日语汉字音清浊异常变化现象分析
我分析一下惯用音里的这种现象。这些东西我构想很久了,但是一直没系统整理。
1.中古时期常现于高频固定结构中,受前置鼻音的影响而浊化者。这类词往往和佛教、政治等等有关,而且往往来自吴音。小仓肇(1995)讨论过一些。佛经吴音里的浊化远比这些要多,但大部分都没有保留。
与佛教有关的:
刚ごう(がう):金刚。佛经吴音已有浊化。
土ど:净土、冥土。佛经吴音已有浊化。
贪どん:悭贪。佛经吴音已有浊化。
仰こう:结合景仰 (けいこう) 、信仰 (しんこう)、钦仰(きんこう),可以认为清化是“逆类推”
与政治、军事有关的:
宫ぐう:皇宫、东宫、行宫
军ぐん:将军、官军、从军、行军。佛经吴音已有浊化。
击げき:疑似是“攻击、进击、迎击”
贡ぐ:出现在“年贡”一词。连带着“贡税”也受了影响。
抚ぶ:宣抚、镇抚、巡抚。也可能受“无”的汉音“ぶ”影响。此字浊化早,佛经吴音已有。
与上述无关的:
隙げき:衅隙、间隙、空隙
激げき:感激、愤激、奋激。另外,此字浊化得很早,还出现在佛经“如风激水”组合中,疑似受前字“风”影响,固定下来。但是大部分这种浊化都没有固定。
猩じょう:只出现于“猩猩しょうじょう”一词。佛经吴音已有浊化。
终じゅう:只出现于“临终、始终”两词。“始终”应是受了“临终”的类推。佛经吴音已有浊化。
需注意-keki极易浊化为-geki。可能还有其他因素影响,比如韵尾-k的异化作用,或者一个“激”字传染了别的字。
2.读半边,或受声旁类似字类推者
瞥べつ:敝べ。虽然以“敝”为声旁的字在今日语里一般用汉音读,但中古则未必。
汁じゅう(じふ):十じゅう(じふ)
欺ぎ:“棋其”(ご)等字。也可能因为高频出现在“诈欺”这一结构里,需要和さき区别。此字浊化得也早,佛经吴音有ご形式。
脆ぜい:绝ぜつ(脆本作脃,声旁是绝)
蒸じょう:丞じょう。佛经吴音已有浊化。
詣けい:稽けい,另外还有许多同声旁的字虽然早已颚化,但也是清的。
谤ぼう(ばう):旁ぼう(ばう)。佛经吴音已有浊化。
讹か(くわ):化か(くわ)
髓ずい:随ずい。此外还有“心髓、神髓、精髓”。佛经吴音已有浊化。
鞭べん:便べん。佛经吴音已有浊化。
滋じ:兹じ。佛经吴音已有浊化。
欣ごん:近ごん。佛经吴音已有浊化。
龛がん:合ごう(がふ)。此外常现于“神龛”一词。佛经吴音已有浊化。
舒じょ:舌ぜつ。这看起来很不可思议,但日本人把“舒”的部首归为“舌”......佛经吴音已有浊化。
絮じょ:如(汉音じょ)。佛经吴音已有浊化。
铳じゅう:充じゅう。需注意“充”也是异常浊化字,且佛经吴音已有。“充”疑似为情况1,但今天的固定搭配已经很少。需要全面检索佛经语料库。
3.无法用前两类模型解释者
草ぞう:经常出现在“草子”这一中古高频结构中,跟“和语”同等对待了。另外,“草子(さうし)”来自“册子(さくし)”,明显经过了中古西日本语的特有音变,く早早开音节化之后变为う,类似“拍子”。这也能说明此词已深深融入日语。佛经吴音已有浊化。
山ざん:疑似作为常见词尾,发生连浊,即“某某之山”。
街がい:同上。
铠がい:同上。佛经吴音已有浊化。
胞ぼう:只限于近代新造的“细胞”一词。很可能是为了避同音词,类似“患者”的“者”就故意读成浊音,若读成かんしゃ则同音词太多。
萌ほう:颇疑其下讹为“朋”。但《倭楷正讹》未收。