欢迎光临散文网 会员登陆 & 注册

“51岁陪考上岸”“妈妈变师妹”,这都是什么神仙考研人!

2023-07-26 16:38 作者:研料库  | 我要投稿


考研陪考,陪着陪着~家里就有两名研究生啦!妈妈表示:压力好大!(凡尔赛中)

这位特别的考生姓冒,当初报考研究生也只是为了陪女儿备考,已经从事多年房屋安全鉴定检测工作的他,看到女儿在考研备考过程中,犹豫不决,当即决定:“老爸陪你,咱俩一起考!”

“老爸变研友”

(图片来源:中国大学生在线)

就这样,父女俩踏上了考研备考之旅。

但毕竟已经远离校园生活多年,很多知识点早就已经忘光了。而且这个年龄段确实面临很多挑战,记忆力衰退,生活压力......等等。

不过,用这位“冒同学”的话来说“开弓就没有回头箭”了,查资料、找书籍、选学校一系列操作下来,还真让“冒同学”找到了心仪的专业和学校。

万事俱备,冒同学还给自己制定了严密的学习计划“每周学多长时间、背单词采用书本加app结合的方法,定时定量、上班通勤时的车载歌曲也换成了政治知识点......”。

在400多天的时间里,冒先生一直坚持这些计划,还会定期复盘,与女儿一起探讨学习中的问题,

最终,冒先生与女儿分别取得300余分、380余分的好成绩,双双进入复试。

“忧心复试,却成导师爱徒”

因为年纪偏大,在没进入考场前,看到一起复试的同学都比自己小,冒先生一度怀疑自己没希望了。不仅冒先生有这种想法,就连导师在看到冒先生的那一刻都有些惊讶,不过在复试结束后,冒先生高分通过面试!

导师说,看到这样的考生也确实惊讶,因为冒先生的年纪比在座的有些老师年纪都大,但多年的市场实战经验以及对于数据的把控,还是让他脱颖而出。还未入学,导师就“独家定制”了学习计划,准备让冒先生带着学弟学妹们,一起进步👊

评论区的网友也是各种整活:属实是最强陪考了,不过这扬州大学(老冒录取院校)比上海师范大学(小冒录取院校)排名还高嘞~(偷笑)。

除了“最强陪考”的事迹之外,陕西神木的李同学在48岁这年,也圆了自己的学业梦。

“48岁成研究生”

因为小时候家境贫寒,李同学不得不放弃了学业之路,后来在儿子的鼓励之下,报考了陕西科技大学教育学研究生,最终以358分的成绩进入复试并成功录取。

“时隔26年重回考场,考前变阳”

在熟悉考场时,场外的学生父母一度以为李同学也是陪孩子来考试的,在得知李同学是作为考生身份入场的时候,惊得说不出话来。

考前前一天,李同学不幸变阳!考场上一直咳嗽,一度烧到39°,浑身没力。在最后一场考试时,手抖到笔袋都打不开,还是考场老师按照规定征求考生同意后,帮忙打开的。

考完之后,李同学浑身瘫软,已经不抱任何希望了。但初试成绩出来后,不仅高分进入复试,还在复试阶段,用真诚打动导师,最终录取。

“与儿子同校,妈妈变师妹”

考研上岸已经足够开心了,但自己上岸的院校与儿子本科院校是同一所就更有意义,从此母子俩的学业之路有了交集。

看完这两则考研实录,正在备考的你有没有受到鼓舞?👇

不论是51岁的冒先生为了给女儿树立一个好榜样,也为了提升自己而考研上岸;还是48岁的李同学为了心中弥补心中遗憾,大胆追梦,并最终圆梦,他们身上都有着太多品质值得考研人学习。


  • 故事的主人公从开始决定要考研以来,择校、择专业都下了很大功夫,明确自己的目标,制定合适的计划,这是第一步。

  • 合理规划时间,巩固基础,并长时间坚持,这是第二步。

  • 克服心理压力,坚定信念,这是第三步。

可就是这看似简单的三步,却逼退了多少考研人!很多同学在这个暑假萌生了弃考的心思,或者已经开始举棋不定。

可能是因为前期基础不稳,导致现在学习起来很吃力,效果不佳,效率不高;又或是学习进度太慢,比来比去,没有了信心。

可是进度再慢,比起这两位同学,大家又能慢到哪里去?基础再不牢固,各位同学也是一直在学习中,这两位同学可是阔别校园已久。

总是有同学纠结自己现在开始准备晚不晚?研究生毕业年纪大了怎么办?库学姐希望这两个同学的故事能告诉各位答案。

路虽远,行则将至;事虽难,做则必成!🌈



“51岁陪考上岸”“妈妈变师妹”,这都是什么神仙考研人!的评论 (共 条)

分享到微博请遵守国家法律