志怪故事·聊斋志异(八十六)
366,金陵乙

邻妇如何可觊觎,褐衣著体竟成狐。
邪魔一动心先变,莫讶真龙壁上符。
【真龙壁上符:指文中画在墙壁上的用于镇魅祛邪的符号。】
金陵某乙,卖酒为生,每次酿好酒后,都往酒缸里掺水,而且加进一些麻药。即使是很能喝酒的人,喝不上几杯,便烂醉如泥。由此,他的酒得到古时“中山”美酒的好名声,他也以此致富,家资万金。
有一天,某乙早晨起来,看见一只喝醉了的狐狸睡在酒槽边。他用绳子把狐狸的四肢捆起来,刚要去找刀,狐狸醒了,哀求说:“不要杀害我,你有什么要求,我都可以满足你。”某乙就给它解开绳子。狐狸在地上打了个滚,马上就变成了个人。
当时,同一条街上姓孙家的大儿媳妇,被狐狸缠上了,某乙就问狐狸精这件事。狐狸精回答说:“那就是我。”某乙见过大媳妇的弟妹,认为长得比大儿媳更美,便要求狐狸精携带他一同前往,狐狸精很为难。某乙固执地要求,狐狸精只得请某乙跟它一起走。来到一个洞里,狐狸取出一件褐色的衣服给某乙,说:“这是我去世的哥哥留下来的,穿上它就可以去了。”某乙随即穿上褐衣回家,家里人都看不见他。换上平常穿的衣服出来,家里人才看见他。某乙非常高兴,和狐狸一起来到姓孙的家中。见孙家墙上贴着一张巨大的神符,画面上画着蜿蜒曲折的一条龙。狐狸一见害怕地说:“和尚太厉害,我不进去了。”说完匆匆逃走了。某乙试探着走到近前一看,却是一条真龙盘踞在墙壁上,高昂着头跃跃欲飞。某乙大惊失色,也吓得赶紧跑了出来。原来孙家找来一位外地的和尚,为他们家作法驱妖。和尚先给了孙家一张画符带回,贴在墙上,和尚本人还没有到。
第二天,和尚来到,设下神坛,作起法来。邻居们都来观看,某乙也夹杂在里面。忽然他脸色突变,急忙奔跑,那样子就好像被人追赶捉拿。跑到门外,扑倒在地,立刻变成一只狐狸,四肢还穿着人的衣服。和尚要杀死它,某乙的妻子急忙叩头哀求。和尚叫某乙的妻子牵了回去。妻子每日给些吃的喝的,过了几个月,还是死了。
367,郭安

冤杀都由一梦来,中年丧子亦堪哀。
仇人竟作螟蛉咏,折狱从知有别才。
孙五粒家有一个僮仆独自住在一间屋内,他感到恍惚之间被人捕了去。到了一座宫殿,看见阎罗王坐在上面,仔细地看了看他说:“错了,不是这个人。”因此把他遣送回来。
回来以后,他心里十分害怕,就搬到另一间屋里去住了。家里一个仆人叫郭安,看见床铺空着,于是就在床上睡了。这家还有个仆人叫李禄,与那个僮仆过去就结有怨仇,早就想报复。这天夜里拿着刀进入这间屋子,用手摸了摸,以为是那个僮仆,竟把郭安杀了。郭安的父亲就告到官府里。这时陈其善担任县令,很不同情郭安的父亲。郭父哀痛哭叫说:“我这半辈子就只有这一个儿子,现在让我依靠谁生活啊!”陈县令就判李禄做郭父的儿子。郭父只好含着冤仇回去了。这件事的奇特不在于僮仆见鬼,而奇特在陈其善的判决。
济南府西边某县有个杀人凶手,被害人的妻子告了他。县令大怒,拍着公案大骂说:“人家好好的夫妻,你竟然叫人家成了寡妇!现在就把你配给她做丈夫,也叫你老婆守寡!”于是就判决两人结成夫妻。这种“英明”的判决,都是进士出身的官员所办的,其它途径出身做官的人是办不出来的;而陈其善也这样断案,谁说官员中没有“人才”呢!
368,折狱

(一)
喜拾遗钗不为财,一宵媱舍杀机开。
不还银袱非无意,留待他时出首来。
【媱舍:指淫乐。嬉戏。】【《大宋提刑官》里杨月儿邹仁案的原型】
淄川县的西崖庄,有一个姓贾的被人杀死在路上。隔了一夜,他的妻子也上吊死了。
贾某的弟弟告到了县官那里。当时浙江的费祎祉在淄川做县令,亲自去验尸。他看到死者布包袱里包着五钱多银子还在腰中,知道不是图财害命。传来两村的邻居审问了一遍,没有什么头绪,也没有责打他们,就把他们释放回去种地了。只是命乡约地保仔细侦察,十天向他汇报一次情况。
过了半年,事情渐渐松懈下来。贾某的弟弟埋怨费县令心慈手软,多次上公堂吵闹。费县令生气地说:“你既然不能指出谁是凶手,想叫我用酷刑拷打良民吗?”呵斥一顿,把他赶了出去。贾某的弟弟无处伸诉冤情,气愤地把哥哥嫂子埋葬了。
一天,因为逃税的缘故,县里逮来几个人。其中有一个叫周成的害怕责打,告诉县令说钱粮已经筹办足了。就从腰里取出银袱,交给费县令验视。费县令查看完了,便问他:“你家住在哪里?”回答说:“某村。”又问:“离西崖村几里路?”回答说:“五六里。”“去年被杀的贾某是你什么人?”回答说:“我不认识那个人。”费县令勃然大怒说:“你杀了他,还说不认识?”周成竭力辩解,费县令不听,严刑拷打,他果然认罪了。
原来,贾某的妻子王氏,要走亲戚家,没有首饰觉得羞愧,闹着叫丈夫到邻居家去借。丈夫不肯,妻子自己去借了。她非常珍重,回来的路上,从头上卸下首饰包在包袱里,塞进袖筒中。等回到家,伸手一摸,首饰没有了。王氏不敢告诉丈夫,又没有办法偿还邻居,懊恼得要死。这天,周成正巧拾到了首饰,知道是贾某的妻子丢的。乘贾某外出以后,周成半夜从墙上爬过去,想以首饰要挟和贾妻苟合。当时正是热天,王氏睡在院子里,周成悄悄走近她将她强奸。王氏醒觉,大声喊叫。周成急忙制止,留下包袱把首饰给了她。事情办完了,王氏嘱咐说:“以后不要来了,我家男人很凶,让他知道了,你我都得死!”周成怒冲冲地说:“我给你的东西够到妓院嫖好几宿的!难道只干这一次就能抵偿了吗?”王氏安慰他说:“我并不是不愿与你相交,我男人常常闹病,不如慢慢等他病死就行了。”周成走了,于是就杀了贾某;夜里又到王氏家说:“现在你男人已经被人杀了,请你按说的办!”王氏听了大哭起来。周成害怕惊动邻居,逃走了。天明后王氏也死了。费县令查明实情,将周成抵罪。
大家都佩服费县令断案神明,但不知所以能察明案情的缘故。费县令说;“事情并不难办,只是要随时随地留心罢了。当初验尸的时候,我见包银子的包袱绣着万字文,周成的包袱也一样,是出自一人之手。等审问他时,他又说以前不认识贾某,言词搪塞。神态异常,所以知道他就是真正的凶手了。”
异史氏说:“世上断案的官,并非都漫不经心不加处理长期搁置,有的官囚禁了数十人而且把他们折磨得不成样子。公堂上拷打犯人像击鼓声,哄闹的声音交错纷繁,于是皱着眉装着一副忧心的样子说:‘我对民间的事太劳心了。等到打了退堂鼓,回去就吃喝玩乐,对难以判断的官司,不再放在心上;专等升堂时,无论原告被告一律不问青红皂白各打几十大板,就像用桑树煮老龟一样,两边遭了祸罢了。唉!民间怨情谁来管呢!我常常说;‘聪明人不必讲仁,而讲仁义的人必须聪明;只要是用心良苦那弄清楚案情的线索办法也就出来了。”随时留心的话,可以教天下的县令等官员怎样治理好百姓管理好国家。”
(二)

陨身枯井孰知冤,天使胡成作戏言。
令尹有才能折狱,一时远近喜平反。
淄川县有个叫胡成的,与冯安同一个村子,两家世代不和。胡家父子很霸道,冯安曲意同他交往,胡家却终不信任他。一天,他们一块喝酒,略有醉意时,两人说了些心里话。胡成吹嘘:“不要忧愁贫穷,百把两银子的财产不难弄到手!”冯安认为胡成并不富裕,是在吹牛,故意讥笑他。胡成一本正经地说:“实话告诉你,我昨天在路上遇见一个大商人,车上装着很多财物,我把他扔进南山的枯井里了。”冯安又嘲笑他。当时,胡成有个妹夫叫郑伦,托胡成说合购买田产,在胡成家寄存了好几百两银子。这时胡成就全部拿出来在冯安面前炫耀,冯安相信了。散席以后,冯安偷偷地写了状纸告到县衙。费县令拘捕了胡成对质审问,胡成说了实情;费县令又问郑伦和产主,都说是这样。于是就一块去察看南山枯井。一个衙役用绳子吊着下去,竟发现井中果然有一具无头尸体。胡成大吃一惊,无法辩白,只能大喊冤苦。费县令生了气,命人打嘴几十下,说:“证据确凿,还叫冤屈!”用死刑犯的刑具将他锁了起来。却不让弄出尸体来,只是告知各村,让尸主呈报状子。
过了一天,有个妇人持状纸来到公堂,声称自己是死者的妻子,说:“我丈夫何甲,带着数百两银子出门做买卖,被胡成杀死。”费县令说:“井中确实有死人,但未必就是你丈夫。”妇人坚持说是。费县令就命把尸体弄出井来,众人一看,果然是妇人的丈夫。妇人不敢到跟前,站在远处号哭。费县令说:“真正的凶手已经抓住了,但尸体不完整。你暂时回去,等找到死者的头颅,立即公开判决,让胡成偿命。”接着把胡成从狱中唤出来,呵斥说:“明天不将头颅交出来,就打断你的腿!”叫衙役押他出去,找了一天回来,追问他,他只是嚎哭。费县令让衙役把刑具扔在他面前,摆出要用刑的样子,却又不动刑,说:“想必是你那天夜里扛着尸体慌忙急迫,不知将头掉到什么地方了。怎么不仔细寻找呢?”胡成哀求县官准许他再找。县令问妇人:“你有几个子女?”回答说:“没有。”县令问:“何甲有什么亲属?”“只有一个堂叔。”县令感慨地说:“年轻轻就死了丈夫,这样孤苦怜仃以后怎么生活呢?”妇人又哭起来,给县令磕头请求怜悯。县令说:“杀人的罪已经定了。只要寻找全尸,此案就完结了。结案后,你赶快改嫁。你是一个年轻少妇,不要再出入公门。”妇人感动得哭了,叩头下了公堂。县令立即传令村里的人,替官府寻找人头。过了一宿,就有同村的王五,报称已经找到了。县令审问查验清楚,赏给他一千钱。又把何甲的堂叔传到公堂,说:“大案已经查清,但是人命重大,不到一年不能结案。你侄儿既然没有子女,一个年轻轻的寡妇也难以生活,让她早点嫁人吧。以后也没有别的事,只有上司来复核时,你须出面应声。”何甲的堂叔不肯,费公从堂上扔下两根动刑的签子;再申辩,又扔下一签。甲叔害怕了,只好答应后退了下去。妇人听到这个消息,到公堂谢恩。费县令极力安慰她,又传令:“有谁愿买这妇人,当堂报告。”妇人下堂后,就有一个来投婚状的人,原来就是找到人头的王五。县令传唤妇人上堂,说:“真正的杀人凶手,你知道是谁吗?”妇人回答说:“胡成。”县令说:“不是。你与王五才是真正的凶犯!”二人大惊,极力辩白,叫喊冤枉。县令说:“我早已知道其中详情!之所以一直到现在才说明,是怕万一屈枉了好人!尸体没有弄出枯井,你怎么能确信就是你丈夫?这是因为在此以前你就知道你丈夫死在井里了!况且何甲死的时候还穿着破烂衣服,数百两银子是从什么地方弄来的?”又对王五说:“人头在哪里,你怎么知道得那样清楚?你之所以这样急迫,是打算早点娶到这妇人罢了!”两人吓得面如黄土,一句话也说不出来。费县令用刑拷问二人,果然吐露了真情。原来王五与妇人私通已经很久,两人合谋杀了她的丈夫。恰巧碰上胡成开玩笑说杀了人,二人才想嫁祸于胡成。费县令于是释放了胡成。冯安以诬告罪,打了顿板子,判了三年劳役。直到案子结束,费县令没有对一个人乱动刑罚。
异史氏说:“我老师费公有仁爱的美名,仅这一件事,也就可以看出爱民的用心多么诚挚尽力。他刚到淄川任县令时,我当时还是个少年,承蒙他器重和赞许,而我愚钝不才,竟在科举受挫,辜负了老师的厚望,正如羊叔子有一只鹤善于跳舞,在客人面前一试,偏偏不跳使羊叔子丢脸一样。我的科举不中正是我老师器重我不明智的一方面,看来这正是我留给老师的。真令人悲伤!”
369,义犬(周村有贾)

客途那料起风波,一念慈祥脱网罗。
世事应为黄耳笑,报恩人少负恩多。
周村有个商人姓贾,在芜湖经商,赚了很多钱。他雇了一条船准备回乡,看见河堤上有个屠夫捆住一只狗要杀。这个商人就以加倍的价钱把狗买了下来,养在船上。
船上的船夫本来就是江湖上的惯盗,他暗中观察到商人有这么多钱财,便把船开到芦苇丛中,拿起刀来要杀死商人。商人苦苦哀求船夫赐他一具完整的尸体。于是强盗就用一条毡子把商人裹捆住,扔到江里去了。那只狗看到商人被抛入江中,哀嚎踵跳下水,用嘴咬住裹捆着商人的毡子,一起在江中沉浮。也不知顺流飘荡了多少里,被一浅滩搁住停了下来。狗浮出水,跑到有人的地方,不停地哀叫。有人觉得其中必有原因,就跟随着这只狗走到了浅滩处,见水中有一捆毡子,于是就拖出来,割断绳子,商人竟还没死,醒过来后把自己遇难的事情讲了一遍。又哀求别的船夫,把他带回芜湖,准备在那里等着强盗的船回去。
商人上了船,发现他的狗不见了。心里非常哀伤痛惜。到达芜湖码头,寻找了三四天,只见经商的船只桅杆如林,就是找不到那只贼船。这时正好有个同乡,打算带着他一块回周村。忽然那条狗自已回来了,朝着商人大声嗥叫。商人忙唤它,它却掉头就走。商人下船去追它,它却奔上另一条船,咬住船上一个人的小腿,任凭怎么打也不松口。商人走上前去呵斥,才发现狗咬住的就是那个劫财害命的惯盗。原来这个强盗把衣服和船都换了,所以商人很难认得出来。商人把惯盗捆绑起来,在船上搜索,结果钱财都还在。唉,一条狗,尚能够如此报恩,世上那些没有心肝的人,应当惭愧自己还不如一条狗!
370,杨大洪

何须吹笛与周旋,何必投金向水边。
我笑道人多客气,世无忠孝不神仙。
杨涟,字大洪,是湖北应山人。他在没有做官以前,就颇有名气,自命不凡。有一次科试考完之后,听到报优等的人来了,当时他正吃着饭,嘴里还含着一口,就急忙跑出去问道:“有姓杨的吗?”来人回答说:“没有。”杨大洪灰心丧气,一口饭咽下去,到了胸膈那里搁住了。于是形成了病块,噎阻得很痛苦。大家劝他去省府参加录遗考试;他忧虑没有费用,大家给他凑了十两银子,才勉强上了路。
夜里,梦见一个人对他说:“前面的路上有人能把你的病治好,要苦苦哀求他。”临走时赠给他一首诗,其中有“江边柳下三弄笛,抛向江中莫叹息”两句。到了第二天,杨大洪在住宿的地方,看见一个道士坐在柳树下面,便上前叩拜,请求道士给他治病。道士笑着说:“你找错人了!我哪能会治病呢?为你吹三首曲子倒可以。”说着取出笛子,吹了起来。杨大洪忽然想起梦中的情景,就越发向道士哀求,并且把身上所带的银子都恭敬地递给他。道士接过来就扔到江里去了。因为银子来得不容易,杨大洪心里感到很可惜。道士说:“看样子你是有点心疼,不要紧,银子就在江边,你自己去捡回来吧。”杨大洪走到江边一看,银子果然在那里。心中更加感到奇怪,称呼他是仙人。道士随便用手一指,说道:“我不是仙人,那地方有个仙人来了。”杨大洪回头看时,道士用力拍打了一下他的头颈,说:“你太俗气了!”杨大洪受了意外一击,嘴唇立刻张开,发出咕噜咕噜的声音;接着吐出一块东西,落到地上发出吧嗒的响声。他弯下腰打开它一看,原来是他咽下去的那口饭,血丝包着;他顿觉伤痛好像去掉了。回头再看那个道士,已经不见踪影了。
异史氏说;“先生活着时像山岳一样伟大,死后仍像日月一样光辉,因他与御史左光斗共扶幼主熹宗正位。敢于与阉党魏忠贤作斗争,最后被魏害死。因此伟大的人何必求得长生不死!有人认为杨公在不忘功名而且爱惜金钱方面还不能脱俗,不能成仙,因而为他惋惜。我说天上多一位仙人,不如世上多一位圣贤,洞达事理的人必不认为我的话是颠倒是非。”
371,查牙山洞

石洞幽深世莫知,好恁班管写离奇。
夜窗风雨挑灯读,险绝心摇手颤时。
山东章丘县境内有座查牙山,山上有个像井一样的石窟,深好几尺。石窟北壁上有个洞门,趴在石窟边沿伸下头去就能看见它。
正好附近村里的几个人九月九日重阳节登高,来到这里饮茱萸酒,便共同商议要进石窟探探里面的情况。其中的三个人接过蜡烛来,用绳子缒着下到了石窟底。见北壁洞内高大宽敞,和大屋一样;往里走了几步,变得稍微狭窄了些,再往前走,忽然到了尽头。洞尽头的底部有一个小窟窿,人可以爬进去。用烛光照了照,里面黑糊糊的深不可测。其中的两个人没有勇气再往前走,退了出来;另一个人讥笑他俩胆小,夺过蜡烛,自己缩紧了身体从小窟窿里钻了进去。幸好狭窄处仅有一堵墙那样厚,钻进里面就忽然又高大又宽敞了。他便站起身来,继续往前走。头顶上的石头参差不齐,非常凶险,像是要坠落下来的样子。两边的洞壁陡峻重叠,就像寺庙里的塑像,都成鸟、兽、人、鬼的形状:鸟像要飞,兽像要走,人有的像坐有的像立,鬼怪显现出忿怒的样子,奇奇怪怪,大都是难看的多,好看的少。他见了心情紧张恐怖起来。好在脚下的路很平坦,没有坑坑洼洼的地方。
向前慢慢地走了几百步,见西边沿壁上开了个石室,门左边有一个怪石鬼,朝他站着,瞪着两眼,嘴像簸箕那样张开着,牙齿和舌头狰狞凶恶地露在外面;它左手攥拳,撑在腰间;右手叉开五指,像要扑人。这人心里非常惊恐,身上的毛发直竖起来。远远地看到石室门内有燃烧过的炭灰,知道有人曾经到过里面,胆子才稍微壮起来,强硬着头皮走了进去。他见地上摆着些碗和酒盅,里面积存着泥垢;然而都是近今的器物,不是古窑货。旁边放着四把锡酒壶。他想得了这个便宜,便解下根带子拴住酒壶脖子系在自己腰间。接着又向一旁看去,只见一具尸体躺卧在西边角落里,两只胳膊和两条腿向四下里直伸着。他害怕极了。慢慢细看,尸体脚蹬尖头鞋,鞋底上刻的梅花还留存着,知道这是个年轻的妇人。却不知她是哪村的,更不知她死在哪一年。女尸的衣服颜色已经变暗腐败,分辨不出是青还是红来;她的头发蓬松着,就像一筐乱丝,粘附在髑髅骨上;头骨靠下有眼鼻孔各两个;两排牙齿白森森的,知道这是嘴。他琢磨着女尸头顶上一定会有金银珠宝首饰,就用蜡烛靠近她的脑袋。忽然觉得女尸嘴里像有气吹灯,烛光摇晃不定,火焰呈现昏黄色,自己的衣服也被吹得掀动起来。他这时真是吓坏了,手一颤抖摇晃,蜡烛顿时熄灭了。
他在黑暗中凭记忆顺着来时的路急忙往回奔跑,不敢用手去摸洞壁,恐怕碰到鬼物。不料他的头撞到了石头上,一下子跌倒在地。他立即爬了起来,觉得有些又湿又冷的东西顺着脸颊流到下巴颏上,知道是血,也没感到疼痛,克制着不敢呻吟;喘着粗气跑到了那个小窟窿边,刚要趴下,好像突然被人抓住了头发,他一下子就昏死了过去。
众人坐在石窟边上等了很久不见这人出来,怀疑他出了事,便又用绳子把原来那两个人缒了下去。一人把身子探进小窟窿里一看,见这人的头发挂在石头上,满脸血淋淋地倒在那里已经昏迷了。二人大惊失色,又不敢钻进去,只好坐在一边发愁叹气。不一会儿上面又让两个人缒了下来;其中有个大胆的,才很快钻进去,把他拖了出来。这人被弄出石窟放在山上,过了半天才苏醒过来,他把在洞内见到的情景一条一条很详尽地说给众人听。所遗憾的是未能走到洞的尽头;若能走到尽头的话,一定会有更好的景象。后来章丘县令听说这件事,派人用泥团把石窟洞内的小窟窿封死,不让人再钻进去了。
康熙二十六七年间,养母峪的南石崖崩塌了,出现了一个洞口。人们从一旁观望,见里面的钟乳石林林总总犹如密密麻麻的竹笋。但是洞内又深又险,没有人敢进去。忽然有个道士来到这里,自称是仙人钟离的弟子,他说:“师父派我先到这里,来清扫洞府。”村人们给他提供了灯火,道士带着它就下去了,没想到他不小心掉在了石笋上,被穿透肚子死去了。人们报告了县令,县令派人封死了洞口。洞内一定会有奇特的境界,可惜道士死了,没听到回音罢了。