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余角和补角》5分钟说课稿
各位考官好,我是一号考生,我今天所说的课题是《余角和补角》,下面我将从说教材、说学情、说教法学法等七个方面展开论述。
一、说教材
本节课位于初中数学人教版七年级上册第四章,一方面,本节课是在学习了角的大小比较的基础上,对角之间关系的进一步深入探究,另一方面,为今后学生学习角的运算及利用角的关系进行几何证明打好基础
二、说学情
本节课是七年级上册的最后一节课,学生通过一学期的学习已经基本适应了初中数学的学习模式,其计算运算能力、观察探究能力、逻辑思维能力都有了很大的提升。为了进一步提升学生的能力,本节课在设计之初我会兼顾学生自我发展及主动性的发挥。
三、说教学目标
在新课标和六大核心素养的指导下,我制定了如下教学目标:利用游戏、问答使学生掌握余角和补角的定义及性质;学生通过演绎推理的方法和表述,能用方程思想来处理图形的数量关系。
四、说教学重难点
本节课的重点是掌握余角和补角的定义。难点是依据余角和补角的性质书写几何语言并应用于几何问题的求解。
五、说教法学法
本节课我将采用启发引导、类比探究、小组讨论等教法,通过以上教法培养学生自主学习、互助学习等学法。
六、说教学过程
首先,游戏导入。我会让学生在纸上任意写一个锐角,然后随机提问有没有其他同学写的角与刚才同学的角相加等于90度,在复习上一节课角的运算同时,引出今天的课题《余角和补角》。
其次,探究分析。在游戏的过程中,学生通过角度的扮演掌握余角的定义,同时在游戏中演示同角(等角)的余角相等:问表示相同角的同学他们的余角朋友们是否也相等;在游戏中问学生座位隔得远仍然互余,说明两个角互余只与角的大小有关,与其位置没有关系。同理,类比余角的定义和性质,同学们自主探究发现补角的定义和归纳补角的性质。
再次,实际应用。在讲解课本例题的基础上强调符号语言的运用,带领学生用几何语言书写余角和补角的性质。通过课本例题,学生掌握互余和互补角的识别以及符号语言的书写。
最后,总结反思。在本节课的最后,我会随机提问学生余角和补角的定义及性质、注意事项及语言如何规范书写。
七、说板书及作业设计
我将设计提纲式板书来呈现本节课的知识,逻辑清晰、层层递进。这是我的板书。
作业我将布置让学生利用课余时间借助小组互助的形式,让组长画图组员找出图中的余角和补角的关系并规范书写,以达到学以致用、巩固提高的作用。
以上就是我的说课内容,谢谢各位考官。