临床流行病学-疾病的分布
一、疾病流行强度
1.定义:疾病在人群中的数量变化。
2.常用术语:判断依据(地域、发病数量、病例间联系程度)
1)散发:某病在某地区呈历年一般发病率水平;病例散在出现、病例间无明显联系。
2)暴发:局部地区或集体人群,短时间出现临床症状相似的病人。
3)流行:某一地区某病发病率明显超过历年散发发病率水平。
4)大流行:某病发病率显著超过该病历年发病率水平。

二、疾病分布形式
1.疾病分布:某病在不同地区、不同人群、不同时间的发病、死亡和患病水平。
2.三间分布:描述疾病事件:人群(人间)、时间、空间
3.人群分布特征:确定高危人群、病因、流行因素
1)年龄:急性病(年龄↑→发病率↓);慢性病(年龄↑→发病率↑)
(1)年龄分布差异原因:免疫、暴露机会、预防接种
(2)疾病年龄分布的分析方法:
【1】横断面研究:特定时间内,对某一特定人群中疾病年龄分布特征及相关变量之间关系的研究。
用于:急性病的年龄分布特征(不适用慢性病)
【2】出生队列分析:对某一时间出生的人随访若干年,将疾病年龄分布和时间分布结合起来。
2)性别
3)职业:环境暴露因子;
(1)煤矿——矽肺
(2)硒矿——肺癌
(3)蓄电池——铅中毒
(4)森林伐木——森林脑炎
(5)制鞋、染料——苯中毒
(6)屠宰——布鲁菌病
(7)脑力劳动——高血压、冠心病
4)民族、种族
5)行为生活方式:吸烟、饮酒、性行为、暴饮暴食
4.时间分布特征:
1)短期波动:大量人群内,短时间内病例数突然增加
2)季节性:
(1)严格季节性:虫媒传播(乙脑)
(2)季节性升高:一年四季均发病,但在特定年份发病率升高(肠道传染病、呼吸道传染病)——提前做好防范
3)周期性:一定时间间隔,有规律的起伏波动(甲流)
4)长期趋势:在相当长的时间内,疾病的特点随人类生活条件的改变而显著变化(各类癌症发病率)
5.地区分布特征:
1)地方性:只在某地区存在
(1)自然地方性:有病原体生存的自然环境(血吸虫、丝虫);地球化学性疾病(甲肿、氟中毒)
(2)自然疫源性:人畜共患
(3)统计地方性:特殊风俗(菌痢、伤寒、霍乱)
2)外来性、输入性
6.疾病综合描述:
移民流行病学——若发病率(移民=原居住地人群),则遗传因素为主要因素;若发病率(移民=居住地原住民),则环境因素为主要因素。
参考:临床流行病学(第2版)-江苏凤凰科学技术出版社