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往事杂谈】盘点早期《三国杀》出版的十大争议武将
写在前面
三国杀自从2008年横空出世至今已走过15个年头,从最开始的线下产品,到现在除线下以外,《三国杀ONLINE》、《三国杀十周年》、《三国杀移动版》、《欢乐三国杀》、海外服等多个服务器并行,期间出版过的武将可谓眼花缭乱,尤其近两年各服上线的武将不论是强度、描述还是复杂程度,大多都是爆炸级别,争议不断。当然,争议并不是最近才产生,从三国杀开始做武将扩充后就因为各种原因经历过很多次争议。那么,早期的三国杀都出版过哪些引起争议的武将呢?我们今天就来盘点一下,早期三国杀出品的十大争议武将。
注:本篇文章只统计2015年之前出版的武将,以时间顺序排序。

一、鲁肃
出版时间:2010年8月 《神话再临·林》

鲁肃是三国杀开始做武将扩充以来,第一个引起较大争议的武将,主要争议点有两个,1是无法抵抗的被全部换走手牌导致破坏性的游戏体验,2是鲁大师本身的强度也和当时出版的其他武将不在一个层级。
三国杀作为一款手牌管理类游戏,手牌自然是相当重要的资源,虽然之前也有拆迁队性质的武将,但破坏力都没法和鲁肃相比,所以鲁肃的出现引发了很多玩家的不满。鲁肃出场的对局,不光对手头疼,甚至有时队友的好牌被换走也会引发队友的反感。由于鲁肃是3体力且没什么防御力的武将,所以他的嘲讽度也是无人能及的,通常鲁肃都是对局中第一个阵亡的武将。
二、SP袁术
出版时间:2010年11月 三国杀OL会员专属武将

袁术是三国杀首个线上专属武将,也是严格意义的线上第一个“氪金”武将。虽然当时袁术的价格并不贵,充值会员即送,但这也为日后三国杀走向武将全面氪金之路迈出了第一步。
当然,袁术的主要争议点不是这个,而也是强度问题。关于这一点我也在很多平台回忆过当时的场景了,三国杀OL想做一个会员专属武将,希望可以玩的爽一点并且不复杂的。对于当时爆发匮乏的环境来说,多摸牌无疑是最直接的爽点,所以一个回合内大过牌的武将横空出世,对比当时的“单挑三禁”孙权,有过之而无不及。虽然大部分时候袁术回合外都是没牌等挨打的状态,但回合内的一系列操作打的对手无还手之力的情况更多一些。此武将一经上线便引来了玩家的广泛争议,认为这是一个破坏三国杀游戏平衡的武将。
三、群赵云
出版时间:2012年1月 桌游志第十三期赠品

☆SP系列是桌游志开创的第一个DIY武将系列,在此之前桌游志赠送的所有武将都是官方设计或者异画。而桌游志自主设计武将以后,为避免争议,还专门使用了和官方不一样的UI表示区别。当然玩家并不会因此买账,自从☆SP系列出品开始便一直争议不断,群赵云便是一切的开始。这个群赵云的描述使用了“非官方”版本的描述,加上直接偷牌的这种无脑操作,直接被冠以“小学云”的称号至今。甚至有老牌DIY玩家直接以“直播烧卡”的形式作抵制(并非“逍遥小鱼儿”的那次烧卡),此人便是后来的曹彰的设计者。
不过,现在再回头看这些☆SP武将,群赵云还是其中“活的”最好的一个,作为首冲6元赠送的武将,拥有着很高的出场率。
四、SP貂蝉
出版时间:2012年2月 桌游志第十四期赠品

继☆SP赵云之后,☆SP系列又出版了第二个武将—貂蝉。自此这个系列开始走上了完全放飞自我的道路。貂蝉的出现,用一种十分不讲理的方式拿走一个人的全部手牌,玩一回合以后再按体力值还回去一部分,这种破坏游戏体验的操作争议甚至高过了鲁大师,成为“三国杀强盗”第一人。
在当时三国杀OL出将速度很缓慢的时期,能有新的技能上线对于他们来说是一件好事,所以他们也会紧跟桌游志的脚步,逐渐的更新武将,但从貂蝉开始,☆SP的声讨力度超过了OL当时的认知范围,所以后续的☆SP系列武将上线也就暂停了(当然现在☆SP貂蝉还是在线上的)。
这里不得不再提一嘴☆SP系列的第四个武将庞统,这个武将是第一个出现翻弃牌堆元素的武将,不仅如此,插画丑,描述烂等问题综合起来,导致争议声音达到空前的高度,三国杀OL已经吓到碰都不敢碰一下的程度了。而因为他从来没有上线,我们这里也就不把他列为“上线争议”武将了。
五、马岱
出版时间:2012年5月 一将成名2012

马岱是一将成名2012的投稿武将,其入围技能因可以砍掉别人的体力上限而引起了较大争议,设计者是后来规则集的主编:凌天翼。砍上限带来了肉眼可见的体验问题,给当时出版没多久的会觉醒技的武将带来了毁灭性打击,牌局中可能会出现“1血孙策觉醒变0上限直接灰飞烟灭”的尴尬情况。
除此以外,这个技能的入选甚至暴露了“一将评审团内部评审机制混乱”的问题,评委之一韩旭(正是在下)直接在入围评语中写下了经典名言:“利用现有元素大胆创新,值得鼓励”的话语,暗指内部存在的问题。
六、灵雎
出版时间:2012年10月 《三国杀·铜雀台版》

灵雎是三国杀和电影《铜雀台》合作出品的武将。铜雀台版一共做了三个武将,分别是灵雎、伏完和刘协(注1:网传做了8个武将,那是民间出品,非官方产品,官方只有三个;注2:本来伏完的位置是穆顺的,但由于当时中日关系紧张临时替换成了伏完)。
伏完和刘协的技能还好,而灵雎的技能却引来了很大争议,这个武将是三国杀里第一个能换身份牌的武将。本来游戏里你的队友自始至终都是你的队友,但灵雎可能临时变阵,背后捅刀子,让你无法相信她。
作为合作出品,这个武将的设计自然是需要尊重电影情节的,并且这也并非官方正统产品,所以设计上采用了这种偏大胆一点的方式去做,主要目的是为还原场景。如果只是出个合作产品,可能也不会引起很大争议声音,但这个技能一旦做到线上,性质就变了,所以三国杀OL在2017年才将这个武将技能修改上线,也就是今天我们看到的这个版本,虽然还跟身份有关,但不再交换身份。
七、曹冲
出版时间:2013年5月 一将成名2013

一将成名作为早期官方一年一度的大型DIY活动,可以一说年年都有争议,但总有个别武将一直走在争议的前列,比如一将2013曹冲的入围作品。
入围曹冲的技能主要争议是“仁心”这个技能,几乎可以说是无损救濒死了,而且和曹丕还能形成近乎无解的铜墙铁壁,劝退了一大波杀友。“XX不削,OL必亡”的语句格式就是从曹冲这里来的(我知道这句话是我说的!这里就不回顾前因后果了…)。
八、伏皇后
出版时间:2013年5月 一将成名2013

和曹冲同届还有一个武将饱受争议,就是这个伏皇后的入围技能。两个技能都非常恶心人,一个不能无懈的乐不思蜀,另一个直接抢牌还被杀,当时虽然没有“阴间”的叫法,但曹冲和伏皇后属实是早期的第一批阴间武将了,所以这两个武将加一起导致了当年第一波比较大的“退杀潮”。
而当时坚持“尽量还原玩家最原始设计”这个理念的官方主导人也由于本次的事件离开了游卡,之后的一将成名也就不再坚持这个理念了。
九、界·黄盖
出版时间:2014年4月 《三国杀·界限突破》标准版

如果说前文提到的那些武将是以“挨骂”为主的争议的话,那么界黄盖这个武将则是真正的争议代表。
2014年,游卡为标包的老一批知名武将们做了一次界限突破升级,为了让他们能跟上当时的主流游戏环境,缓解“无名武将杀”的尴尬。在这一批被突破的武将里,黄盖是其中改变最大,提升最多的武将。黄盖的突破集过牌、多刀、无距离、强命于一身,一跃成为菜刀的顶流武将,这就引来了一部分争议,很多玩家认为黄盖的突破有些做过头了。还有一部分玩家认为,既然做突破就应该彻底一点,黄盖这样的突破才能解决本质问题。
时至今日,黄盖作为一个菜刀武将,在阴间横行的环境里仍然有一定的出场率,当时的强度可见一斑。在《三国杀·界限突破》刚刚问世的时候,我也曾质疑过这个武将的强度是否应该拉到如此高度(这不妨碍我认为界黄盖设计的很好,原因在技能设计杂谈中有阐述),但确实时间也证明了这种做法不无道理。
十、界曹仁
出版时间:2014年8月 《三国杀·界限突破》神话再临合集

上一篇杂谈提到过初版界曹仁的结算问题,没错,也正是因为这种结算问题,导致这个武将出版之时引发了一些争议。很多玩家认为曹仁的技能破坏了现有三国杀的结算体系,给后续结算规则挖了一个巨坑。但也因为界曹仁跟曹丕的配合很强势,以及很大程度解决了老曹仁的主要痛点,所以也会受部分玩家的欢迎。
当然,结算问题是不能忽视的问题,越来越多的玩家加入到吐槽结算的行列中,使得官方在再版神话再临的时候重新调整了曹仁的技能,保留了界曹仁现有的框架不变,也就是如今线上的界曹仁了。

总结
《三国杀》一路走来,武将争议几乎是一直存在的话题,上述的武将争议只是其中早期的一部分,之后引起广泛争议的武将只多不少,比如桌游志的超级小萝莉“SP夏侯氏”(这个没上过线)、张梁的36方直接胜利、朱然“朱终止”,还有再往后的关索、李傕、司马徽等,他们有的已经消失在历史长河中,有的可能随着时间流逝证明了自己。不管怎么说,游戏还在继续,以后的争议我们无法预测,希望以后官方能够多做一些出彩的设计,少踩一些没必要的坑。