教孩子认知理解,先从物品及用途开始
目标
1.增进学生对日常生活的理解
2.扩展学生的语言
3.改善孩子的记忆力和推理能力

程序:把东西给学生看,要求学生说出用途;或者把用途告诉孩子,要求孩子说出来。
提示:可以身体,手势,语言,等辅助进行。逐步减少提醒,直到孩子能够独立完成。
入门标准:能说出事物的名称和动作的名称
掌握标准:在没有得到提示的情况下,学生十次有九次能够独立完成。并在另一个人哪里也能做到

第一阶段:非语言的(实际动作)
1.给孩子看一样东西,“你用他来做什么?”孩子用适当的动作表达出来
2.给孩子做一个动作“你用什么这么做”,让孩子在桌面上选出相应的物品
第二阶段:把几件物品放在桌子上
1.用图片辨别性刺激
老师给学生看一个动作卡片“做这样的要用到什么?”孩子在桌面的卡片中找出相应的物品。
2.语言辨别性刺激
老师问“喝水要用什么呢?”孩子在桌面选择相应的物品。

第三阶段:给孩子看一个物品,
孩子做出相应的反应
1.非语言反应,用相应的动作表示出来
2.语言反应:孩子用恰当的语言说出物品的用途。
第四阶段:把物品图片放在桌子上
1.图片辨别性刺激
老师拿出下一张图片,问“这是要用到什么”孩子在桌面上选出相应的图片。或者问“这张图片应该和桌子上的那张放在一起?”孩子讲相应的放在一起。
2.语言辨别性刺激
老师问,“你洗脸要用到什么?”孩子在桌面上找到相应的图片。
第五阶段:老师给学生看一样图片。问“这个用来做什么?”
1.非语言的动作反应。孩子做出相应的动作
2.非语言表达的多样化,如指出相应的图片
3.语言表达。孩子说出物品的用途

第六阶段
只提问,不给孩子看两样相关联的物品或卡片之一,老师提问,“你喝水要用到什么?”孩子用语言回答。
第七阶段
只提问。不给孩子看任何物品与卡片问“刷牙要用到什么”孩子用语言回答。
第八阶段
身体各部位的功能
第九阶段
房间的用途

注明:文章以科普为目的,部分内容图片来源于网络,如涉及版权,请联系删除。
广州天使儿童医院
健康一个孩子,幸福一个家庭!