我曾幻想过自己是一名戍边战士,常伴边关皓月,时饮铁马秋风......|志青春


本期导读:用镜头记载大事小情,用声音传达所悟所思。百变的是音画,不变的是我们记录青春的初心。《志青春》栏目以朗读、视频的形式,讲述有温度、有情怀、有力量的志愿故事。志青春,愿常在。
作者:余广霖,2023年西部计划志愿者,现服务于新疆生产建设兵团第三师托云牧场经济发展办公室。

阔都尔塔什山口秋风迎面吹来之时,我知道它在嘲笑我,笑我不曾见过世面、不知天高地厚的模样,笑我一袭单衣就敢闯入它绵亘了数千年的高原圣地……
9月8日,这一天对我来说是个特别的日子。作为机关下沉工作人员,我和同行的民辅警抵达了坐落于喀喇昆仑山脉北段阔都尔塔什山口的边境执勤房,开启为期一周的值班工作。
印象中的九月是“清溪流过璧山头,空水澄鲜一色秋”的绝美秋色,然而收到它凛冽的问候,方觉“落叶西风时候,人共青山都瘦”的描绘是何等贴切。

我曾幻想过自己是一名戍边战士,常伴边关皓月,时饮铁马秋风。那时候我在脑海中描摹着这片戈壁奇景,联想到边塞诗人凯旋高歌,仅觉得一切都太酷了。然而接下来几天与护边员的相处,使我认识到当时的想法是极不成熟的。
护边员帕特玛汗·对先汗带领我参观执勤房时,向我介绍廊道内悬挂的英模人物事迹。一名是被习主席授予“人民楷模”荣誉称号的护边员布茹玛汗·毛勒朵,她50多年如一日坚守在平均海拔4000米以上的冬古拉玛边防线上,将一生奉献给戍边事业;另一名是被追授为“卫国戍边英雄”的陈红军同志,他坚守高原边防十年,在2020年6月15日同外军战斗中誓死不屈,为捍卫国家安全壮烈牺牲……
连队“两委”巴合提别克·吾肉孜带领我跟随边防巡逻小组踏查巡逻道路,这是我认为最酷的事。但当我真正走上蜿蜒曲折的巡边道路,高海拔地区高强度体力消耗导致的呼吸不畅,肆虐的山风无情的拍打防刺服严逼我后退,我始知这份外人眼中的“酷”,承载了多少不为人知的艰辛和磨砺。
为确保边境地区安全稳定,准确掌握边境管控形势,巡逻小组每日都要以步巡的方式对重要道路、山口、无人区进行巡逻踏查。这项工作日复日、年复年,漫长的边境线,早已成为一代代戍边人风雪中前行的恒久见证。

这几日的见闻与实践,使我对护边工作有了更为深刻的认识。守边戍边是一项关乎国家安全利益的伟大事业。接续这份事业,需要的是甘于平淡的奉献和付出,数十年如一日的坚守和执着,更是舍小家为国家的初心与情怀。
纵览古今,家国情怀从未在中华儿女的心中磨灭。它是贾长沙的“利不苟就,害不苟去”,是曹子建的“萤烛末光,增辉日月”,也是李守常的“黄卷青灯,茹苦食淡”……更是迈入社会主义新时代,习近平总书记提出的“青年一代有理想、有本领、有担当,国家就有前途,民族就有希望”。
从军营回到学校,再从学校步入社会,身份虽几经更换,但我的爱国初心从未动摇。高谈“情怀”或有不当,我也在工作与学习中不断思考,是否有更恰当的词汇来形容。这也是我梦寐以求抵达的目标,它需要在未来的学习和生活中不断探索,践行新时期中国青年的有为担当!
潮平岸阔催人进,风正扬帆当有为。远望山肩上的明月,我明白初到阔都尔塔什的山风并非嘲笑我,它在以最原始的方式提醒我,保持早已深植于内心的一腔赤诚。

出品:志青春工作室
朗读者:史嘉敏(四川文化艺术学院)
来源:2023年西部计划志愿者余广霖投稿
编辑:方 晨(青岛农业大学)、范晴(池州学院)
插图:千库网
责编:陈龚泽祖
校审:盖奕洁