我对《道德经》的批注:第十章
原文:
载营魄,抱一,能无离乎?
专气致柔,能如婴儿乎?
涤除玄览,能无疵乎?
爱民治国,能无为乎?
天门开阖,能为雌乎?
明白四达,能无知乎?
生之畜之。生而不有,为而不恃,长而不宰,是谓“玄德”。
批注:
此章以疑问表达肯定。看似是问题,实则问题就是答案。
其中之最是谓“玄德”。玄德者,道德也。道玄之又玄,其德如是。虽然“玄德”之境不易达到,却依然有迹可循。老子在此章给出方法,以全求道之心。
何为“载营魄,抱一,能无离乎?”其指人之身体和灵魂合一,没有丝毫的偏离。如有偏离,则伤神,神伤必伤身。而此两者合一,所行皆所想,行事必然事半功倍,神安身健。
何为“专气致柔,能如婴儿乎?”所谓“气”是指人之神与身活动之动力。当神初动,念头初生,就会调动本来平稳运行的气,使其活跃,以此支持念头之发展。当念头发展到一定程度,形成所谓思想时,就会调动气来支持身地行动,以此合神。直到此种思想终止或暂时停止,气才会由活跃回归于平稳。此时,神清、身停、气柔。而老子以婴儿喻此观念,是因婴儿还没有对“欲“产生更多的认知。既不识人间之欲为何,也就不会产生欲的念头,也就不会调动气,身也因此不动。如此,不使气支持欲的发展,不使气支持身对欲的追求,此为“专气致柔”。
何为“涤除玄览,能无疵乎?”其指观人外之身,观人内之神,遍观找出不善之处,加以去除改正。
何为“爱民治国,能无为乎?”其指当身处于高位时,要做到不滥用手中之权利以谋私,而当以无私之心治理国家,使民众依自然之规律生活。
何为“天门开阖,能为雌乎?“其指当人的感官接触到世间种种信息时,要做到不为可见之欲所动,保持安静祥和之状态。此中,雌者静。雄者动;雌者柔弱。雄者刚强。天门者,人之感官。
何为“明白四达,能无知乎?”其指即使明白了世间所有的道理,也要做到像一无所知般,不以此谋求私利。不然,以其能与万物争利,必然给万物造成大患,也会害了自己。
如能做到上述几点,也就达到了“玄德”的境界。做到虽生养万物,但不会因此将万物占为己有;不会因此认为自己高于万物;不会因此去主宰支配万物。