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二号坑-中东史】苏美尔早王朝史(1)

本文为架空历史,所有内容皆为虚构。
年代:B.C.2900~B.C.2350
在下美索不达米亚的乌鲁克时期之前,该地出现了第一个城市、早期的国家结构、行政体系和文字。这些对早王朝提出的猜测在考古得到了证实。早王朝时期是第一个和下美索不达米亚人口种族形成有关的时期。这是由于以下事实:这段时期的文本包含足够的语音符号以区分不同的语言。它们还包含个人名称,可以与种族身份相关联。该文本证据表明,在早王朝期间下美索不达米亚在很大程度上是由苏美尔人主导,有争议的是在乌鲁克时期是否已使用苏美尔语。
文字证据表明,在下美索不达米亚的上游存在闪族人。有问题的文本包含来自闪族语的个人名称和单词,被识别为古阿卡德语。但是,在阿卡德帝国出现之前使用“ 阿卡德 ”一词是有问题的,考古学家已建议将此旧的阿卡德时期称为“ 基什文明 ”,以基什(早王朝时期看似最强大的城市)命名。 尽管苏美尔人在早王朝初期的影响力是无与伦比的,但这两个地区的政治和社会经济结构也有所不同。美索不达米亚下游的农业依靠集约灌溉,品种包括大麦和枣椰树,主要形式是花园和果园。它还发展了畜牧业,重点是绵羊和山羊。这种农业系统可能是整个古代近东地区生产力最高的,它促进了高度城市化的社会的发展。有人认为,在苏美尔的某些地区,文明城市中心的人口占某一文明总人口的四分之三。
自最早定居民出现以来,这种状态就一直保持不变。主导的政治结构是城邦,其中一个大型城市中心主导着周围的农村居民区。这些城邦的领土又由按照相同原则组织的其他城邦界定。最重要的中心是乌鲁克【Uruk】,乌尔【Ur】等。这一时期的考古文本指出了相邻王国之间反复发生的冲突,特别是在乌玛和拉加什之间。在北部,闪族人似乎占主导地位,情况可能有所不同。在这个地区,基什城邦可能是一个大国,与其他强大的政治实体竞争。迪亚拉河(Diyala River)流域为早王朝期间比较知名的另一区域。与邻近地区相同,该地区还是猩红器皿的所在地——一种彩绘陶器,其特征是代表自然和拟人化人物的几何图案。在杰贝勒-哈姆林(Jebel Hamrin),当地人建造了诸如泰勒-古巴(Tell Gubba)和泰尔-马德赫(Tell Maddhur)等堡垒。有人认为这些站点的建立是为了保护从美索不达米亚低地到伊朗高原的主要贸易路线。该地区的主要早王朝遗址是泰尔-阿斯玛(Tell Asmar)和哈法哈(Khafajah)。他们的政治结构是未知的,但这些遗址受到美索不达米亚低地较大城邦的文化影响。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