欢迎光临散文网 会员登陆 & 注册

荀子“性恶说”与西方自由主义学说中的“人性恶”有何区别?

2020-12-28 20:26 作者:纽蒙迦德没有の夏天  | 我要投稿

        人性本善还是人性本恶?从古至今许许多多的中西方思想家都给出了自己的回答。其中,“性恶说”和“人性恶”看似相似,实则大有不同。

        荀子关于人性善恶的想法是儒家学说“人性本善”的主流中的一朵奇葩,不同于孟子的“人性本善”,他认为人性本恶,即所谓的“性恶说”。他“人之性恶,其善者伪也”①的观点与孟子的“人性之善也,犹水之就下也”②形成了鲜明的对比。

        荀子认为人性的恶是天生的:《荀子·性恶》中说:“凡性者,天之就也,不可学,不可事”。意思是说人的天性是先天成就的,是无法后天学习得到和努力从事做成的。但提出“性恶说”的他并不是悲观消极的厌世者,恰恰相反,他对中国古代的“礼教”充满信心,他认为人性的善是可以后天培养的,他的观点“涂之人可以为禹。”③不同于孟子的“人皆可以为尧舜”④认为只要发展人天生的善端就可以成为圣人,荀子在坚持人生来就有求利求乐的欲望的同时,肯定除了恶端,人同时还有智可以使人向善,这也说明了后天教育的可行性。圣人之所以为圣,就是因为他们有良师的教导,用礼约束自己的行为,我们所称道的“善”皆是自觉、努力和克制的结果。荀子认为这就是礼仪教化存在的意义所在,即教化生民,使之脱离天生的蒙昧与邪恶状态,融入社会成为一个真正的人。“性恶说”生长在封建社会的土壤上,它的方法论是符合封建统治者政治目的地通过礼来教化、训导人,来确立合乎等级制度的正常秩序,实现社会稳定。

        而西方自由主义学说中的“人性恶”相比“性恶说”则更倾向于一种贯穿人生命始终的状态。在新自由主义中,人被抽象成一种“经济人”,“追求私利的经济人的人性是人本身固有的本性, 应该以此来推演资本主义制度的产生和发展。在现代资本主义社会, 追求私利最大化, 是由资本主义私有制决定的, 所以西方经济学仍把经济人作为根本出发点。”⑤人们道德期望不高。人性被定义为天生的东西,不需要学习,也无法改变,只能被限制。具体做法就是创造出了一系列的制度如“三权分立”等来限制社会权力的“权力恶”。

        荀子“性恶说”在某种意义上无限近似于西方的原罪论,但它并没有靠近西方的“权力制衡说”:西方自由主义选择依法治国、三权分立等相对民主平等的方式来调整他们相信的“恶”的社会。从这个意义上讲,它与封建帝制和君主制形成鲜明对比,因为它不相信一个人可以保持理性永不犯错,只有制度可以始终如一。

      ①《荀子•性恶》


        ②《孟子•告子章句上》


        ③《荀子•性恶》


        ④《孟子•告子章句下》


        ⑤张晓红.抽象人性论——新自由主义历史观评析[J]. 思想理论教育导刊, 2009(05):44-48.


参考资料:

刘伟.《荀子与西方“人性恶”理念的比较》. 内蒙古民族大学学报.2012年(038卷). 006期. 


常笑.《中西方恶论之比较——以荀子和霍布斯为例》. 商丘师范学院学报. 2018年(034卷)004期. 


荀子“性恶说”与西方自由主义学说中的“人性恶”有何区别?的评论 (共 条)

分享到微博请遵守国家法律