欢迎光临散文网 会员登陆 & 注册

环境污染群体性纠纷案(微观解纷策略及案例解析第五章案例分析思考案例20)

2023-04-23 07:56 作者:调解43  | 我要投稿

调解技巧要点(如何处理纠纷最能反映调解人员的学识及素养,方法对了,事半功倍;方法不对,效果减半。)

解决策略:“三知”,即知情、知点、知规则。知情是指明白案例反映的问题;知点是指明白纠纷涉及的知识点;知规则是指明白如何利用知识点所反映出来的规则分析、解决该问题。

理解:熟读调解方法并不意味着就能解决纠纷。方法的作用,在于让人知晓,在某种特定情况下,当事人很有可能会采取的行动,但不可照搬,因为其中涉及到人心,也就是当事人的判断。

理解:最大恶意的揣测,最大善意的处理。

案例20 环境污染群体性纠纷案

案情简介:某日某县城乡结合部某村A、B、C组村民发现水沟(用于农田灌溉)异常,向组干部反映情况,并沿源头查找,发现4家企业(建筑工地)在排放污水,立即上报县环保局、当地基层政府。随后,经县有关工作人员现查核实:由于近段时间连降暴雨,4家企业污水排放能力不足,污水处理不达标就进行排放,造成污染。事后,县环保局、当地基层政府工作人员组织双方进行调解,A、B、C组干部及村民要求四家企业赔偿和禁止排放污水,每家企业同意补偿几千元,双方意见分歧较大,历经4天,调解失败。

问题:该案如何处理?

推理1:已知条件:群体性纠纷。结论:“蛇无头不行,鸟无翅不飞”,各组必有负责人或带头人。

推理2:已知条件:污水排放能力不足。结论:一是4家企业均有排污设备设施;二是企业原因造成污染,应适当赔偿。

推理3:已知条件:历经4天,调解失败。结论:一是调解方案不合理,企业和村民均不认同;二是四家企业担心各自赔偿价格不等;三是负责人或牵头人需要“台阶”才能说服村民。

知识点:《人民调解法》、《环境保护法》、职能职责。

明确问题:赔偿价格不合理。

目标:参照同类型案例执行(四家企业赔偿价格均等)。

事情预判:


综合分析:

单独赔偿分析:突破一点,其余迎刃而解。由于四家企业违法排污造成污染,可参照同类型案例赔偿(四家企业赔偿价格均等,污水直排或污染较严重的除外),企业大概率能接受赔偿价格和进行整改。

共同赔偿分析:组织、谈判等时间较长,易相互扯皮,谈判难度较大,不可控因素多,减低了调解成功率。

风险分析:

风险因素:1.调解失败。2.调解不当。

影响:1.矛盾激化、上行。2.当事人与调解人员或组织发生冲突。

原因:1.调解失败后,企业正常施工。2.赔偿方案不合理;沟通不当。

风险等级:1.较大风险。2.较小风险。

应对措施:1.主管部门责令企业进行整改,并适当赔偿。2.一是参照同类型案例执行(污水直排或污染较严重的除外);二是注重沟通方式。

结论:以普通人的认知进行判断,两个方案均合理、可行,单独赔偿方案最稳妥。

调解方法与技巧:预判法+利弊分析法+明法析理法+案例引导法+适当强硬手段法。

处理方式:第一步,迅速找出各组负责人或带头人;第二步,与各组负责人或带头人单独沟通,提出参照同类型案例执行,大概率能说服当事人;第三步,采用预判法、利弊分析法、适当强硬手段法与企业沟通,企业大概率接受调解方案。

本质:利;核心:带头人、职能职责。


环境污染群体性纠纷案(微观解纷策略及案例解析第五章案例分析思考案例20)的评论 (共 条)

分享到微博请遵守国家法律