Intel NUC X15准系统——如何挑选内存、南桥散热片以及导热硅胶垫

》》》前言《《《
!!!本篇的目的在于折腾的乐趣,实用D、意义D退散!!!
先说明几个基本常识:
1. 铜不是万能的,相同体积规格下,铜的导热率高,但质量高热熔高,因而散热效果远却不及石墨烯和铝(铜铝之争参考:https://zhuanlan.zhihu.com/p/353469896);
2. 导热垫虽然能够导热,但是本身热容高、导热率低,厚度过高反而会因为散热不良导致积热,夹铜片确实能改善效果但是不如纯金属材料散热效果好;
3. 笔记本的多层覆铜PCB本身就是个大散热片。
基于以上常识我们进入本篇:

》》》本篇《《《
1. 内存散热:
1)首先,X15即使待机状态主板温度也在60度左右,一般内存在3200CL22的频率下温度约在45上下,所以这里不建议使用导热垫将热量分摊到PCB上;如果进行超频,4000以内温度在55~65左右,就可以把PCB当散热片了,内存颗粒到PCB距离大约1.5mm;
2)X15的内存卡扣没有加强设计,不建议使用过重的散热材料。
综上,这里建议使用:
1)单面背胶石墨烯片:
高导热率、低热容、轻薄,缺点就是贵。
手机、品牌笔记本拆机内存都是用的这类产品

【注意】
① 石墨烯导电,注意做好绝缘;
② 石墨烯颜色是灰黑色,网上大部分黑化铜箔胶带都不含石墨烯,纯黑色的是含碳涂料,并非石墨烯;

③ 纯石墨烯片没背胶可以添置导热双面胶组合使用。

2)黑化铜箔胶带:就是上面提到的最常见的假石墨烯胶带,也是最廉价的选择,不赘述。
3)纯铜/铝覆石墨烯散热片:

【注意】(下同)
① 纯铜/铝导热率高于且热容低于紫铜/铝合金;
② 没必要购买做了CNC表面凹凸的,增加质量同时增加了热容,浪费;

③ 这类散热片的厚度,通常只能贴一面,贴双面内侧散热不良还不如用硅胶垫导到PCB散热,如果是叠放式内存槽还会跟上下铺的内存兄弟打啵,且X15内存槽没加固设计会增加内存插槽的负担,当然你想上X15还是能安装贴双面散热的内存的;
④ 背胶可以添置导热双面胶组合使用。
4)纯铜/铝散热片:不赘述。

2. 南桥散热:
1)距离D壳较远,可以带鳍片,但不建议叠散热垫,容易积热;
2)南桥含基板大约是25×24mm,Die高约0.5mm,距离D壳约7mm,上方有加强筋穿过。
综上,这里建议使用:
纯铜/铝散热鳍片(市面上几乎没有覆盖石墨烯的):

竖着放就行,间隙足够了,旷量还小一些(上图网卡导热垫切出了加强筋位置),没必要学下图这种:

实在担心会掉可以在上方压一片泡棉顶一下,但是上图中给小元件贴鳍片的做法不提倡,由于没有限位措施,一旦鳍片掉落就有可能引发主板短路,得不偿失。
【注意】
① 建议厚度不要超过7mm,选择带齿的,可以和加强筋错开,同时起到限位作用,D壳对应位置可以贴点泡棉起到紧固作用;
② 可以选择用导热垫或者导热双面胶补全Die四周高度差,Die和散热片之间使用硅脂或者导热双面胶填充。
3. 导热硅胶垫:
先补课:
1)导热硅胶垫材料是硅胶、氧化陶瓷粉末、硅油,具有一定的结构支撑性,正常会渗油,不要大惊小怪!!!

2)导热硅胶垫不是导热硅脂垫。导热硅脂垫(例如莱尔德HD90000)较软,时间久了容易塌缩;导热凝胶缺乏结构支撑性,且由于其硫化硅胶的特性,高温会加速老化,热容逐渐增大。
基于X15内部空间分布,这里建议准备规格:
1)厚度0.8mm(100×100mm²足够):
适用于SSD、电感(灰色方块)散热片和D壳之间;
2)厚度2.0mm(100×100mm²足够):
适用于无线网卡、电感和散热片之间。
4. X15剩余空间有限,改水相比风冷底座效果差距不大。
5. 不建议拆散热器换硅脂,除非液金不均匀或者老化失效。
贴合状态下液金流动、不均匀也是缺乏说服力的,液金同样具有表面张力,也存在毛细效应,而揭开散热器的同时,液金也会因为表面张力产生流动堆积,因而看起来像是产生了空腔一样。
实际经群友测试,即使抹了7921水泥,CPU核心间仍具有温度差,且导热效果并不及液金,如果你追求极致稳定性,那我建议你用石墨烯。
6. 不建议使用直吹式风压散热器:
1)笔记本风扇叶片密度高,垂直方向流体静压高,当笔记本风扇工作时,垂直方向的来流会在叶片剪切部位形成湍流,阻碍风扇的运动,并使风扇发生震颤,损伤叶片和轴承;
2)笔记本散热风扇是涡轮风扇,当风压散热器进风量高于笔记本风扇当前的吞吐量时,风扇本身将成为风阻,产生逆向推力,增加线圈发热,损伤电机。
非直吹式影响较小,但是仍具有以上问题。实际上保持笔记本周围有足够的冷空气循环就足够了,无论是垫高、外置风扇吹走尾气、开窗降低室温,都是基于这个道理。如果你认为风压散热是必须的,那我建议你拆掉原装风扇这个大风阻,让暴力扇把鳍片吹个通透(笑。

最终成品展示:

放过X15,放过自己[脱单doge]
以上
感谢一直以来的反馈和支持
Hika💮鯉
(跨平台统一作者,ID中符号因平台命名规则而异)