欢迎光临散文网 会员登陆 & 注册

诸葛亮病逝后,司马懿为何终生不攻蜀国?

2023-04-25 20:45 作者:Trimoor  | 我要投稿

司马懿是中国历史上著名的政治家、军事家,也是魏国时期的重要人物。在三国时期,蜀国、魏国和吴国三方势力相互对抗,而在蜀国的名将诸葛亮病逝后,司马懿作为魏国的首脑,却并未采取行动攻打蜀国。这一事实在历史上也被人们广为传颂。那么,为什么司马懿不攻蜀国呢?下面将从各个角度来详细阐述原因。

1. 内部政治因素 

司马懿在执掌政权时,面临着魏国内部的一系列问题。早在诸葛亮健在时期,魏国与蜀国之间的关系并不友好,在多次互相攻伐中,诸葛亮屡次给魏军带来很大的压力。然而,司马懿作为魏国的元老、重臣,他深知蜀国虽然没有了诸葛亮,但是仍然是一个非常强大的对手。在当时,魏国和吴国之间也存在着一系列矛盾和分歧,而且吴国在东南方向发展非常迅速。此时,司马懿深知若魏国同时面对蜀国和吴国的攻击,其内部很有可能陷入混乱,从而导致政权稳定性下降。因此,为了维持魏国的内部稳定,司马懿决定暂时不攻蜀国。

2. 战略军事因素 

在诸葛亮去世后,魏国认为蜀国实力减弱,这种情况下攻打蜀国无疑是非常合适的。然而,司马懿也认识到蜀国在诸葛亮去世后仍然掌握着一个强大的军队和地盘,如果魏军轻视起蜀国,一旦被蜀军反击,魏军将会处于非常被动的局面。更重要的是,攻打蜀国需要投入大量的人力物力,而此时魏国的内部并不是非常稳定,对于征战蜀国,魏国仍然有一定的顾虑。由于这些因素,司马懿并未立即决定出兵,而是采取观望的态度,等待有更好的时机再行动。

3. 外交关系因素 

在诸葛亮去世后,魏国的外交关系发生了一定的变化。当时,吴国的发展势头非常迅猛,双方之间的实力差异越来越小,这使得魏国必须更加关注和重视吴国。在这种情况下,魏国必须调整自己的外交政策,避免和吴国的冲突,防止魏国陷入两面夹攻之中。考虑到吴国和蜀国的关系并不紧密,司马懿选择对蜀国采取观望的态度,以保持魏国和吴国之间的友好关系,避免两国之间的冲突。

综上,司马懿终生不攻蜀国的原因包括内部政治因素、战略军事因素和外交关系因素。通过合理的分析和权衡,司马懿决定暂时不攻击蜀国,以此来维护魏国的内部稳定和安全。


诸葛亮病逝后,司马懿为何终生不攻蜀国?的评论 (共 条)

分享到微博请遵守国家法律