221-小学语文学习的策略:阅读篇
顺着上篇小学语文学习的策略,继续讲阅读篇的策略。
下为语文课程标准,对1-2年级学生的阅读要求。

要求很简单,但足够具体了,可以作为大家安排孩子阅读任务的指南。
对比一下当前多数家长在做的阅读计划,也可知道差之毫厘,谬之千里。做了许多无用功,结果影响了后续的语文学习。
当然,这种现象和诸多不懂语文教育的鸡娃营销号释放的错误信号,有很大关系。以讹传讹,搞到大家都拼阅读量,结果拼了个寂寞。
阅读,绝不仅仅是选书单,多读书,多多益善,这么简单。
我们看课标的10个要求,总结起来就是:
一、阅读的习惯:爱护图书,喜爱读书
二、阅读的技能:朗读、默读,(看图)理解文意,掌握标点符号
三、阅读的应用:体验、感受、想象、交流语言、生活、生命、自然等
四、阅读的积累:收集成语、词句,背诵50篇优秀诗文,阅读量5万字
这样小学语文阅读的目标是不是很清楚了?
原来,目标就是培养小学生良好的阅读习惯,掌握一定的阅读技能,有一定的阅读积累,去应用在日常的交流、生活和对生命、自然的感悟中。
但是,这样的目标不够抢眼,不够吸引人,因为大家的目标就是想着做题,想着怎么考一百分。然后,就把阅读最重要的东西给丢掉了,变成为了阅读而阅读。
我其实认为阅读是无用的事情,无用之用,方为大用。
我读书的时候读了很多无用的书,天文地理、政法、历史、生物、哲学、经济、人文风俗,甚至奇谈怪论等等,对工作学习都没有直接的帮助。我就是好奇,读书满足了我探索的欲望。直到后来我开始写作,就发现读过的那些书都没白读。
因为读书可以让我穿越时空,睁眼看世界,接触到个人圈子所不能及的事物。但如果身边有个“不出户,知天下;不窥牖,见天道”的老子,或者天师岐伯一样的长者,何必去看什么书呢?
真传一句话,假传万卷书。
大家可以去思考一个简单的事情,即文字出现之前,人们都是如何学习的,智慧是如何传承的?
文字是黄帝臣子仓颉所造,黄帝小时候没书看怎么学习?后来又有尧舜禹,他们看的又是什么书?
孔子身为万世师表,为什么生前不把自己的言论写成著述,反而是弟子们整理出来的《论语》?老子为啥只留下五千言?
我认为,答案就是,少则得,多则惑。
综合种种因素,我认为,阅读书籍是末,灵性感受才是本!不去培养孩子的灵性和感受能力,反而先追求阅读数量和阅读时间,根本是舍本逐末,不可取!
特别是小学生,生活阅历有限,实在不适合过多阅读,还不如多玩。根据课标的要求,我讲讲阅读学习的策略,略去老师该负责的学中部分。
学前的策略:
1.如何让孩子爱护图书?
策略:从教材开始做起,给新书上封皮,不乱折、不乱画,更不允许撕、踩、丢等恶劣行为;给家里的书安排一个重要的专门位置,看完就放回去。
举例:新学期领到书,就带着孩子制作封皮,恭敬地写上自己的名字。
2.如何让孩子喜欢朗读?
策略:在家里朗诵举办比赛,有条件可邀约邻居的孩子参加。选择课标要求背诵的那些,列为比赛的题目。
举例:比赛以随机抽取的方式进行,可分为高、中、低三档,从吐字清晰、流利、情感、正确度等方面进行打分。
3.如何培养孩子正确的默读习惯?
策略:拿一本书,眼看手不动、嘴巴也不动,默默读,让孩子在旁边看着。
举例:通过言传身教,慢慢摆脱绘本的指读、发声式习惯。
4.如何让孩子喜欢阅读?
策略:提供有限的课外阅读材料,每次只提供一本;根据书中内容设计问题,让孩子通过阅读来寻找答案。(这就是一种阅读理解题目)
举例:如《西游记》,问,孙悟空被如来佛压在什么山下?
5.如何为孩子选择正确的、适量的课外阅读材料?
策略:课标5万字4个学期,稍微拔高,按每学期2万字,大约是100-200篇短文,日均一篇或周均5-7篇差不多。应尽量采用短篇阅读,适合当前年龄段的阅读内容。
举例:推荐《幼学琼林》。
学后的策略:
1.孩子平时如何对待教材?是否乱涂乱画,乱丢?
2.孩子朗读的速度和质量,怎么样?
3.孩子默读的习惯,有没有不好的地方?速度够不够快?
4.孩子的阅读理解能力如何?能不能答出来相关的问题?
5.孩子在阅读时的专注度、情绪、动作等表现如何?
6.孩子能否复述读过的内容?介绍的质量怎么样?
7.课外阅读材料的级别是否超出了孩子的理解范畴?
8.孩子是否有收集、积累成语、词句的习惯?
9.孩子对标点符号的应用掌握程度如何,能不能用对?
10.孩子能否感受到诗文中的情感、内涵或深层次的东西,是否有所思考、提高?
……
以上为抛砖引玉,家长应该根据孩子的阅读情况去做相应的策略和问题清单,时常跟进,才能很好地把握孩子的阅读学习进展,做到有的放矢。确实不用去盲目地堆阅读量,忙活半天还忙个寂寞。
请大家记住,阅读是为了生活而存在,不能倒过来,让生活为阅读所主宰。请关注阅读的质量,以及最最重要的,是孩子的灵性和感受力。
我们总能从孩子身上学到很多奇妙的东西,他们是巨大的宝藏。所以,不要太着急用很多的阅读材料,去填满他们的大脑。请试着用恰当的方式,去激发他们的潜力。
孩子越小,潜力越大。
同时,我还想大家吃我一记《千字文》的安利。我这么大年纪了,第一次读到《千字文》,竟然有一种热泪盈眶的感受,不能自抑。能感动饱经风霜的成年人,必然就能感动童蒙无知的小朋友。如果让我只留下一种语文启蒙教材的话,非《千字文》莫属。
让孩子反复朗读《千字文》,我相信必定大有裨益。
BY 不胖的林较瘦