如何把杂乱的信息结构化?
结合上三篇的内容可以总结:一个PPT就是一个故事,一个故事的发生,要有前因后果,发展脉络要流畅,可能是有背景、有目标、有冲突,有高低起伏、有过程、有解决方法,有总结,有思考,列出所有你想表达的东西。
同时站在用户的角度想想,他们听得懂吗?他们看到这个会问出什么问题?将想知道的东西纳入框架内,列出一个清晰明确的框架,让别人能轻易看得懂。
前期思考有了,我们就要了解一些页面结构上经常用到的逻辑关系。
1)并列关系:这是PPT中最常见的一种逻辑关系,在并列关系中,元素之间处于同一逻辑层级,没有主次之分。
具体表现如下图所示
同一类型的产品不同尺寸不同颜色不同材质的并排排列;同一种产品的不同功能的并排排列。

在PPT页面运用得非常多,再如我们常做的logo墙、表格等等。
2)对比关系/主次关系:通常指的就是同一种层级或不同层级的两种或是多种元素相互对比、比较。
具体表现如下图所示
不同下的属性对比;不同价目下突出的价目优势。

在PPT里运用的也是非常多,通常就是用来做对比,做比较,使其更有主次层级,表现形式通常是更改尺寸,更改颜色,添加修饰等方法,来区分主次。
3)总分关系/包含关系:指的是同一类目中下的不同属性的一种“一对多”的归属关系。
具体表现如下图所示
同一类目的不同的属性围绕着重心
表现形式多种多样,有环绕式的,还有一类也是标准的总分关系,就是树式结构图,常用的就是组织结构图之类表达方式。
4)等级关系:指的是同一类目下处于同一种逻辑结构下不同等级的高低或上下之分。
具体表现如下图所示
标准的三角等级图

表达等级关系最常见的就是金字塔图,从上到下等级依次递减。
5)递进关系:指是相同类目不同属性或是不同类目之间在逻辑关系上有先后顺序之分。
具体表现如下图所示
标准的一进二、二进三等相关的顺序关系;时间轴也是表达事件先后顺序的一种表现形式。

通常我们在表达递进关系时,喜欢用数字,时间,线条、箭头等元素来展示。
6)循环关系:指的同一种类目或是多种类目之间形成相互作用的一个闭环。
具体表现如下图所示
不同属性之间的相互影响相互作用

通常用最多的就是环状结构来表达循环逻辑。
当你在做PPT的时候,面对一大堆信息,杂乱无章,毫无头绪,就可以通过这6种关系进行整理和分类,穿针引线,把整个页面串联起来;要把所有的信息整体思维化,运用到我们讲到的常用逻辑中。