王毅会见布林肯,把话说的很透彻,关于飞艇事件,美国必须改错

今年2月4日,美方在明知中方飞艇因不可抗力误入美领空的情况下,其依旧执意将事件闹大,一场遏华政治闹剧就此上演,近日,外办主任王毅会见了美国务卿布林肯,在这场“非正式接触”中,王毅表明了中方在飞艇事件中的立场,并要求美方必须改正错误,正视并解决滥用武力给中美关系造成的损害,那么,王毅与布林肯慕尼黑会面,“非正式接触”有何玄机?王毅要求美方必须改正错误,布林肯听还是不听?中美高官会晤后,能否为气球事件降温?关于以上三个问题,我将从此次会见说起,来为您深入分析。

在美方炒作飞艇事件多日后,2月18日,应美方请求,王毅主任在慕尼黑安全会议与布林肯进行接触,而就在前一天,王毅主任在回答飞艇事件相关问题时,已经采用了“滥用武力”“过度反应”“荒谬”“炒作”“近乎歇斯底里”等词形容了美方无视事实的行径,在18日结束接触后,王毅主任就中美关系回答问题时,更是直接用“政治闹剧”“匪夷所思”“撕下伪装”“明火执仗豪夺”等犀利的词语进行回应,然而,美方却依旧没有展现出诚意,其在与中方接触后,一边宣称不寻求“新冷战”,一边又将飞艇事件描绘成“侵犯主权”,中美之间依旧未能就此达成共识。
第一个问题:王毅与布林肯慕尼黑会面,“非正式接触”有何玄机?
目前,王毅主任与美国国务卿布林肯已在慕尼黑实现会面,不过按照中方表述,这只是一次“非正式接触”,其中有何玄机?

“非正式接触”在时间上意味着临时性,也就是说并没有预先进行安排。正如中方此前回应美防长通话请求时说的那样,由于美国执意对飞艇事件借题发挥,中美当下已经失去了可以进行良好沟通的氛围,双方很难“坐下来”进行一场正式会晤,因此,此次两国只能采取非正式接触这种“站着谈”的方式,这一情形再度反映出中美之间的冷淡与紧张。
不过,“非正式接触”总好过没有接触。虽然中美交流采取了非正式的形式,但交谈的议题却十分严肃,同时,美方能够提出对话请求,而中方也能接受,这意味着双方对于沟通依旧保持开放态度,如此一来,中美两国之间将会避免很多不必要的误判,倘若能借此机会,促进双方正式会谈,进而推动近乎停滞的中美关系重新发展,那对中美、对世界而言都是一件好事。
然而,从事后中美表态来看,此次接触并不“愉快”。最直接的体现就是在官方消息稿中,我们可以看到,在一列中方与各国高官的“会见”新闻中,唯独与美国之间的表述是“就飞艇事件向美方表明立场”,显然,中方本就没有期望得到正向反馈,另一边,布林肯在接触后的表态与中方毫无交集,可以说双方都只是各自表达立场,但并没有确定任何共识,这恐怕也正是中方没有拿“会见”形容这场接触的根本原因。
第二个问题:王毅要求美方必须改正错误,布林肯听还是不听?
王毅主任在接触中明确提出,要求美方必须改正错误,对于这番劝诫,布林肯听还是不听?

从美方的表态来看,布林肯并没有接受和理解中方立场。在中美非正式接触后,布林肯在社交媒体称,他在“会晤”中,“谴责此次中国气球的入侵”,“警告中国不得向俄罗斯提供军事援助”“还强调了维持沟通的重要性”,要知道,此次接触是美方主动提出,但其却接连用了“谴责”“警告”“强调”等堪称“兴师问罪”的字眼,显然,在美方的视野里,其压根就没打算正视问题。
美方秉持这种态度的原因也不难理解。毕竟,美方“求见”的目的本就不是寻求和解,而是试图以强权手段,来迫使中国接受美方对飞艇事件的定义,在展示美方所谓“正当性”的同时,继续维持与中国的沟通,以此体现出拜登政府的强硬,这一点既是出自美国国内的政治需要,也是向外界展示美国的影响力,由此来看,美方恐怕不会过多理会中方警告。
但从现实角度来说,美方还是得认真衡量拒绝接受中方立场的后果。自去年8月,时任美国众议长的佩洛西不顾中方反对,执意在台海问题上挑战中方底线,使得中美军事对话机制被中断,即便美方多次试图恢复,依旧被中方严词拒绝,如果美方通过此次非正式接触,仍不愿改变态度,那么中美之间的交流渠道只会更加不顺畅,信息不通畅带来的就是军事层面发生误判的概率将大幅提升,面对这种局面,美方还是要认真考虑一下其严重后果。
第三个问题:中美高官会晤后,能否为气球事件降温?
在中美高官会晤后,双方分别对飞艇事件及中美关系发表意见,这一举动能否为气球事件降温?

一方面,美国本身就已经在尽量降低飞艇事件的影响。在美国媒体和共和党的炒作下,拜登政府在飞艇事件中已经陷入两难境地,其起先的犹豫态度被视为对华软弱,之后不分青红皂白接连击落不明飞行物,又被民众当做过度反应、浪费纳税人资源,因此,美国总统拜登及副总统哈里斯已多次就此事发表意见,试图对政府措施进行解释,显然其也不希望飞艇事件进一步发酵,成为民主党参与下一届大选的影响因素。
另一方面,在中美高官接触后,美方的目的在一定程度上也已被达成。如今的美国政府担心的,无非是对飞艇事件处置不当,导致民众支持率下降,对美方而言,布林肯在接触后的“强硬”表态已经足以挽回事件的负面影响,其后续大概率不会再在飞艇事件上大做文章。
然而,最关键的问题依旧没有得到解决,那就是中美之间因此事产生的隔阂。毕竟,中方是带着最大诚意和善意,接受了此次接触,但由于美方寻求接触的动机并不纯粹,使得中美关系下跌趋势没有得到缓解,反而出现变本加厉的迹象,在这种情况下,如果美方不愿“改弦更张”,正视问题,那么中美之间的交流恐怕会长期陷入停滞,从这一点来说,即便飞艇事件有所降温,中美关系也很难出现明显回暖。

综合来说,回顾整个飞艇事件,无论是击落、还是事后舆论,又或者是再打掉其他三个飞行物,在每一个步骤中,都是美方在有意扩大影响,试图凭空制造打压中国的筹码,这与美方的对抗思维不无关系,如果美方没有在这一点上做出根本改变,那么类似事件只会一而再、再而三发生,如此一来,中美关系只会越来越偏移健康发展轨道,就看美方究竟能不能拿出足够诚意了。
作者:小明
本文仅代表作者观点,与本号立场无关