欢迎光临散文网 会员登陆 & 注册

Strongart教授:什么时候外因决定内因

2021-11-18 12:56 作者:Strongart教授  | 我要投稿

   在当代的分析哲学中,有一些内在主义与外在主义的争论,有时候外在主义的观点还是主流,这似乎与马哲里的“内因决定外因”有所矛盾,下面Strongart教授就来给同学们辨析一下,什么时候外部能够反过来决定内部。

  实际上,马哲中自身就有外部决定内部的命题:人的本质是一切社会关系的总和。按照这个说法,人不是由其自身的性所决定,而是变成了由外部属性来决定,为什么会出现这样的情况?主要是因为马克思是从社会学的角度来考虑的,前面还有一句“在其现实性上”,他所考虑的人就是社会意义上的人,社会就是内部,自然界是外部,至于人的精神本质,那是内部的内部,暂时可以不考虑。反之,如果是所谓的“人学”,自然是人的精神本质是内部,而社会则是变成了外部,按照内因决定外因的观点,社会性是被精神性所决定的,同时对人的精神有反作用。

  接下来,我们看关于语义外在主义的问题,主要是说语言的意义不在头脑中,而是依赖于讲话者的外部环境。对于一个符号,可以分为能指和所指两个部分。语言符号的能指就是语词,而所指则主要包括其内涵(意义)与外延(对应物)。语义外在主义实际上就是只看语词,或者是语词与其内涵,而把其对应物作为外部环境的要素。与其说是外部决定内部,不如说是把被分割的部分给补完。如果是以整个语言符号为参考系,内部就包含语词及其内涵与外延,那么自然是内部决定外部了。至于“词的意义在于其用法”这样的说法,更多的是指缺少对应物的抽象词,其本身就是先天不足的,只能依靠其他的词来进行补全。

   实际上,内部A决定外部B的事实是不会改变的,但内外的区分依赖于边界的划分。如果划出来的区域太大,把外部B也包括进去,那么原本的外部B也变成了内部,原本的内部A作为源头反而可能被忽略。反之,如果划出来的区域太小,把内部A给割裂开来,比如分为内部的A1与外部的A2,那么就需要补完外部A2,才能完成整个系统。

  一般而言,内在主义相当于一个完全数据的设定,假设我们总能够得到需要的数据,这样就只要考虑数据库的内部操作,不会被获取数据的活动打岔。但外在主义者可能把它理解得太死板,认为内在主义说完全不需要获取外部数据,这恐怕才是他们争论主要来源。

  内在主义:我们思考哲学就好,不用学怎么种地!

  外在主义:万一粮食供给中断了,你不种地岂不饿死?


Strongart教授:什么时候外因决定内因的评论 (共 条)

分享到微博请遵守国家法律