业余的最大问题是打法不鲜明

业余的打法普遍不鲜明,当然了,这个是委婉的说法;更直接的说法是,业余的最大问题是打法没有成形。如果你能力强,那么全台进攻或者全台防守都是可以的,怕的是能力不到位,防没有体系,进攻没有质量。防不住,自然就被打穿了;进攻没质量,就可能被反打,被反拉,最终也是吃亏。
发球和接发球,这个可以说是套路,但同时也是关于打法的。拿接发球来说,如果你拧拉厉害,那么高质量拧拉之后就把落点撑开,直接上旋凶猛地,连续地进攻就完事了。但业余的通常没这个能力,那么接发球往往就容易“混沌”。对于业余拧拉不是很厉害的,你可以反手位和中间位拧拉,然后正手位摆短劈长或者挑打;步伐不够好,预判不太好的,就别勉强搞全台拧拉,很容易失误。或者你意识足够好,你可以这一板拧拉,下一板摆短劈长,交替着来,总之,你要有思路。如果拧拉不行,你就别太勉强,判断不清的时候就劈长一板,把落点控好。
发球是一样的,要有套路,要有自己的打法。如果上旋球能力强,可以多开一些长球,正手起板之后就形成正手的相持,以中间位为主是比较合适的,在反手位和正手位之间再去变化。如果你是搓攻的打法,就别开长球,尽量发短球,让对方搓球,你接着去搓,把落点和旋转控制好,等对方冒高了就全力去抢冲。
乒乓球的核心战术其实就是“扬长避短”,但因为对手不同,很多东西都需要临场发挥和赛前去熟悉对手的打法。要形成自己的打法,首先要“扬长”,你是进攻强,还是防守好;是前三板厉害,还是相持厉害;是步伐厉害,还是正反手某个比较突出。业余球友因为没有专业的功底,所以通常来说都有短板,要么步伐差,要么反手差,要么防守不行,要么进攻不行。
如果你身形灵活,正手有一定的能力,那么就尽量主打正手进攻,就尽量侧身多一些,多往全台正手去发展。虽然侧身的时候容易暴露出正手空档,但这个也不要太计较,先形成自己的打法是更重要的。等打法基本上成形了,再去弥补一些问题。如果你反手不错,那么就尽量往两面均衡去发展,反手也不要太急躁,业余反手很难一板冲死对手的。这个时候不要急,反手好的,你要注意适当后撤为反手拉开空间,因为只有拉开空间,你的反手才不会被顶住,才能去进行后续的进攻。反手好的,你就盯着对手反手去打,适当变正手和中间位,尽量减少侧身,用反手去耗住对手,把落点打开,让对手疲于奔命,不要急于求成。反手没正手那么强的爆炸力,所以反手利的打法要多一些耐心,多追求连续性,把线路撑开就能出机会。
业余的时间和精力都有限,你的打法不可能“贪大求全”,而且会的技术越多,使用的预判难度就越大。所以从接发球开始就得有自己的“打法”,是搓球为主,还是拧拉为主,或者是混合使用。进攻的时候,是借力为主,还是退台反拉为主,要衡量自己的实力,然后去形成自己的独特打法。简单的来说,你是学张本智和,还是学马龙;是学林高远,还是学波尔。能学多少算多少,形成自己的打法,也就是形成了自己的技术体系。没有体系,没有具体的打法,你就很难进步!今天这里挖两个坑,明天那里填几把土,兜兜转转,发球和接发球都是乱的,防守的时候不知道怎么防,进攻的时候找不到有效的落点,很难把对手阵脚打乱。
基本功是“枝节”,打法才是“骨干”,这个必须明白。实际上有些球友基本功很差,甚至没啥规范的技术动作,但别人实战还真的就不菜,为啥?因为这些基本功差的,实际上打球都很久了,他们技术虽然差,但他们有自己的打法。比如“铁搓”或者“铁推”,他们虽然没啥高超的技术,但就是“一招鲜吃遍天”,他们就打落点,就只会搓,或者只会推,打法极其简单,技术不华丽,但确实简单实用。
今天学“拧拉”,明天学“草莓拧”,后天“反手撕”,技术样样都会点,但就是没自己的打法体系,这就比较虚,遇到高手就容易抓瞎。你“枝节”再丰满,但“骨干”很脆弱,这就容易被一击干碎。所以有的人练球还是有点东西,基本功是有些东西,但实战就成了熊瞎子,打法和体系不成形就容易如此。