欢迎光临散文网 会员登陆 & 注册

诗词歌赋领风骚,困顿失意怀大志 少年正是读书时,不负春日好时光

2022-04-03 17:39 作者:皮酒壹金  | 我要投稿

江山留胜迹,怅然吟式微。我国地大物博,资源雄厚,美景美食永远丰富着国人的精神生活和物质满足。此时,正是万物复苏,春风回眸的时节,若不出门欣赏花开,闭门静心读书,便失了人生一大乐趣。

既然说到诗,不免要说到唐诗;既然说到唐诗,不免就说说唐朝和唐诗。

 

唐朝是中国历史上最为强盛的时期之一,当时的大唐不光拥有着世界上最充足的物质财富,也具备着无比灿烂的精神财富。这个时期,在其他国家还在适与不适中挣扎与纠结时,唐朝已经利用丝绸之路将自己的帝国文明播散向全世界,与此同时,将世界上值得学习的文化一并引渡回国,誓创空前盛事。


聊到唐朝,第一个联想到的永远是唐诗。从国泰民安的盛唐,到国力完善的中唐,再到走下帷幕的晚唐,唐诗的表现形式也随之改变。初唐以后,统治者一改南朝只顾词藻华丽却空谈无用的绮丽创作之风,变掷地有声、兴托宏远的兴国之风。如李白的诗词,他高吟一句“黄河之水天上来,奔流到海不复回”后,我们不光能感受到他心中的雄伟大志,亦能品出在这诗词背后的强大国力对它的影响。

在中唐,一股强调社会服务功能的诗词创作开始涌现,以白居易为代表的乐府传统开启为民而作的先例,让诗词承载了更加多元的功能。

而即便是在晚唐,也有诸多优秀的诗人,以杜甫为代表的诗人,其诗由于国事影响,虽有萧飒之风但绝非沉寂之音,虽多哀怨少欢乐,但其美其磅礴,又怎敢说它略逊一筹呢?

 

正当春色,如果携诗以逛春园,实乃天下美事。不光在游山玩水之际感受到祖国的繁荣昌盛,也在诗词歌赋中体会着诗人当时波诡云谲却又光辉灿烂的人生经历。

而春色中,让人首先联想到的当属花,我家门前花朵朵,朵朵花开照行人。“今年花发枝,明年叶落树。”虽然花开花落道出的“法自然”之道,但花开与生俱来就带有积极的情绪,所以生命的衰飒暂时被压下,让人尽情享受生命之初的活力和期待。初春之时闻闻花香,实在是件妙事。




 

山水一直是中国古典诗歌的主要题材,山水诗的发端一般追溯至魏晋南北朝。因为以山水为主题的诗词过多,所以要从如何对山水进行描写的流派来做区分。比如在艺术情趣上,孟浩然、王维、储光羲等人风格相似,以描绘山水田园诗为主,在一定程度上显现出了对现实苦难的超越和希冀。

王维在现实中政治的种种浮沉,使他的诗渗透着佛教情怀。我们都知道,自唐朝时期始,佛教文化渐渐和儒家思想一同辅佐着唐朝的制度,所以,诗词中有关佛教思想已经不再是什么稀奇的事情。王维的这首《过香积寺》禅意盎然,像是人们行走在初春中,却又满怀心事,沉稳又静默。步步写景,处处含情。


不知香积寺,数里入云峰。

古木无人径,深山何处钟。

泉声咽危石,日色冷青松。

薄暮空潭曲,安禅制毒龙。





 

说完山就该说说水,走在水浪边的岸上,看着川流不息的河流。脑中似有樵人舟子、钓者居士。这就要拿孟浩然的诗来说一说,孟浩然的山水诗堪为唐代首位。连李白对孟浩然都极为推崇,有诗作云:“吾爱孟夫子,风流天下闻。红颜弃轩冕,白首卧松云。醉月频中圣,迷花不事君。高山安可仰,徒此揖清芬。”一生布衣的他生活的逍遥自在,诗也流露着浓重超凡脱俗的意味。由此,不由得想起他的《万山潭作》:


垂钓坐磐石,水清心亦闲。

鱼行潭树下,猿挂岛藤间。

游女昔解佩,传闻于此山。

求之不可得,沿月棹歌还。



 

至此,这春日的出游也接近尾声,作为中华文化的传承者和接班人,我们应该做到时刻不忘传统文化,将古人智慧和现实生活碰撞,感受真正风光万千的大好时光。



 


诗词歌赋领风骚,困顿失意怀大志 少年正是读书时,不负春日好时光的评论 (共 条)

分享到微博请遵守国家法律