求质,把好过程,多读书,做自己
又是一年毕业季,早上七点多的时候学校直播已经开启了,那时的自己还未睡明白,七点三十六起床之后陆陆续续看了一些直播,优秀校友发言,优秀校友的家长发言,毕业生代表发言,毕业的优秀校友送祝福……现在看到了拨穗正冠环节,目光紧锁镜头,回忆去年自己的表现。
良多感慨,昨天刚学习了克罗齐的现实主义文论,在正式进入之前先学习了他对马克思、韦伯、席美尔理论的学习与结合,在量与质的方面引起了我颇多感慨。昨儿晚看欧丽娟老师讲香菱时又是一番慨叹。自己异化自己可还行,无论是所谓的加分制,还是根据各种标签定义自己,今儿的镜头无疑给到最多的是C位,嗯,C位,似乎与C位站在一起,自己都变得高大了,实际上是沾上了太阳的光辉,自己还是自己。
刘老师说他最喜欢苏轼,李白浪漫但没有苏轼看得开,苏轼几次被贬,是真正的释然超然物外了,上课时没感觉,现在突然发现可能CC没有放下与看开缺少这种品质所以喜欢他。
话说,跳出来,站在一个整体上看待万事万物太难了,横亘子诸种尺子之间,背后无助力的情况下,太容易像直木一样折断了,各种尺子明晃晃地界定着你是什么人。
他,是我们学校自己培养出来的。听到这样的话,我能感觉到老师的自豪感,但是,差异就在那里,其他没考上博士甚至差点不能参加答辩的同学们不知道他们当时的心情如何。
话又说回来,西方文论到现在还在进行补习,之前许多课作为选修课,有一些语言类课程与文学类课程对开,嗯,直到现在我才知道自己落下多少。
喻CC课上问到了对文化大散文的看法,《尘埃落定》中傻子形象,《陈焕生进城》反映了什么,要表达什么……嗯,我发现如果我今年参加复试可能会哭,因为这些题咋现在看起来也这么的陌生。
今儿好多祝福好多发言都是在说画上了圆满的句号,但是新的征程新的未来在招手,其实,在皛看来,哪有什么圆满的句号,无非是人生路上的一个过程,恰巧这个过程的截止日期到了,于是乎,像白天结束黑夜来临一样,第二天准时到来,不管前一天表现如何,时不我待,还得继续向前。令人后期错乱的是,某天突然发现,曾经的自己有诸多东西还未来得及展开就匆匆结束了。现在补课的皛表示,如果早知今日,当初的自己估计还是当初的自己,因为她永远做不了今天的主。
好多经验真的不是别人告诉自己的,在极度注重效率的今天,拉长过程,感受其中的辛酸苦痛,自己才真的有可能有一丝丝感觉。CC们说读书,是与先贤们进行思想沟通精神交流,我想,是的。