欢迎光临散文网 会员登陆 & 注册

MST技术助力植物科研重大突破

2022-04-18 16:13 作者:NanoTemper  | 我要投稿

水稻是我国重要的粮食作物之一。如何保障粮食安全、让作物免受水稻病虫害等威胁,一直是作物育种学家和病理学家们的研究重点。为实现高产稳产,在选育广谱抗病水稻品种过程中面临的两个棘手困境:


1. 高抗病的水稻品种往往通过牺牲生长发育为代价,换取抗病性实现生存,导致产量降低。如何维持抗病和高产之间的平衡?

2. 病原菌也在不断地进化,如何让植物有效抵御病原菌的入侵?


如今有了重大进展!


重磅科研成果

图片

2021年9月30日,何祖华研究团队在《Cell》发表题为“Ca2+ Sensor-Mediated ROS Scavenging Suppresses Rice Immunity and Is Exploited by a Fungal Effector”的研究论文。揭示了以ROD1(RESISTENCE OF RICE TO DISEASES1)为免疫抑制中枢,通过降解超氧活性因子ROS,抑制植物的免疫反应,平衡植物防御和生长之间的冲突。研究揭示了宿主和病原体采用的整合Ca2+传感和ROS稳态抑制植物免疫的分子框架,提供了一个跨界调控ROS稳态的例子,并且为培育抗病、高产作物提供了理论依据。


MST技术助力研究分析


水稻中,ROD1编码一种Ca2+传感器蛋白,以Ca2+依赖的方式结合到磷酸肌醇脂质,靶向至特定膜区域。ROD1刺激过氧化氢酶CatB的活性,促进活性氧(ROS)清除。

图片

 采用MST技术分析,证实了ROD1与Ca2+具有亲和力

 Kd值为0.4x10-3mM (绿色曲线)


研究人员鉴定了ROD1的C2结构域,具有4个天冬氨酸(D)残基(下图)。

图片
图:ROD1蛋白模式图和4个D位点


研究人员用微量热泳动(MST)技术分析得出4个D位点(D72、D85、D132和D135),是ROD1与Ca2+的结合活性位点。相较于ROD1蛋白与Ca2+的亲和力,突变蛋白的结合活性大大降低。另外,遗传结果表明,与Ca2+的结合直接影响ROD1的膜定位,进而影响ROD1调节免疫和植物生长功能。

图片

 通过MST技术,定量观察到突变蛋白与Ca2+的亲和力

 ROD1D132N与Ca2+的Kd值为0.8mM (蓝色曲线)

 ROD1D-quad与Ca2+的Kd值为1.3mM(红色曲线)


另一方面,研究发现稻瘟菌中具有与ROD1结构类似的毒性蛋白AvrPiz-t。AvrPiz-t与CatB强烈相互作用,显著提高ROS清除效率,增加植物的易感性。研究结果表明AvrPiz -t利用ROD1介导的免疫抑制途径来进行侵染。

图片

 通过MST技术,比较ROD1和AvrPiz-t的Ca2+结合活性,发现AvrPiz-t与Ca2+亲和力非常弱,Kd值为1.02mM

◆ Ca2+与ROD1的Kd值为0.54x10-3mM (绿色曲线)

◆ Ca2+与AvrPiz-t的Kd值为1.02mM(紫色曲线)


NanoTemper创新的MST技术,在检测Kd值时,不仅仅依赖于分子量的变化,由结合引起的电荷、水化层和构相的变化均能被检测到。因此,可完成蛋白与钙离子分子间亲和力测定mM级的弱亲和力也可被精确检测

图片
分子互作检测仪 Monolith(MO)



基于微量热泳动技术 (MST),定量检测分子间的亲和力。

仅需微量样品,即可直接在溶液中测定分子间结合。无需固定,不受检测样品种类的限制

检测速度快、测量范围广 (Kd : 从pM到mM)。

仪器操作简单,无需繁琐的清洗维护。


MST技术助力植物科研重大突破的评论 (共 条)

分享到微博请遵守国家法律