欢迎光临散文网 会员登陆 & 注册

这个军事大国为何奇缺激光制导炸弹?

2022-02-28 23:20 作者:瀚海狼山  | 我要投稿



瀚海狼山、匈奴狼山在战前就说过,虽然某国号称全球性军事超强,但是最近30年来,真正实际装备的各种新式武器,特别是精确打击武器,并没有外界想象的那么多。大部分主战武器仍然是上世纪的遗留物或者稍微升级而来的所谓新产品。像是伊斯坎德尔等所谓的战术杀手锏,总装备编制不超过3个旅,总储备导弹数量很可能在300枚上下。此话一出,反驳声浪顿时不小。不少人说你怎么可能知道人家这么大的一个军事超强,只装备300枚战术弹道导弹?就是凭感觉也知道不可能这么少!而事实是仅凭感觉说话的绝不是狼山,说对方只有300枚战术导弹的库存,自然是充分深入研究以后的结果。说肯定不止300枚的才是拍脑袋和凭感觉在说话。而开战以后的情况,果然和狼山早先的预测完全符合:攻击一方在只发射了160枚导弹后,



就开始了地面突击。而这160枚导弹其实还不仅仅是伊斯坎德尔战术导弹;还包括贴地亚音速攻击的部分巡航导弹。至于这160枚导弹中有多少战术弹道导弹和亚音速巡航导弹。具体数量不好统计。如果按照1比1的比例来算,那么说伊斯坎德尔导弹其实只发射了80到100枚。也就是只发射了全部库存的一半到三分之一;原先预计的300枚可能都比实际数量要多,实际可能只装备了两百五六十枚。现有的3个发射旅大概率都没有满编。攻击方的战术导弹已经因为数量太少而哑火;反倒是防御方拿出了“珍藏”多年的圆点地对地导弹。首次成功越境打击了罗斯托夫,也就是攻击方本土的重点机场。极有可能击毁了至少一架比较先进的SU30战机。而且还有后续发射多枚圆点导弹,以及对方对其进行高空拦截的消息。说到底这两家的战术弹道导弹库存都不多,



都必须得“省着点”用。实际上比战术弹道导弹和亚音速巡航导弹在本次实战中更少应用到的,可能是激光制导炸弹,也包括卫星制导炸弹等飞机挂载投掷的精确制导武器。到目前战争已经进行了快一个星期,居然找不到一个完整的,是攻击方投掷的激光制导炸弹取得的战果。在这里不敢说一个没有,但肯定是近乎凤毛麟角的状态。这与早在31年前的沙漠风暴行动开始以后,西方联军就一口气投掷了接近2万枚机载精确炸弹的情况对比,完全不是一个层次。其实大型战争对超级大国的日常精确制导类武器的消耗也是很大的。当年为了专门对付伊拉克方面的加厚地堡,甚至专门用退役的203毫米大炮的炮管,紧急加工出超大号的激光制导炸弹。浇筑炸药后,连夜洲际空运到前线挂载在战斗机上。因为这类炸弹从加工到前线仅仅过去了不到48小时,



因此从外部摸起来里面的浇筑炸药还是热的。问题是同样最为全球性军事大国,美国空军可以一次性消耗上万枚精巧炸弹,甚至可以连夜加班制造,为何目前参战的大国就不行呢?这里面还真不是一句话说得清的。首先激光制导炸弹是美国人在越南战争中首次研发和使用。虽然效果不错,不过因为越南战争的整体失败而被外界忽略了。真正大放异彩已经到了1980年代几次局部战争,特别是在第一次海湾战争取得了战略性的巨大成功而震惊全球。一定程度上可以说激光制导炸弹是美国人的原创,而且也非常重视生产储备和使用。而早在1972年,美国人在越南使用激光制导炸弹的情况,就被前苏联掌握。后来苏方陆续得到了不少相对完整的实弹样品。于是苏联方面也研发了自家型号的激光制导炸弹。但是研发制造是一回事,实际大量装备则是另外一回事。



美方的灵巧炸弹,型号繁多,从不到一百公斤到接近2吨的都有,生产储备数量也多。而苏联方面研发多年,居然只有500公斤和1.5吨两种型号,而且储备数量一直少得可怜。投入实际应该的则更少。相当大部分的苏联现役轰炸机和战斗轰炸机,居然不具备投掷激光制导炸弹的基本硬件和软件设施。到了海湾战争之后,激光制导炸弹威震全球,对当时已经是末年的苏联也是一大震撼。理应此后大规模生产和装备此类武器。没想到后续进展仍然不大。此后30年,很少看到其飞机实际投掷这类炸弹作战的实例。就算是苏34这类外观相当先进的专业对地战斗轰炸机,其对地攻击的软硬件设施仍然谈不上先进完美,在国际航空投弹比赛中屡屡被飞豹击败。按说该国空军已经全面升级为所谓的空天军,名头很大,但是对地精确打击方面仍然弱的一批。这就不是单纯经费不足可以解释的。


这个军事大国为何奇缺激光制导炸弹?的评论 (共 条)

分享到微博请遵守国家法律