专升本停招?专科生的出路在哪里
面对两次高考失利后的挫折,浙江小伙秦志飞毅然决定通过升本的途径,考入一所大专学校。
为了实现这个目标,他报名参加了校外辅导班,进行培训和刷题。2022年,凭借超过录取线两分的成绩,他成功考入了一所二本院校的环境工程专业。
秦志飞目前就读于工程造价专业的大专学院。学校定期邀请企业负责人给学生讲解行业现状,并举办招聘会,但他一直专注于升本的计划,没有考虑过毕业后就业的问题。他还留意到班上有一半的同学都报名参加了专升本考试。
然而,最近武汉纺织大学和武汉轻工大学这两所公立本科院校停止了专升本招生,引起了广泛的关注和讨论,人们开始思考“专升本是否会逐渐减少”的问题。
2022年2月,在教育部举办的新闻发布会上,教育部职业教育与成人教育司司长陈子季表示:“目前全国专升本的比例已经达到了20%,下一步我们将努力让更多的职业学校毕业生接受高质量的职业本科教育。”
公办本科院校减招或停招专升本学生现象不仅限于武汉,其他省份也存在。
据陕西职业技术学院副院长王平透露,今年陕西省共有31所普通本科高校和2所职业教育本科高校招收专升本学生,涵盖70个专业和22个专业。然而,从近年的招生计划来看,民办和独立院校的招生人数在2022年相较于2021年有所增加,而公办院校整体上呈减招趋势。西安工程大学、西安邮电大学等高校近两年都停止了专升本学生的招生。
那么,专升本招生计划是如何确定的呢?
一位江苏某高校招生负责人分析称,专升本招生并不是校方自主决定招多少人,而是主管部门根据报名人数、录取率、高校办学条件等因素进行综合测算和统筹规划的结果。她指出,专升本的扩招主要原因是报名人数逐年增加。职业本科院校和一些应用性本科院校的招生渠道较为多样化,除了普通高考,还有中职职教高考、专转本统考、五年一贯制专转本考试等多种招生方式。学校在制定当年的招生计划后,需要上报省教育厅审批,由省厅统一调控招生计划。因此,学校扩招或减招并非盲目进行,而是经过研究制定的结果。
公办本科高校减招或停招专升本学生的原因有多方面。在多位受访者的观点中,他们提到了公办学校有更高的奋斗目标和希望提升生源质量,这是其中一个关键因素。针对这一问题,陕西职业技术学院副院长王平给出了三点分析。首先,为了将招生重点调整至普通高考招生。专升本招生是在学校原有的生源基础上招收一批新的学生,然而由于办学条件的限制,专升本招生计划的增加势必会挤占普通高考的招生计划。其次,为了减轻学校的教学压力。王平解释说,由于统招专升本招生的学生在培养方案、学习基础和能力等方面与本校学生存在一定差异,为了因材施教,学校需要单独安排教学,增加了教学管理的难度。第三,还存在社会上的一定认识误区。近年来,一些高水平大学不再招收专升本学生,很多一本院校也取消了招生计划。王平指出:“这可能与社会上存在的一种认识误区有关,有些人会对参与专升本考试的院校持有偏见,认为这些院校不是好的院校。因此,一些院校会考虑取消专升本的招生计划。”
尽管一些本科高校减招或停招专升本学生,但从近年的数据来看,专升本的热度一直在不断上升。根据教育部等九部门发布的《职业教育提质培优行动计划(2020-2023年)》,要求适度扩大专升本招生计划,为一部分有意愿的高职(专科)毕业生提供继续深造的机会。在此背景下,全国专升本的报考和招生人数持续增加。以浙江省为例,2021年、2022年和2023年的专升本招生人数分别为28,388人、34,724人和38,248人;江苏省的数据分别为30,335人、32,795人和33,525人;上海市的数据则分别为5,220人、7,427人和10,006人。
安徽交通职业技术学院的院长孙晓雷观察到,不仅在他的学校,而且在全省乃至全国范围内,专科学生升本的意愿仍然相当强烈。安徽省2021年专升本的报考人数比2020年增长了18.56%,2022年比2021年增长了36.33%;而安徽交通职业技术学院的数据增幅分别为25.43%和41.92%。孙晓雷认为,从整体上看,专升本无论从社会需求还是学生意愿来看,都是一种迫切需求。例如在安徽,教育厅会根据产业升级和改善民生需求,合理安排扩招专升本的专业,包括电子信息、机械制造、生物医学、绿色环保、健康服务、应急管理、养老服务、家政服务等。然而,孙晓雷也同时认为,专升本升温也反映出职业院校在产教融合、校企合作方面还存在不足。以他们学校为例,轨道交通专业很少有学生选择升本,因为该专业与合肥轨道公司联合培养学生,被称为"订单班",学生毕业后能直接就业于市属国企。如果职业教育能够实现"招生即招工,毕业即就业",那么愿意直接就业的学生可能会越来越多,地方经济社会发展也不会缺少高素质技能人才。
尽管一些高校停止专升本招生工作,但需求方面的数据显示,专升本仍然非常热门。对于许多专科学生来说,专升本是改变高考失利和人生命运的重要机会。
应该尊重本科院校的自主办学权利,同时也不能忽视专科学生希望接受本科教育的愿望和强烈需求。在条件允许的情况下,本科院校不妨保留一定数量的专升本名额,为专科学生提供继续深造的机会。此外,应加大职业本科教育的布局力度,提供更多丰富多元的职业教育学历提升渠道。
然而,专升本和职业本科的资源都是有限的,无法满足所有专科学生接受本科教育的愿望。因此,在优化供给侧的同时,也需要引导和分流需求侧,让更多学生安心专科层面的学习。
实际上,热衷于专升本的学生主要有两种原因:一是担心在求职过程中遇到学历门槛,二是觉得在专科阶段未能获得足够的技能,希望通过专升本获得更好的教育机会。
因此,全社会必须改变对专科和职业教育的刻板印象和偏见,认识到专科教育和本科教育并没有高低贵贱之分,只是在人才培养上有所侧重。在公务员招录等考试中,一些岗位也可以尝试取消"本科及以上"的要求,领先改变对学历的偏见和歧视,真正认可和接纳专科教育。
从媒体报道来看,学生对升本的意愿主要集中在同质化竞争激烈的非实体经济类专业,这说明职业院校在产教融合和校企合作方面还有不足之处。如果专科学生能够实现"招生即招工,毕业即就业",相信就不会有大量学生去挤难度与高考相当的专升本"独木桥"了。
因此,专升本降温的关键在于专科院校的"专"。专科院校应当紧跟社会需求,在专业设置上与时俱进,不将专科教育变成本科教育的"预科学校"。
这关系到学生们的切身利益,也关系到职业教育的良性健康发展,相关部门应予以充分重视,并采取更多解决措施,推动解决这一问题。