汽车周报 |“白名单”公布一周七成已复工复产;宁德时代跌破万亿
上周,国内外汽车行业有哪些大事件发生?
上海首批复工企业“白名单”发布,近四成与汽车产业相关
4月16日,上海市经信委发布《上海市工业企业复工复产疫情防控指引(第一版)》,公布了第一批重点企业“白名单”。其中,总部位于上海的整车企业,上汽乘用车、上汽大众、上汽通用和特斯拉(上海)等在列。

为保障汽车产业有序复工复产,在首批666家企业中,与汽车相关的公司超过250家。其中,仅有41家维持生产,超八成处于停产状态。停产的企业包括采埃孚、安波福、佛吉亚、法雷奥等头部零部件企业在上海的生产基地,涉及汽车被动安全、电气系统等领域。
点评:作为全国重要的汽车重镇,上海汽车产业牵动着全国乃至全球产业链供应链的正常运转。
突发!汽车芯片大厂安森美位于中国的全球配送中心被迫关闭
4月19日,业内有消息传出,汽车芯片大厂安森美(onsemi)下发通知函称,随着政府加强疫情防控(尤其是上海地区),安森美位于中国的全球分销中心被迫关闭。经盖世汽车求证,该消息属实。

在这份落款时间为4月18日的通知函中,可以看出几个要点:
1、安森美位于上海的全球配送中心(承担深圳、苏州、乐山工厂的货物分发)被迫关闭;
2、目前安森美没有收到任何关于可能解除封闭的进展的通知;
3、安森美正在密切应对其在中国的材料、设备和服务供应商的中断;
4、目前安森美已经开始将配送转移到其他分区,以缓解产能限制并帮助减少影响,例如其在新加坡和菲律宾马尼拉的配送中心;
5、安森美已重新安排到替代仓库和加快运输方式,但仍无法运输足够的材料来满足所有客户的需求。
点评:汽车产业保“沪”战,缺芯难解。
上海首批“白名单”企业公布一周,七成已复工复产
4月22日,上海市副市长张为在上海疫情防控新闻发布会上透露,首批666家企业“白名单”中,已有七成企业复工复产,企业的产能利用率也在不断提高。其中,上汽集团、特斯拉(上海)等整车企业连续实现整车下线,相关零部件配套企业也陆续复工,汽车企业在产率、产能利用率有所提升。

公开资料显示,上汽集团于4月18日启动复工复产压力测试。且有知情人士透露,其所在小区的多名上汽大众员工确实已回厂复工。与此同时,特斯拉、宁德时代等汽车产业相关企业也加入复工复产行列。
点评:复工、复产是两个概念,一个牵着各地政府管控政策,另一则还需进一步打通物流堵点,庆幸的是这两点在工信部及上海市政府的指引下正在有序推动中。
俄乌局势推高成本,大陆下调2022年收益预期
因能源和原材料成本上升使其利润率承压,大陆集团下调了2022年收益预期,并警告称如果俄乌之间的紧张局势不能缓解,将对生产和供应链造成“持续影响”。

大陆集团预计,2022年全球乘用车和轻型商用车的产量将同比增长4%至6%,此前预计将同比增长6%至9%。以石油为基础的原材料以及轮胎和康迪泰克子集团的能源和物流等成本上涨对集团造成的影响越来越明显。
基于此,汽车子集团全年销售额预计将介于178亿欧元至188亿欧元,此前为180亿欧元至190亿欧元;调整后的息税前利润率约为-0.5%至1%,此前为0%至1.5%。这还包括约10亿欧元的采购和物流费用,以及约1亿欧元的自动驾驶业务领域的研发费用。其中一季度中,汽车子集团销售额约为42亿欧元,去年同期为41亿欧元;调整后的息税前利润率约为-3.9%,去年同期为2.4%。
点评:大宗原料涨价叠加疫情反弹、国际形势动乱,车市太难了。
汉腾汽车本月破产 长城或接盘一期工厂
4月19日,据《每日经济新闻》报道,一位接近汉腾汽车的知情人士称,“汉腾汽车内部通知,公司要在本月25日之前完成破产重组。而汉腾汽车一期工厂也将低价出售给长城汽车。”
为此联系到长城汽车相关负责人,对方表示:“目前我们还没收到相关消息。”
而据此前报道,自2020年8月有汉腾汽车员工爆料公司拖欠工资后,汉腾汽车便被欠薪停工、工厂停产、生产设备遭抵押等消息困扰。
2021年6月,长城汽车宣布,长城汽车整车及零部件生产基地项目正式落户江西上饶经济技术开发区。至此,长城汽车完成对汉腾汽车二期工厂的接盘。
点评:相较于大举新建,通过兼并重组的方式盘活闲置产能资源接下来或成产业类主流趋势。
拿下比亚迪定点,地平线征程5“上车”再迎大突破
4月21日,地平线与比亚迪宣布达成定点合作,未来比亚迪将在部分车型上搭载地平线高性能、大算力自动驾驶芯片征程5,打造更具竞争力的行泊一体方案,实现高等级自动驾驶功能。据悉,相关车型最早将于2023年中上市,比亚迪由此也成为了首家官宣搭载征程5芯片的车企。

作为地平线第三代车规级产品,征程5兼具大算力和高性能,单颗芯片AI算力最高可达128 TOPS,丰富的硬件接口能支持多达16路摄像头感知计算,并支持毫米波雷达、激光雷达、超声波雷达等多种传感器拓展,可充分满足高阶自动驾驶所需要的多传感器融合、预测和规划控制等需求。
在去年7月底征程5首发时,地平线就宣布这款产品已经收获了包括上汽、长城、长安、比亚迪、江汽、理想、哪吒、岚图在内的八家车企的首发合作意向。
点评:此次无疑是征程5芯片上车的一个重大突破,有望带动地平线车规级芯片更好地实现规模化落地。
欣旺达上调动力电池售价
4月20日,在2021年业绩说明会上,欣旺达表示,根据不同的客户、项目以及产品结构的情况,公司已对动力电池售价做出相应调整,上涨幅度参考行业龙头公司的水平。
欣旺达方面表示,现在动力电池上游原材料涨价问题是行业性问题,其已向锂电池上游原材料领域进行战略布局,上游原材料供应正常,能够满足客户订单的交付;同时其已与上游原材料合作伙伴达成供应共识,并与下游客户伙伴形成了价格联动机制。
财报数据显示,2021年,欣旺达实现营收373.59亿元,实现净利润9.16亿元。具体到电动汽车电池类板块,毛利率为-0.87%,尽管已同比有所好转,但仍然处于亏损状态。
点评:原材料价格飞涨、又要“买矿”、扩产,动力电池企业今年太难了。
极氪、长安、AITO旗下车型涨价
4月20日,AITO汽车官方发布关于问界M5价格调整与问界M5后驱标准版上市的说明,称受汽车上游原材料成本涨价影响,问界M5四驱版本将于5月5日24:00进行价格调整,具体调整方案将于5月5日前公布。后驱标准版起售价调整为25.98万元,将于4月20日16:08正式开售。
4月22日,极氪汽车宣布因受上游原材料价格持续上涨等因素影响,极氪品牌将对极氪001超长续航双电机YOU版进行价格调整,上涨幅度为1.8万元,5月1日零时起生效。
此外,5月1日起对车型价格进行上调的还有长安UNI-K iDD。长安汽车此前宣布该车官方指导价将于5月1日起上调6000元。
点评:有动力电池企业在酝酿第二轮涨价,加之全国多地疫情影响,新能源汽车涨价潮或许还得持续一段时间。
宁德时代市值跌破万亿
4月20日,宁德时代开盘后股价不断下挫,盘中一度跌超7.5%,市值跌破1万亿元。4月21日盘中,宁德时代股价一度失守400元关口,次日其股价小幅回涨,截至22日收盘,宁德时代股价报415.34元,涨幅1.52%,总市值为9681亿元。

消息面上,宁德时代回应此前媒体报道。报道称,宁德时代有关人士透露,公司近期将准备发布新的动力电池技术。对此,宁德时代否认近期将发布新的动力电池技术,并称这是误会,请勿以讹传讹。
点评:或是疫情反复、上游原材料涨价、动力电池市场竞争压力加大等因素影响了宁德时代的股价,股价的变化反应着投资者对宁德时代信心的波动。
宁德时代首批换电站落地厦门
4月18日,宁德时代宣布换电服务在厦门正式启动。据悉,首批启动服务的4座快换站分布于厦门思明区、湖里区和海沧区,预计到今年底将在厦门完成30座快换站的投建。

目前,宁德时代“巧克力”换电块的月租金最低优惠价为399元/块,租金价格和换电价格也会动态调整。换电价格方面,宁德时代表示,目前快换站的服务价格与快充相当,并将根据站址、时段等因素进行动态调整。
另外,宁德时代落地厦门的换电服务车型是一汽旗下奔腾NAT,该车型目前主要是网约车。宁德时代相关负责人表示,目前已与多家车企达成合作,后续将适时发布相关进展。除车企外,时代电服还将与车辆运营方、场地资源方、电网企业甚至金融机构等多方势力在技术、资源、服务等方面展开合作。
点评:首批落地意味着宁德时代的换电业务开始落实了,厦门之后,宁德时代的换电经验或能在其他城市快速复制。
百度造车新进展:双激光雷达,两套智能驾驶方案
4月18日,百度造车官宣两大最新进展:2颗激光雷达搭载上车,可实现前端180度视场角探测覆盖;路线选择上,集度方面透露,量产车将采用纯视觉路线,和包括激光雷达在内的多传感器融合两个算法冗余方案。
在集度发布新进展后,李想上线“探讨”了有关激光雷达的布置问题,表示集度双激光雷达放置方案与在车顶放一个并无区别,甚至单颗性能更好,且集度方案造型太像机动战士-高达了。对此,何小鹏则表示:性能上来说两颗激光雷达肯定好于一颗,而硬件配置仅仅代表了潜力,最终是安全、成本、场景、能力的平衡,仍然是木桶效应而不是短跑逻辑。
点评:激光雷达集成在哪、用几个都只是为了适配各家的功能需求。而说再多,不如早点把功能拉出来给大家伙儿遛遛才是正事。
毫末智行发布NOH、小魔驼2.0及MANA升级
4月19日,在HAOMO AI DAY上,毫末智行宣布末端物流无人配送车小魔驼2.0正式发布,单车售价仅12.88万元,中国首个大规模量产的城市辅助驾驶产品“毫末城市NOH”也即将上市。

此外,毫末数据智能体系MANA迎来多项重磅升级。在感知智能方面,通过自研的双流感知模型及BEV Transfomer,MANA解决了红绿灯和车道线识别问题;在商业模式上,毫末发布“6P开放式合作模式”,即合作方既可选择其全栈技术解决方案,也可选择在数据、软件、硬件、功能模块、源代码定制等任一层面与毫末合作。
点评:凭借传统汽车工业与科技优势,毫末汇聚了业内顶尖的“汽车+科技”人才,有效支撑了其在乘用车领域和物流车领域的研发体系。也正因为有毫末的赋能,长城拥有了对标特斯拉的勇气。
元戎启行L4级自动驾驶前装方案投入运营
4月20日,元戎启行发布消息称,其首批由30辆车辆组成的L4级自动驾驶前装方案车队落地深圳,并将投入到元戎启行在深圳的Robotaxi运营中。

据悉,该前装方案采用了英伟达Orin芯片,结合自研的推理引擎技术,计算平台整体功耗可控制在150瓦;车身嵌入2-5颗固态激光雷达和8个摄像头,精准感知距离超过200米。目前,该方案已与飞凡MARVEL R、林肯MKZ、吉利几何A等车型成功适配。更关键的是,其成本不到1万美金,在与车企大规模合作后整套自动驾驶系统成本还可降低70%。
点评:根据规划,预计到2024年搭载元戎启行L4级自动驾驶解决方案的汽车将开始量产并大规模进入市场,Robotaxi在商业化上的竞争也将进入决胜局。
中科创达与地平线成立合资公司
4月18日,中科创达与地平线宣布成立合资公司。据悉,该合资公司将由中科创达控股,聚焦智能驾驶赛道,并围绕地平线车规级AI芯片为主机厂及一级供应商等企业提供高质量的智能驾驶软件平台和算法服务,共同加速智能驾驶的规模化量产落地。
具体来看,新成立的合资公司将基于地平线征程系列车规级AI芯片,依托中科创达在操作系统、中间件等领域领先的产品和技术能力,以及在智能驾驶关键技术方面丰富的项目落地经验,助力主机厂及一级供应商打造开放的自动驾驶平台,并作为地平线的“授权软件服务商”为客户提供算法集成与优化、软件适配与开发等服务。
点评:两家公司各自在软硬件领域深耕多年,成立合资公司将主要从软硬件合作出发,推动智能驾驶产品量产落地。双方还将以合资公司为基础,不断探索新的业务模式,为更多行业的智能化转型赋能。
小马智行获广州南沙Robotaxi经营许可
4月24日,小马智行宣布中标广州市南沙区2022年出租车运力指标,获准在广州南沙投入100辆自动驾驶车辆提供出租车经营服务。预计从5月起,小马智行将在南沙全域800平方公里的范围内开启收费运营,乘客可以通过PonyPilot+App使用服务并完成支付,服务时段为8:30至22:30,收费标准按照广州市出租车统一定价标准。
作为自动驾驶赛道的重要参与者,小马智行自成立以来一直致力于推进自动驾驶商业化。早在2018年底,小马智行就上线了打车小程序,在广州南沙提供自动驾驶打车服务。随后,小马智行先后在上海、北京、深圳以及美国加州弗里蒙特、尔湾、米尔皮塔斯市等地开展自动驾驶测试。2021年11月25日,小马智行宣布获得北京市智能网联汽车政策先行区首批“自动驾驶出行服务商业化试点许可”,获准向公众提供商业化的Robotaxi服务,正式迈入商业化模式验证阶段,北京市也因此成为国内首个以政策许可的形式明确 Robotaxi 商业化试点的一线城市。
点评:这是国内首个颁发给自动驾驶企业的出租车经营许可,标志着国内在推动Robotaxi商业化方面迈出了关键一步。
来源:上海锦町新材料科技整理自网络
免责声明:本文部分图文资讯转载自网络等,著作权属原创者所有。我们转载此文出于传播更多资讯之目的。如涉著作权事宜请联系我们。