电影《长安三万里》观后感
这部电影,对人物形象的描写与塑造是非常成功的。只不过,我看到的并非是一段可歌可泣的故事,而是两种截然不同的人生观念。 高适,一辈子都肩负着振兴高家的使命,所以他一辈子都想尽办法,为之努力,最终,他成功了。但是,旁人观看过后,看到的是高适的成功,而忽略了他所经历的战场搏杀,灯下苦读。他从一个愚笨连话都说不利索的人,成长到一个有谋有勇,武艺高超的节度使,只是,在他这一生的背后,可曾有一瞬是快乐的吗?我想,只有他在功成名就后,或和李白在一起时,才是快乐的吧。他被他的使命压了一生,可见,他的生命,痛苦绝对大于快乐。 而李白呢,他的一生是快乐的吗?也不见得。他因为商人之子的身份而屡吃闭门羹,虽然他每次都表现得很乐观,洒脱,但是终其一生都没忘记赢得功名,最后,甚至因为求功心切,去帮助反叛的永王,反而被关监狱,流放到夜郎。幸好新皇帝大赦天下,他才得以回家。李白,虽然狂傲,才华横溢,浪漫,放满不羁,但他依然、没有逃离世俗的束缚。幸运的是,他在年轻时,也有过一掷千金,烂醉如泥。但是,无论旁人如何评价,只有它自己明白,此时,他是快乐的。 在生活中,责任与快乐其实是个反义词。很多人说,我担责,我快乐,但实际上,他们所享的快乐其实只是尽责后的那份快乐,那只是短暂的。真正的快乐,其实只是顺从自己的内心,不做伤人害人的事。而这种快乐,往往是别人无法理解的。庄子一生贫困,不求功名,就这么落魄地生活着,但他感到快乐。一位科学家,为了研究一个问题,他可以废寝忘食地干。在旁人看来,这怎么可能快乐呢?生活条件和习惯都不好,但是只有他自己明白心底的快乐。寻找快乐,不是抛弃责任,而是随心所欲,不逾矩罢了。 这部电影还告诉了我们什么呢?一样的地方不一样的时间,就有不一样的景色,繁华与荒凉,聚散与离合,和平与战火。随意交替,没有丝毫的准备,此时,大可想一想范仲淹他老人家所说的:不以物喜,不以已悲了。