欢迎光临散文网 会员登陆 & 注册

【文史|天沙河畔】东风乡

2022-10-02 01:37 作者:梓音_Channel  | 我要投稿


东风乡地名图——1972年

有一种螺,叫做东风螺。有一个乡,叫做东风乡。

故东风乡,位于岭南汴溪沿岸,在江门老街周边,算是行政变迁巨大的乡里。此乡相传是明正德十五年(1520年)建村。追溯到民国三十五年(1946年),此处尚且分属新会县楼山乡和三民乡,三年后,县城再次迁至江门镇,三民乡也更名为新民乡。1959年,新会县新民管理区被划入第二次设置的江门市;1961年,新民生产大队拆分五里、里村、双龙等大队,行政与乡平级。

这是位于海坣里的“施四宅堂地界”碑。
“坣”,同“堂”。位于汴溪/里村河南岸,被桥前的窄马路分为两部分。旧属里村,里中老屋保存较完好,部分房屋已改建。
海坣里11号。此房屋修建于民国癸丑仲冬——大致是公元1913年的12月。其建筑风格,与汴溪对岸里村祖祠周边的老屋相似,保留了晚清传统的民居形态。

顾名思义,“五里”是五个里①的合称,分别是汴溪②南岸的沙堆里、海坣里③、山咀头里④、新村里⑤和垣吊里。

1967年,五里大队改名“东风”。从此,它以“东风乡”的名字流传于世。

①里,中原古代的传统地名,意即村庄。旧时常以二十五户为一里,五里为一乡。

②汴溪,即里村河,或称“长塘”。

③海坣里,即海堂里。

④山咀头里,即山嘴头里。

⑤新村里,旧称新溪村/永宁里。

山咀头里:“咀”,同“嘴”。位于海坣里西侧,本地话念作“san33 tsui45 hou11”,是一个位置相对偏僻的古村落。里中老屋保存完好,设计风格与里村稍有差异;保存了不同时期的建筑风貌,祠社俱全。
山咀头里13号。是一座典型的岭南传统民居,推测为清后期建造。屋前的趟栊门,是岭南一带的古防盗门,此门只能横向开关;竖狭的石窗,能够应对晚清艰险的治安环境;户墙上的彩雕历经风霜,色彩早已脱落,呈现出斑驳的灰白色。

十多年前,八路公交车的末站是东风乡。看到“乡”这样的描述,总以为是遥不可及的远郊乡村,实则不然。

1987年,东风乡在实际意义上被撤销,入环市乡,改设东风村。九十年代,胜利北路沿线走向了城市化进程,建立了东风社区,环市乡改名环市镇,复而改名环市街道。

法庄李公祠。位于山咀头里西侧,建有阁楼,是一座风格较独特的老祠堂,与岭南地区常见的宗祠设计不同。
新村里:旧称新溪村/永宁里,与山咀头里有一条小路相连。其位置比山咀头里更为偏僻,里中长住的居民较少,小巷道内深幽无声;老房屋较多,但保存状态一般。各种搭棚改建夹杂其中,再加上部分荒废的房屋,仿佛与城区的现代环境互相隔绝。
2020年,新村里被列入三旧改造拆迁区域。

一九九七年前后,沙堆里被整体拆迁,修建了新的居民楼小区,仅留下一座完整的老屋、一座祠堂遗址、一块里名石和一座石神龛,作为当地的历史见证。

2020年,新村里和垣吊里也被列入了三旧改造拆迁范围。

城市在扩张的过程中,淹没了古老的村居和民俗,也掩埋了故人的方音和乡愁。

新村里37号,一座荒废的老屋。其门前对联位置,隐约可见国初的标语,门后正生长着灌木丛林。
这是垣吊里的“小榄麦府”石碑,推测来自从前迁居此乡的移民。小榄,当年是邻县广东香山【今广东中山】的一个乡镇。
垣吊里位于胜利北路,与新村里距离不远。里中的老房屋原本不多,经历了现代新房的增建,老房屋只是夹藏在巷道之间。

故东风乡的世居民家,以李、张、施等姓氏为主。他们通行的方言,被称为“五里话”,与周边的双龙、里村,乃至贯溪、木朗的方言近似,以说话的句末语气词区分。五里话与江门市区话相去甚远,“广州”念做“kuɐŋ45 tʃu23”,尚能区分平翘;“山咀头”称为“san33 tsui45 hou11”,如今仅在年迈长者之间流通。中青年多为外省人,只有少数的当地中青年人在说周边方言,口音则偏向江门市区话;少年儿童大多说普通话,老村中已是一片官话之声。

垣吊里的一座老屋。其建筑风格较早,推测建于清中期,墙面因上百年的风化,显得凹凸不平。
垣吊里52号一带。这是四座并联的青砖民居,已出现水泥、小窗棂等近代建筑元素。推测建于民国中期,可与上图的清代民居相比对。

在故东风乡相邻的故里村乡,曾有乡民写了一篇回忆录,《致我们将要逝去的家乡——里村》,文字简短而深沉,饱含了对故乡复杂的感情。

没有谁会愿意忘怀自己的故乡吧,大概。

不知道,数十年后,这些眉鬓霜白的孩子们,站在那片破败的水泥森林之下,会不会想起童年时嬉戏的小屋和小径呢?

身体健康。①

①“身体健康”,在江门本地话中,有道别、“再见”之意。

沙堆里:它的位置在海坣里南侧,与胜利北路相邻。早在1997年前后,沙堆里就进行了整体拆迁,并先后开建如今的春华苑、东风小学和东风雅苑。拆迁完毕后,整个古村落只留下了一座完整的老建筑,和三座老建筑遗迹。
仕良张公祠遗址:位于沙堆里,建于癸丑二年季冬,即民国二年旧历十二月——大致是公元1914年1月。沙堆里被拆迁后,老祠堂仅存留小部分遗构。
故东风乡地名图——2019年


【文史|天沙河畔】东风乡的评论 (共 条)

分享到微博请遵守国家法律