安阳归来后的读书总结(下)
4、其余社会学、人类学书籍简评
(上)中图表所列,几本社会学、人类学相关的书籍,我读了之后都不是很满意,这个“不满意”倒不是因为书写得不好,而是由于我没有找到自己想要的答案。我的预期目标和作者的书写目的不同所导致的。
《巫术的一般理论 献祭的性质与功能》,这是一本挂着人类学标题的社会学著作,我是这么看。
《西方神秘学指津》,哲学味道略浓的书,值得一看,但和我这里的思路关系不大。
《金枝》,鼎鼎大名的著作,早有耳闻,但到手之后,发觉和想象完全不同。以前我以为这是一本标准的学术著作,有核心观念,有论证,有展开。但实际翻开来看,却发现几乎是一本类似“弗雷泽环游地球”的猎奇大全。作者花了很大的力气搜集世界各地的各种“风俗”,但这些素材堆出来的结论,在我看来却偏弱,而且缺乏提炼和提升。
《人类学讲义稿》,起初期待满满,初读感觉也不错。但后续越读越觉得内容过于庞杂,缺乏进一步的梳理和整理。当然,作为资料还是非常不错的。同时,对人类学很多问题基本上也都讲到了,比较全面。我附带的一个感触是,作者在书里频繁吐槽的国内人类学的学科建设发展问题与困境,具有普遍性,至少法学领域也差不多。毕竟,大环境以及历史传统如斯,改变不了。
5、作为总结的一个问题——神灵的退隐
在读李硕的《翦商》时,他提到周文王对殷商世界观的改造问题,对我启发很大。
后续在读白川静的《汉字的世界》时,某个观念愈发强烈起来——
具体来说,我觉得商周之间是中国历史的一个无比巨大的分水岭。殷商之后生活在这片土地上的人,和殷商以及更早时期的人,基本是完全不同的两类人。我想强调的差异在于,在殷商时代人的世界观中,万物有灵,人的地位是卑微的,神、灵的地位要更高。不仅仅是自然界的任何现象要借助于神灵系统来加以解释和认知,人类生活中所要采取的任何行动,是吉是凶,能否去做,应该怎么做,也都需要借助于神灵意志的解释来加以确定。在这样一种世界观中,整个世界秩序的金字塔上层以及顶端,是(众多的)神和灵。人只是居于下位的服从性存在。其间,负责沟通神灵世界与人类世界的桥梁、使者就是祭司、巫师等神职人员。因此,远古人类社会有两件大事——战争与祭祀,所言不虚。各种旨在沟通神-人、人-灵关系的活动在整个人类生活中至少占据半壁江山。
这一状况在周人取代殷商之后发生了剧烈变化。我认为周人所做的事情里,对后世影响最大、最深远的,就是他们杀死了商人的“上帝”。(此处借用西式语言,以表明商周交替中最为剧烈的一项变革。)
殷商之后,神灵就逐渐从中国人的世界观中退隐了。
一个可见的变化是,殷商时代日常化的占卜、祭祀、献祭等等这些活动在国家生活中所占的比重急剧下降。
假如跳出中国这片土地,纵观整个地球其他地区的人类早期文明,这种神灵的逐渐退隐是共同的大势所趋。但区别在于,中国之外的其他文明,都渐渐孕育出了各种宗教,以代替和延续早期的这种文化。而中国则没有。
这个差异带来的影响无比巨大。
宗教对一个社会在规范人类行为等方面的积极作用这里不谈了。只谈在中国后来的发展中,人们的观念逐渐变成了“天上地下唯我独尊”,“我命由我不由天”,没有了神灵世界的“压制”和管束,人心就如同殷海光所说,如同挣脱锁链的猛兽。。翻看资治通鉴、二十四史,一面是各种仁义礼智信的宣扬,另一面则是各种样式的野蛮残暴与荒淫无耻。这种“并举”常常让我觉得讽刺,它充分说明了单凭道德说教能对规范人的行为起到多大的作用。
再往后,,,就不方便说了。。
在今天,殷商覆灭所带来的神灵世界崩塌,造成的影响还有一个每天随处可见、和每一个人都相关的例子——仪式的彻底消亡。
我曾经问过一个问题:请回想一下迄今为止你所参加过的所有仪式,有没有哪一次是真正让你全情投入、感到肃穆庄重的呢?
前几年的社会流行语:“生活要有仪式感。”其实是反向提示出了一个客观存在的事实——“生活没有仪式感。”
仪式的精髓是什么呢?我认为并不是那些外在的物质道具、行动步骤,仪式的精髓在于你的脑和心。“脑”是你相信什么,“心”是你的情感投入。缺了这些,仪式就会退化为一副虚假的外壳。
对比起来,假想我们回到殷商时代。假想我们进入当时人的思想世界,在他们的眼里,灵是真实存在的,神当然也是无可置疑的。上至国家政治活动,下至百姓日常生活,几乎所有事项都需要事先向神明问卜,或者庄重地祭祀相关灵明。这一点,在甲骨文的造字法中体现得淋漓尽致。(*详见白川静的著作)
但随着时代发展,整个地球上的人类都一起进入了一个不同的大时代。这个时代的特点可以用以下这段话来概括。同时,也作为总结——

*注:这里附带谈一点关于甲骨文的看法。我一直坚持认为,甲骨文和后世所说的语言文字在一个环节上有根本不同。即甲骨文是当时的神职人员所使用的工具之一,它并不是像后来以及今天的语言文字一样,是在更广泛的社会层面存在,为社会大众所认知和掌握的信息沟通工具。甲骨文是仅为少数人掌握的一种“专业工具”,其使用场景和应用对象主要是祭祀和占卜活动。强调这一点是因为我见到太多文章,都是站在今人的视角,以大众化的日常情景来解读甲骨文,我认为这样做出错的风险是很大的。