欢迎光临散文网 会员登陆 & 注册

4K动画的极限实验,是一场「革命」还是「自嗨」?

2020-04-22 15:09 作者:动画学术趴  | 我要投稿


作者/思考姬

编辑/彼方


一种「极限操作」


2019年9月6日,Netflix 与日本著名动画公司PRODUCTION I.G(以下简称IG,代表作《攻壳机动队》等) ,解禁了一个合作中的项目——世界首部 4K  HDR 手绘动画。

↓点击以下链接可以观看这部4K动画↓

4K+HDR+手绘,这三个关键词组在一起,基本可以让老动画人倒吸一口凉气:前两个词意味着超前的技术,后一个词意味着,用超前的技术往死里帮倒忙:“都用了4K HDR了,为什么还要用手绘???”

这里先简单带一下4K+手绘的概念:

制作4K动画,意味着要用至少4倍于以往的画幅,去创作每一帧动画;

4k(这里的4k指4开纸,大小与a2尺寸相似,都是a4 的4倍)

此外,由于4K HDR属于超高清画面,画面上所有细节都会被看清,「手绘」所面对的不仅是4倍大的画幅(画师从物理上难以掌握画面、动画质感),而且每一根线条、细节精度都要N倍提高,这将带来成倍于以往的工作量。

打个比方,4K分辨率下雪花的作画精度 VS 普通分辨率下的雪花

2020年4月2日,这部被质疑的动画终于发布了成片——仅仅4分钟的动画短片,好多人还以为这只是个预告片,并不,这就是Netflix与IG耗时两年多时间研发出的4K动画成果。

动画名为Sol Levante

《Sol Levante》截图

Sol Levante是意大利文,这个题目,在除意大利以外的人看来可能都是一头雾水,但是直译过来后,你可能就会明白这个题目的用意之深

《Sol Levante》,意为「旭日」,或者「日出」,起这个题目也是希望本片能成为新影像时代的旭日一般。

——《旭日》导演斋藤瑛

“世界第一部4K HDR动画,由我们日本来发起吧”

而另外一名日本主创——此前从未使用过数码绘画板的江面久,只是单纯从个人创作角度,想要融入4K技术,让作画更加「自由」

“最初通过透写,隔着纸张来作画”

“但是这样的话看不到一些线条细节”

而4K制作果然没有让他失望,在更大的画布上,用感应灵敏的数码笔进行手绘,这一切带来的解放感,让他很震惊。

至今为止,只有画手自己才能体会到的那种“绘画线条的呼吸感”等质感,在这次的4K动画中,全部都是可以清晰地传达出来的,这一点让我很震惊。

——《旭日》作画技术监督 江面久

最终成果的线条感,会保持画师作画时的原汁原味

而作为共同研发伙伴,投入了重金的Netflix一方,也极其看重这部影片。在动画成片公布之后,众多官方发布的相关英文、日文报道中,对于《旭日》的意义,尤其是《旭日》之于日本动画的意义,都分析得头头是道。


“为什么《旭日》对于网飞是史上最重要的动画”

不过,在看了《旭日》热乎出炉的4分钟成片后,观众们丝毫不给面子:

IMBD仅4.8分,仅105人评价

豆瓣评分6.7,可以算是全球评价最高分

日本动画业界也表现很「冷漠」,笔者几乎看不到来自动画业界的,针对《旭日》的公开评论。

要知道,在2019年《旭日》这个4K手绘动画项目刚刚公布的时候,不少日本动画从业者可是在骂娘的。

而在如今,大家却都缄默不言。

Netflix 与IG图的什么,4K动画《旭日》成功了吗?


「进击的」Netflix

网飞(Netflix中文名称)秉持的核心理念,是让用户看得更爽。

“网飞表面上是一个流媒体平台,实际上是一个科技公司”,它一炮打响的那部自制剧《纸牌屋》,就是(号称用)大数据手段分析用户喜好,来进行制作的


《纸牌屋》

做4K动画,网飞的初衷还是想让用户看得更爽。

显示屏中出现的画面,是由一个个像素组成的,像素越多,图片也就会越精细。而显示器所能显示的像素有多少,就是「屏幕分辨率」,它代表了屏幕图像的精密度。

TV版720像素(上)
蓝光版1080像素(下)
图像精细度对比

而4K分辨率(4K resolution),或简称作4K,是1080P(约等于2K)蓝光高清分辨率的4倍,是720P的9倍。

每个主要分辨率格式的像素点的数量对比
(这不是实际大小,只是一个可视化的表现形式)

然而有了4K,图像是够「精细」了,但是在亮暗差别的环境下,图像依然会产生过亮、过暗部分丢失图片细节的问题(联想一下你用超高像素手机拍照时,仍然出现过度曝光的情况)

也就是说,就算是4K像素环境下,过暗或者过亮的地方的精细细节,你还是看不见。

不过没有关系,HDR出现了。

HDR ,全名是 High Dynamic Range ,中文名为高动态范围,是为了实现「更大曝光动态范围」简单讲就是在更大的亮暗差别环境下,依然能保留一张照片亮部、暗部的细节。

使用了HDR技术的照片(右)
可以照顾到过亮或过暗的区域,呈现更加真实、丰满、有魄力的图像

总之4K+HDR,能为当今的观众提供面最精细、信息最丰富的画面。

不过这有必要吗?

可能有人会问。因为就算4K动画出现了,大多数人却没有条件看——国内大多数人的电脑显示屏,最高就是2K。

4K分辨率是4096×2160
也就是说,就算你电脑登陆网飞,观看4K标签下的内容,你最多只能看到2K清晰度的视频。

当然,你也可以一不做二不休,扔了2K显示屏,下单个新的4K显示屏(别忘了HDR)

但是考虑到性价比,这么做的人应该不会多。


毕竟,目前4K视频内容的选择很有限,更何况,有些人觉得720清晰度就基本够用了,甚至,还有一些人在怀念着老动画赛璐珞的质感呢。

综上,“Netflix出资研制4K动画?网飞爸爸果然有钱任性”,可能很多人第一想法就是这样的。

但是,从网飞的自己的角度来看,4K动画可是十分接地气的企划。

网飞主页:既没广告也没弹幕,只有沉浸式的高清视频列表,与我们家里的数字电视主页没啥区别

因为,网飞早在2014年就已经率先播出4K视频,包括大量精品剧和纪录片。而且,不仅是网飞如此,亚马逊、迪士尼等开始向流媒体进军的企业,也都开始组织拍摄4K视频节目,美国网络视频已经逐渐4K化了

一位国内老哥的感想

慢慢搞定了4K HDR 真人影片技术的网飞,于是开始思考:

怎样将动画也提高到 4K 精细度?

又做流媒体、又做4K+HDR研发的迪士尼对网飞来说是个极其可怕的竞品

于是,一向喜欢在内容上别出心裁的网飞,想到了那股神秘的东方力量——日本动画。


「防守的」PRODUCTION I.G

对于网飞抛过来的橄榄枝,IG(日本动画公司PRODUCTION I.G简称)是久旱逢甘露。

日本动画发展至今,已经有了相当长的历史,其作品题材丰富,且风格独特也是世界独一份的,也广受来自全球各国粉丝的喜爱。

但是随着影像技术的不断演进,支持更高精细度(4K)、更高动态范围(HDR)的影视装置也逐渐普及,而当今日本动画,仍以传统制作与手绘为主流,这让一些日本动画人感到坐立难安。

《旭日》导演斋藤瑛

“动画业界自身,不进入数码制作不行”

等等?

日本动画不是早在2000年左右就进入到数码时代了吗?

初始以赛璐珞(把动画画在透明的赛璐珞片上,用手工填色,然后利用“摄影”的方式将赛璐珞画上的动作进行连贯的“播放”而达到动画的效果)为主要制作方式的日本动画,为了「省力」的需要,早在2000年左右,就在动画制作的一些工序中,引入了数码技术。

数码上色(左)与赛璐璐上色(右)

首先数码上色,就大大解放了动画人,他们可以在成本更低(一台电脑就好)的情况下,进行更多彩的上色。

像京紫这样细碎、精密的上色效果,在赛璐珞时代是不可想象的

依靠手工在分层赛璐珞上上色的方法,不仅过程繁琐费时,而且作画设计也被限定在了那张小小的“塑料片”上,比如,为了在赛璐珞上方便手工涂色,颜色设定都是扁平化和块状化的,整体效果偏扁平化(具体表现在去掉了多余的透视、纹理、渐变以及能做出3D效果的元素,强调抽象、极简和符号化

在赛璐珞胶片上手工涂色作业,可是相当考验细心与耐心

数码制作带来的上述优越性,所带来的改变是,目前整个日本动画业界(除了一些纯CG作品外)二维动画的制作过程,除了原画和动画部分,基本都在电脑上完成了。

但是以「省力」为初衷的数码技术,依然没能过多触及到二维手绘动画的核心领域——原画及动画部分。

比如已经53岁的IG社动画师江面久,在参与《旭日》制作之前,一直在用纸作画,手绘的质感,对他来说才是真·绘画的质感。

“从纸绘转换为板绘”
“尤其对我这一代人来说,是很难做到的”

然而,随着高清化需求的出现,他发现了纸质作画的无力感:在A4纸上完成的作品,不管怎样用心去画,用超高清的设备进行扫描,画面的瑕疵还是很多。

打个比方,凉宫这张图,用4K水准扫描并播放时,观众会看到参差不齐的铅笔黑粒痕迹

用了这么多年的铅笔和画纸,越发成为了禁锢。于是2015年,当他用支持5K显示的iMac来看一幅4K像素的手绘图画时,他震惊了。

“我一个像素一个像素的看那副画,可以看到每一个线条都可以圆满地反应出绘画者当初的用心与情感,从此我就觉得,4K是一种对于创作的解放。” 

而纸质作画,他没有办法精确到1像素的精细度,但是4K作画,让他可以自由地用0.5像素线条进行创作。

江面久用0.5像素绘制的角色头发
“2K画幅中,0.5像素绘画的话,线条就会溶进图里看不见”
“只有4K环境下,0.5像素的线条才能获得生命”

数码绘画+4K,让他抵达一个更加广阔的作画世界。

不同制作方式下角色头发的表现方式对比:
赛璐珞(最上)头发是较大的块状
数码作画(中)头发有了丝状细节
4K手绘(下)头发根根可见

当下,虽然动画在不断大量产出,作为一种商业模式也建立了起来,但是,各媒体在不断地更新换代,其他国家,比如中国、韩国的制作水平也在不断提升,那么,“日本动画要怎么保持优势呢”,《旭日》导演斋藤瑛一直在烦恼。 

真人电影一口气就推动了4K化热潮,再这样下去,动画真的就要落后于时代了。

“如果我们能创作出(4K+HDR+手绘)这样的动画,那应该就不用为将来担心了吧……应该先搞个成功案例出来给大家看。”

——斋藤瑛


“好山好水好无聊”的《旭日》

为什么在《旭日》之前,「全部都是由4K做成的动画」并没有出现?

因为超常规的时间成本

日本动画,日常制作就要求要尽量高效,质量、精细度、时间成本这三样因素在日常都要精准控制。

但是这次的《旭日》,底气和心态却是「放手一搏」。

不过尽管如此,世人想象中会遇到的坑,《旭日》全都踩了个遍。

“想必一定非常费事儿吧,这种4K动画,在其他的地方一定就没法做出来了吧”,记者在采访《旭日》团队时问道。

然而导演斋藤的回答是出乎意料的。她认为,只要匹配到《旭日》这种无压力的制作环境,4K动画的制作就会迅速流行起来,因为,单单从制作面上来说,4K作画对于日本的创作者们并没有想象中的那么难。

日本的动画创作者们,在如今的作画中,也在用着相当细致的线条在描绘画面。所以,只要他们拥有了4K对应的硬件设备,单创作4K画面不是问题。

——斋藤瑛

不过,4分钟(正片仅3分钟)的《旭日》还是耗时了2年的时间,这还不能说明制作上的困难吗?

斋藤表示,这是由于制作《旭日》时,他们只有极少的制作人员,且一边进行试错一边进行创作,如果再来一次这样的4K动画创作,他们一定可以在更短的时间内做到。

Netflix创意技术工程师宫川遥(前中)
《旭日》作画监督江面久(前左)
《旭日》导演斋藤瑛(前右)
  后方为IG 制作团队

团队在最初一年,主要因为适配机器的问题磕磕绊绊。

尽管所需的显示器和一些编辑用器材已经有了,但是除此之外的、可以适用4K HDR的软件及机器操作系统,一概没有。

并且,由于4K HDR的素材过大,死机也是常有的事儿,

最后的合成阶段也出现了很多意想不到的阻碍。“不仅是硬件,在导入系统阶段有时候就不得不推翻重做……软件方面,也是一边摸索一边和软件制造商沟通着这样”,Netflix创意技术工程师宫川遥说道,不过她也说道,“中期作画倒是没有出现什么问题”。

在作画上,作画监督江面久在克服了手绘板的不适后,唯一反馈的问题是,为了在4K画幅上呈现更有“说服力”的线条,他需要反复调试线条的粗细,。

从左至右,作画使用的线条越来越粗,最后团队选择了最细的版本
只有在4K环境下才能活用的0.5像素的头发线条

HDR也得到了活用,在以往的动画中,为了表现出更加明亮部分,一般都需要在原始画面上,单独再设计一个图层。但是在有了HDR支持的《旭日》中,不需要再单独添加图层,就可以呈现出让人印象深刻的画面。

《旭日》中使用的青色,是一般画面中难以表现的颜色,但是在HDR环境下,就没有问题了。

当最终成品画面出现在众人眼前时,所有人都震惊了,他们已经预见到4K HDR环境下会出现更加绚丽的效果,但是最终效果还是超出了他们的想象。

团队:“天哪——这是什么啊”

画面出奇的艳丽,细节信息量惊人,整体的冲击感前所未有。这一点,在观看了《旭日》的观众中也有共鸣。

《旭日》100分!太震撼了,眼泪都出来了,历代最厉害的神作画!!!
twitter网友

豆瓣评论

但是,「作画」只是动画的一部分,冲着「动画」而来的观众们,对于《旭日》的整体观感,却是这样:


明明是手绘的日式动画,却没有老手绘动画的那种动画的弹性与魅力了。

为什么会这样?

在主创们的采访中,对动画部分的4K化,并没有像谈到作画时说的那么多,他们只是轻描淡写道:


《旭日》全部是手绘而成的,但是为了「省力化」需要,一部分镜头使用了Cutout animation技术,他们只要描绘出开始动作与结束动作,中间动画,就会根据算法自动生成。

也就是自动补帧。

尽管团队强调了“作画阶段没有什么问题”,采用Cutout animation技术,也被团队称为了“尝试使用国外早已普及的技术”,但是,《旭日》最终成果,最为关键的动画部分,观众们却没有被感动。

这一「硬伤」,也让更多观众的最终观感,是索然无味。


结语

为了疏通出「可能的一条」日本动画的未来之路,IG与网飞合作,用4K进行了一场极限探索。

但欣赏的来的用户,目前来看还是少数。

“网飞那个4K手绘的动画,简直就像是迪士尼的童话一样,很鸡肋,什么也改变不了的感觉”

“4K手绘动画《旭日》看完了,提升了精密度与信息量,好像也没变得更有趣……果然动画是省略的艺术,怎样精妙地将元素符号化,才是创作者的厉害之处吧。”

但是我们仍然不能盖棺定论,毕竟新事物的诞生,永远伴随着的是批评的声音多一些。

而这种遭遇,《旭日》团队们也表示早有预料。“无论你开发出了何种美味而精致的料理,总有人只是爱吃拉面和乌冬”,作画监督江面久说,并且,“我们只是将创作的幅度,再增大了一些而已”。

如此4K HDR 手绘动画,你怎么看呢?

本文来自「动画学术趴」,未经授权请勿转载。

4K动画的极限实验,是一场「革命」还是「自嗨」?的评论 (共 条)

分享到微博请遵守国家法律