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二次搬运)聊聊国内电子平台正版引入日本漫画的现状
搬运注:文中的“史大劲”老师为原漫番漫画相关人员,微博ID@史大劲。本文上下篇初发表于2020年2月初左右
原文链接(因黑白漫文化微博和微信运营账号停运,在微博上已看不到下篇,故此处放的是微信公众号文章链接):
上篇:https://mp.weixin.qq.com/s/wyP3Imb70QPEPRufdqKmmw
下篇:https://mp.weixin.qq.com/s/YuKONRz-Vqzif15bsfGGAA
国内电子平台正版引入日本漫画已经超过10个年头(搬运注:后来本人的考古证实了这句话,最早可追溯到2006年。。。),除了耳熟能详的热门流行作品,也有诸如《异兽魔都》《血之辙》(搬运注:原来在漫番漫画)《白暮年代记》(搬运注:在b漫)《漂流武士》《应天之门》(搬运注:在新漫画)等等在国内属于小众的优秀菁英作品被引入,如今的业界状况究竟如何呢?
黑白君特别邀请到国内漫画电子平台的商务版权相关人员“史大劲”老师,跟大家一起聊聊日本正版漫画引入的那些能说的事,与不能说的事……
——第一个问题,应该是广大粉丝的共同心声:为什么正版比盗版更新的慢?比如集英社的很多作品,如《海贼王》、《鬼灭之刃》,经常是周六、周日盗版就有了,但正版是周一才会更新。
史大劲:
这个也确实是我们被问到最多的问题。经常会被种吐槽说,你们正版怎么这样无能呀,盗版都出来了,你们还没完事。
——对,这个体验就非常不好。
史大劲:
其实我们正版拿到素材,肯定比盗版早,这个我可以明确地向大家保证,比如你说的周六、周日盗版就有了,其实,我们周三就拿到正版素材了。
——那为什么不赶紧发出来,是翻译的速度问题吗?
史大劲:
翻译速度是完全没有问题的,其实更准确的说叫「译制」,译制是一个比单纯翻译更复杂的问题,这点我后面会详细说明。
先继续说速度问题:事实上,正版的译制,也是能做到更快速和更准确的,周三拿到的就已经是译制完成可供上线的素材。
但是,正版平台和日本出版社以及作者是有合同规定的,规定中文版的发行不能比日本早。
比如说《周刊少年JUMP》,一般是每周一早上发售,日本每周一早上就可以在书店和便利店买到了。所以国内的正版,一般会约定在周一早上8点发布更新。
——原来如此,那如果国内先发布,日本会不会有人来盗版国内的资源?
史大劲:
正是如此。但可以向大家保证,国内正版的保密工作做得比日本严很多。
事实上,国内的正版从来没有泄露过任何数据,大家看到的盗版其实都是从日本泄露的,比如印刷厂。
在这方面,国内正版平台是花费了巨大精力来保障的,可能大家看不到,但我们必须要做到,否则日本是不会和我们合作的,因为日本对国内这方面一直比较谨慎,甚至有点歧视,我们如果做不到,就不会有正版了。
——我似乎听出了些原委,真是太不容易了。
史大劲:
这是必须要做到的工作,确实希望大家能够再稍微理解我们一下,就算只能理解到一点点,我们也就心满意足了。
——好,那第二个问题,这个也是读者们非常关心的,是不是正版的图源肯定会比盗版更清晰?
史大劲:
必须是!因为我们拿到的是最原始物料,中间的数据是没有任何折损的,也不会有任何漂白处理。
这几年随着日本的电子物料开始丰沛起来,很多盗版也不再像以前那样是扫描实体书了,也不再是渣质量了。
但如果大家仔细分辨,还是能区分出正版物料和盗版物料的。而且正版的内容量比盗版多(搬运注:不一定哦~看版权方给的素材咋样了)。
——会多吗?
史大劲:
是的,比如有时会有一些作者自己给读者留言,有时是长篇累牍的,有时是单行本发售时的一些和读者的互动游戏。
这些正版只要有物料,都是保证要译制的。但盗版不一定会做。
——原来如此。但是我发现有时候盗版里有彩页,到了正版就没有彩页了,这是怎么回事?
史大劲:(搬运注:以下说法本人仍持疑)
这是做正版引入必须要忍受的日本电子授权现状。这个现状就是,如果我们引入的作品已经有往期内容了,那么日本那边授权给我们的一定是最普通的“单行本”内容,而不再是杂志内容。
这些彩页内容,都是在杂志连载过程中绘制并刊登在连载杂志上的,不少彩图都具有很强的时效性,比如过节贺图,销量贺图,动画化贺图等等。
但一般制做单行本的时候,这些彩页通常是不会收录进去的,一个是成本问题,另一个是营销问题,日本那边会为等将来出价格更高的版本的图书时再使用这些彩页,但正版等不起的,否则就会错过引入的时机。
所以通常情况,我们就选择尽快引入这些单行本的往期内容。
但另一方面,一旦往期单行本上线完毕,等到同步更新的时候,日本的出版社就必须发来杂志连载内容了,那么这部分大家就会看到彩页了。
——原来如此,难道不能在往期的时候,就干脆要求给到当初杂志连载时的内容吗?
史大劲:
这就是一个选择了,事实上,我们是一定会选择单行本内容的,因为杂志连载的时候,由于时间压力,内容上其实是有很多不成熟的地方的,在出版单行本时,往往会对内容还有一次精修调整,甚至故事内容都偶尔会有所调整。
那么,我们是一定会选择将这些精修后的“完全体”呈现给读者的,相应地,就得忍受一些类似杂志连载时的彩页不会出现在单行本里的问题。
——听下来,这种必须要忍受的不完美,或者两难选择,似乎不少。
史大劲:
是的,但必须说一句,这些其实我们都在慢慢地努力,像最早,这种困难还有更多,都是在不断和各方的磨合中,慢慢地去解决的,这里也请大家能给到我们更多的时间,一点一点地打通。
——还有刚刚听您说到两个词,“往期内容”和“同步更新内容”,虽然能想象出您想表达的意思,但还是想请教一下确切的意思。
史大劲:
好的,其实字面上大概就能听出来了,比如《海贼王》,2015年8月24日在腾讯漫画上线的时候,作品本身已经连载到797话了,这已经存在的797话,就是所谓的往期章节,或者往期内容。
8月31日,也就是《海贼王》在腾讯上线一周后日本发行的第798话,这就是前面说的,周一早上8点大家一起发的同步更新章节。我们对同步的定义是这样的:日文版发行后的24小时内,发行的章节,即为同步章节。
——那有时某个作品会遇到往期内容突然少了一大截就跳到了最新章节,是不是和这个有关?
史大劲:
没错,一般有两种情况会出现这个问题。
一个是我们希望赶紧让读者看到最新的章节,比如《一拳超人》这样的作品,对大家来说,肯定是越早看到最新一话越好。
因为在正版上线前,大家一直都追的盗版,基本上往期内容都看过了,想看的是最新话,如果正版平台没考虑到这一点,还从头开始慢慢做,那实在是太反人类了。
所以就算还有一部分往期章节在译制,我们也会优先译制最新的更新,让读者同步看到最新话。
还有一种,就是往期比较多,但出版社要求我们尽快开始同步,我们一般也会尽早同步,给出版社一个交代,毕竟他们尽快希望同步的心情是可以理解的。
但说实话,这样给用户造成的体验很不好,尤其是一些国内比较小众,在正版出现之前没有汉化组做过的作品,中间跳过了很多让读者直接看最新话,也看不明白故事是怎么回事。
——24小时内同步,感觉是一个很严格的要求呀,那拿到物料后时间紧张吗?
史大劲:
其实是很紧张的,我觉得这种紧张不仅仅体现在时间上,要发送素材,要展开译制。但更难的,我觉得其实是大家之间的配合。比如日本发送物料,这边谁来接。
接了之后,如何进行预处理;物料出了问题,要如何和日本沟通。然后就是译制的那套过程,一校二校等等,最后还有监修。
另外说真的,具备和国内市场同步能力的日本出版社,其实很少,目前只有集英社、小学馆、讲谈社,暂时具备同步能力。
——就是说只有传统三大出版社能够做到同步对吧,这又是为什么呢?
史大劲:
像这样的传统大社,甚至非常国际化的出版社,国际业务很发达,所以有足够的人员和精力去操办海外同步。
要知道海外同步是相对来说,非常耗时耗力的一件事情。而且也必须有非常丰富的经验。因为早在中日同步之前,日美之间就已经开始做漫画内容同步了。
但很多日本的小型出版社,比如《机动奥特曼》的出版社HERO’S,一共才20个员工,海外同步的压力可想而知,而且他们也没有接触过海外业务,甚至需要中国的同行们手把手教他们。
——没想到,在我们常说的更新背后,居然有这么多的问题。
史大劲:
而且,正版是一定会保证内容更新与更新频率的,否则我们正版就违约了。
有时会出现没有按期更新,通常是因为日本方面的问题,比如一些节假日,或者停刊、作者休刊等。
尤其是年末,从12月中旬到1月中旬,很多出版社都因为放假会休刊或者合刊,更新速度也就下来了。
——现在国内做线上正版日漫的平台已经有了好几家(搬运注:基本上挂完了),黑白君发现一个现象,像《龙珠》《海贼王》这种经典作品几乎每家平台都会有,像《鬼灭之刃》这种当下大热作品也是好几家平台都有。但有一些黑白君在追的作品,例如《大黑暗》(搬运注:原来在漫番漫画)《夜巡猫》(搬运注:原来在b漫),分别只在一家平台上有。这是在作品签约时有特别的约定条件吗?
史大劲:
没错,这是作品“独家”和“非独家”的问题,这个就如字面,应该比较好理解。
首先独家,就是日本出版社只授权给某一家平台刊载。从平台角度来说,对于在日本市场反响很好,在国内又有很高人气的作品,就可以理解为是手快有手慢无。
当然,独家作品的版权费用肯定也要比非独家作品高很多,而且是有独家期限的,到了期限之后你可以优先再续独家。不续的话就变成大家都可以买来上线的非独家作品了。
——果然是这样,我在看的《宝石之国》原来只有一家有,最近发现好多家都有了(搬运注:指当时原快看漫画独家变为b、快看和漫番三者共有)。
史大劲:
对,《宝石之国》就是到期后原来的独家平台没有再续。不过也有一些作品是非独家,但暂时只有某一家平台上线的情况。
另外像《龙珠》这种级别的作品,是做电子漫画平台的敲门砖,是个重要的门面,是一定要有的。
——但是井上雄彦的作品好像一直没有电子版?
史大劲:
因为井上一直比较鄙视电子书,所以像《灌篮高手》这样的作品即使日本国内也没有线上电子版。不过前段时间他也开始妥协了,《REAL》推出了电子版,其他作品也许未来也有机会(搬运注:据b漫编辑反馈,要想拿《灌篮高手》的电子版,就必须先拿《REAL》的电子版)。
——我有一个特别好奇的问题,比如上面提到的《鬼灭之刃》,这么大热门的作品,为什么没有平台去做独家呢?攥在自己手里岂不是更能赚钱?
史大劲:
这要分两个情况来说。一个是没觉得这个作品能变得这么热,花个非独的钱引入就行了。
——那一但作品变得火起来,还能转成独家吗?
史大劲:
这是可以的。但是别人肯定也都盯着呢,有肥肉肯定大家就都来抢了,还是手快有手慢无。
——哈哈,感觉做版权商务也很刺激呢。
史大劲:
那可不,各种明着暗着的博弈。
——您说有两种情况,另一个是?
史大劲:
另一种就是像《鬼灭之刃》这样的出版社头牌作品,出版社不愿意给独家。大肥肉好多人都来抢,没问题,你们也别抢,我都给。这样就能赚好几份版权费和作品收入分账。
——呃,这……好吧。对了,黑白君也统计了一下,除了三大社,像秋田书店、德间书店、新潮社、少年画报社、祥传社、幻冬舍、SquareEnix等中小出版社的作品,国内平台都有引入,但好像没看到角川书店的作品,角川也算比较大的社吧,例如《姊嫁物语》《西北偏北随云而去》这样的知名作品好像还没有平台引入正版?
史大劲:
你统计的还真仔细。确实,目前还没有平台引入角川的作品。
——咦,这是为什么呢?
史大劲:
其实说白了就是——贵!而且是超乎想象的贵!举个例子,《新世纪福音战士EVA》的漫画版,版权价格大概能买别家10部作品,当然具体到不同作品要单说,但笼统的说就是这么回事,估计大家都觉得买了回不来本吧。而且角川的态度感觉也不是太在乎国内的平台引进他们的作品。
——了解了。还有一个重要的问题,就是关于删减和谐,这个正版是不是会要求的很严格?
史大劲:
这个没什么可说的,就是一定要按照相关政策来执行。
——那么正版化的一个关键问题:读者如何区分一个漫画平台到底是正版还是盗版?
史大劲:
最简单的办法是看版权页,如《航海王》每话最后一页的版权声明内容,我们俗称版权页。“ONE PIECE”是“航海王”,“Eiichiro Oda”是“尾田荣一郎”,“SHUEISHA”是“集英社”,等等(搬运注:其实国内的版权页很多都不是很规范,也没有标版代之类的信息)。
——区分正版和盗版只有这么一个非常简单的条件吗?
史大劲:
是的,一般盗版不会有的,因为现做一个不值当。而且每个作品官方对版权信息的要求也不一样,盗版也猜不出来。
另外还有一点很明眼能看到的是,在正文内页上标注“某某汉化组”字样、汉化人员名单这种,通常也是盗版。因为正版是不允许在内页正文的角色或背景上标注这类信息的,必须统一放一张单独的版权页来标注这些信息。
——原来如此。那日本出版社有没有官方渠道会宣布国内哪些平台正版引入了自己的作品?
史大劲:
很可惜,目前暂时没有(搬运注:后来本人倒是在日网上发现了一小部分)。原因也就是我前边说过的,很多中小型日本出版社基本没有精力做海外发行,大型出版社精力上其实也很捉襟见肘,毕竟日本国内的业务,才是他们要关注的重点。
——没有日方官宣这一点还真是不方便。
史大劲:
另外,这里再跟大家补充一点,可能大家不清楚,日本漫画的海外业务窗口的工作重点其实是大洋彼岸的美国,而不是文化上一衣带水的中国和亚洲。
所以,日漫海外业务大量的相关配套措施,其实是为了美国而搭建的,中国的正版业务,其实是从蹭着美国的业务做起来的。
——这我也有所感受,从纸质书出版的角度来说,我看到很多日漫在美国出版的版本规格都非常高,大开本、硬皮精装、还原彩页,很多都是日本没有的版本,甚至比日本的完全版规格还高。为什么会有这种情况?
史大劲:
现实就是国内的市场和亚洲其他国家的市场都竞争不过美帝。
尤其我们的市场,不论在行业专业水平上,消费者的行为成熟度上,或者我就直说了吧——消费者的审美水平和付费意愿上,以及版权保护的成熟度上,总之在整个市场的开发度上,其实都还有很多要向美国同行学习的。
即使我们觉得中国应该比美帝更能理解日本的文化内容,但现实就是这么残酷。
举个例子,集英社的海外监修窗口是每天夜里12点开始工作到第二天中午12点,这个时间就是为了配合美国。所以我们的监修,跟日本常常是今天的问题,第二天才有反馈,美帝是当天的问题当天解决,这就是差距。从这里,你就能看出对于日漫来说,其实美帝的市场比中国市场还要重要。
——那么美国的漫画文化和市场,相较于日本,现在处于一个什么样的规模?是否已经有超过日本的趋势了呢?很多人都在说日本漫画这些年的水准一直是在走下坡路。
史大劲:
首先要明确的是,日本漫画绝对没有走下坡路,我不明白说出这样话的人究竟看了哪些作品、看了多少作品?日本的漫画杂志有上百本,每本杂志上连载着十几、二十几部作品,看过多少得出了这样的结论?
日本漫画一直是在向上向前发展的,新颖的题材和优秀的作品仍旧层出不穷。所以能称之为“漫画强国”的至今也仍然只有日本,美国可以称为“漫画大国”。
但美国是现在文化的风向标,他的积累与发展非常迅速,他有着巨大的文化资源市场和商业市场环境,比如圣地亚哥漫展、纽约漫展,还有欧洲的安古兰漫画节,在日本是没有这么大规模、能聚集到如此之多日本大牌漫画作者和其他国家漫画作者相互交流的商业漫展,最近几年也才刚刚有了一个较有规模的东京漫展。
所以美国与日本的市场是在相互促进良性发展,但在市场的商业操作上,美国有很多方面已经走在了日本的前面。
(编注:以上提到的漫展特指“Comic Con”系列漫展。)
——这一口气听下来,感觉国内和日本在漫画领域的合作,真是非常的不容易。
史大劲:
是的,有不少困难,我也再吐个槽吧。就是日本的出版社,其实从来不自己保存作品的素材物料,这就会导致很多困难。
——这个真没想到,为什么呢?
史大劲:
日本出版社都会外包出去,出版社的漫画原始素材、数据都是保存在所谓的“扫描公司”。
不过这是我们的叫法,这些公司是专门做数据处理的,会为很多公司服务,比如报纸和非漫画类杂志。
日本出版社的漫画作品,其实大都保存在这些数据处理公司。但这就会造成不少困难,比如各个数据公司存储的格式是不一样的,标准也完全不一样,所以拿来用的时候,问题就会五花八门,百花齐放。
解决的唯一办法,就是把自己逼成老师傅,吃得多见得多,逢山开路,遇水搭桥。
——真的这么麻烦?
史大劲:
当然,这里还必须和大家解释一点。就是日本出版社的这些数据和物料,其实都不太适用于电子阅读,因为出版社的核心业务是他们的纸质杂志出版,所以这些物料在制作或者储存时,只要方便实体书出版就可以了,电子是否好用,他们不会考虑,也不可能单独去为此付出成本。
所以这些素材在实际使用中,也是问题五花八门,百花齐放。我们遇到的比较夸张的情况,是拿到电子数据后,发现图都是歪的。
——为什么是歪的?
史大劲:
因为这样存储,出版的时候,才不会出现奇怪的竖线。
——不明觉厉。可日本现在的电子漫画阅读也已经是主流了吧,为什么不能专为电子版做好素材呢?
史大劲:
其实我们还是很理解日本出版社的。在互联网的发展上,中国现在其实是超过日本的,线上的电子平台发展,现在实际是中国推着日本在做。
我们如果站在日本的角度来看,很多出版社都是百年老店,配合一群中国人去做他们并不熟悉的事情,我觉得他们也很不容易,也应该是真心希望自己的作品能在中国更有名气吧。
毕竟这些作品对他们来说就像自己的孩子一样。
还有作者也是一样的,很多年纪大一点的作者,要理解线上阅读的很多事情和要求,也并不容易。
——听您讲到这里,我真的越来越感兴趣了,确实有很多跟想象不一样的地方。请问,引入一部日漫,到底是什么样的流程?
史大劲:
可能听起来会有一些无聊,总结下来的话,应该是这样。
首先是和出版社取得接触并获得出版社的信任,然后由中方来拟定想要引入的作品清单。
收到清单后,出版社会开始和作者沟通,尝试获得作者的同意,这里可能和大家想象的有所区别,其实大部分作者,都不太清楚自己的作品登陆中国有会有什么样的意义,对中国其实是属于不了解的状态(搬运注:这个很正常,别想多了),我们往往要准备大量的资料介绍中国,以及介绍自己。
作者同意后,会授权给出版社操办此事,我们就会和出版社签署相关协议。这期间当然有一个撕逼的过程,协议嘛,你懂的。
——哈哈,是不是常见的甲方乙方的那种欢乐场景。
史大劲:
嗯,类似吧。签署协议后就是付款并获得物料。
接下来自然就是译制了,有不少作品,都是由代理负责译制的,这些代理都从纸质图书时代,就开始为日本出版社服务了,甚至自己就有图书出版背景,其译制能力是稳定且可靠的(搬运注:这个就不用我多说了吧?有哪些)。
而其他一些就需要我们自己来译制了。
——终于到了译制这里了。您说的译制就是指汉化吧,说实话刚才听到一半的时候就听到了这个词,真的是咱也不敢问呀。
史大劲:
是的,正版叫译制。
其实不是我们一定要文绉绉地,显得高大上啥的,而更多的是从工作的角度出发,更正确地定义这件事情,以便让各行各业的同伴们能够更好的适应我们。
因为整件事其实就是分为两部分,“翻译”和“制作”。
不过,很多人往往忽略了“制作”这个环节,也就是排版、嵌字等等,这些都是有一整套应该要遵守的规范标准的,对这个标准的理解,也就是正版和同人的区别吧。
——嗯,根据前面听您聊下来的经验,似乎这里面也是各种坑啊,能不能请您聊一下。
史大劲:
可以啊,其实最让我们觉得苦恼的,是第一步“导图”。
——第一步就有这么大问题?
史大劲:
是的,就像前面提到的,出版社发来的原始物料,可谓是百花齐放,百家争鸣的状态,是不能直接给到译者以及嵌字的同学们直接去用的,否则会耽误大家太多的时间精力,造成比较大的浪费,所以,我们一般都会对图源物料进行预处理,把所有问题解决掉,好让后面的流水线能够顺畅快速地运转起来。
——请问一般都会有哪些问题呢?
史大劲:
直接描述起来,可能比较枯燥,这里我举一个能让大家记忆犹新的例子吧。我们在收到日本源文件的压缩包后,记得,是一定要在解压缩的“更多”选项里,选择“用日语解压”,这个选项的,否则我们将会看到文件夹和文件的名称全是乱码。
——啊,这是什么原理呀?
史大劲:
这是因为,日本出版社那边所有的计算机,都是在日语环境下工作的。
日本因为电子产业发达,所以大家会发现,不少软件程序,日语版本和英文版本甚至可以走两套不同的体系。
相对来说,汉语的版本和英语版本兼容性是比较高的,但和日语版本嘛,就,你懂的。
国内纯日语的操作环境是很难复制的,所以就会出现各种各样的问题,这基本没别的办法,都需要见招拆招,积累大量的经验,反正最后就都把自己逼成老师傅就完了,像刚刚说的用日语解压缩,就是入门必会的技能点。
还有就是图片的格式,基本上会使用indd,设计行业的朋友应该会知道,这是一种带索引的图片存储格式,漫画封面的标题字体、logo等信息,漫画内页的对白、注释等文字内容,都会通过indd的索引方式叠加在图片上。
如果只是打开一张图片的话,上面是没有字的,必须通过专用的软件InDesign打开indd文件才能看到各种信息。
那么这些索引是有路径链接的,如果不按照原本的日语字符解压,路径链接就会失效,相当于是无法使用的。
这也就是要求,无论是素材的预处理人员还是译制人员,至少要有人熟练掌握InDesign这款软件,而这个软件是专业的设计行业软件,能熟练使用的也不是一般人。除此之外还有Illustrator、Photoshop等也都是必备技能。
——真是很高专业的技术工序要求啊,那么在翻译本身上呢?和民间汉化组翻译的又有什么区别?
史大劲:
首先,不论是实体图书出版翻译,还是电子出版物的翻译,都是要符合汉语的行文语法标准和相关要求的,当然,漫画译制自由发挥的空间还是很大的,特别是电子出版物这块。
而纸质实体书译制的要求,相对来说就要严格的多,这也是由于实体的商品标准决定的。
因为实体书是要踏踏实实地把自己卖出去的,有时甚至实体是具备一定的收藏价值,那么它的方方面面,就都要对得起自己的价格。
电子发行的译制,通常不会有这么高的要求,但在基本面上,也是绝对不能出现错误的。
——可是,这样会不会出新不够亲民的问题,很多人觉得汉化组的翻译可能看起来会更有趣一些。
史大劲:
但我们要始终记住一点,正版的译制,追求的并不是时效性,而是要为所有有可能购买并读到这些内容的读者负责,那么就不能只考虑现在的读者而让若干年后的读者有可能看不明白,所以一些当下流行的网络用语,是要慎重使用的。
当然,我们还是会在允许的范围内,各种尝试增加大家的阅读体验的,毕竟电子发行相对实体书的负担要小不少,如果有机会,我们也很乐意去藏各种各样的小彩蛋。
——哈哈,是的,现在想来确实,如果只图当下,那么对于作品的传播也是不利的。
史大劲:
是的,其实正版电子发行的译制,追求的就是“原汁原味”,也就是不偏不倚地,把作者本来的意思用最正确的中文表达出来,只有这样,才是对作品本身和读者的最大尊重。
——黑白君还发现了一点,像《海贼王》《鬼灭之刃》这样的作品,各家平台用的译本都一样。但最近发现《神推登上武道馆我就死而无憾》这部作品,有两家平台上线,但是译本不同,这是为什么呢?
史大劲:
《海贼王》《鬼灭之刃》这种就是由代理统一负责译制的作品,译制完成后分发给各平台。当然平台也是可以自己去译制的,但像这种非独家几乎全平台都有的作品,也就不值当再单独付出精力、时间、成本自己去做了。
但是独家作品有些是平台自己来译制。像你说的《神推登上武道馆我就死而无憾》这部作品,有两家平台有,但是译本不同,应该就是两家在竞争博弈吧,因为这部的动画正在播放,平台自己译制能更好的把握进度和时间,谁的进度快谁就能抢到更多用户(搬运注:引进渠道不同也会出现这个问题)。
——那么,现在国内正版译制的规模如何,做这块事情的人多吗?
史大劲:
之前其实规模很小,但2019年,因为国内正版日漫引入迎来了一个前所未有的规模,所以日漫译制上,也迎来一个之前从来没有到达的规模(搬运注:主要是b漫和漫番两家的引进)。
——是的,有所体会。
史大劲:
坦率讲,因为正版译制的要求,国内能完成符合要求的正版译制的团队其实是不多的。
——要求很高吗?
史大劲:
所谓的要求,我认为体现在两个方面吧。
首先就是上面所说的,译制习惯的问题,能不能把自己调整并放到这样一个身份和位置上,能不能虚心适应这些要求。
我想,所有的有志做正版译制的团队,都需要意识到,这些规则的出发点,都是从作品和读者的考虑角度出发的,而不是要限制谁谁谁的。
到底有没有相关的组织度,相信大家也听出来了,正版译制是一个需要所有人严丝合缝地配合的过程,想要保证一个有效率、有规模的生产,一些散漫的习惯是不行的,只有能够做到的团队才能成为承担起一个环节。
而且还有一点特别重要,平台想自己做译制,一定要先有日本出版社认可的“译制资质”。
其实代理译制作品也是要有资质的,但因为如上面所说,代理基本上从纸质书的出版就已经在做译制了,译制能力已经获得日方的认可,自然而然就有了这个资质。
但是平台不同,引入作品上线刊载,跟你能不能把作品译制好,是完全两回事。所以平台必须要先有能拿的出手的东西才行,比如引入一些在日本都基本没什么人听说过的小社的作品来译制练手,对这种小社来说就像天上掉馅饼,突然有海外市场要买我的作品,那也就不在乎这点事了,给你做吧。
有了这个,就好跟大社们说话了。
——感觉就像踏踏实实的一份工作一样,而且真想不到这也需要资质呀。
史大劲:
是的呀,就和所有的工作一样,这也是一个需要脚踏实地的事情,而不是光觉得好玩,有意思就完了的。事实上,我见过太多,遇到一定困难和委屈就进行不下去的年轻人。
——哈哈,有种被高中老师教育的感觉。那么,我听说正版的“监修”,也是很一个不能忽略的挑战,就是日本那边的监修。
史大劲:
是的。
——请问,这个监修一般都要监修什么呀?
史大劲:
其实监修大概分为两个部分,这里说大概,是因为各个出版社要监修的点都不太一样。但都是编辑和作者的两次监修,所以是两部分。
其中作者主要看封面,因为logo和封面的各种元素,现在都是中文的了,原则上,这些元素的调整,就一定要经过作者的同意。而作品内部的监修就是编辑的工作了。
——作者老师和编辑都能看懂中文吗?
史大劲:
说个大实话,其实是不能的,但他们都很有经验,经常能给出很独到的监修意见,比如,中文段落在对话框中的位置,这些,其实都是和漫画表现力息息相关的问题,其实我们还往往能从中学到不少呢。
——可是这样的监修是不是会耽误一些上线的时间。
史大劲:
如果是同步章节是不会的,同步争分夺秒,所以出版社允许我们边上线边监修。
往期的话,有时确实会,特别是作者方面,有一些新人作者,没有海外出版的经验,不太清楚这是怎么回事,可能要沟通一段时间。
也有的时候,作者就失联了,这个时侯就像快递卡着不动一样,非常痛苦,你懂的。
——哈哈,懂得懂得,这简直是业内的家常便饭了。能透露下哪家出版社或者哪些作者在监修问题上比较“变态”吗?
史大劲:
其实出版社都还好,都是比较正常的。
要说作者的话,Clamp有些麻烦,她们给的图,不允许在图上加任何东西,必须按原样呈现,而且也不允许裁剪、涂抹,也不能变形拉伸,只能按等比例调整。
那么按等比例调整,其实也只能缩小,放大的话肯定会模糊,也是不行的。
如果非要加一些额外的东西,必须做一个底板,把原图维持原样放到底板上,然后在底板空出来的地方是可以加其他东西的。
——呃,大婶们果然十分严格呢。还有个非常重要的问题,就是比如我在网上发了这些日漫的素材,然后去做相关的内容评论,这种算是盗版吗?
史大劲:
这个可以盖棺定论的说,是盗版行为。
——那比如,我自己用一些画面,自己做个视频,比如现在非常流行的“讲漫”,这可以吗?
史大劲:
这其实就是同人问题了,是整个内容行业最经典的灵魂一问,其实同人的边界到底在哪里,是不明晰的。
这里我给大家一个最终极的判断标准吧,就是不能用于商用不能获得商业利益。
像你举的讲漫例子,如果用于商业,赚钱了,就是不行的。
而且衡量商业获利的标准也不仅限于是否有直接的金钱收入,你靠它获得了名气、人气,或者说的更直接些,营销号蹭流量,凡是通过未授权的素材获得了利益,就是盗版行为。
——我明白了,确实,如果用来赚钱的话,那么就是拿着别人辛苦做出来的东西,来为自己赚钱,确实,这样公理何在呀。
史大劲:
所以这也是我前面说过的,为什么日方与国内平台合作时会谨慎谨慎再谨慎,经常会遇到出版社的人员或者作者劈头盖脸第一句话就问:你们是不是盗版。
——那么作品都有哪些原因会下架?下架了怎么办?平台没有了怎么办?读者花过钱购买的内容还能看到吗?
史大劲:
首先说如果平台没了,那就没办法了,这就像公司如果倒闭破产了一样。
下架的原因有这样几种,授权解约或者没有能力履行协议。
版权到期后,平台可能因为各种原因,不再续约,那就必须下架了,这就是简单的授权解约。
没有能力履行协议,比如作者因为某些原因无法继续连载,或者平台经营问题支付不起同步更新的版权金了,等等类似的情况。
另外还有就是“你懂的”因素,作品的情节忽然涉及了某些事情,作者在社交媒体上发表了某些言论,这样的情况一旦出现,必须无条件下架。而如果是这种情况的下架,影响的不光光是漫画,而是作品整个的IP。
如果大家担心自己在追的作品有下架风险,教大家一个简单的办法,每次购买完章节后,使用下载或者缓存功能,把章节保存到本地。理论上讲,购买完成并下载的章节,任何一方都是没有资格删除的(搬运注:其实这也是没法永久保存的,除非你破解提取,进行盗版行为)。
——原来还有这样一招。那电子版线上阅读的优势究竟在哪呢?像您说的,平台如果没了就没办法了。但纸质书不同,我买了以后就永远属于我了,即使出版社倒闭了,书还在我的手里,我还可以随时翻看。可是线上阅读,如果授权期限到了,作品下架了,那我就看不到了,我为什么还要花钱干这个事?
史大劲:
其实电子版线上阅读的意义,就是两个。
一个是相对低廉的价格,一般可能只有纸质图书的三分之一。
第二个是快速,纸质图书单行本,一般是三个月或半年才能发售一册,电子的同步连载可以每周都追。
电子阅读代替的其实是连载杂志的功能,在日本,连载杂志都是阅之即焚的状态,都是用很快就会分解的廉价再生纸做的。
有了电子版,连纸都省了。通过杂志连载维持作品热度,再通过有收藏性质的单行本赚到钱,这就是漫画最典型的商业模式。
我们是非常推荐大家走进实体或者虚拟书店,去购买实体漫画书的,因为这是行业繁荣的真正标志(搬运注:如今大陆日漫实体引进也在不断推进)。我有信心,在电子阅读层面,我们在几年内,就能追上美国,但在实体出版上,包括日本漫画的纸质书出版,我们和美国还有很大的差距。
——最后请史大劲老师展望一下日本漫画在国内正版电子平台发展的趋势吧。
史大劲:
跟大家说一组数字,在2018年以前,日本漫画引进到国内电子平台的数量一共只有200多部(搬运注:这个就不正确了,本人亲自考古过)。
而过去一年多的时间里,引入的作品就超过600部,呈现出巨大的成倍增长趋势。
但存在一个问题,很多线上平台的漫画阅读业务并不是主业,它们的主营都是视频业务,然后有各种会员制度,漫画则是会员增值服务中的一环。真正只经营漫画阅读业务的平台极少(搬运注:说的就是你b)。
当然有些国漫为主的平台看似只是在经营漫画阅读业务,但其实最终目的是卖影视化改编之类的IP,这是国漫现在的经营路线。
日漫则是非常不同的,因为日漫的版权在日方,在未获得授权的情况下,平台是没有权利去做衍生IP的,说白了就是不在自己掌控里,不可能随便就靠IP赚钱。
所以现在来说,如果平台把日本漫画的付费阅读作为主营业务,其实还是挺艰难的。
但我认为这是一个必然的趋势和过程,虽然日本漫画引入国内电子平台已有10余年的历史,在直到去年引入作品的数量才取得质变,可以说我们国内的日本漫画正版线上阅读市场才刚刚起步走入了一点正轨,还需要更多的时间来培养这个市场。国内的读者也还没有完全接受线上正版的付费阅读模式,这种阅读模式的氛围和习惯也需要累积更多的时间才能形成。
这是需要日本出版社、国内平台、国内读者三方共同努力、共同进步才能做好的一件事。
——真的十分感谢史大劲老师给我们带来国内正版电子漫画平台现状如此丰沛的专业揭秘!
黑白君认为,上边说了这么多,都是日本漫画在国内正版化必须经历的过程,大家如果期待有正版看、有越来越多的正版作品引入,那就一定要按照这个过程做,这是正确的正版化道路,只有持续走下去,日本漫画在国内市场的环境才能得到改善,才能真正的生根发芽越来越好。