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世界电影史》第10-2章

从编剧角度看《第四十二街》

在美国的30、40年代,歌舞片是一个很受欢迎的类型,我选了其中一部具有代表性的歌舞片《第四十二街》,从编剧的角度看看他们是如何构建故事的。用到的理论是悉德·菲尔德写的这本书《电影剧本写作基础》,这本书里的一些编剧名词也是现在大家都会经常提到的。悉德·菲尔德是美国著名的编剧,制片人,也是好莱坞的剧本审稿人和剧本顾问,也曾在全球许多国家任教。悉德·菲尔德出生于1935年,而接下来要讲的这部影片上映于1933年,这时候悉德·菲尔德还没有出生。所以这本书并没有指导这部电影剧本的写作,反而是这时期的这些优秀电影指导了这本书的写作。因为悉德·菲尔德是从这些成功的电影中吸取的经验,总结出了一套电影剧本的写作方法,形成理论,然后再用理论去指导实践,从而避免错误的反复发生,进而创作出更好的剧本。
下面用30秒概览一下悉德·菲尔德的理论。悉德·菲尔德把电影分为三个部分:开端,中段,结局。开端需要达到的目的是建置,包含主要人物,戏剧性前提,戏剧性情境。中段是电影的主体部分,需要达到的目的是形成对抗,就是人物的行动遇到的哪些困难?主角如何与困难做对抗的?结局需要达到的目的是解决,就是主角最终是如何解决困难的。这就是常说的三幕式结构,开端、中段、结局分别对应第一幕、第二幕、第三幕。但在幕与幕之间还需要两个情节点来作为推动,情节点1把第一幕推向第二幕,情节点2把第二幕推向第三幕。
初次接触编剧的朋友可能听着有点费劲,但拉完《第四十二街》应该就能明白这些理论说表达的意思了。《第四十二街》讲述了一位患病的百老汇导演希望在退休之前推出一部最完美的代表作,但过程中遭遇各种困难的故事。先来看开篇的第一个段落……几组不同的人物反复强调琼斯和巴里要出新剧了,然后是一份演出合同,合同上写着琼斯和巴里是这出剧的制片人和经理人,出演这部剧的女主角名字叫多萝西。一个男人的声音先入,两人对话中得知这个男人是投资人,女人就是这出剧的主演多萝西,画面淡出,段落1结束。段落2以琼斯和巴里的办公室招牌特写开始,然后一个人在签合同,署名是朱利安·马什,职位是舞台导演,画面再给到签合同的人,观众就知道他就是导演马什,这两位的身份基本能猜到就是琼斯和巴里,三人对话展示了琼斯和巴里聘请马什来导演多萝西的这出剧。马什的医生要求和他通话,医生告诉他这段时间如果坚持工作会影响他的病情,马什却坚持要做,因为他认为这是他最后的一出剧,他必须做到最好。场景转换,段落2结束,段落3开始,一个路牌显示42街,这个剧院的地址就在42街。剧院里,正在甄选演员,一个呆萌的女孩佩吉来到剧院应聘,却走错了房间,误入了男演员的更衣室,男演员带她来到舞台,让她去找导演,接下来是整个选演员的过程。在演员挑选结束时出了点状况,还差一个演员,马什正焦头烂额的时候,刚刚更衣室的男演员向他提出一个解决办法……于是佩吉入选了,马什开始训话,场景转换,第一幕结束。我们来看一下在第一幕也就是开端都做了哪些建置。
首先是建置主要人物,本片的主要人物是马什,主要人物的判定原则是这部影片是关于谁的,谁就是主要人物,而不是谁戏份最多谁就是主要人物。《第四十二街》是关于马什能否导演出一部最好的剧目为核心的电影,所以他就是主要人物,而戏份比他多的佩吉不是主要人物,而是重要人物,她是马什成功与否的重要因素。菲尔德认为塑造一个主要人物必须具备四个特质,我把它合并成了三个,因为他提到的观点和态度这两个概念有一些相似,而且他自己也认为没必要分得那么清。第1个特质是:有力且清晰的戏剧性需求。就是说这个人物对干某件事有强烈的欲望,是积极主动的,不是被动的。在第一幕里,我们看到了马什强烈的欲望。第2个特质是:有独特的个人观点或态度。在第一幕我们看到了马什对待专业的态度是多么地严苛。第3个特质是:人物的改变或转变。这一点通常不会在第一幕就表现出来,通常在第二幕后半部分表现,但在这部影片里马什是没有转变的,也就是他是没有“人物弧线”的。
建置戏剧性前提,戏剧性前提这个名词听着有点迷惑,我试着按我的理解解释一下。菲尔德认为一个电影真正的故事是从第二幕开始的,也就是主要人物正式开始做自己的事了,比如马什说明天上午开始排练,那这部电影的故事才正式开始。在之前都是在进行一些铺垫,因为电影故事是具有戏剧性的,没人想看一个平淡无聊的故事,所以在第二幕这种戏剧性的故事真正开始之前要先给观众一些铺垫,告诉他们这个故事的一些前提,让观众在看完第一幕就能感受到之后可能会发生一些戏剧性的故事,所以叫戏剧性前提。
戏剧性前提主要有两方面内容:1是这个故事是讲什么的?如果第一幕结束大家都还不知道这个故事在讲什么,那估计就看不下去了。2是有哪些之后可能会对主要人物造成阻碍的因素。有阻碍才有对抗,如果第一幕没有对这些阻碍做铺垫,第二幕就很难形成对抗,那故事就不会好看,比如在第一幕我们看到了两个好人,很难想象进入第二幕后他们之间会有什么对抗可看,但假设在第一幕我们看到了一个好人,一个坏人,我们就能想象第二幕他们之间肯定会有对抗。
回到这部影片,现在我们知道了马什想要排演出一部最好的歌舞剧,那有哪些可能会和他的目的形成对抗的因素呢?编剧在第一幕就建置了一些戏剧性前提。比如,好色的投资人迪龙,他投资的目的可不是为了艺术,只是为了想占有女演员,这就像个炸弹一样被埋了下来,万一哪天他和女主演闹白了,马什的剧就黄了。还有马什的身体状况,医生已经告诫他如果他还这么卖力工作不顾身体,可能会丧命的。还有一个初出茅庐的呆萌女孩,马什本来没有看上她,因为缺人没办法才用她滥竽充数的,谁知道她之后会不会拖后腿呢,这些都是在为第二幕的对抗做铺垫。
建置戏剧性情境,情境就是主要人物所在的环境和状况,情境同样是应该具有戏剧性的,比如第一幕里,马什所在的环境是经济大萧条时期的美国,资金是短缺的,他的状况是得了病,这些情境都与他要做出一部最好的剧的目的的相对的,于是就形成了戏剧性。
第一幕建置完成后,就进入第二幕对抗了,这是故事真正的开始,主要角色为了达到自己的目的会与一系列阻碍做对抗。第一幕和第二幕之间的这个情节点1是:马什决定让佩吉来充数。情节点的作用就是要把第一幕推向第二幕,让故事可以进行下去,如果没有这个情节点,剧情就中断了。
第二幕从段落4开始,演员们开始了歌唱和舞蹈的排练。马什遇到了第一个阻碍,排练效果让他很不满意,原因是他们演唱的这个歌曲太老气了。画面转换后,段落4结束,段落5开始,剧中的女主演多萝西从后台出来,鬼鬼祟祟地和一个男人上了车,通过车上两人的对话得知他俩是一对地下情侣,场景转到马什的房间,琼斯和巴里告诉马什,如果投资人狄龙知道女主演多萝西劈腿了,他肯定会撤资的,马什是第一次听到劈腿的事。原来多萝西本来有一个喜欢的人,就是刚才那个男人,他叫丹宁,以前是多萝西的表演搭档,如果两人的恋情被狄龙发现,肯定会撤资,这是马什面临的有一个阻碍,但他绝不会让任何人阻碍他达到目的。于是马什准备让社会人墨菲去恐吓丹宁,让他离开多萝西。丹宁和多萝西在餐厅里对话,观众得知两人的关系,多萝西是真心喜欢丹宁的,但两人的社会价值已经相差很远了,丹宁有些忍受不了自己的低价值感。画面切换,段落5结束,段落6开始,马什看演员的舞蹈排练,但效果依然不能让他满意。期间,佩吉因疲劳过度晕倒了,但这个小小的阻碍是不能影响到马什排练的,佩吉在后台出口休息的时候,遇到了正在等待多萝西的丹宁,丹宁对佩吉流露出了好感。多萝西出来后,段落6结束,段落7开始,投资人狄龙要带多萝西出去吃饭,丹宁虽不情愿但也没办法,转而想在佩吉身上找存在感。丹宁在饭后送佩吉回家时,遭到了社会人墨菲的威胁,丹宁把佩吉带到了自己家,但示爱未遂,这个段落是在为之后丹宁、佩吉和多萝西的三角矛盾做铺垫,也是马什会遇到的最大的阻碍。画面转换,段落7结束,段落8开始,剧院继续排练,演员们还是不能让马什满意,多萝西来到丹宁家,告诉丹宁他需要有属于自己的成功,两人这样依附下去对他们的爱情是不利的。画面回到剧院,马什在对演员们发火,因为明晚将在费城有一场演出,而排练效果却不能让他满意。段落8结束,段落9开始,演员们进行着演出前的最后一次排练,排练结束后,马什还比较满意。段落9结束,段落10开始,演员们各自找地方进行演出前的放松,狄龙为多萝西准备了一个派对;马什希望舞台监督能陪伴他;丹宁想约佩吉,却被多萝西撞个正着。段落11,在狄龙为多萝西准备的派对上,多萝西酒后终于忍不住爆发了,更主要的原因是她刚才看见丹宁和佩吉在一起,多萝西和狄龙彻底翻脸,多萝西给丹宁打电话寻求安慰。段落12,迪龙找到马什告诉他不准多萝西继续演出,这让马什十分奔溃。迪龙在马什的劝说下,同意她继续演但必须要道歉。段落13,另一处演员的派对上,佩吉遭到非礼离开了派对,遇到了正前去看望多萝西的丹宁,佩吉偷听到有人要收拾丹宁,想去给他报信却被多萝西误会,结果多萝西扭伤了脚,医生判定为骨折,这对马什来说是巨大的打击。段落14,马什宣布暂时取消演出计划,马什被琼斯逼着拿出解决办法,这时巴里冲进来……迪龙找了一个人替代多萝西,这个人就是剧院的舞蹈演员安妮,但马什认为安妮胜任不了这个角色,而事实上,安妮并不是想推荐自己,她是想推荐佩吉,马什也没有更好的办法,只能勉强让佩吉顶上去,于是第二幕转到了第三幕。
段落15,佩吉的特长是舞蹈,唱歌她并不擅长,于是马什对她进行了5个小时的急训。段落16,马什对她进行着最后的战前动员。段落17,佩吉以女主演的身份走上了舞台。段落18,马什站在街角听着人们的议论,大家对演出的评价很好。人群散去,马什的身体也有些支撑不住了,他达到了自己的目的,影片结束。