旅游监管中常用的大数据(下)
上文我们了解了移动互联网时代的旅游行业监管,知道可以利用大数据等新技术,助力旅游行业监管,那旅游监管中常用到的大数据有哪些呢?本文就跟小编来深入了解下。
一、互联网内容数据
1、可用于分析旅游者及媒体对某一对象的情绪、态度、评价及旅游意愿度等。关于提及旅游目的地的针对性表达及其态度的内容,是获取旅游者意见的重要数据集;
2、可用于评估旅游目的地品牌价值。以品牌在消费者心目中的直接印象为抓手,收集互联网上关于目的地品牌的多维度情绪表达,从而量化评估消费者印象,得出目的地品牌价值,这个品牌评估的基本方法叫做品牌投射法;
3、可用于监测旅游产品价格(酒店与机票等价格高频变动行业的产品价格监测与重点关注旅游产品的不合理低价游等)。
二、客流数据
客流数据是旅游行政监管科学决策的重要依据。客流统计的发展也随着技术和认知的进步逐步发展起来,尤其在移动互联网发展起来之后,大数据技术为客流统计提供了更先进便捷的手段。
三、消费数据
消费数据分析是旅游分析的重中之重,所有的旅游监管、营销和服务,最终的目标都要落实到旅游消费上。消费是旅游拉动地方经济发展的核心指标之一。消费数据在任何系统中都是内部数据。消费数据的主要来源基本上可以分为三种,在合适的场景下,消费数据可以脱敏输出。
四、POI数据
POI是“Point of Information”的缩写,中文可以翻译为“信息点”。在地理信息系统中,一个POI可以是一栋房子、一个商铺、一个邮筒及一个公交站等。POI的采集是一个非常费时费事的工作,对一个地理信息系统来说,POI的数量在一定程度代表着整个系统的价值。通常大型的地图服务商都具备POI数据的采集和输出能力。每个POI包含四方面信息,名称、类别、坐标及分类。全面的POI信息,对于掌握区域旅游资源非常重要。
旅游资源一般包括景区、酒店、餐饮、旅行社、商户、商区及娱乐场所等。因为旅游监管机构一般不能全部直接要求这些旅游服务机构上报自身更新数据,又没有更有效的手段去了解这些数据的更新。因此,从地理信息系统的POI数据来更新旅游资源数据就显得尤为必要。
五、交通数据
交通是影响目的地旅游的重要因素之一,交通可达性是衡量旅游目的地竞争力的重要指标。对于旅游来讲,交通一般是指外部交通和内部交通两种类型。外部交通是指通达旅游目的地的交通方式;内部交通是指在旅游目的地内部的交通方式。交通方式一般分为民航、铁路、公路、城市公交及城市地铁等。不同类型的交通方式,其数据获取的情况都各有不同。
六、天气数据
天气对于旅游的影响不言而喻。良好的天气往往是旅游的重大动因,而恶劣的天气也会造成旅游行为的大幅减少。天气数据一般有两个维度的表述:
常规表述,如晴、微风、22℃等;
天气现象的描述,如雷雨、大风、冰雹等。
在当前的技术背景下,天气预报机构都能对外提供时间和空间颗粒度都很小的实时和预测天气数据,这对于旅游行业监测与监管有非常大的助益。
大数据技术的应用已经成为旅游监管工作中不可或缺的重要工具。利用大数据技术,监管机构可以更好地了解市场需求和消费者行为,及时处理相关问题,推动旅游市场健康有序发展。