁(几年后就是什切青了)。
1945年6月22日,在苏德战争开始的整整四年后,奥斯特中尉回到了斯德丁,期望着同妻女相聚。但是现在的斯德丁已经被素质参差不齐的苏军二线部队接管,偏偏奥斯特的妻女还撞见了其中最为穷凶极恶的那类......不要说,水库上浮着的两具尸体告诉这位军人的......
虽说凶手已被缉捕并被判处死刑,但也没法把妻女叫回来了。奥斯特心灰意冷,在7月1日回到了基尔,再度登上了在基尔港等待处置的Z0的舰桥,同舰员同志们叙旧的时候他一直都未曾露出一丝异常的表情......
然后就是,结局J?
按现实来说,小盖德要通过随机抽签来决定自己的命运走向。但能坚持阅读到这里的读者同志们就只需要投票了,来为“恩斯特.盖德”的命运添砖加瓦吧!把你想得到的参战国名字打上评论来,名字数字越多,小盖德就要去哪里,我就要写到哪里......
要是票数全部持平了,那么小盖德就能留在基尔港和德国人民为伴了。
加油吧,读者同志们!本人第一次撰写如此的虚构历史,参照了不少资料,花费了不少功夫,有些段落还是可能有错误。还请各位在此方面专业的史学大佬们口下留情,指出这个虚构历史和现实史料不符合的东西就可以了——关于立场什么的,屁股歪不歪什么的就去**的吧。我们是历史的叙述与创造者,而不是历史的定性者。
妈耶,终于写完了,一万五千余字哈......