预习中发现的难点,就是听课的重点
高中数学学习方法的8个诀窍,高中生必看
一、课前预习功课
我在预习功课的时候不是简单的看一遍,要知道这个题是会做还是不会做,课上需要集中注意力听讲,一般来说,老师上课一般都是根据教学大纲来的,所以上课要专业这点很重要。但是老师课上所讲的知识是面对所有学生,不是每个人都能掌握的,要学会调整。所以课前预习功课很重要。
二、利用晚自习时间
大家应该都听过这句话吧!当别人在学习的时候,你还在学习,当别人在玩的时候,你还在学习。这样你们的差距是非常大的,但是学习一定是有效去学习。不要盲目的,先复习再做作业,效率高。试想,如果一道作业题需要反复翻书才能找到答案,而且因为不熟练出现各种错误,一来浪费时间,二来浪费了作业的价值–检验当天的学习效果。
高中数学的理论性、抽象性强,就需要在对知识的理解上下功夫,要多思考,多研究。
一、指导提高听课的效率是关键。
1、课前预习能提高听课的针对性。
预习中发现的难点,就是听课的重点;对预习中遇到的没有掌握好的有关的旧知识,可进行补缺,以减少听课过程中的困难;有助于提高思维能力,预习后把自己理解了的东西与老师的讲解进行比较、分析即可提高自己思维水平;预习还可以培养自己的自学能力。
2、听课过程中的科学。
首先应做好课前的物质准备和精神准备,以使得上课时不至于出现书、本等物丢三落四的现象;上课前也不应做过于激烈的体育运动或看小书、下棋、激烈争论等。以免上课后还喘嘘嘘,或不能平静下来。
其次就是听课要全神贯注。
全神贯注就是全身心地投入课堂学习,耳到、眼到、心到、口到、手到。
很多人数学成绩差,都想找到一条捷径把数学学好,想通过一些简单的做题窍门就能考高分,这是不现实的,数学这科就得踏踏实实去学,把每一个知识点都做会,每一个公式定理都理解好,否则很难以不变应万变,融会贯通也很难做到。
学数学做大量习题是没错的,但是光搞题海战术而不思考是行不通的。数学要想学的好,就得学会思考,遇到难题自己想方设法去解决,想办法探索解决问题的途径和思路,哪怕最终还是没能完整的把题目解出来,可这个解题过程中还是锻炼了自己独立思考和探究的能力,是有收获的。
数学学习不是一蹴而就的,刚开始学习时,课堂上一定要认真听课,用心去理解好每一个公式、定理、定义,然后学以致用,不理解的地方及时提出来去解决,听懂了以后做相应练习题巩固。在这里建议同学们提前做好预习,这能锻炼大家自学能力。


数学学习可能听完课以后感觉是没有问题的,一到做题就会错很多或者不会做,问题就在于自己不认真或者是没理解透课堂内容,所以定理需要细抠每一个字,公式需要懂得其来龙去脉以及会其变形公式。
数学重在理解和变通,把所学知识琢磨透了才能会做题目,做题时要大胆去动笔计算,不要只是看完题目不会就放弃了。数学做错的题目要认真去看,因为这些题目往往是自己经常错的题目,也是没掌握好的知识点,所以有必要对照教材知识点把它们好好做一下。数学学习没有捷径,只能是踏踏实实把每一个知识点都学好,这样在做综合题目时才能有思路,不至于一点都不会。
如前所述,数学题目的出题方式千差万别,同一个类型的题目可以有几种甚至十几种表述方式,并且各个数学知识之间具有紧密的联系。因此学会触类旁通,举一反三是确保在任意情况下都能顺利解出题目的关键。要对所学知识点进行串联,把相同或者有规律的地方记录在一起,把类似的题型或者关联性很高的题目记载在一起,便于今后的学习巩固。
数学在课下学习的时间,大约应该占到整体学习的50%左右。比如每天晚上学习3个小时,至少有1个半小时要学习数学。我就专门在成都,211教育学习数学,为啥需要这么长时间?主要就是因为,很多数学题需要相对长时间的思考与总结。不过,相信我,当你数学成绩显著提高以后,其他学科成绩会非常容易提升。同时,你可以做个小小的调查,但凡是数学学习成绩非常好,并且成绩很稳定的同学,他的数学相关学习时间也基本符合50%这个比例。
耳到:就是专心听讲,听老师如何讲课,如何分析,如何归纳总结,另外,还要听同学们的答问,看是否对自己有所启发。


晚自习时间还是比较充足的,阅读白天老师讲解的教材内容,包括课本里面的定义、概念、例题等,根据课上老师的讲解,重新把思路理一遍。
整理、补充、完善自己的课堂笔记,对于课堂上简写的笔记,要根据自己当天的课堂学习补充完整,既可以复习一遍重要内容,又可以方便以后再次复习。
在看课堂笔记的时候,遇到不懂的题目可以记录下来,到时候问同学或者老师。要有针对性。