欢迎光临散文网 会员登陆 & 注册

独家专访:河南理工大学邹友峰教授团队

2023-09-14 15:28 作者:掌上考研  | 我要投稿

邹友峰,河南理工大学教授、博士生导师,美国马里兰大学访问学者,国家百千万人才、有突出贡献中青年专家、国务院特殊津贴获得者、教育部新世纪优秀人才、国家973项目首席专家、河南省优秀专家、国家科技进步奖获得者;兼任国际矿山测量协会第六专业委员会主席、中国测绘学会教育工作委员会副主任委员、河南省测绘学会理事长。荣获新中国成立70周年十大黄河教育人物、河南省教育最具成就人物、河南省优秀教师等荣誉称号。

邹友峰教授

邹友峰教授专注于矿山灾害监测与生态修复等理论技术研究及应用开发,基于测绘、地质、采矿等多学科交叉融合,在矿山开采灾害监测、开采沉陷机理及规律、地表沉陷预测及控制、矿区土地复垦与生态修复等方面取得了一系列的创新成果。

先后主持国家973前期专项、国家科技支撑计划课题、国家自然科学基金-神东煤炭联合基金、国家自然科学基金山西煤基低碳联合基金、国家自然科学基金-区域创新发展联合基金等国家/省部级项目40余项;获国家科技进步二等奖1项,省部级一等奖5项、二等奖励7项;省教学成果特等奖3项、一等奖3项;发表论文180多篇,SCI/EI收录20余篇,出版著作13部,获发明专利11项。

面对国家战略重大需求,邹友峰教授与刘先林院士团队合作,通过多年攻关,创立多中心投影影像单中心化和多影像高精度拼接技术,研制出我国首台可改变焦距的、视场最大的数字航空影像获取装备(SWDC),该成果于2012年获国家科技进步二等奖。 近年来,邹友峰团队依托国家自然科学基金(煤炭联合基金重点项目)、国家自然科学基金(面上)和教育部新世纪优秀人才支持计划,聚焦我国煤矿“三下”开采领域亟待解决的难题,揭示了开采沉陷形成机理与规律,突破了开采沉陷精准预测与有效防控等关键理论与技术,先后获河南省科技进步奖一等奖2项、二等奖2项、中国煤炭工业协会科学技术一等奖1项。依托国家973 计划前期专项课题、国家“十一五”科技支撑计划课题,通过多年攻关,攻克了Lidar数据立体化获取、多时相SAR数据干涉处理方法、多源植被生态信息融合、损伤区域精细化识别等难题,先后获地理信息科技进步一等奖1项、中国测绘科技进步奖二等奖1项。

邹友峰教授非常重视科研与教学融合发展,在理论教学中融合科研成果,及时将科技前沿、生产一线的理论、技术难题转化为教学科研内容传授给学生,使学生能够了解研究领域内最新前沿知识、跟踪最新科技发展动态,用“产学研用结合”形式完成教学内容,提高了学生专业技能和综合素质,有效地保证了教育教学质量。

近年来,主持省级教学改革研究课题10余项,获河南省高等教育教学成果特等奖3项、一等奖3项。邹友峰教授治学严谨、教书育人,积极参与本科生和研究生的课程教学和指导工作,为研究生和本科生讲授了《开采沉陷学》《采动损害与防护》等课程。先后培养和指导博士生20余名、硕士生30余名,多数毕业生就业于政府机构、科研院所、企事业等单位,业务能力和综合素质得到用人单位一致好评。 邹友峰教授作为国际矿山测量协会中国代表和第六专业委员会主席,协助组织或参加了数届国际矿山测量大会,举办了中国国际矿山测量论坛、国际矿山测量大学生夏令营等,为促进我国矿山测量科学研究、人才培养、国际合作交流,提升我国矿山测量在国际上的影响力等,起到了较大促进作用。作为河南省测绘学会理事长,积极参与政府决策和行业规划,发起成立了智慧中原地理信息产业联盟、测绘地理信息科技创新战略联盟,积极组织培训行业技术人员,宣传普及测绘地理文化,受教育者达5000余人,为提升河南省测绘与地理信息水平、行业服务保障能力和产业转型升级做出了一定贡献。

团队协作

邹友峰教授带领的矿山灾害监测与生态修复技术研究团队年龄、职称结构合理、研究方向稳定、科研实力雄厚、团队团结协作、立德树人成效显著。研究团队包括教授8人、副教授10人、讲师7人、博士后12人、博士生15人、硕士生60余人。团队拥有自然资源部矿山时空信息与生态修复重点实验室和河南省空间大数据获取装备研制与应用工程技术研究中心,拥有模拟材料模拟试验台及工业三维测量系统、无人机快速应急测绘系统、多视倾斜摄影测量系统、三维全场变形应变测量分析系统等先进的实验设备和完善的实验条件。为解决矿山开采沉陷机理、资源与环境监测、矿山地质灾害防控理论与方法等关键科学问题和技术难题提供了有力支撑。团队围绕矿山安全与可持续发展,以煤矿开采形变监测与控制基础前沿理论研究为导向,研究煤矿开采过程中引起的地表形变监测理论与技术,明晰岩层及地表形变规律及机理,预测分析地表形变,进行地表形变控制及煤炭协调开采关键技术攻关,构建土地复垦与生态修复模式与技术新体系,攻克煤矿地下开采引起的地表形变及诱发的系列技术难题。近年来,团队主持国家973前期专项、国家科技支撑计划课题、国家自然基金重点项目等国家/省部级及企业委托项目100余项;获国家科技进步二等奖1项,省部级一等奖8项、二等奖励27项;省教学成果特等奖3项、一等奖3项;发表论文500多篇,SCI/EI收录200余篇,出版著作23部,获发明专利31项。

团队始终坚持以创新引领矿山灾害监测与生态修复研究,以服务于国家经济社会发展和煤矿安全与绿色开采为己任,以培养高素质人才为目标,坚持科教融合与产教融合,通过构建产学研用协同、多学科交叉融合的拔尖创新型人才培养新模式,打造融人才培养、科学研究、社会服务、文化传承创新和国际合作交流等功能于一体的国内先进、省内领先的示范性导师研究团队。

独家专访:河南理工大学邹友峰教授团队的评论 (共 条)

分享到微博请遵守国家法律