组培室水电要求



组培工厂设计建设的注意事项
一、设计原则
1、确定品种、目的和产能。
首先组培室的设计应该考虑想要生产的品种,这点大家往往并不是很重视。很多人以为建设一个组培室,将来是可以生产很多甚至是所有的任何植物品种。这是最常见的误区。其实不同植物的品种其组培特性也是不同的,培养周期是不同的,培养条件也是不同的。不根据品种特性而盲目的设计会对将来的空间利用、生产效率、环境控制以及生产成本等造成难以估量的影响。其次还要考虑生产的目的,是快速扩繁?还是种苗脱毒?是销售瓶苗、半成苗还是销售成苗?这些都需要在设计阶段充分考虑,不同的目的对于组培工厂的布局设计也是不同的。再者就是产能,结合品种、市场、自身条件设定目标产能,根据产能最终确定组培工厂的规模。

2、合理空间布局,提高工作效率。
一个好的空间布局至少应该满足以下几个最基本的条件:
一是有完备的功能间,可以进行流水化作业;
二是能够区分人及物流通道,避免交叉。
三是有洁净控制区与非控制区之分,区域之间有相应的过度措施。
3、根据规模,合理选材,降低建设成本。
净化材料、铝合金+玻璃、环氧地坪、PVC地板、洁净灯具……用于组培工厂的装修材料有很多。我们应该根据组培工厂面积、资金预算、预设产能等综合考虑选择何种材料进行主体的装修。找到最好组合,实现最佳的投入产出比。

4、区域洁净处理,降低培养过程中的污染率。
组培过程中的污染是任何组培工厂都不能回避的问题。因此无论规模大小与否,都应该建立相应的洁净控制区。当然不同的规模、不同的投资可以选择不同的方式(管道式通风净化处理、移动式自行净化处理、FFU式区域净化处理、新风换气式净化处理、……)
5、合理的暖通设计,降低运营成本。
根据组培工厂的规模设计相应的暖通布局,暖通设计,其实主要考虑的空调制冷和温度的均匀度,培养室是重点。规模大的、能够快速进入规模化生产的可以考虑集中式中央空调设计。但是对于小规模、且目标不明确或者说不能快速进入生产状态的组培工厂通常建议使用分体式空调设计,这样在前期的生产过程中,运营成本会降低很多。

6、重视消防设计,杜绝火灾等安全隐患。
任何形式的工厂这点都是在设计阶段必须要考虑的。装修材料、线路设计、应急通道、安全门……等事关安全的因素必须都要考虑在内。
二、设计要求
1、场地的选择
(1)、选址不应该选择低洼、水位高的地带,而且排水一定要方便。
(2)、远离污染源,不得靠近主要交通干线及粉尘较多的区域。
(3)、交通要便利,应该充分考虑物料、成苗的运输及工人上下班的便利性。
(4)、上风向,风向的选择不论是在现代,还是在古代都是非常有讲究的,不管是做什么用途来进行使用,一般都是选择在上风向的地方。对于组培来讲,选择上风向有利于污染率的控制。


2、水电配置
水路的设计要求:
一是水源干净且充足,建议使用自来水或者井水(培养基配置使用高纯水)。
二是管路设计合理,可以满足各个功能间对不同水质的需求。
三是排水要顺畅彻底,室内不可积水。
四是分类排放,杜绝污染。
电路的设计要求:
一是根据规模、设备确定组培工厂的用电量,配备合理的入户线缆。
二是部分设备应该设立专线(高压消毒器等用电量大的设备)。
三是合理的线路布局,易于故障排查及维护。
四是要有专门的应急照明、安全出口指示等。




3、安全无隐患
建筑与装修主材不应低于B2等级能够达到B1级或者以上的防火等级,并设计相应的应急处理设施。限度的保证组培工厂的安全。
4、节能环保,运行成本低。
主要从几个方面考虑:
一是要求组培工厂密闭隔热,降低能耗。
二是远离热源,还是降低能耗。近些年有些单位热衷于将组培室建在智能温室中。这样设计考虑了参观的便利性和出苗炼苗的便利性。但是从实际应用来看是极不可取的方案。温室中的高温、高湿环境对组培车间的影响非常大,会大大增加运营成本同时也会很大程度的伤害一些设备甚至是车间主体,望大家引以为戒。
三是根据设备散热、种苗生长灯因素充分计算后选择合适的制冷、制热设备。
5、防污染措施,降低污染。
一是合理的区域设计,杜绝人、物流的交叉污染。
二是设计洁净与非洁净区域并设立相应的过渡方式。
三是空气洁净处理,降低环境中的含菌量。
四是设立主动消毒装置,定期对环境进行杀菌消毒。
五是控制室内的空气湿度等环境因素。





组培生产中常见问题及应对措施
褐化
解决方案:在培养基中添加活性碳可以防止植物组织自身的酚类物质排泌和变褐老化,对形态发生和器官形成有良好作用。一般认为,活性碳主要吸附非极性物质及色素大分子,可以减少一些有害物质的影响,但是具体吸附的选择性很差,温度低时吸附力增强,温度高时吸附力减弱,甚至会解吸附,通常使用浓度为0.5-10g/L。加入活性炭后使培养基变黑,对一些植物诱导生根有利。大量活性炭的加入会削弱琼脂的凝固能力,因此要多加些琼脂。很细的活性炭容易沉淀,因此通常在琼脂将要凝固时,需轻轻摇动培养瓶。
酚污染
解决方案:植物外植体组织在接种时的切割面会溢泌一些酚类物质,在接触空气中的氧气后,其会氧化为相应的醌类物质,产生可见的茶色、褐色或黑色,此即谓“酚污染”。在木本植物,尤其是热带木本植物及少量草本植物中,此现象较为严重。
常用的防治措施如下:
1、试用抗酚类氧化的药剂(半胱氨酸及其盐酸盐、二硫苏糖醇、谷胱甘肽、抗坏血酸等。该类药剂一般需用浓度为50-200mg/L。用经过滤灭菌的药液洗涤刚切割的外植体伤口表面,或加入固体培养基的表层,或将刚切割的外植体浸入其中一定时间)
2、适当降低培养基温度。
3、接种后先进行一定时间的暗培养。
4、及时转接入新鲜培养基。
5、选择切取外植体部位等。

初始培养阶段培养物不良表现及改进措施
培养物水浸状、变色、坏死、茎断面附近干枯
可能原因:表面杀菌剂过量,消毒时间过长,外植体选用不当(部位或时期)。
改进措施:调换其他杀菌剂或降低浓度,缩短消毒时间,试用其他部位,生长初期取材。
培养物长期培养几乎无反应
可能原因:基本培养基不适宜,生长素不当或用量不足,温度不适宜。
改进措施:更换基本培养基或调整培养基成分,尤其是调整盐离子浓度,增加生长素用量,试用2,4-D,调整培养温度。

愈伤组织生长过旺、疏松,后期水浸状
可能原因:激素过量,温度偏高,无机盐含量不当。
改进措施:减少激素用量,适当降低培养温度,调整无机盐(尤其是铵盐)含量,适当提高琼脂用量增加培养基硬度。
愈伤组织太紧密、平滑或突起,粗厚,生长缓慢
可能原因:细胞分裂素用量过多,糖浓度过高,生长素过量。
改进措施:减少细胞分裂素用量,调整细胞分裂素与生长素比例,降低糖浓度。
侧芽不萌发,皮层过于膨大,皮孔长出愈伤组织
可能原因:枝条过嫩,生长素、细胞分裂素用量过多。
改进措施:减少激素用量,采用较老化枝条。
继代培养阶段培养物的不良表现及改进措施
苗分化数量少、速度慢、分枝少、个别苗生长细高
可能原因:细胞分裂素用量不足,温度偏高,光照不足。
改进措施:增加细胞分裂素用量,适当降低温度,改善光照,改单芽继代为团块(丛芽)继代。
苗分化过多,生长慢,有畸形苗,节间极短,苗丛密集,微型化
可能原因:细胞分裂素用量过多,温度不适宜。
改进措施:减少或停用细胞分裂素一段时间,调节温度。
分化率低,畸形,培养时间长时苗再次愈伤组织化
可能原因:生长素用量偏高,温度偏高。
改进措施:减少生长素用量,适当降温。
叶粗厚变脆
可能原因:生长素用量偏高,或兼有细胞分裂素用量偏高。
改进措施:适当减少激素用量,避免叶片接触培养基。
再生苗的叶缘、叶面等外偶有不定芽分化出来
可能原因:细胞分裂素用量偏高,或表明该种植物适于该种再生方式。
改进措施:适当减少细胞分裂素用量,或分阶段地利用这一再生方式。
丛生苗过于细弱,不适于生根或移栽
可能原因:细胞分裂素浓度过高或赤霉素使用不当,温度过高,光照短,光强不足,久不转移,生长空间窄。
改进措施:减少细胞分裂素用量,免用赤霉素,延长光照时间,增强光照,及时转接,降低接种密度,更换封瓶纸的种类。
幼苗淡绿,部分失绿
可能原因:无机盐含量不足,PH值不适宜,铁、锰、镁等缺少或比例失调,光照、温度不适。
改进措施:针对营养元素亏缺情况调整培养基,调好PH值,调控温度、光照。
幼苗生长无力、发黄落叶、有黄叶、死苗夹于丛生苗中
可能原因:瓶内气体状况恶化,PH值变化过大,久不转接导致糖已耗尽,营养元素亏缺失调,温度不适,激素配比不当。
改进措施:及时转接、降低接种密度,调整激素配比和营养元素浓度,改善瓶内气体状况,控制温度。
生根阶段培养物的不良表现及改进措施
培养物久不生根,基部切口没有适宜的愈伤组织
可能原因:生长素种类、用量不适宜;生根部位通气不良;生根程序不当;PH值不适,无机盐浓度及配比不当。
改进措施:改进培养程序,选用适宜的生长素或增加生长素用量,适当降低无机盐浓度,改用滤纸桥液培养生根等。
愈伤组织生长过快、过大,根茎部肿胀或畸形,几条根并联或愈合
可能原因:生长素种类不适,用量过高,或伴有细胞分裂素用量过高,生根诱导培养程序不对。
改进措施:调换生长素种类或几种生长素配合使用,降低使用浓度,附加VB2或PG等减少愈伤,改变生根培养程序等。
组培室建设文章
植物组织培养中常用的LED组培灯
组培室净化、组培仪器设备、炼苗棚建设预算
人工光源的光谱对组培苗的作用
植物组织培养与花药离体培养的区别
组培室生产规模如何确定
组织培养的五个阶段
组织培养的条件和培养基制备注意事项
植物组培生产中T5组培灯与T8组培灯的区别
组织培养的优点和制约因素
什么是组织培养(组培)
组培科研(生产)常用的光照培养架
组培仪器设备——风淋室
组培室仪器设备——超净工作台
组培生产常用的组培瓶(玻璃、PC、PP材质)
更多详情:
组培公众号——zupei
建设