欢迎光临散文网 会员登陆 & 注册

漫威弱化了浩克?不,真正的浩克或许从未出现在过漫威电影中!

2020-07-08 10:17 作者:好莱坞电影情报橘  | 我要投稿

对于现如今漫威电影宇宙中的绿巨人/浩克来说,与其说是弱化,倒不如说漫威是在现有的复联剧情空隙中将浩克变相抛弃了!

对于浩克,很多漫威粉丝的第一映象就是“狂暴”,这个靠着愤怒作为能量的绿色人形核武器,一旦进入战斗,靠着浑身收到伽马射线影响而几乎无法被突破的防御力,以及爆炸式的力量输出,在漫威电影宇宙中,其实一直以来都是作为主要的“坦克”定位。

但是,细心的粉丝可能在伴随着漫威电影的发展,会发现从“复联1”到“复联4”的过程中,整个剧情的渲染加持中,浩克不论是在角色存在感,还是角色原本的强势姿态,通通给弱化,甚至是磨平了。

这一现象其实一定程度上单纯的从角色IP的含金量来说,其实非常不符合逻辑的一件事情!

要知道——

对于浩克这一角色来说,不论是在漫威漫画的原版设定中还是在早前漫威对于自家电影的规划中,其实都是非常核心或者说是准备作为核心来对待的一个角色,典型的就是早期的《无敌浩克》!

在2008年漫威靠着《钢铁侠》吹响东山再起的号角之前,其实漫威一开始在制作了《钢铁侠》的电影以外,同样也是和当时的环球一起合作了另外一部“双保险作品”,也就是《无敌浩克》,而且,如果你看过电影你会发现,在这一时期漫威对于2部作品的资源投入上来说,漫威是明显有倾向《无敌浩克》的节奏。

这一方面是因为当时的“钢铁侠”演员小唐尼此前因为吸毒的历史,因此,在名声上其实算不上好,另外一方面也是因为当时对于漫威来说小唐尼并不是钢铁侠的理想人选(当时漫威想要让汤姆·克鲁斯来演钢铁侠),所以当时的漫威内部并不是特别看好钢铁侠。

相反,对于“无敌浩克”来说,当时漫威为其角色找来了爱德华·诺顿,这一演员在当时不论是名声还是演技的公认值都是非常高的,所以,单纯的从2008年漫威对于自己这2部电影的前后接力来说——

“无敌浩克”如果当年成功了,或许如今的漫威电影宇宙核心就不是钢铁侠了,而是以浩克为核心进行打造的一系列全新的剧情构架。

但尴尬是:

谁也没想到,2008年钢铁侠成为一匹无可争议的黑马,而原本看好且资源投入更多的《无敌浩克》却是扑街的相当惨,而且,因为当时爱德华·诺顿的“戏霸”属性,让后来的漫威也是在原本预定了爱德华·诺顿《复联1》的位置之后,立马进行了演员更换,这才有了如今的“马克叔”的浩克版本。

钢铁侠的成功也是浩克削弱的开端!

咱们前面说了,漫威一开始更看好的其实是浩克而不是钢铁侠,这一点单纯的从漫威漫画角度来说,也是如此,因为在漫画中钢铁侠虽然也是复联元老设定,但是在人气上仅仅只是二线,对比之下,浩克在漫画中的人气要比钢铁侠高很多。

但是!

电影宇宙中“钢铁侠”的成功,让精明的漫威立马调转枪头,将电影宇宙的剧情框架核心转向了“钢铁侠”,其实基于这点来说,在漫威完成这一转变开始,对于漫威电影宇宙的浩克来说已然是一个削弱的开始信号。

这就更别说,在之后的漫威电影宇宙,“复联”开始逐渐成为主线中的核心推动力了。

因此,在浩克影视发行权还在环球影业,并且环球影业丝毫没有松口的迹象的前提下,浩克无法继续拍摄单人电影,漫威没有办法去更好展现、深挖浩克的角色。

所以,这也是为啥我们现如今所看到的浩克剧情,全程都是在各种“复联”系列甚至是“雷神”单人作品中“蹭剧情”的现状,而且,原本应该有一个比较全面的展开的浩克和寡姐的感情支线,在电影中也是沦为了一场表面功夫,以至于在《复联2》之后,就一笔勾销了。

这其实也可以看成是一种基于浩克角色和剧情的妥协下的对浩克的削弱!

从无敌浩克到愤怒巨兽,浩克角色线条逐渐简化!

其实对于“浩克”这一角色,早在2003年时期,当时的李安导演就在自己的电影《绿巨人》中尝试过去展现这一角色的内外复杂性下的看点,但奈何当时的李安导演所展现的浩克,其实和当年的大环境有些不符。

对比,当时李安导演所想要借助浩克角色身上的“潜意识人格”、“人性自我”等元素的挖掘来说,这种剧情模式下的浩克其实相对来说偏靠于艺术元素多一些,整个电影其实缺乏比较浓厚的戏剧性。

简单来说,当时的李安导演在电影中“想要的太多”,留下让电影自己发酵的空间太少!

因此,这和当时的电影大环境下的流行趋势并不符合,这是造成了当时电影扑街的一个点。

但是,同时的,我们说即便是如此,对于当时的浩克来说,电影利用浩克/班纳角色内外的矛盾,也是展现了一个非常立体化的浩克版本。

这一点即便是在之后的《无敌浩克》中也有一定的延续。

在当年的爱德华·诺顿的野心中,曾经也是直接表示过希望能够将浩克拍成诺兰大神的《黑暗骑士》那样的经典,因此,在这一版的浩克中,我们会看到班纳和浩克这两个元素的矛盾属性同样强烈,每当浩克上线后的那种暴戾感也更为清晰。

但与此同时,浩克相比较李安导演版本来说,爱德华·诺顿版本的浩克借助了“心跳”属性,来决定浩克的上线与否,本身也是在逐渐弱化了浩克角色内在心理的一些刻画,开始将浩克逐渐模板量化。

一定程度上来说,这也是“削弱”的一种。

这就好像:

原本一把枪,子弹(浩克)和枪身(班纳)各自都有思想,在2种思想的碰撞下,谁也不知道这把“枪”会发出什么样的威能,所以这把“枪”所存在的未知越多、能够去挖掘的越多也就意味着它的潜力越大。

但是到了后期,子弹逐渐沦为模式化,因此我们看到的“枪”单方面只剩下了“枪身”(班纳)的思想,这在整体上其实就是一种削弱,因为这一时期的“子弹”(浩克)已然沦为了剧情工具了。

而到了后来的“复联”系列,浩克再一次遭到了“削弱”,整个角色从《复联1》中班纳真正融入复仇者,面对齐塔瑞人的生物飞船时的那一句“I'm always angry!”开始,意味着那一个曾经能够被深度挖掘的浩克内在彻底死去,徒留下一堆被量化的愤怒设定。

如今的漫威电影宇宙的浩克,开始真正意义上沦为了一个“愤怒巨兽”,角色内涵被几乎全部摧毁,只留下了“工具式样”的应用,尽管漫威在后期的《雷神3》中这一角色的浩克化人格进一步独立挖出来进行了渲染。

但是,这种原本以为是漫威想要再次回归浩克和班纳之间角色内在矛盾的挖掘的操作,却是在之后的《复联3-4》中又一次沦为了泡影,先不说整个《复联3》中浩克几乎全程没有上线,单单是之后《复联4》中漫威用一句“实验室里带来18个月”,就将曾经那个浩克彻底变成了过去式。

这不单单是角色意义上的削弱,在角色的实力上同样也是一种削弱——

因为原本浩克那种狂暴、野蛮的战斗方式从此一去不复返,我们看到的班纳意识主导的浩克姿态,因为有了班纳的人格中的理性的加入,这让浩克从此不再具有爆炸式的战场姿态,如今的浩克甚至都不能叫做浩克,因为班纳人格的主导设定,使得浩克更理智,所以顾虑的就更多,甚至,这让浩克从此有了恐惧,所以现有的浩克版本其实本质上应该是强化版的班纳才对。

因为真正的浩克,早就“死在”了实验室中的那“18个月”中了,或许,就像很多影迷说那样:

“那不存在于影迷视线中的18个月,才是属于浩克的真正故事,只不过如今已然被轻描淡写的一笔带过,对于漫威电影宇宙,真正的浩克已死!”

更多精彩漫威电影情报、漫威美剧推荐、漫威吐槽,请关注满屋电影情报局

本文图片源自网络,侵删~


漫威弱化了浩克?不,真正的浩克或许从未出现在过漫威电影中!的评论 (共 条)

分享到微博请遵守国家法律