欢迎光临散文网 会员登陆 & 注册

从海洋的角度看见地理

2021-03-02 17:45 作者:张艳平地理  | 我要投稿

珊瑚礁:

珊瑚礁的形成是由一种微小的腔肠动物制造出来的,这种腔肠动物被人们称之为珊瑚虫,它对于珊瑚礁的形成起着重要的作用。珊瑚礁的形成受到了诸多因素的影响,例如水温 、深度 、盐度和光照等。珊瑚礁是石珊瑚目的动物形成的一种结构,这种珊瑚结构是十分重要的,可以影响到其周边的环境物理生态条件。无论是在深海还是浅海区域有着珊瑚礁的存在。

珊瑚礁的作用:

它能维护海洋生物多样性,珊瑚礁的生物多样性最为丰富,它为各种海洋生物提供了理想的居住地。
它能保护海岸线,珊瑚礁能保护脆弱的海岸线免受海浪侵蚀,健康的珊瑚礁就像自然的防波堤一般,约有70%~90%的海浪冲击力量在遭遇珊瑚礁时会被吸收或减弱,而珊瑚礁本身会有自我修补的力量,死掉的珊瑚会被海浪分解成细沙,这些细沙丰富了海滩,也取代已被海潮冲走的沙粒。
它能维持渔业资,许多具有商业价值的鱼类都由珊瑚礁提供食物及繁殖的场所,礁坪可以养殖珍珠、麒麟菜、石花菜和江蓠等。
它能减轻温室效应,珊瑚在造礁过程中,通过体内虫黄藻,吸收大量二氧化碳,从而减轻了地球的温室效应。

贝壳堤

贝壳堤是粉砂淤泥质海岸带在波浪的作用下,将淘洗后的生物介壳冲向岸边形成的堆积体。波浪的冲刷,使海滩坡度增大,底质粗化,底部的贝壳类介壳被海水冲到岸边,堆积在高潮线附近,经长期作用便形成贝壳堤。当海岸带泥沙来源充分,海滩泥沙堆积作用旺盛时,贝壳堤停止发育。多次的冲淤变化便留下多条贝壳堤。可以作为古海岸线迁移的标志

拓展:贝壳堤的形成需要具备三个条件,即粉沙淤泥岸、相对海水侵蚀背景和丰富的贝壳物源

潮沟

坡度和缓、潮汐作用显著、波浪作用较弱的海岸,如有一定数量的沉积物补给,往往发育潮坪,在潮坪上,潮沟是最活跃的微地貌单元。潮沟是在沙泥质潮滩上由于潮流作用形成的冲沟。

临港工业区:顾名思义,是围绕国家级港口建立的国家级(省级)生态示范区。

岛屿

岛屿,岛的总称,指四面环水并在涨潮时高于水面的自然形成的陆地区域且能维持人类居住或本身的经济生活。从客观上说,可食用的食物、淡水和居住场所为可支持人类居住的岛的主要特征。只要这三个基本条件存在,我们就可以认为此岛能够维持人类居住,而无论其可维持多久,也不论这种居住是暂时性的还是永久性的。

试题链接:

例题一:珊瑚礁是指造礁珊瑚群体死后其遗骸构成的岩体。珊瑚虫常需要生长在22~30C且有一定盐度(海水中盐类物质的质量分数)的海水中,同时还需要有充足的光照供其进行光合作用。读下图,完成下列各题。

1.有关全球珊瑚礁分布特点的叙述,错误的是(   )

A.珊瑚礁只分布在热带和一部分亚热带海域
B.珊瑚礁大多在大陆东侧海域发育
C.珊瑚礁常分布在海沟和岛弧附近海域
D.珊瑚礁在太平洋分布范围最广

2.造成巴西东北部海岸和孟加拉国沿岸附近海域缺少珊瑚礁的主要原因是(  )
A.淡水注入多
B.降水丰富
C.暖流流经导致水温过高
D.海水过深



答案:C解析:珊瑚虫需要生长在22~30°C的海洋中,从分布示意图看绝大部分的珊瑚礁位于南北回归线之间的大陆东侧,因为珊瑚礁要生存在温暖的海洋中(大陆西侧多寒流)故A、B正确;从图中可以看出太平洋的珊瑚礁分布最广,故D正确。海沟处海水较深,光照不足,不适台珊瑚礁的生长,故C错。

答案:A解析:由题可知,珊瑚礁对海水的盐度具有一定的要求,而巴西东北海岸和孟加拉国沿岸分别有亚马孙河和恒河汇入,这两条河流流量大,入海口附近盐度低,不适合生长。

例题二

(2016全国高考1卷)贝壳堤由死亡的贝类生物在海岸带堆积而成,在沿海地区经常分布着多条贝壳堤,标志着海岸线位置的变化,图示意渤海湾沿岸某地区贝壳堤的分布。据此完成各题。

1.在任一条贝壳堤的形成过程中,海岸线(  )
A.向陆地方向推进   B.向海洋方向推进 
C.位置稳定              D.反复进退
2.沿岸流动的海水搬运河流入海口处的泥沙,并在贝壳堤外堆积。由此 (  )
A.形成新的贝壳堤 
B.加大贝壳堤距海岸线的距离C.形成河口三角洲 D.迫使河流改道
3.河流冲积物是该地海岸线变动的物质来源。多条贝壳堤的形成说明河流入海口(  )A.位置稳定,泥沙沉积量小B.位置稳定,泥沙沉积量大
C.位置多次变动,泥沙沉积量小 
D.位置多次变动,泥沙沉积量大


1. 答案:C解析:贝壳堤的形成是由“死亡的贝类生物在海岸带堆积而成”,由此可以推测出死亡的贝类生物应该是由海浪或潮汐带来。设问中“在一条贝壳堤的形成过程中”,实际上给出了一个时间限定,在这个时间内通过海水运动将死亡的贝壳带至海岸边堆积而形成贝壳堤,注意其中空间信息”带至海岸边“而形成,也就是说在一条贝壳堤的形成过程中,海岸位置较稳定,基本没有什么变化;如果在此过程中海岸向陆地方向推进,海浪或潮汐会将还在堆积的贝壳堤摧坏,这样该贝壳堤就不能形成;海水只能将贝壳堤带至岸边,而如果向海洋方向推进,代表海岸线向海水的深处推移,岸的位置改变了,贝壳类生物的壳就不能继续在原地堆积,这样在某一处就不能形成贝壳堤;反复推进的话,该处贝壳残体也不能完整的堆积,从而不能形成贝壳堤,故ABD错误,C正确。
2.答案B解析:当一条贝壳堤形成后,海水搬运大量的泥沙在此堆积,意味着海岸线将向海洋推进,所以加大了贝壳堤距海岸线的距离,故选B项。
3.答案:D解析:由图可知,渤海湾沿岸该地区形成了多条贝壳堤,而且在多条贝壳堤形成的过程中,有大量的泥沙在海水作用下堆积,海岸线向海洋的方向推进,说明河流向入海口输送了大量的泥沙,所以,入海口有大量泥沙沉积,导致海岸线多次变动,故选D项。


从海洋的角度看见地理的评论 (共 条)

分享到微博请遵守国家法律