欢迎光临散文网 会员登陆 & 注册

原始史料、前人著作(六)《中世纪维吾尔社会》及简评

2021-08-12 16:58 作者:数学九十分  | 我要投稿

《中世纪维吾尔社会》是一部有关中世纪中亚史的著作。作者拓和提·莫扎提(1963-?),为国内著名民族史学者,维吾尔族,新疆拜城人。曾入日本东京大学留学,获西亚史博士学位,主要研究方向为中国民族法制政策、中亚历史宗教文化、古埃及史、突厥史、维吾尔史等。《中世纪维吾尔社会》是2013年出版的著作,据作者后记所言,该书是作者疾病缠身、在忍受着极大痛苦的情况下写成,不得不说其精神值得敬佩。

链接:https://pan.baidu.com/s/1CYNEAmGpBD6rqzkGNeLZ2g
提取码:pfli

全书主要分为六章三十五节,以时间为纬,讲述了自840年至17、18世纪的新疆历史及其社会状况。

 


该书有两个优点,一是作者留学日本,接触到了佐藤次高、小松久男、梅村坦等日本著名的伊斯兰史学者,从而吸收了他们在这方面的一些优秀学术成果,如书中“伊克塔制度”一章,作者便是参考了佐藤次高的《中世纪伊斯兰国家与阿拉伯社会——伊克塔制度研究》而撰成此章,在国内尚没有系统的整理及叙述;而书中提到的“天山回鹘王国(对高昌回鹘、北庭回鹘、龟兹回鹘、西州回鹘等王国的合称)”概念,则是由日本诸学者所提出。这使得读者能够了解到日本在这方面的学术成就;二是作者对一些历来争议不断、或是不为人知的的历史概念进行了正本清源,给读者提供了一个相对权威、可信的参考。如:

1.“维吾尔族”的含义、族源,这是网络史圈里一直颇多争议()的话题:



2.维吾尔社会中的“noqi”与“poqi”,作者在文中将其与“ayyar”进行了对比,对我也颇有启发参考(在学习到萨法尔王朝历史时所接触的一个概念)

当然,从我的角度看,该书还是有一些不尽人意、还可商榷之处。

一、人名、时间上的错误。



P43,关于“999年攻入布哈拉”和“哈伦·博格拉汗攻入布哈拉城”,二者是没有任何关系的,因为哈伦·博格拉汗功打布哈拉城的时间是992年,而且之后由于哈伦本人生病,加上支援萨曼王朝的军队前来,被迫撤军,不久便死去。999年攻进布哈拉城灭亡萨曼王朝的人是其侄伊列克·纳斯尔(纳斯尔·本·阿里),因为此处引用的这条史料可谓毫无用处。



p94,同一个单词两种拼写



P96,文中提到之俄裔英国学者Minorsky V.名字顺序错误了,Minorsky作为俄国人的姓,放在名字的后面部分,缩写V.作为名放在名字的前面部分,因此正确的顺序应是V.Minorsky,这可能是由于一些著作中人名会采取姓前名后的方式,导致作者误会。具体格式是“姓+逗号+名或名字缩写”。如Minorsky名字的格式是“Minorsky,V.”


p105,伊尔汗国是在塞尔柱、花剌子模、阿拔斯王朝都灭亡后才建立起来的国家,而非“塞尔柱分裂时期(12世纪)”



p107,atabeg政权不止赞吉王朝,因为不止赞吉一人获得了该头衔,阿塔伯克政权遍布整个塞尔柱王朝的统治范围内,如大马士革阿塔伯克(Borid)、阿塞拜疆阿塔伯克、亚兹德阿塔伯克等,当然最出名的还是赞吉王朝。



P211,关于宰德派的历史,时间应是864而非964.



关于《蒙古入侵时期的突厥斯坦》,此书的中译者为张锡彤、张广达父子,而书里却粗心的打成了“张光达”,而且全书关于此条引用的名字都是“张光达”,让人哭笑不得。

 

二、译名不统一

如塞尔柱王朝的君主Sanjar,文中有桑贾尔、辛贾尔、桑扎儿三种译名、萨曼王朝到后面又译成萨满王朝,等等

三、译名不统一而引出的第三个原因:引用的资料问题。很遗憾,或许是由于作者著作时还得和病魔作斗争的缘故,致使本书引用的资料中一手资料、新资料很少,大都是二、三手资料。而且这其中又有大部分是中译本或者中文著作,各人名字译法不一,导致本书作者参考时照本宣科,一概全用,从而使得译名混乱,令人不知所云;其次引用著作质量参差不齐,有些观点看法已然陈旧落后,与本书显现的蓬勃气息格格不入,影响了整体质量。如果作者是以健康身体写作的话相信一定能写出更好的著作。

四、作者的民族情感有些偏向了,在叙述史实(如喀喇汗王朝、叶尔羌汗国)的过程中增加了一些不必要的感情,尽管作者身为维吾尔族,热爱自己民族的历史是完全可以理解的,但是在这感情在文中影响了对一些情况的判断。

 


程溯洛先生尚能说是“维吾尔历史学家”,冯家昇先生却并不是专研维吾尔历史的,他涉及的范围还包括辽、金、元以及边疆史、民族史等,但若是一意将其称为“维吾尔历史学家”,恐怕有失偏颇。

五、正如豆瓣评论区一些读者所言,文章内容有时“过于繁琐”。关于喀喇汗王朝的内容,同样的篇幅,便出现了两三次之多;关于伊克塔制度一章,对于实行该制度的王朝(萨曼王朝、伽色尼王朝、喀喇汗王朝、塞尔柱王朝)不免着墨过多,特别是伽色尼王朝和塞尔柱王朝,远在阿富汗、波斯,与书题“中世纪维吾尔族社会”实在关系不大;与伊克塔制度有关的内容亦不到一半,却花费了相当于近20页来叙述其历史,不免有跑题累赘之嫌。

六、关于p96所提到的塞尔柱人与回鹘同族的观点,我持保留态度。

 

总而言之,该书仍然是一本较好的中世纪中亚史(特别是新疆历史)的入门著作,但仍未脱离“资料整合”的范畴


原始史料、前人著作(六)《中世纪维吾尔社会》及简评的评论 (共 条)

分享到微博请遵守国家法律